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

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5 09:49:25 | 移动端: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

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 本文关键词:继续教育,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 本文简介:【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又一奋斗目标,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必须创新继续教育。  【关键词】和谐社会继续教育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又一奋斗目标,和谐社会建设

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 本文内容: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又一奋斗目标,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必须创新继续教育。

  【关键词】和谐社会 继续教育 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又一奋斗目标,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后的又一基本任务,它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人的各项权利,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了我国现代化总体布局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历史性飞跃,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指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创新继续教育。

  一、构建和谐社会概述

  1.和谐社会的涵义与特征

  (1)和谐社会的涵义

  “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和谐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是和睦的意思,带有和衷共济之意;“谐”是相合的意思,带有对称、协调之意。和谐合用,指的是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和谐社会是指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其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和谐、生态和谐、阶层和谐、区域和谐、经济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民族和谐、外部环境和谐等。

  (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谐社会具有如下特征: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继续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1)继续教育的含义

  继续教育在我国通常是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继续教育的特征

  继续教育的性质体现在高层次性、创造性和新颖性三个层面上,其中创造性是继续教育的基本属性,而教育对象的高智能性、教育范畴的无限性、教育办学主体与模式的合成性、教育周期的短期性构成了继续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和重点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继续教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又决定了继续教育的长期性。

  2.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力资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是社会赖以发展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力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尽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逐步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9.6%提高到现在的19%,达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美国82%,日本46%)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80%以上的适龄青年,只有走继续教育这条路来发展自己。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一方面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过程中也大有作为。另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国8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显得非常紧迫与重要,这一艰巨任务必然依赖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来完成。

  (2)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形成是以社会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来完成。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独特的社会实践性,即一方面通过职后的学历补充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连续不断的、多次更迭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地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和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生活教育全方位地为社会成员提供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技能传播、道德修养等使社会成员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是非判断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从而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继续教育的战略思考

  21世纪是以和谐社会和知识经济为显著特征的时代。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及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化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广大人民学习的需求,是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

  1.创新体制,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向多元化开放性发展

  继续教育体制改革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协调一致,在教育对象上要扩展到科研、技术、教育、医疗、公共事业等各方面人员,体现公平、公正,“以人为本”;办学体制上扩展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全方位;在本校资源共享的同时扩展到跨校的与社会的共享;在办学形式上追求多形式、多格局。校企联合办学是高校继续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继续教育要依托高校各类资源,多元化发展,走与大中型企业联合的道路,大胆探索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教育办学模式。

  2.转变理念,促进继续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应该树立一种营销理念,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驱动力,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科学制定和运用营销策略,占领继续教育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谋求学校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要侧重分析外部环境对人才需求的影响,适应发展趋势,瞄准市场需求,增强市场意识,客观认识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主动办学,办出特色,创出品牌。高等学校要根据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开设全新的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内容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项目,直接为行业或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服务,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服务,为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职业服务,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力资源。

  3.准确定位,继续教育由知识更新向直接为知识经济服务转变

  中国的继续教育伴随着成人教育的诞生而产生、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目前的红红火火,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既有高潮时的辉煌,又有低潮时的困惑,在这新的历史转折关头,继续教育又面临新的定位:开辟为知识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主力军的作,这一历史定位将使继续教育在中国的教育舞台上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中国教育史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曹颖,张波.教育在经济学中的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3]杨丽全,王惠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研究措施.南京出版社, 2004.1.

  [4]陈雯艳.转型领导、愿景变革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5]胡林林译.约瀚科特(John P1Kotter) 科特论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等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下的研究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90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