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事迹材料 > 产业化扶贫典型材料

产业化扶贫典型材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56 | 移动端:产业化扶贫典型材料

篇一: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 多亩,红梨多亩,覆盖个村寨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我们采取开群众代表会、印发技术性资料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在2009年至2011年的经果林“抗旱保果”工作中,领导小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时任的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抗旱,并加大了抗旱的资金投入,筹集资金购买发电机、抽水机、抽水管道等抗旱设施。同时,带领群众在灾后补种经果林树苗,力保经果林基地损失降到最低。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 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

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年至 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 万亩,金果林面积 万亩,近年发展生猪 万头,出栏 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镇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十二五”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篇二: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潜山县扶贫开发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4-04-20 17:18:46来源:潜山扶贫办 阅读次数:944

特色产业舞龙头,对症扶贫阔步走

徐建平

一、案例背景

潜山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宜林山场面积131万亩,水面9.2万亩。县域地形地貌复杂,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9.2%,中部的丘陵区占全县面积的23.9%,东南部为圩畈区,地势平坦,河湖穿插,耕地集中,占全县总面积的16.9%。全县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村为158个。2004年年末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占总人口91.4%。由于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人口数量较大。2004年全县人均收入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

3.75万人,人均收入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6.38万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该县人均收入92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0.13万人,且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深山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居住分散,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短时间内还很难摆脱贫困,改善这部分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其温饱问题需要付出的扶贫开发成本较大。山区多是以保持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经济效益较低。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蚕桑、板栗、瓜蒌等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影响因素大,缺乏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主导产品。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山区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左右,除绝对贫困人口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徘徊,生活条件和质量较差。脱离贫困的群众也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标准、低水平解决温饱,基础不牢,稍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需要继续扶持进行巩固。

近年来,潜山县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在国家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探索实施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六大产业对症扶贫模式”,即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根据不同地势的土质地貌,实行不同的产业扶贫,扶贫项目和资金向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户重点倾斜。这种扶贫模式的特点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使不同环境、不同特点的贫

困户合理地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给予的扶贫资源,从而使脱贫致富步伐更坚实、更协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特色经济板块。该县整合县扶贫、发改、农委、交运、水利等相关部门资源和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六大特色产业提出包含基地建设、质量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开拓等内容的总体要求,制订新的发展规划,并按年度分解各阶段性目标,指导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素质。并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各项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名县级牵头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套班子、一块资金”的“五个一”捆绑推进机制,围绕茶叶、瓜蒌、蚕桑、食用菌、油茶、畜禽等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做文章,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二是扶贫项目跟着特色产业走。该县2009年成立了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畜禽、蚕桑六大特色产业指挥部,强化具体措施,安排千万元资金,扶持产业基地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在项目村修公路、改水渠、建塘堰,发展茶园、桑园和畜禽等特色种养业,使项目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生产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新天地。先后在15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累计投入5763万元,占县扶贫资金总额的70%,平均每个村综合投入52万元。累计新建乡村道路21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640公里,新建平板桥18痤,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座,建自来水塔108座,铺设引水管道720千米,解决18万人饮水困难,干渠整修安装U型槽37千米,恢复水毁农田护岸67千米,修建当家塘251口,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低产茶园3700亩,发展茶园2600亩,新建厂房1890平方米,添置机械设备87套。

三是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成效,该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定期考核、民主监管为一体的长效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健康有序发展。各大产业指挥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有力推进措施,加大督查验收力度;各乡镇加大政策宣传引导,细化分解发展目标,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并突出各自的特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抓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化和标准化。在基地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户带动作用,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之路,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化发展,至目前,全县已有50亩以上规模化基地4处,5亩以上生产大户20余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探索发展规律,注重规避风险,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把握季节、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种。

五是抓龙头企业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全县六大产业已有龙头企业 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15家。按照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植发展

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带动作用。注重加强能人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抓好与扶贫有联系、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在资金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至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产值由2009年的21.9亿元发展到33亿元,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700多人,带动6000余户2.5万人脱贫致富。

