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

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1 12:30:25 | 移动端: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

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党史,研究进展,我国,大后,文化

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 本文简介:****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党史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

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 本文内容:

 

  ****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党史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史文化既是党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程的文化表达。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文化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创造的,而“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②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丰富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辉煌,又记录着艰辛悲壮。党史文化伴随着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而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共xx党史研究室发起了全国 “党史文化论坛”活动。

 

  2012年8月至2016年9月已经先后召开了三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学者们以文化为内涵,围绕党史文化基本问题、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的党史文化、党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党史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党史文化与以**同志为**的党xx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四个自信”与党史文化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四个自信’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沉淀和存在于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之中。党史文化实际上与****所强调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统一性、同一性”③,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对厘清党史文化基本理论问题,发挥党史文化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党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党史文化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并发展的,具有一般文化的普遍属性,又具有其特殊内涵和表现形态,对于这一点,学术界基本持相同观点。但是由于“文化”概念的复杂性,致使学术界对“党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并未形成一致认识。

  1.从广义狭义两层面理解党史文化概念。欧阳淞从多角度对党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研究,比较有代表性。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研究、运用、宣传党的历史的过程和结果。②有学者认为广义的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③有学者的观点较前两者略有不同,认为广义的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及其经验、教训。狭义的党史文化特指以党的历史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包括党史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曲艺、诗歌、舞蹈、美术、摄影等等。④有学者把狭义层面的党史文化理解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精华、理想意志和思想追求,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宝库。”⑤莫岳云除了从广义狭义层面来理解党史文化之外,还将党史文化划分为了四个层面,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与行为文化,并认为行为文化是党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作风,具体体现在党员的行为方式、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⑥总体来说,广义的党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建党、革命、建国、改革等伟大实践中,充分吸收中外优秀文化,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逐步形成、完善和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党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其自身发展历史、革命历史、执政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

  2.从文化三形态说理解党史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具有其本质的、统一的属性和表现形态,所以,学者在研究党史文化问题的时候,从文化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三方面进行了界说。如欧阳淞认为党史文化体现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⑦并从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面阐释广义的党史文化的内涵及其外延。⑧有学者分析了物质、制度、精神三层面党史文化的具体形态,指出: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党史文化的基本内容。⑨有学者对各层面的党史文化进行了定义,认为党史物质文化,是指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党史制度文化是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实践过程中总结旧制度的经验教训,吸收先进制度的精华而产生的对社会主义建设起根本保障作用的制度规范的总和;党史精神文化又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党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改革、建设的实践当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三层面说”依据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的内涵,对党史文化进行解读,有其科学性,但是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党史文化的特殊性。

  3.整体地系统地把握党史文化内涵。欧阳松、沙勋①等认为党史文化主要体现为精神层面,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为灵魂;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集中体现;以党的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本质特征。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就是党史上能够体现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一切有利于资政育人的文化现象、文化成果和文化规律的总和。②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以党的价值观为核心,从表象形态上看既直接体现为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又间接蕴含于党在文化建设上的理论主张、政策导向和重大部署之中以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之中,从精神形态上看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标准、精神追求和作风形象之中。”③郑晓亮认为党史文化是从文化范畴反映党的产生发展历程,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揭示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总和,或者说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独有的文化物质和文 化 精 神 的 统 一 形态。④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党史文化分为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和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⑤有学者则从党史文化的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等方面规定了党史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⑥这种界定站在党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系的视角,宏观上把握党史文化的内涵,同时又体现出各类型党史文化的特征,体现党史文化的内在接续性,具有很大的可取性,但是对党史文化内涵界定的严谨性、系统性有待加强。

  4.具体地分析党史文化内涵。“党史文化的具体内容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变化,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领域侧重不同的内容。”⑦如蒋睿夫从保持党的先 进性的视角探求 了 党 史 文 化 的 内涵。⑧有学者从“三史”的角度即党的光辉奋斗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来认识和理解党史文化。⑨还有学者从党史文化与党的文化的关系角度,论述了党史文化的表现形态,认为党史文化是党的历史同党的文化的结晶,认为党的文化更多展示的是“本然”,因而更带有根本性和综合性,而党史文化更多展示的是其“所以然”,因而更有纵深感和感染力。党的文化是“根”,是“源”,党史文化是党的文化的一个分支。

