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心得体会范文 > 军人有血性心得体会

军人有血性心得体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7 | 移动端:军人有血性心得体会

篇一:有血性 心得体会(三)

牢记强军目标 争做四有军人 ——铸练军魂固我国防

作者:赵 轩

“军魂”—— 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名词,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与信仰,是一种使命与责任,是一名军人诠释生命价值的丰碑。而铸练军魂、固我国防是军人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实现的目标。继习主席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这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中习主席对每一名军人又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做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军人。因此,牢记强军目标、争做四有军人是每一名军人铸练军魂的前提。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周边形势的日益恶化,战争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一旦开战,身着戎装的我们必会身先士卒,那么请扪心自问“我们做好打仗的准备了吗?”面对敌人的进攻,身后就是你的祖国和亲人,怎能退缩,把他们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呢?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强大起来,需要用力量来捍卫祖国的和平与人民的安全。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以忠诚信仰铸军魂

灵魂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宝贵的东西。它是一个人信仰与价值的终极体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会变得如行尸走肉般找不到生命的航向。怎样做一名有信仰的军人呢?犹记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犹记得岳飞“精忠报国”的决心,犹记得朱德“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的壮志,是什么使他们赤心报国?怎能忘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怎能忘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为国防事业倾尽心血的林俊德,怎能忘记那如一块礁石般守着祖国边疆的李文波,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舍生取义,勇敢向前呢?是忠诚,是信仰,是他们心中永不屈服的信念。先辈们已用无数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信仰的含义,他们心系祖国,心存理想与希望,以自己不屈的斗志冲破黑暗与邪恶。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怎样做一名有信仰的军人,那就是内心长存理想与希望,热爱祖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屈服、不放弃,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坚定自己的信念,崇尚荣誉、献身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祖国和人民,以忠诚信仰铸就钢铁般的军魂。做一名有信仰的军人,让国家放心,让人民放心。

以过硬本领铸军魂

我曾羡慕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也羡慕过“百步穿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高强武艺。这让我意识到过硬的本领对一个人多么重要,没有本领赵云怎能从几万大军中救出阿斗,没有本领彭德怀怎能率领军队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没有本领苏宁怎能成为国防事业的先进模范···因此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我没听过一无是处的人最终功成名就,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通过努力得到了相应的本领,从而有了强大的实力才会成功。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有了过硬的本领,你到哪都会有所作为。本领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它包含了太多类型,有武艺高强、有智力超群、有口才卓越、有处事不惊等等,它是各种能力的总称。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么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面对科技的日益发展,未来战争对军人要求越来越高,它需要在各个领域都精通的高新人才,摒弃传统的作战方式,而重在科技信息之战、人才之战,要是还像以前一样只是锻炼身体,训练枪法,那么你将被时代甩的很远。因此要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适应未来战争做

出最大努力,苦练本领,杀敌报国,以过硬的本领铸就军魂,做一名有本事的军人。

以不屈血性铸军魂

有血性是军人特有的品质,有血性代表一个人勇敢无畏、公派正道、敢于担当和对腐败和邪恶行为揭露和批评的勇气。有血性不是靠嘴来说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的,一个有血性的人不会因为目标遥远而沮丧放弃,不会因为山路崎岖而畏缩不前,不会因为敌人强大而认输屈服。血性是一种精神,它激励着人勇往无前,它是人骨子里的一股狠劲,促使人不屈服软弱,它是人挺直的脊梁,宁折不屈。如果没有血性,面对强大的拿破仑,威灵顿不会屡败屡战,如果没有血性,面对来犯的强敌,董存瑞不会以身炸碉堡,如果没有血性,面对残酷的刑具,刘胡兰不会宁死不屈···有血性不是不自量力的去好勇斗狠,它是一种“有我无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信念,是一种不屈服不放弃的斗志。对于我们当代国防生s,安逸的生活不断麻痹着我们的身心,磨灭着我们的斗志,我们身上的血性越来越淡薄,这将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滑。为了不使这种情况蔓延下去,为了增强战斗力,那么就要求我们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仰,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有骨气,有血性的军人。以高尚品德铸军魂品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本心善良的体现。作为一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人,更应该有高尚的品德。一个没有品德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军人,因为他缺乏集体荣誉感,试问一下有谁会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一个毫无品德的人呢?又有谁能安心去让这种人去保家卫国呢?因此作为军人必须要有品德。抗震救灾中那一对对执着的双眼,一双双青筋乍现的手臂,以及一件件被汗水浸湿的迷彩,留给世人的是一幕幕震撼的场景。抗洪救险时那用血肉筑起的钢墙阻挡着洪水的冲击,留给世人的是一个个挺拔的背影。当人们提及时,只会得到唯一的答案“我是一个兵”是的,这就已经足够,军人做这些事是根本不需要理由的。试问,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为自己国家和人民做些事怎会需要理由,军人不需要赞美,不需要景仰,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个军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品德,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孕育自己高尚的人格,只有把自己的品德建立起来,才能增强对国家和人民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做一名有品德的军人,从你我做起,以高尚的品德铸就军魂。 作为一名当代国防生,我们应该时刻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了解国内外大事,认清当前形势,根据党对军队的最新要求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做人公平正道,做事认真负责,以一名军人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努力刻苦,不断用知识去充实自己,学习并提高各方面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军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训练时,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努力训练,增强体魄。在思想上,敬党爱党,听党指挥,以后备军官的身份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强军目标,争做四有军人,只有自身强大起来,才谈得上去兴国安邦,保家卫国。让我们去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吧,去奋斗、去拼搏,去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铭记自己一生的职责:“铸练军魂,固我国防”。