典型案例一:合作社撑起“茶叶楼”。

“黄柏到塔畈,九十九道弯”一曲民谣唱出了80年代塔畈人的艰辛。而位于塔畈中心地的彭河,更是可想而知。由于是三分水田七分山的地形,这里的农民粮食不能自给。常常是“守着青柴当米钱”。如今,一提及自家盖起的小洋楼,倪天喜便要提及一个人和他的合作社——江成生和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40多岁了,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点苦力活。”倪天喜一家四口人,因为他和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庄家人,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江总让我负责收购鲜茶草”今年,近收鲜茶草这一项收入,倪天喜一家收入在9万元。“如今,我是手中有茶,心里不慌。”倪天喜憨憨的说道。江成生,安徽省劳模,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牵头人,他却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与茶农的订单,源于“看见锄头挖茶树心在痛”。

濒临长江的潜山县彭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年平均气温16.3度,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故山高雾绕,风光秀丽。其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均适宜茶叶生长。所产名茶,更是自唐代以来一直被列为贡茶。但是由于地处深山,这里的茶产业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茶树叶子能包盐,茶树杆子能撑船”说的就是当年的茶叶质量。在当地,茶叶大部分是老百姓饭后用来说天聊地的饮料。2004年的一个秋日午后,江成生正准备到自家茶地干活,看见一位老大爷用锄头挖茶树,江成生便问他“干嘛要砍茶树呢?种着不挺好的吗?”“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挖掉种点小麦实惠!”看着好好的茶树要无端受灭门之灾,江成生很是心疼。“你把茶树留着,等茶叶长出来了我来收购”“你空口讲话以后不算数咋办?”江成生说“那我们签合同”也就是这场偶然,让江成生和他的同行慢慢走上了一种新的模式。2008年,由潜山县彭河幸福茶场牵头,联合塔畈乡炳峰、观音洞、广西园等18家初制茶场、茶叶经纪人和1058户茶农自愿组成的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三位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广大茶农签订合同,公司对茶农进行二次返利,极大提高了农户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目前,加入该合作社的户数已达1200户。加入合作社的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达到4000元。近期,该合作社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茶曲悠悠唱发展。为引导茶叶发展,潜山县政府每年安排茶业发展专项资金120

万,其中60万用于扶持茶叶基地建设、30万用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10万元用于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对当年成片新发展茶园10亩、50亩、100亩以上,经验收合格,每亩以奖代补200元、300元、400元。奖补点燃了茶农的激情,至2012年,潜山县茶园面积增加到10.06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增加到3.08万亩,全县130余家茶场通过更新改造,加工水平明显提高。取得QS认证的茶叶公司、茶厂22家,通过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工艺加工,名优茶质量稳中有升,茶叶销售均价达123.8元/公斤,最高价4400元/公斤,茶叶生产比较效益明显,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

典型案例二:龙头企业引领养鸡户致富。

余井镇天圣村地区原先农户也有养鸡的传统,只是没有形成规模,处于家庭副业状态,再加上没有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带动,畜禽产品的销路没有保证。作为“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潜山县天胜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着“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的宗旨,坚持做到“四到户”服务,为广大养鸡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所谓“四到户”,即一是对养殖户实行送苗鸭和饲料到户。统一引进良种,该品种品系纯正,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深受加工厂和广大消费者欢迎。二是技术服务到户。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经验一家一户地传授到农民家中,确保养殖成功。三是防疫治病到户。将自己专门聘请的18名中高级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服务、巡回咨询,及时到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突出性技术问题,同时每月为社员讲授新知识,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四是收购到户,挨家挨户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到户,销售由合作社安排。组织并指导周边村民科学养鸡、水产养殖和苗木种植。这种以公司为龙头,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克服了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局限性和对土地等资源过分依赖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目前,随着专业合作社影响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强,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104户增加到200户,另外辐射带动了本地及周边乡镇养鸭户500余户。从合作社成立至今,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紧密型合作方式,短短三四年时间,帮助120多户困难家庭摆脱了贫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指挥部产业技术指导组成员深入乡村,按照省畜禽养殖技术规范的要求,引导养殖户、养殖小区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和改造,帮助建立并完善养殖档案,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中泰六和养殖有限公司、天胜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庆市市级规模养殖示范场,为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起了带头示范作用。

