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学校教育 >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27 05:54 | 移动端: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贾芳芳

[提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案例一: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

案例二:在室内游戏时,欣欣不玩游戏,自己坐着,这时成成用积木搭 了一座小桥 ,欣欣过来一把将桥推倒,成成哭了。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

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3、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1]. 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8).38页.

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4、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 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

儿身上。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1、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3、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经质,凡事战战兢兢。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2]. 张博.幼儿心理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354页 [2]

篇二:浅谈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意义

浅谈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意义

【摘要】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心理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自信心 尊重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得到重视,但却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社会的责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体会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首,我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慰、支持、信任、奖励、赞扬等等,教师的热爱关注给予孩子信心和希望,使孩子倍感温暖、愉快。如:给胆小的幼儿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等待,多一些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及自我表现能力,给调皮孩子多一些耐心的交谈,或一个轻轻的抚摸和拥抱,或经常为他竖起大拇指,多肯定他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这样会让调皮的孩子从心里产生自信心,促使他力改不足,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但能使孩子倍感老师的关爱,会让孩子更加喜爱教师,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使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也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2.尊重、信任幼儿

只有尊重、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作为教师首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幼儿聪颖,有的幼儿较迟钝;有的幼儿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幼儿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每位幼儿都存在先天不同的素质,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及生活环境,教师应了解孩子差异产生的根源,对孩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适当的空间,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同时和其家长多交流,家园配合对其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从而促使孩子身心协调地发展。

3.多肯定、赞扬幼儿

赏识教育家园周弘教授曾讲过:“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优点首先加以肯定和赞扬,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我班的钱鑫程小朋友聪明、活泼、乐于帮助别人,但做事虎头蛇尾,缺乏坚持性和毅力。比如画画时画得很好,但涂色时没有耐心,胡乱涂两笔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是采取了上述方法,首先肯定和表扬他的优点,然后提出希望,结果钱鑫程小朋友很快改正了他的不足,画画也有了很大进步。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被打磨的璞,他能不能成为玉,就看你如何去雕琢他。

4.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精神,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忍耐、勇敢及坚持不懈,通过社会课引导幼儿关心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角色游戏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从而更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下面结合我的一点教育经验,谈一谈幼儿园,家庭、社会如何为幼儿园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和维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幼儿教师要发挥其在幼儿心理健

康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偏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

第二,注意教师言行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即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这要求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无论美亦或丑,无论聪明亦或愚钝,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切忌偏爱。

第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密切配合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与教育进行。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能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师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态度、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变化,若教师心情好,相应地对孩子更关爱,更有耐心,给孩子的感觉是老师关心,疼爱他们,他们也喜欢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若教师的情绪不好,表现得脾气暴躁,对孩子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孩子从心理上感到老师很可怕,老师很讨厌他们,从而孩子也从心理上、行为上疏远老师,给孩子的影响是一种消极的、冷漠的,从而影响孩子友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幼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前提。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家庭教育,总以为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谈不上有什么心理问题,殊不知,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

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目前幼儿身上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胆怯、独立性差、娇惯、耐挫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交往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差,做事缺乏坚持性等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反而导致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因此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除了教师发挥的作用还有遵循幼儿心理健康的原则,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

幼儿正处于性格形成初期,也是打基础的时期,因此要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尤其是把他摆在什么位置上,让他担当什么角色,都对他的性格形成起了巨大作用。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要啥给啥,说啥是啥,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子,这样娇惯的孩子,大都任性,自我中心、自私、无礼,缺乏独立性,怯懦等。这样一些不良的性格特点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变成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将来一旦失去家庭的保护,父母的仗恃,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势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冲突与创伤。

总之,作为父母爱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首先要关心、尊重、理解孩子,凡事不包办代替,注重言传身教,时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细致,尤其要讲清道理,适当地做个惩戒也是可以的,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假如一方批评,一方袒护,就会使孩子是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批评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父母出气,或是让孩子服软,而是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鼓励孩子心情舒畅地改正错误。

俗话说:“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

都健康快乐的成长,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次爱是心理健康的营养素,亲人及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各样的环境,学会与他人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该如何开展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呢?

(一)走近幼儿,聆听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二)尊重幼儿,多些宽容。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三)培养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在活动中我总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任务,如能力较低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事情,简单易完成的事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不要无视孩子的独立愿望,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有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那要自己干,显得不太听话了。常听有的父母说:“真气人,才三、四岁的孩子就有主意了,就不听话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有人称这时为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这时孩子要求独立,有时不太听话,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只宜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硬是要治

篇三: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系部

0一年月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2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2 (三)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2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二)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三)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四)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五)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注释······························································12 参考文献··························································1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27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