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2 12:23:12 | 移动端: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对策,危机,我国,研究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简介:摘要:地方政府,不仅是地方治理的主体,而且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角色。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表现关乎着该地区的稳定,该地区人民的安全,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不存在问题。本文旨在对我国地方政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内容:

  摘要:地方政府, 不仅是地方治理的主体, 而且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角色。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表现关乎着该地区的稳定, 该地区人民的安全, 甚至影响着国家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虽然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 这并不能代表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不存在问题。本文旨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对症下药, 提出解决办法, 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对策
 


 

  一、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较于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局的主要负责人, 地方政局的稳定对于整个国家的安稳至关重要。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 地方政府可以充分调动当地的人财物, 将这些资源投入到公共危机的管理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 及时发布危机的情况, 号召社会力量加入到对公共危机的应对中来;当公共危机发生后, 尽管党中央、政府各级领导会赶到第一线并做出重要批示, 但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里, 地方政府才是真正的应对者, 所有的决策和指令都需要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和执行。

  作为人民的服务者, 人民利益的拥护者, 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尽管地方政府不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唯一主体, 但却是危机能否化解的关键所在, 因此, 地方政府不仅是全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份子, 而且是应对公共危机的一线前锋。

  二、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公共危机意识

  在我国, 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政府工作人员, 都没有树立起公共危机的意识, 公共危机意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地方, 多数地方领导认为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危机的平息解除,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善后同样是危机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方面。我国地方政府仍将危机事件的发生看成小概率甚至是零概率事件, 对其抱有侥幸心理, 而不是像西方国家一样, 将其看成是常态化的事情。其次, 在我国政府部门工作的有些人员学历不高, 素质水平低下。他们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知识, 参加过类似的培训, 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2008年的广州春运事件中, 气象部门早已得到了关于雪灾的重大消息, 但当地政府没有危机预警的意识, 没有想到过冰冻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威胁, 依然采用之前的春运方案, 最后造成了严峻的后果[1]。

  (二) 缺乏专门的危机应对机构和管理人才

  在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中, 还缺乏专门应对危机的管理机构与管理人才。目前, 我国在地方还没有设立专业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每当公共危机发生时, 地方政府往往调配人员形成临时工作小组, 建立短期机构。这些机构和人员, 只是针对某一事件暂时成立的。这往往会导致这些机构在与其他政府部门交涉沟通时遇到阻碍, 妨碍公共危机的解决管理。

  各行各业, 都需要有专业性的人员实践操刀, 在公共危机管理这一领域也不例外。但是在我国的大学课程设置中, 很少有应急管理的教学, 在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中, 也缺乏公共危机管理的内容, 这些都使得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在遇到危机时往往不知所措, 难以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而且, 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很少重视专家学者的参与, 虽然有时有专家学者的研讨, 但他们的话语权并不高, 其观点也就很少被采纳。

  (三)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不健全

  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预警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预警的基础设施方面, 地方的危机预警设备常年老化, 没有进行及时的修理和更换, 这就使得我们检测到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在预警的方案方面, 由于预警设备的失修失检以及人员专业素养的低下, 无法对危机事态做出有效判断, 从而导致危机预警方案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此外, 很多政府制定的预警方案没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就导致预警方案成为一纸空文, 对危机事件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成为纸上谈兵。

  2014年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是一起对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2]。黄浦区政府作为本辖区的一线政府, 对另择地点举办新年倒计时活动所做的预警工作不足, 对这次事件负有严重责任。

  (四) 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缺乏技巧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 往往使得地方政府痛苦不堪。每当危机发生, 地方政府必须根据短时间内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决策, 防止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大。而在危机处理的前期, 地方政府对危机信息的收集、传递往往比较迟缓, 也不重视与公众、媒体的沟通, 更不关注信息的发布, 这就会导致小道消息漫天飞, 造成负面影响。而当这种小道消息传播开时, 政府又采取漠视的态度, 对社会公众的言论不予回应, 或是制造新的热点, 或是将之前的热点新闻重提, 转移大众视线, 只为堵住悠悠众口。更甚的是, 一些地方政府利用政府的威权, 通过强制性的手段, 让各路媒体不敢发声。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这种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除此之外, 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了自己和当地的政绩, 害怕承担事件责任, 总是报喜不报忧, 阻碍公众了解真相。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 极易导致危机事件的恶化。