至2012年,潜山县出栏生猪20.92万头,出栏家禽332万只,出栏肉牛0.41万头,禽蛋产量8420吨,肉类总产22620吨。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5%、8.85%、2%、4.1%、4.5%。畜禽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畜牧合作组织22家,入会会员1200多人。潜山

县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天柱鸭业有限公司分别新申报了市、省级龙头企业。

丘陵,油茶挂果累累。截止目前,全县已新建50亩以上成片油茶基地6.5万亩,已兑现奖补资金近1600万元。该县注重良种繁育和推广,加快繁育推广省认定的 “皖潜1号”和“皖潜2号” 油茶新品种, 确保高品质油茶基地建设。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基地。全县油茶基地达万亩以上乡镇3个,千亩以上村10个,全县涌现油茶基地建设大户220余户,其中有千亩以上承包大户7个,已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15个, 2012年全县共完成油茶新造林11000亩,完成县级技术培训200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000册。

圩区,瓜蒌架下话丰收。瓜蒌俗称野葫芦,潜山一带民间早有将瓜蒌籽炒制招待客人的习俗,但真正作为食品摆上桌面还是近十多年的事情。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县农民李德祥等大胆提出了瓜蒌籽的食用性研究,在科研部门的支持下,该县对瓜蒌开发利用进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育种、栽培方法,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从而开辟了瓜蒌产业的新天地。为发展瓜蒌种植,促进山乡致富,该县拿出百万元财政资金扶持种植大户,并相继建立了10多个瓜蒌示范片。农业科技部门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大力开展种苗繁育,推广换垄轮作、间作,土壤消毒技术,推广高密度栽培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县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新路子,不断打造瓜蒌产业链。各瓜蒌公司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与瓜蒌农户签订生产合同,与超市签订购销协议,形成产学研、产加销一条龙。全县现有标准化生产基地近5万亩。瓜蒌产业农民经纪人百余人,农民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痘姆新农生态农业合作社以瓜蒌种植为主,社员有200人,2011年被评为安庆市示范合作社。有2家企业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证书。天柱山牌、传文牌瓜蒌籽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近年来该县与南京野生植物利用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培育出的“瓜蒌新品种“皖蒌6号”获县政府科技一等奖、获安徽省科技三等奖, 2012年潜山县施行的瓜蒌种植保险,为保护农民利益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至目前,有半数种植户投保。

食用菌打开致富门。潜山县将食用菌产业列入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各项激励政策推动下,目前,全县新增食用菌生产农户150户,新发展食用菌面积800亩(其中竹荪230亩)。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近600户,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00余亩。预计全年食用菌产值2600万元,菇农纯收入120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该县对新发展食用菌基地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对种植香菇5亩以上的给予重点扶持,种植竹荪50亩以上给予每亩100元补助。对通过绿色认证或QS认证的龙头企业也给予适当奖励。目前,全县规模化基地18个,食用菌公司4家,合作社10家。各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完善产供销服务体系,建立保鲜库收购。如水吼天宜菌业公司向农户提供菌棒和生产技术,并负责以保护价回收,有效规避了种植户的市场风险。

篇三:山西某制品有限公司扶贫产业开发典型材料

山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扶贫产业开发典型材料

一、企业发展历程

山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隆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绿色、健康产业的民营企业。隆水实业集团前身为**煤焦实业有限公司,从1988年成立至今,从一个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负债累累、年产原煤6.2万吨的单一小矿井一步步发展为目前拥有多家公司,涉足焦炭冶炼、煤气发电、文化教育、生物制品、化妆品开发应用、生态旅游等多行业的大型多元化集团公司。