  有学者提出,当前迫切需要科学把握党史文化的学科属性、特点和性质,厘定党史文化的研究体系和边界,形成党史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并从学科属性对党史文化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界定,认为:“党史文化属于历史学和文化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诞生的新兴分支学科,可以列入历史文化学与文化历史学范畴”,这是党史文化内涵研究的一个亮点。学者对党史文化内涵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对党史文化的特征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进一步把握党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统一: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阶级性与大众性的统一。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有政治实践性、历史经验性和文化超越性三重属性。

  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呈现的鲜明个性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党史文化的客观性、现实性、政治性和先进性。有学者则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党史文化的特征。从时空分布看,党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活力的遍布全国的地域文化;从艺术价值来看,党史文化具有高雅纯洁、文化影响大的特点;从文化开发来看,党史文化具有发掘潜力大、利用程度高的特点。①****关于文化的论述是理解和研究党史文化的指针,通过学**讲话精神和梳理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党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程中孕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形成阶段来说,包括革命形态的党史文化、建设时期的党史文化和改革开放语境下的党史文化,从表现形式来说,包括党的历史文化、党的建设文化和党的执政文化。狭义上的党史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的文化,其文化范畴主要包括研究党的思想、理论等精神层面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文化形态。

  二、党史文化的形成与演进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文化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创造的,而“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②。**也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③党史文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④。这一“创造”过程,必然受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和客观现实条件的影响。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丰富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辉煌,又记录着艰辛悲壮。党史文化伴随着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而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党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党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党史文化。欧阳淞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不仅需要变革政治制度、实现经济现代化,也需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承担起了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任,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党史文化。在革命时期,党史文化主要体现为“革命文化”。党正确地领导“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型文化观逐渐形成,推进了党史文化的发展,为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思想保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党史文化发展的新境界。⑤有学者梳理了党史文化产生的过程,认为:党史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而诞生,“红船精神”

  作为建党精神深深浸入了党史文化,并成为党史文化最独特的象征。党史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发展与革命时期相比重点有所改变,它从革命战争中醒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党史文化在这一阶段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但总体来说还算平稳。改革开放是党史文化发展的“分水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党史文化从指导思想、发展特点、文化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发展特点上,由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以“革命性”为重点转化为以“和谐性”为重点,在党史文化内容方面,也由简单向多样化发展;在表现方式上更是多姿多彩。最重要的是党史文化在新时期被赋予新使命,发挥其当代价值和意义。⑥党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而且是党的历史与先进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归属于上层建筑和精神文明的范畴。

  2.从党史文化载体和党史人物的角度探讨党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学者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口号,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党史文化的形成。①如郑晓亮阐释了贯穿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军旅文化的文化现象与文艺作品,指出党史文化理论体系建设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党的思想文化作品和思想文化工作。②一些学者认为党的领导人对党史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俞小龙研究了陈独秀从创建中共到离开党xx领导岗位这一时期,其民主思想对中共早期奋斗宗旨和政治纲领、组织原则和领导作风、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等党史文化重要元素 所 产 生 的 积 极 影响;③刘显利论述了**对党史文化的开创性作用,指出**思想的庞大体系赋予党史文化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伟大人格给党史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④王文军则回顾了五四运动以来英雄模范人物对党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分析和阐释了新时期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对党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⑤还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和党的文化自觉贯穿党的整个历史,党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体现了党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并深深地根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⑥除此之外,有学者从党领导的新闻出版机构发行的通俗读物的角度阐述对近现代党史文化建设的作用;⑦从文化活动出发以历史纪念活动考察党史文化的建构的过程。⑧

  3.党史文化在具体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有学者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缘起追述党史文化的源头,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党史文化形成中的奠基作用;⑨有学者以xx苏区时期为时空线索,指出苏区文化理论与实践为**文化思想的产生、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树起了一座党史文化的历史丰碑;还有学者从长征出发,赋予长征过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为党史文化的重要内核,指出长征在传播与丰富党史文化内容与精神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李蓉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得出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是党史文化得到孕育和初步体现的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党史文化创立的时期、延安时期是党史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时期;有学者则站在抗战文化的角度阐发了推动党史文化的繁荣发 展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和贡献;有学者以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为对象分析与介绍了抗战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这一先进的革命文化;有学者梳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史文化发展的曲折及教训。另外还有学者论述了党史文化与大庆精神、党史文化与红船精神、党史文化与南下精神瑏瑨,等等。

