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 青马培训实践报告

青马培训实践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6-29 14:06:26 | 移动端:青马培训实践报告

青马培训实践报告

  为学习和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团的事业实现大发展,我校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的主题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实践党的十七大、团的十六大精神,按照新形势对于共青团组织工作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指导学院组织工作,在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明确政治任务

  在党中央提出的“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青年理论学习,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指导下,我校明确了开展、加强和改进共青团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当前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之一。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并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结合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河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生骨干培养的实施办法。

  此工程从启动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的工作思路为中心,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努力达到把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骨干培养成为“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造就一大批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成为坚定紧跟党走的积极力量的目的。

  二、 制定培养计划

  1、培养体制及原则

  根据我校实际,紧扣“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培养目标,建立院、校两级培养体系,形成学院学生骨干培训班即“初级班” 、高层次学生骨干培训班即“提高班”两个层次的培训平台。“提高班”学员由各院初级班推荐的优秀学员组成。

  现已举办和正在举办的3期“提高班”共吸收了228名学员,男女生比例为1:1.05,由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和团员组成。其中班内多名学员获特殊荣誉,有光荣的奥运会火炬手,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也有的曾参加全国各类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还有的曾在省市级刊物上多次发表科研论文。大部分学员都曾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级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

  2、培养阶段划分

  我校秉着“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本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团员,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的原则,先后聘请程耀明、林志友、赵连文等多名我校著名教授为学员做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历史演变、学生干部——光荣的职责、神圣的使命与难忘的经历等专题报告,还组织学员观看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文献专题纪录片《复兴之路》,以理论讲座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拓宽了眼界,达到了坚定政治信仰、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的预期目的。从学员们上交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同学们都不同层次的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政治觉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团情、党情以及国情的认识,为此后的

  实践锻炼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以素质拓展训练,挂职锻炼,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实践锻炼为主。四月组织学员去农业科技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体验活动,帮助学员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五月组织学员到革命老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六月组织学员进行基层实践锻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民宿体验、参观考察等活动,增加大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七、八月学员进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第二阶段的实践锻炼,学员们检验了自己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能够较好的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组织纪律性和团队意识得到大大加强,对团情、党情以及国情也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第三阶段为调查研究,培养时间为半年。要求每个每位学员在培养期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以提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三阶段的培养中,学员们自己去观察、实践、思考,并得出结论,养成了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培养成果

  自2007年至今,我校已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先后经过长达一年的培养、锻炼,各期学员都不同层次的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团情、党情以及国情的认识,学员们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青年的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应做到:

  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增强,关键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发展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当代青年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继承者和开创者。所以能不能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广大团员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骨干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广大青年要更加自觉地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成就事业的科学指南,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成长进步。

  2、在投身实践的历练中增强本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广大青年要学会把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投身实践的历练中增强本领。首先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习的本领。当今时代,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青年人正处于学习进步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增强学习求知的主动性,做勤奋学习的表率,争做学习求知的“带头人”,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工作的本领。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学生团干部特别是青年学生骨干要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增强理论思考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创新的本领。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是确保我们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广大青年要大力传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勇立潮头,着眼全局,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勇于创造,争做科学发展的时代先锋。

  3、在跌宕起伏的时代潮流中勇于担当。

  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后备军,作为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肩负起一个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团员青年应该肩负的责任。一是要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青年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历程与国家的奋斗历程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争做有作为的优秀大学生,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追求,在报效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中实现永恒的青春。二是要自觉引领时代发展的新风。青年是时代风尚的创造者与引导者,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实践。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倡导和弘扬社会新风,真正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为形成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贡献力量,努力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成为顽强拚搏、奋发有为的一代青年。

  自河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一期培训班启动至今,先后累计已有2600余人在院、校两级培养体系中得到培养。其中校级提高班所吸收的人数更是达到了228人,3年间共提交400余份学习心得、900余份实践报告及100余份课题研究报告,举办3次大范围社会调查,在已毕业的学员中,成为国家及省市级公务员的学员和进入国企的学员所占比率超过了30%,成功考入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员所占比率接近60%,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会发扬优点,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工作做的更好,把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作为当前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之一,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关文章】农民工的弃田务工现象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个人群—农民工,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农民工问题解决的好坏关乎我们中国社会的稳定与长远发展。欣慰的是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子女跟随入城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问题等都逐渐得到了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但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旧的问题还没解决好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来自农村,虽然上了大学但是我的根在农村。这也是我时刻关注农民工问题的一大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四川某大学教授发表的关于农民工弃田务农的文章。我对此非常的感兴趣,并决定在假期深入调查这个问题。我的家在农村,我父亲是农民工,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是农民工。这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调研坏境。农民工弃田务农是一个比较新的农民工问题,还鲜有人关注。