篇二:对军校学员血性的思考

军校学员如何转变军校“血”员

摘要: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军校学员的血性,在新形势下,军校学员作为未来部队的指挥官,要打赢未来战场,需要什么样的血性来做支撑

关键字:军校 血性 培养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生长干部学员作为未来部队一线带兵人,更须具备“平时有血性,打仗敢拼命”的气质和胆识。我理解,这个血性就是闻战则喜的勇气、有我无敌的霸气,就是肉体死、精神生,自己死、战友生,个人死、民族生的牺牲精神。有些同学认为“未来打仗拼科技,用脑用心不用力,只要有了新武器,血性多少没关系”,有的认为军校培养血性的氛围不够,对培育军人血性不是十分积极主动。这些需要我们,深化培养血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血性虎气对于走好军旅之路重要性的理解。

1、军校学员目前在血性上的不足和缺失

1.1、学习训练怕苦累。经过军队院校几年的淬炼,学员吃苦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枯燥的学习、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仍有部分学员嘴上有不满,心里发牢骚。体能训练时晴天怕晒,雨天怕淋,冬天怕冷,泡病号、凑公差、争站岗,野外驻训时背背囊更是越轻越好。面对战争的问题,不少学员都抱有“打不起来,轮不到我”的想法,把军人当成谋生的职业。

1.2、精神思想不上进。不少学员来军校就只顾学习。“只要不挂科,六十分万岁,宁可默默无闻,也不能积极表现”的思想充斥在一些学员中。在生活中总有部分学员无论干什么都喜欢混在大队伍中,对于任务能躲则躲,不愿当骨干,不愿主动思考。有人自诩“看破红尘”,天天“轻松过”,听哨集合,到点上床,每月拿钱,快活自在。年年“知足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立功受奖,从不去想。

1.3、崇文尚武不双全。军校学员的“书生气”应是携笔从戎,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豪迈之气,应是“信息精英+钢铁硬汉”的虎狼之气,如此“书生气”才可合军聚众,一呼百应。少数学员吹拉弹唱功夫了得,操枪弄炮本领不强;说起明星大腕一套一套,提起党史军史一知半解;见第一不愿争,见红旗不敢抗。精力外移,兴趣偏移,胆气式微。更有甚者,把自己定义为文艺青年,天天微博空间感慨不断,越临近毕业,越缺少精进勇猛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究其原因是学员尚武精神缺失,血性胆气不足。一个血性衰竭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血性的军人就不配叫

军人。

2、军校学员为什么需要具备血性担当

2.1、培塑血性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利刃。拥有了顽强刚毅的血性,即使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也能坚决完成任务。在人民军队发展历史进程中,我军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创造了一幕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血性从来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正是凭着独特的血性,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军校学员是军队未来的指挥官,是祖国的新鲜血液。为了能打赢未来战场,军校学员必须拥有足够的血性,带出血气方钢的部队,炼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神利刃。

2.2、强化血性是世界各国军队的共同追求。纵横欧洲的拿破仑曾经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深刻道出精神因素和军人血性的重要性。西方军队在历史上很崇尚血性,直到今天,仍重视强化军人血性。美军在西点军校往西十来公里的军事保护区森林中,专门建有一座叫巴克纳的新生训练基地,教官明确告诉学生“三个月之内不是人”,目的是不惜用非人手段击垮娇生惯养的个人主义,重新塑造合格的军人,练就钢铁般的意志。这说明虽然各国军队在培养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血性二字却无一例外地镶嵌其中。