煤焦的昨天是辉煌的,然煤焦的发展确是浑浊的空气、到处的塌陷、黑色的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在董事长张连水的带领下,公司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反哺农业,以黑色产业扶持绿色产业,走转型发展的道路。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请有关专家、科研单位反复论证,于2000年9月,注册资金5658万元,成立了山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现**公司总资产3.8亿元,员工338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3656万元,上缴税金3267万元。公司以高科技水准,高效益指标,大规模带动为起点,建成了集科技示范园区、经济林开发、科研中心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尤其是公司在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重大决策的指导下,近年来企业利用煤炭利润,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要求,利用荒山荒坡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油树产业。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发展**油树种植基地5.2万余亩,保护**油树野生资源2.5万余亩。

公司于2006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009年被认定为省级513工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公司承担的**油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于2002年经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项目、2012年被山西省农业厅确定为第一批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

二、**油树介绍。

**油树,属于胡颓子科。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是现存第四纪冰川作用后的孑遗植物之一,最佳自然生长环境在北纬35°05′38°03′,东经108°37′111°50′之间,呈间断分布,材质坚硬。本种是木本油料植物、密源植物和用材树种,生于海拔500-1800米的山坡上。

调查结果表明:**油树自身根系发达,2年生苗的根系分布于土壤20~60cm深处,主根及较大侧根的最大深度可达60~100cm,侧根较集中分布于土壤浅层,这样的根系分布,有利于根系既能吸收土壤浅层的水分、养分,也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养分。**油树的这种根系结构,保证了在连续6个月不降雨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开花结果。**油树根系富含根瘤菌,其根瘤固氮活性可高达241.82毫微克,是大豆根瘤固氮活性的二倍,能固定空气和土壤中的氮,**油树也是一个耐土壤贫瘠的好树种。.**油树是耐寒性树种,生长发育要求平均温度12℃左右,但在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条件下也能生存。1年生的幼苗覆雪入冬不会被冻死,并且随着树龄的增长,抗寒、抗旱、耐贫瘠的能力逐渐增强,一经栽植,便能有效的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油树栽植后五年便可挂果,八年后达到盛果期,其生长寿命长达数百上千年,还是果实累累,可谓是一朝栽植,终身受益,

**油树分布区的土壤是由黄土、紫色和灰色砂岩、砂页岩和石灰岩等为主的基岩上发育而成的山地褐性土。**县境内的土壤呈垂直分布规律,东部山区主要为山地土壤,垣地为地带性土壤,河床边岸、河滩及一级阶地为隐域性土壤。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广泛分布于区、丘陵和垣面,其次有少量草甸土。土壤母质以沙页岩为主,且常有基岩裸露。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层2~5厘米厚,有机质含量1.26~2.78%,土体厚度15~40厘米,PH呈中性或弱碱性。通过对2.5万余亩野生**油树的保护和5万亩的**油树栽植有效的预防了**县境**土残

垣区的水土流失。并使得绿化的荒山荒坡土壤结构与水分状况明显改善,植被的蓄水保水效益明显增强。

三、**的发展已具备产业化支撑

1、公司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投资3.8亿元:

一是建成了长咀湾高科技试验园区、孟庄种苗繁育园区、谭坪生产示范园区三个高标准苗木繁育基地2000余亩,并配套建设了1300平方米、1600平方米两座全自动智能日光温室,为加快经济林的营造步伐提供了保证。

二是营造**油树经济林5.2万亩,保护野生**油树2.5万余亩。实行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林产业化模式,公司提供苗木、技术和栽植、管护费用,坚持谁栽植、谁受益的原则,带动农户大面积栽植**油树,极大的保护和开发了这一国家珍稀资源。

三是建成了拥有国际先进水平年加工能力300吨的CO2超临界萃取生产线、全自动软胶囊生产线、瓶装及铝塑铝包装生产线、GMP标准的洁净车间和质检化验中心;及与其配套的仓储、运输、办公、生活、文化中心等设施。

四是《企业标准》、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生产环境等,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健食品GMP认证,形成完整的保健品加工生产体系。