  一、问题所在 农民工这一大群体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种为传统的农民工,另一种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传统的农民工是指: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的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传统的农民工,他们外出打工大多以挣钱养家为目的。农

  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他们对土地有一种依赖性。而新生代的农民工则不一样,他们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且他们大部分为传统农民工的后代,而在未来的时间里,传统农民工一代老去以后,势必会导致农村劳动生产力下降,土地荒芜,粮食生产减少。就算是现在传统的农民工还留有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很多土地已经荒芜了。因为他们花在打工的时间和精力比农业生产的多。这就是农民工弃田务工的问题。

  二、引起问题的原因 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何种原因呢。主要是农民工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又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传统的农民工来说,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得到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要低。虽然我们中国现阶段已进入小康社会,温饱问题已不成问题。但是他们也向往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同时他们也明白,紧靠家里的几亩田地是不足以致富的,所以他们选择外出打工。但是他们对土地有一种依赖性,因为他们在外打工没有多大的保障,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还是选择在农忙时回家务农。这样一来即使他们在外丢了工作,回家靠几亩田地的粮食收入也还可以丰衣足食不会饿死。回家务农他们也是有选择性的,随着粮食品种的不断改良和逐渐的机械化生产,他们会放弃一些贫瘠和难耕的土地。这样一来耕地面积减少了,粮食产量相对于之前就会减少或者不变。这我们可以称为半放弃式弃田务工现象。

  而从新生代的农民工观念来说,他们大部分是全放弃式弃田务工。他们外出就业动机从从传统的“改善生活”、 “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8.

  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想再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想在城市扎根。有人做了对农民工未来发展的调查,结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而在当前仍旧外出就业的传统农民工中这一比重为11%;打算“做小生意或创办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27%,几乎高出传统农民工10个百分点;打算“继续打工”的,新老两代农民工均占到一半以上。

  三、产生何种影响

  农民工这种半放弃式或者全放弃式的弃田务工问题会产生何种后果,而又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呢?

  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粮食相对需求呈刚性增长。据测算,中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100亿斤左右,同时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也面临新的变化。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比重提高,粮食需求还将进一步的增加,保障有效供给任务日益艰巨。

  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我们的粮食生产理应随着增加。要增加粮食产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运用杂交等技术优化品种增加亩产值,二是增加耕地面积。要是耕地面积减少了,品种再好也很难提高总体产量。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这已是耕地面积第12年持续下降。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26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目前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的大省。再加上我国一亿多的流动农民工要是都弃田务工,那会减少更多的耕地面积。

  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国之根本,而粮食又是根本中的更本。我国人多地少,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此外,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的紧缺,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对粮食生产造成威胁,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面临诸多挑战。而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金融炒家的炒作,曾一度达到峰值,因此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进口粮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要发展就得靠农民。农民弃田外出打工使农村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种粮这势必会加剧国家的粮食安全。

  四、解决方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比较适合的方法就是农民工顺利市民化和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中国农村确保社会稳定的总体制是好的。

  但农民多耕地少的资源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反映在体制上的问题是分户承包土地,与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农业社会化大生产需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减少农民,减少包地人口数量,提高实际农耕者、农业经营者的土地耕作或经营量。

  (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重要的意义。

  1、工业化、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市民化,无论痛苦还是快乐、顺利还是艰难,都是必由过程。

  2、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无役不与、战功卓著的主力部队。农民工当前还处于边缘、弱势、应当改善的境地,在国家基本解决原产业工人和城市人口的就业、民生问题、使其成为老板、股东、证券持有者、房东、个体工商户、至少是社会保险、低保、再就业优惠对象后,应腾出手帮扶农民工。 3、丰富、低廉、勤苦的农民工大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投资热土的关键因素。这只队伍先天不足的是文化偏低、技能缺乏,后天影响的是环境不公、政策不平,自身城乡两牵挂、两头忙、两影响、两彷徨、溶入城市的信心、准备、投资不够。要使中国长期、持久作为世界经济引擎永动不衰,改善燃料品质、提升农民工素质促其安心、专心、专业、乐业是必为之事,是当务之急。

  4、农民工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国最庞大的群体,绝大多数农民工将人生规划放在了城镇,不会返农,市民化是民意所在。