2.3、追根思远谋打赢,信息战场更加需要血性。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这充分说明,战斗精神对于一支军队、一个军人的极端重要性。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不仅是先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的意志、作风、勇气的比拼。无论武器装备先进到什么程度,危险、困苦甚至死亡始终是每个军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据统计,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突袭战的效果非常有限,伊军损失飞机10%、装甲坦克20%、火炮20%,而利用“软打击”给伊军士气造成的毁伤却高达40—60%。这正是导致40多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战斗意志崩溃,一夜间“灰飞烟灭”。究其原因,就是国家的士气、军人的血性被打没了,精神被打垮了。哀莫大于心死,血性没了怎能不投降。未来战争无论作战样式怎样变化,战争的本质始终不变,仍然是军人血性的较量。

3、军校学员怎么才能加强血性培养

3.1、红色血脉中汲取。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纵观我军的战斗历程,创造了无比荣光的历史,谱写了无可匹敌的传奇。从靠“一股劲、一股气,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南昌起

义到“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血战湘江,从“天大的困难也不言苦”的杨靖宇到“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民族国家”的左权,无不深深体现出军人的血性。这血性是一代代革命先辈战斗精神的高度浓缩,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军人的血性源于崇高的历史使命,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党的赤胆忠诚!习主席指出:“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大问题”。作为未来军队建设的生力军,应当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学好军史党史,在沐浴辉煌历史中教育激励自己。

3.2、军营文化中熏陶。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军人的血性源于对理想信念和军队文化的认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建设学习型军营中,我们应多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和军事著作,多组织一些充满战斗豪情的仪式教育,在充满战斗气息的军营环境中不断浸润,持续培育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尚武精神。要让“越吃苦的人越吃香,越辛苦的人越幸福”的思想在军营里传播,把当兵当事业,把打仗当主业,把打赢当伟业。院校应大兴尚武之风,大练精武之能,始终高扬备战打仗的主旋律。坚持用武化活动和武化环境笃定尚武志向。

3.3、在点滴养成中固化。军人的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军人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要在未来战场上英勇无畏,抓好日常的作风养成,将其作为培育我们军人血性的全过程,让军人的血性内化为我们自身的固有品质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点一滴的长期培养和艰难困苦的反复锻炼形成的。我们每一位官兵要把这种战斗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日常教育是培育血性的土壤,只有保持土壤的“肥力”,血性才能在沃土中茁壮成长。

在未来献身强军实践的征途中,就算不能血染疆场,依然胸中有胆气、心中有豪情,依然秣马厉兵、精武强能,努力把自己锻造成永不服输、敢于亮剑的军中骄子,“平时敢流血、战时敢拼命”的血性军人,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让敌人胆寒的中国军人!

【参考文献】

(1)《让有血性成为军校学员的“耀眼证书”》, 张晶,国防工业出版社

(2)《对加强生长干部学员血性培养的几点思考》,陈龙坤,解放军出版社

篇三:军人心得体会

军人心得体会

当兵争当“四有军人“

习主席10月30日在古田会议上提出,要正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存在问题,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也就是新一代四有军人。其主要思想就在于要把4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

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

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健全完善党委工作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公道正派。

为大力提升新兵战斗力,xxxx支队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部队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有效地激发了新兵争做“四有军人”的政治热情。

这个支队积极改革创新,拓宽思路,采取立体化、群众性、全方位的教育形式,深化“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充分发挥“三互”、“双四一”等载体作用,采取集中授课、随机教育、撰写心得体会、群众性大讨论等形式,引导新兵认清当前严峻形势,激发新兵敢打必胜的战斗意识,强化新兵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把学习英模典型活动作为激励广大官兵坚定

信念、苦练精兵、弘扬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组织新兵远学英模先烈,近学身边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争做“三好”新兵,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新兵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坚持环境熏陶,营造育人氛围。注重用警营环境熏陶感染新兵,充分发挥支队警史馆、荣誉室的教育功能,广泛运用板报、橱窗、图书室等宣传载体营造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浓厚育人氛围,使新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有效增强了新兵“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和勇气。

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了新兵扎根警营、履行使命的政治热情,培养了新兵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锤炼了新兵争当“四有军人”的政治底蕴。


军人有血性心得体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4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