  三、党史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化是一种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的力量,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精神生产力”,这种力量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党史文化也具有一般文化的力量,关于党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普遍认为党史文化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认为党史文化具有一般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同时具有党史文化特有的意识形态作用。比如欧阳淞认为,传承党史文化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以党史文化丰富发展党的文化,进而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有学者提出:“党史文化以党的光辉历史为基础,既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担负着引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历史使命。”②有学者将党史文化的功能概括为十二个功能,分别为形象功能、载体功能、整合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传承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兼容功能、调适功能、约束功能、教化功能。③有学者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党史资政育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党史文化的功能。④1.党史文化的精神文化整合与激励功能。李卫红认为,党史文化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来源,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不 可 替 代 的 重 要 作用。⑤田青刚⑥、陈理明⑦等也持相同观点。另外,学者普遍认为:“作为党的先进文化的瑰宝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党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着资政育人功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⑧有学者从文化发展角度审视得出:党史文化资源能够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从文化价值导向看,党史文化具有社会育人功能。⑨马昊、夏静雷把党史文化的功能归结为三点:党史文化能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党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结晶,是对全体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史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强劲动力。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气派、作风等文化特质的形成。

  有学者则从发展红色旅游角度分析了党史文化的作用,认为党史文化具有对对红色旅游寓教于乐的转化功能,以及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功能。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和特色,集中体现并引领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党史文化的发展必然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环节。

  学者的分析非常准确深刻,但是应该加强对党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如何与时俱进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营造全新的文化境域,如何以文化境域转换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表达的变迁的深入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党史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党建功能。有学者深入阐述了党史文化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提出: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党史文化见证了历史,昭示了真谛,是延续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载体,对培养政治认同感,维系政治稳定,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楼阳生认为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内核的党史文化,具有五种基本功能:正本清源、思想统领功能;使命激励、精神驱动功能;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功能;先进引领、见贤思齐功能;组织整合、力量凝聚功能。

  有学者认为,新时代下党史文化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对培养和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是信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有学者则提出党史文化资政育人作用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①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与党的纯洁性内涵一脉相承,应着力从四个方面发挥党史文化对纯洁性建设的镜鉴、启示和引领作用,必须抓好教育、惩治和制度三个环节。②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③王玉瑾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党史文化蕴含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彰显着重要的当代价值。④在此,分析党史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党建功能的时候,应该回到文化的三形态说,即分别分析党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所起到的作用,并说明党史文化实现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的统一,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四、党史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党史文化党的传承和建设是保持党史文化生命力,发挥党史文化作用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随着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演进,在丰富和发展党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对党史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当前,关于党史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欧阳淞、陈晋等学者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认为加强党史文化建设,要以深化研究为基础,以保护利用为前提,以宣传普及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党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弘扬党史文化,要深刻认识文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主动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要礼敬自豪地深入研究和生动呈现党的精神气象;要自觉探索、把握和运用文化创造的客观规律;要适应时代要求,把党史文化融入时代文艺和文化产业中。

  1.深化党史文化研究。高永中提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加强党史文化研究宣传,增强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助于更好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同时还提出: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文化角度或党史文化角度开展研究,消除人们的疑虑,给出问题的答案;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文化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提高党史文化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要广泛借鉴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深化党史文化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分析工具。

  有学者提出新时期的党史文化研究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党史文化发展观;加强党史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创新党史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机制。同时,加强党史文化的科学建设,探寻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为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有学者认为深化党史文化研究应该进一步从文化角度深化、细化党史研究,重点挖掘党史文化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创新党史文化的发展机制。可以看出,从党史文化问题受到关注以来,学界研究的视角、内容、方法等正逐步扩展,但是在视角上应该进一步扩展到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党文化对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贡献,研究的内容应该深入到党史文化的历史意义、精神力量与实践价值,研究方法应该进一步借鉴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适当运用调查、计量和演绎的方法,推进党史文化研究。

  2.加强党史文化的教育宣传。李卫红指出党史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应该把党史教育和研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建设,使高校成为弘扬党史文化的重要阵地,切实将党史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党史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有学者认为,加强党史文化教育就是要树立党史文化自信,提出“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95年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蕴含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红色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蕴含着颠扑不破、与时俱进的理论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史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实根基的,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有学者认为应该发挥高校在党史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优势,弥补弱势,强化高校育人功能,坚持创新,扩大交流,有效服务社会,培养党史专业人才队伍,以制度建设推进党史文化的传承,还要建立党史文化方面的教材、读物等的优化机制,从大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出发,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优化,注重知识体系完整的科学基础,注重理论的大众传播功能。

  针对新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学者提出了党史文化传承的核心点要落在“感染力”上,要在“融入”与“渗透”上下工夫,并提出了打造真正感动人的党史文化作品,遵循平等沟通的传播原则,打造立体化的传播体系等迎接挑战的思路。