  5、 进城农民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有助于拉动内需。

  (二)调整指导思想。

  1、把减少农民当作长期目标和能动行为。把农民工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突破口。把城乡统筹、区域联动、部门协调、政策配套作为基本工作方法。改变“城乡二元”天然、永恒旧观念,打破城乡、地域封锁,尤其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担当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责任。克服部门封闭、各自为战、互设藩篱的“衙门病”,实行农民工、三农工作真正意义的“大部制”。提倡开动脑筋、解放思想。

  (三)促进农民工(商)市民化

  1、 敞开城门,便捷农民工(商)入城。除少量特大城市需继续宏观控制人口增长外,其它城市应完全放开入户限制。

  2、 将农民工纳入现行就业再就业体系。首先纳入就业、失业统计指标和政府考核体系,不要把农民工不当工人;第二,强制推行失业保险制度,对农民工全覆盖;第三,尽快、尽可能实行农民工与原城镇产业工人就业优惠同等待遇。

  2、实施农民转业指导和扶助。将“农民转业”纳入国家宏观计划;设置农民转业基金;广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农民转业指导;给予农民转业扶助。

  4、 推进全民社会保险。首先落实农民工社会保险百分之百全覆盖并可转移;第二,尽快实施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第三,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以相互进入、转移,直至合一的统一社会保险制度。

  5、 鼓励农民工购房。按“居者有其屋”的总目标,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能长期入城定居者有其屋”作为近期目标,对符合一定条件(主要是在城市的生存能力、购房能力)的农民工、实行购房贷款和贴息。

  6、 抓好农民工(商)子女教育。一方面增大城镇教育投入,扩大城市学校的生容力,确保进城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一方面,强化农村教育基础,抓好“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请参阅拙作《四万亿大饼,为“留守儿童”推行“寄宿制”》

  (三)导赎农民工有序弃地非农化。

  1、坚守土地公有制。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土地作为稀缺、难以再生的资源,公有制才能确保鳏寡孤独残及天灾人祸弱势者的“份地”不被“自由、公正地交易”,从而保住生存底线。在日益城市化的现代,土地作为一种快速增值的资源,国家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尽可能掌控土地收益,用之于城、取之于城,再用之于城,让全民而非土地投机者或少数近郊农民享受城市化利益,天经地义。

  2落实“耕者有其田”。在土地公有的模式下,理当种地者包地、不种地者不包地,多种地者多包地。鉴于农民工长时期看还有可能回乡种地,保留第二轮包地关系非常必要,但不能将这种“承包”关系变为“所有”、“私有”关系,不能忘记“联产承包”中“联产”的含意和责任。农民工离乡,应当将承包地委托代耕或二次转包、并在村社签具相关手续或登记;自行委托、转包不出的,应当委托或退回村社调剂代耕;村社应继续发挥土地发包者和农业生产组织者的功能,搞好土地代耕、转包、调剂;国家应当立法,对非休耕农地荒芜责任者征收土地荒芜费。,

  3、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变按农民身份、按承包人头发补贴的作法,实行谁耕种谁享受补贴、多耕种多享受补贴,不耕种不享受补贴。

  4、国家赎买承包地。

  设置国家农地收贮流转基金和中心,赎买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的承包地。其条件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具备了在城镇长期生存的能力,包括就业能力、就业状况、收入水平、住房条件、社会保险情况等; 二是确实未耕种、并不再需要耕种土地。除“农转非”人员、享受养老金人员必须退回承包地外,其它农民工实行自愿、有偿退地。付给农民工的赎买金,应当优先用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购买住房及创业。

  严禁不符合条件人员以及因普通消费原因退地。 收回的土地由国家掌控,进入农地收贮、流转中心,农地农用。主要用于:国家建设占地失地农民自愿农耕者再承包;原村社自耕农扩大规模再承包;规模化经营土地调形、调整、调剂、互换及化零为整;产业化、农机化、水利化、村道化用地;农业性公司农业性经营承包。

  再发包的标的依据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市场化原则产生,可以零承包、甚至负承包,但必须阳光运作。

  严禁农地非农使用,严禁中心土地进入二级市场,严禁“贱包”中心土地。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是一个长期进程,国家赎买承包地应当长远规划、积极实施、稳步推进,不搞急风暴雨、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通过十至二十年的推进,逐步使全国包地人口减少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使中国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一倍以上。

  这次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以后的社会实践,我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农民工的弃田务工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做如上报告。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建设我们的国家,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会少走点弯路。


青马培训实践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48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