五是立足**资源开发出了多元产品

①**牌**油软胶囊已于2003年市场销售:**油在采摘、萃取加工过程中无任何人工添加剂,加工中采取CO2超临界萃取分离等多项技术,高科技手段提取充分保留天然成分。经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析检测,每100g**油含有油酸35.6,亚油酸45.7,α-亚麻酸7g,维生素E 9001558毫克,植物甾醇1.02g,磷脂1440毫克,**油油体适亮呈浅黄有果气味,口感爽滑是质量较佳上乘油;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达到80%以上,且亚油酸与亚麻酸比例6:17:1,能达到这种比例油非常罕见,极易被人体吸收,且有保持较佳的营养平衡;维生素E 900-1558毫克,为天然植物之冠,其中β γ δ VE占80%以上,抗氧化能力优于单纯VE数十倍,此外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植物甾醇、磷脂、氨基酸,因此**油是一种复合最佳营养体;

②朵枝牌系列化妆品:与美国康利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以**油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纯植物提取精华液系列化妆品。目前我们已研发出20个系列产品,包括保湿系列、美白系列、抗皱系列、祛斑系列等基础护肤系列,以及彩妆系列、祛斑系列和专门针对粉刺、褐斑、痔、疮等特效药物类化妆品,将争做化妆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③**牌健身茶:通过对**油树叶、接骨草、柿子树叶、沙棘叶、山桃树叶等进行科学组配与试验,采用先进的制茶工艺制成**牌健身茶,具有输精活血,调节血脂、血糖,祛风、止痛、利尿,润肠通便等功能;

④**蛋白饮料:**蛋白饮料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生产流程为**挑选、磨碎榨汁榨汁、灭酶、分离、过滤、配料、脱气、灭菌、灌装、杀菌、包装等。具有输精活血,调节血脂、血糖、利尿,润肠通便等功能;

⑤**滋补蜜:**滋补蜜生产方法为稀释、灭菌、灭酶、冷却、过滤、勾兑。长期饮用**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胃酸,阻止发生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润肠、保护皮肤、提高内分泌系统、抗衰老等。

2、带动农户情况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山西**公司自2000年成立,走过13个探索的春秋,已经发展成种植、生产、销售、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一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以350元/亩的租金租用农户的荒山荒坡

5.2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民5300余人。同时与5062户农户签定栽植管护协议,每个工作日

付给农户50元,每年每亩可为每户增收3000余元。

二是通过向农户提供苗木和技术,带动农户大面积栽植**油树,为公司的研发和前期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通过不断地投入和不断的栽培,公司已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发展**油树经济林5.2万余亩,保护开发野生**油树资源2.5万余亩,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了**油树资源。

三是公司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按市场价格收购**,按亩产**750公斤计,2012年市场价为10元/公斤,平均每亩给每户农民增加7000-8000元的收益。

四是解决农民就业。随着产业的发展,人员需求的增加,十年来,公司从周边地区招收贫困农民工,从事高科技示范园区季节性生产劳动达5500人次。招收初、高中毕业的农家子弟,进入加工车间学习技术70余人。同时,招聘本地学成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20余人。从而,为山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为山区青年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平台。

五是无偿给农民培训。公司先后聘请了山西师范大学闫桂琴、山西省农科院王宝明、华药集团高级工程师田野、高级农艺师张方元、牛振农等专家与聘任的技术员组织农民进行分阶段进行培训。通过课堂讲座、发放技术书籍、科普宣传资料、电视播放影像资料、现场讲解、田间指导等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等农民群众科技当家人近5200人/次,直接培训项目区农民达1万余人次,主要培训**栽培和实用技术。并发放资料12400余册,包括植物学研究、**油树生产管理技术、**油树培育技术及质量控制规范等。

2、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相关认证

一是公司通过对**油树的生态学特征及其根瘤固氮活性的研究得出 种植**油树可以明显地提高林地内的氮素含量,12年生人工林和20年生人工改造林分别比荒坡自然植被下的土壤含氮量提高75%和99%。

二是公司通过对**油树生长发育特性及开发利用的研究,于2011年5月6日,参加了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由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和山西师范大学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认定**油树项目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恢复有明显效益。