  在2010年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 当地政府官网的一篇文章, 引起群众大怒。文章并未提及自焚, 反而以“不小心点燃”的说法愚弄群众, 使得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 这种危机处理的方式, 反而导致了更大的危机。

  (五) 公共危机管理中缺乏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地方政府不重视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不重视联动效用的发挥, 是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又一问题。在我国, 多数地方政府习惯于将自己视作公共危机管理的唯一主体, 他们排斥社会力量的介入, 不重视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营利组织以及人民群众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 多数地方政府不清楚本地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数量, 无法进行有效整合, 无法调动众多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

  此外,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当地, 国内甚至是国外都会对此进行关注。因此在危机发生时, 地方政府如何与新闻媒体合作, 如何引导舆论, 都是十分重要的。

  (六) 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工作不到位

  在公共危机的管理中, 对危机的应对是重要的, 对危机的预防和善后同样是重要的。在当前, 地方政府要么不关注危机的善后工作, 要么关注的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善后补给, 认为提供资金补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受灾群众的困难生活。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人们精神心理的关注, 在危机发生过后, 多数人群处在恐惧与悲伤的心理阴影当中, 这种心理状态是更加需要政府去引导疏导的。总而言之, 地方政府在危机善后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以SARS危机为例。大陆各地政府与香港政府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非典患者在救助时需要接受大量的抗生素注射, 使得很多人的骨骼关节病变, 失去劳动能力与生活来源。大陆各地政府对非典之后给受灾人群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十分关注, 没有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更不要说心理建设了。而在香港, 当这样的患者出现之后, 香港政府就当即承诺会负责到底, 其态度赢得了患者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3]。

  三、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 加强公共危机意识的教育

  在中国, 有一个成语叫做“居安思危”, 但是在当代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中, 很少能看到这一思想理念的践行, 多数地方政府是缺乏危机意识的。因此, 只有加强公共危机意识的教育, 从思想上重视起危机管理, 这项工作才能做的更好。首先, 地方政府要将危机意识教育作为政府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定期组织培训, 邀请高校教师讲授公共危机管理的课程, 革新知识。其次, 地方政府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秀成熟经验, 并组织政府人员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模拟。通过以上两个举措, 可以较好地改变政府人员认为危机事件是偶发性的观点, 使政府人员树立起危机意识, 防止危机发生后政府内部混乱不堪、茫然无措的现象。

  (二) 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 没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为了应对危机事件而成立的临时性机构也会在危机消除之后予以撤销,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危机管理机构就像其他机构一样, 是政府部门必须设置的常设机构。因此, 不论是基于西方的优秀经验, 还是基于我国的实情, 我国地方政府都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并下设多个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危机的预防, 制定预警方案;当危机发生时协调各方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展开救援工作;在危机结束之后进行善后恢复工作, 不仅要给予人们物资补贴还应关注人们的心理建设[4]。除了专门性的机构之外, 地方政府还要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指管理知识丰富的人才和操作预警装置设备一流的技术人才, 只有两类人才都具备, 才能更好的开展公共危机的管理工作。专业化的人才可以通过组织考试进行选拔任用, 在任用之后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学习, 保证知识和技术的先进性。

  (三) 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

  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 是有效解决公共危机的重要前提。第一, 提高所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地方政府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 引进并更新预警设备, 完善监测方法, 保证监测到的数据的真实性。第二, 要提高危机信息的处理能力。当监测到大量数据和信息后, 地方政府要快速将危机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判断并挑选出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行分析, 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第三, 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在信息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 再次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讨论和论证, 通过参考国内外优秀经验和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 结合当地情况, 制定危机预警的方案, 保证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5]。

