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5-19 10:57:17 | 移动端: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搭配中的学问”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大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和排列数。《标准》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创设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强化动手操作,既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与创造性,也能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欲望,同学们的应用意识、能力加强了,创新思维也最终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大面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课堂活动就更精彩。

  二、案例描述

  (一) 课前游戏:石头、剪刀、布

  [评析: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在游戏中进入数学学习,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二)谈话引入:生活中会遇到类似课前游戏中的搭配问题。

  师:国庆节我带女儿旅游,怎样搭配衣服?

  课件:图 T恤 牛仔衣 裙子 牛仔裤 长裙

  师: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算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

  生1:第一件上衣和第一件下装搭配。

  生2:我喜欢从左向右第二件上衣和第二件下装

  师:你认为一共有多少种?

  生1:4种

  生2:6种

  师:利用学具自己摆一摆,你摆了几种?怎样摆的?轻声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评析: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而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转化和发展。学具操作,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 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提高了课堂40分钟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生1:(操作)上衣不动,依次用下装去搭配上衣,一共六种(摆放次序乱) 生2:(操作)上衣不动,先用三件下装分别与一件上衣搭配。(有序的放) 师:你觉得她摆得怎么样?

  生:有顺序

  师: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会漏掉

  师:她按一定的顺序摆,不遗漏。

  板书:有序 不遗漏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生3:用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衣相搭配,一共六种

  师: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儿?

  生:有顺序,不重复

  师比较两种搭配,一种是固定上衣,用下装搭配,一种是固定下装,用上衣去搭配。(课件同步演示衣服和裤子的搭配方式)

  师:想想刚才怎么摆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评析: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以系统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为导向而设计、确定和管理的教学环节,合作学习也是以团体成绩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以小组的方式来达到生生、师生互动,对教学的动态因素进行互动与反馈,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改革全面推开的今天,必须乘着课改的东风,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汇报组1:衣服 衣服

  裙子 裤子 裤子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好,不漏

  师:这种方法中同样两种裤子,是哪条裤子呢?

  生1:写了裤子,是哪条颜色裤子呢?

  生2:第一条裤子边上画上三角形

  生3:把第一件衣服改成上衣。

  师:用哪几种图形表示两件上衣的?

  师:用汉字表示的有哪些组?

  (生举手)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汇报组3„„

  师: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板书图形表示的那种。(板书:简单,明确)

  (三) 生活中的应用

  1、早点搭配。

  图: 牛奶 豆浆

  蛋糕 油条 饼干

  师: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你能知道我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生1:牛奶和蛋糕、油条、饼干搭配,豆浆和蛋糕、油条、饼干搭配。 生2:先是蛋糕和牛奶、豆浆搭配,油条和和牛奶、豆浆搭配,饼干和和牛奶、豆浆搭配。(师同步演示课件连线)

  师:如果增加一种点心汉堡,一共有多少种搭配?

  生1:8种,因为多了一种点心,再和两种饮料搭配,所以多了2种。

  [评析: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上面所获得的知识验证了正确的搭配方法,闪烁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使学生产生了原来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体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走路中的搭配

  师: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黄山,一共有多少条路线?

  请学生在书上数一数几条路线?

  课件出示:

  [评析: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3、从太原经过杭州到黄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图:太原▲

  ▲杭州

  ▲黄山

  三种交通方式:火车、飞机、汽车

  [评析: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思维训练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4、用1、2、3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有顺序的摆一摆。师带生共同摆。 [评析:这个练习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5、“读、好、书”一共有几种读法。

  出现六种搭配读法。

  妈妈为了让我把( ),特意让我每周六到图书馆( )。上周六,我借了几本( ),图书馆的阿姨对我说:“你现在正是( )的时候,这几本( ),利用业余时间( )。

  (四) 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三、案例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一)动手操作,让学生“跟”进来

  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提供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只是一个被添加的容器,而是一个可点燃的火把。从搭配上衣和下装开始,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操作。学生由课堂上的旁观者真正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尤其是那些本身对数学缺乏兴趣,被形容为 “学困生”的同学,在经历了自身的动手操作后,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操作,将“无趣”变为“有趣”,将“落后”变为“跟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让学生实践的素材,使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感到亲切、自然,进而把学习变为自己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乐”起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代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教学中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搭配中的学问”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做一做、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实验,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有趣的操作实验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使人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努力钻研。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活”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活”起来。如“走路中的搭配”,“早点的搭配”等等。

  (四)动手操作,让学生“富”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会产生价值。这产生价值的过程,正是难能可贵的创造过程”。而俗语也说的好“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 。可见,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如本节课最后的“用1、2、3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有顺序的摆一摆。”让学生再次在摆得过程中学到了数学。

  四、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案例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通过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摆一摆、猜一猜、记一记等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这样的课堂也定将融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创造于一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是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数学教学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数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数学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6、灵活性。 数学教学案例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案例的格式和基本结构。

  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两种:实录式和条例式。

  实录式即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

  条例式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等部分排列起来。 形式可以是一题一例、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教学工作中的一件事等。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一个规范的案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案例要有主题,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案例要交代案例的条件和背景,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等。

  2、情境描述——案例要有情节,有过程,要具体完整,真实感人。

  3、问题讨论——案例要有分析,对提出的问题做科学分析。

  4、 诠释与研究。

  五、案例的形式:

  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主要有:片段性案例研究、专题性案例研究、综合性案例研究三种形式。

  六、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

  1、首先要选取活生生的材料。

  2、选取材料后要进行分析。

  3、有了材料,初步做了分析,才可动手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撰写案例的步骤是: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七、案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过去时态。不能是现在,更不能是将来时态。

  2、情节要按一定结构。

  3、事实反映要充分,要原原本本,绝对不能杜撰。

  4、必要时要列出采取的决策。

  5、可用表格阐述有关材料。

  6、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

  7、核对有关数据。

  8、可另加附表和附录。

  示例:

  案 例 分 析

  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分析: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 括 号

  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子改写成了“12×4+12×3”,一脸不喜欢的样子:“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吴老师思考着如何把这节课引向深处。突然,他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同学们为灾区捐的书,灵机一动,一个教学思路产生了。他不慌不忙地提出一个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术解答。”吴正宪特意请那位同学板演并讲解。过了一会儿,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号,表示先求92与3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正宪故意问:“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32÷5这一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那位同学着急地说。一位同学抢过话头:“你现在是不是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小括号了?”“小括号挺好的。”那位同学感慨地说。

  点评: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到小括号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3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