  针对新时期青年的特点和需求,李捷提出党史文化宣传教育要学会用青年人熟悉的语言和传播方式进行,让党史鲜活起来、形象起来,把党史的内容变成可敬、可爱、可亲、可接受的东西,真正形成一种文化。有学者站在“文化超越性”新视野,提出在党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中,我们需要提高对党史文化价值和地位的认识,着力于党史文化传播品牌的打造、注重党史文化传播机制的建设、力求党史文化传播手段的更新。有学者针对网络背景下党史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提出党史文化传播新路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以“软传播”代替“硬传播”,寻求传播载体、表现形式、互动环节的创新。朱小龙追溯了以“长征”为载体的党史文化的海外传播史,提出要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党史文化的精髓,挖掘人类的共同价值,作为传播主体的我们树立党史文化的传播意识,创新党史文化的传播手段,并借鉴国外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综合学者关于党史文化教育宣传的研究,我们认为党史文化产生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属性,同时具有鲜明的现实导向和实践逻辑。党史文化要发挥作用,要不断创新发展,必须与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今后应该从文化学、传播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着手,深入研究党史文化宣传教育的具体路径。运用现代科技、媒体和教育手段,探索党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具体路径,充分发挥党史文化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3.加强党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的研究依赖于党史资源,因此,要提高群众对党史文化资源的自觉保护意识;其次,要开展党史资料征集、保护、编纂工作,确保党史文化研究的顺利进行;第三,积极开展党史资料、革命遗址、遗迹等维护和监管工作,确保精心保管、整理,妥善开发利用各种党史资源。

  有学者研究了基于人物印迹的党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认为保护和开发以人物印记为载体的党史文化是红色文化研究和建设的重要议题,提出要从组织机构、场地场所、设施设备、文本文献等入手进行普查、汇总张振平针对党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保护意识;认真摸清遗产底数,科学编制保护和开发规划;建立健全遗产保护体系,着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党史文化遗产保护格局;正确处理党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积极拓展党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途径。

  有学者从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党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认为“在革命老区,党史文化内容十分完整,资源十分丰富,内涵十分深刻,这是今天推动老区建设与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充分利用好老区的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也必将成为对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推动老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党史文化在老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因此要深入挖掘党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老区党史文化整体优势,不仅要求党史文化自身要整合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整体优势,同时也要求党史文化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样,党史文化才有旺盛的生机活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有学者认为拓展党史文化的传播空间就是要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挖掘资源,打造党史文化的精品力作,发挥场馆功能,拓展党史文化的传播空间,发展红色旅游,增强党史文化的现实引导力。

  有学者提出:“人物印迹视角下的党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保护、开发之,是红色文化研究和建设的重要议题”,要充分利用组织机构、场地场所、设施设备、文本文献等党史人物印记的载体,通过普查、汇总、整理、发掘,总结体重的规律性,为红色文化旅游业提供学术支撑。韩珺珺、周瑞辉等提出要推动党史文化产业化,培养和发展党史文化产业,更好地去完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栗荣、芮琼、王海则以革命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革命纪念馆的多重功能,重点研究了革命纪念馆在党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党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防止“文化至上”、“文化万能”、“文化虚无”和“文化庸俗化”等倾向,在保护党史文化的独特性、先进性的基础上进行当代运用。

  五、结语

  总体来说,学界关于党史文化问题的研究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尤其自中共xx党史研究室发起并举办全国“党史文化论坛”以来,学界从多个角度对党史文化的产生、内涵、功能、建设等基本问题做了深入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基本厘清了党史文化的基本属性、表现形态和重要作用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党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并且党史文化与党的历史和理论一样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趋势,因此,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持续挖掘和深入研究。

  第一,深入研究党史文化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表现形态。在把握党史文化整体性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系统阐释党史文化的本质属性、精神内核与主要特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进角度分析党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主要内容;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提炼党史文化的物质、精神、制度等表现形态。第二,深入研究党史文化的历史意义、精神力量与实践价值。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解析党史文化与党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在关联性,进一步挖掘党史文化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作用。第三,深入研究党史文化的传播、宣传和教育路径。党史文化产生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具有一般文化的基本属性,同时具有鲜明的现实导向和实践逻辑。可见,党史文化要发挥作用,要不断创新发展,必须与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今后应该从文化学、传播学、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着手,深入研究党史文化宣传教育的具体路径。运用现代科技、媒体和教育手段,探索党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具体路径,充分发挥党史文化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十八大后我国党史文化研究进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2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