  在2013年的4.20芦山地震事件中, 地方政府的预警工作就比较到位。在地震发生之前, 地震部门就对灾情信息进行了预警分析, 并做了多轮模拟与实践, 最终确定了预报的方向。同时, 该地方的相关部门在全省各个市均配置了地震速报人员, 为他们配备专业的设备, 从而提高了信息的接收率与反馈率。这种对危机事件的预警, 使得灾难一旦发生, 政府便会及时对危机事件作出反应。

  (四) 完善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技巧

  完善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技巧, 一是要加快地方政府对危机的反应速度, 防止错过危机管理的最佳时间。二是要提高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能力, 引导舆论。地方政府想要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好的管理, 就需要及时的获取事态的信息, 将信息进行双向的传递。因此, 政府部门间要随时随地进行汇报, 事件的负责人要全天候开机, 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的通畅。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 则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该负责人一定要了解危机事件的全貌, 切不可一知半解, 以免因错误消息引发公众不满。地方政府还要重视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网络的作用, 不仅要通过报纸详细描述事件, 还要召集记者, 召开新闻发布会, 理性耐心的回答人们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更要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 通过网站、微博、地方政府公众号等发布消息, 甚至可以专门培养地方政府在网络上的支持者, 即政府自己的“意见领袖”。

  汶川地震中, 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 地方政府驻军和当地的武警部队就迅速抵达现场, 进行抗震救灾。地震发生两小时后, 卫生部组织就抵达灾区, 各个部门的应急预案就已经启动。而在2015年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中, 在“黄金四小时”之内, 政府发言寥寥, 没有对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在之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 由于发言人不了解事故现场情况, 政府处于严重被动的状态。地方政府对危机应对与信息处理的不当, 对整个危机的管理造成了阻碍。

  (五)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

  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地方的各类非政府组织、盈利组织、私营企业, 如果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便会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 做到共同治理危机。在此过程中, 地方政府必须担当主体, 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 将各类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对各类组织进行整合, 利用不同组织的比较优势, 达到危机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对于各种组织的发展, 地方政府要通过政策进行支持, 有时可以进行财政补贴, 通过经济诱导, 保持与社会组织的良好关系。同时, 地方政府还要对社会组织的成员开展危机管理的培训, 以此提升他们的危机意识与知识。

  在汶川地震中, 不难看到社会力量的参与。这次地震中, 不仅有政府内部部门的合作, 还有不同行政层级政府的合作, 更有政府与社会各类组织以及公众志愿者的配合, 还包括了国际的人道主义援助。正是社会各方的参与, 救灾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六) 加强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

  我们应该认识到, 在危机平息之后, 危机的善后处理同样值得关注。在此阶段, 首先应对危机发生的原因、预警方案、处理措施进行调查, 对危机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意见, 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促使相关机构进行改革。其次, 要在危机解决后安稳人心, 做好恢复重建的工作。危机事件不仅使得当地的基础设施被破坏, 也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更重要的是, 危机事件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创伤, 使受灾群众难以快速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因此, 地方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 改善群众的状况。主要有:对受灾群众进行灾后的心理治疗, 疏导他们的恐惧情绪, 并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处理, 以防止因灾情本身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给予受灾群众和社区组织以物质帮助, 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重新修建社会基础设施, 保障物资的供给与交通的出行;制定振兴当地的经济计划与就业计划, 促进灾后重建。地方政府只有真正意识到并逐步解决公共危机管理中轻预警、轻善后的状况,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杰斌.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2]茹梦丹.风险社会下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研究[D].延安大学, 2016.
  [3]秦臻.四川省4.20芦山地震危机管理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胡是然.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 2013.
  [5]陶俊德.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荆楚学术2016年第7期 (总第八期) [C], 2017:3.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4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