三是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对**油提高机体体能及应用进行研究,认定**油营养丰富、分配均衡。

四是在省农科研究所王宝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油树管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体系的研究,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

五是取得发明专利5项

CO2超临界抽提**油的方法专利专利号:ZL98123528.X

一种**油树无性繁殖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0710062018.4

一种对**进行高效开发提取的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0710062019.9

一种接骨木叶片用茶及制备方法专利专利号:201310145931.6

一种**油粉末化片剂的制备方法专利专利号:201310307675.6

六是取得**油新资源食品证书;**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及**油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四、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的做法

通过公司多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带动当地农户

公司成立十三年来,本着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实行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

农林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民栽培种植。公司提供苗木、资金和技术,发动当地农民利用荒山荒坡大面积种植**油树,以350元/亩的租金租用农户的荒山荒坡,目前已发展**油树5.2万亩,直接带动农民5300余人。同时与5062户农户签定栽植管护协议,每个工作日付给农户50元,每年每亩可为每户增收3000余元。公司还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按市场价格收购**,按亩产**750公斤计,2012年市场价为10元/公斤,平均每亩给每户农民增加7000-8000元的收益。公司严格按合同要求支付有关农户的相关费用,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至2012年底,公司已累计完成营造栽植**油数经济林5.2万余亩,保护野生**油树资源

2.5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户5062户,5300余人,其中贫困农户占到一半以上。

2、振**区教育

为解决山区百姓子女、公司员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公司于2003年7月创办了连水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2300余万元。学校设小学部和初中部,彻底解决了周围20多个山村1000多名农家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考虑到山村偏远,学生往返不安全,学校建有两栋教学楼、两栋公寓楼以及实验楼、餐饮楼、办公楼等,各个教室配备了电视机、幻灯机、投影幕等教学设施,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活动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实行了一条龙式的管理,感念山区群众生活拮据,农家子女的学费一律全免。

3、改善山区生产条件

**境内山岭重迭,道路崎岖,水源极缺,为山区农民发展经济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改善山区条件,帮助农民致富,几年来公司先后投资100余万元,硬化了通乡、通村7公里道路;投资230多万元,拓宽了长咀湾村至西坡镇4公里干线路;投资20多万元为长咀湾村铺设了5公里饮水管道,建起了2个蓄水池。从去年到今年又投资800余万元修了枣岭、西坡两乡镇间的两条乡村道路:即娘娘庙到西家沟口接209国道3公里乡间路、窑咀新村到娘娘庙二郎庙5公里乡间路,为发展山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4、分解山区群众忧愁

公司成立至今,免费每年为**县长咀湾村民免费供水、供电20万余元,共计200余万元;并坚持每年为全村30多名60岁以上老人赠发白面一袋、零用钱150元;公司先后安排当地劳动力1560余人;捐资700万元建康家坪移民楼;238万元兴建关王庙乡大河学校;为**县刘岭、岭上、孟庄学校及县一、二中建校捐款100余万元,为长咀湾村学校教师解决工资40余万元;08、09两年重阳节为集团公司员工父母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500元慰问金、一盒**油、一份礼品,合计15余万元;为四川灾区捐资100余万元;为30多名贫困生上大学资助学费、生活费总计100多万元。

五、产业发展的前景和规划

由于**是一种寿命较长的树种,与银杏并称活化石,一次栽植可百年受益。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油树的大面积种植发展,不仅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既利用了现有珍贵**油树资源,又利用山区大面积荒山荒坡资源,即绿化荒山荒坡、保持水土流失,又为广大农民指明了致富的有效途径,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完成**油树生态经济林基地10万亩,直接带动农户11000余户, 8年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将达到达7.5万吨,年收入可达7亿元,户均增收7万余元。因此,随着10万亩**油树经济林的形成,可有效地绿化荒山荒坡、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对黄土高原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为具有黄河特色、影响广泛、效益显著、示范作用强的生态环境建设标志性工程。


产业化扶贫典型材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90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