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考试教案 > 杜甫传教案

杜甫传教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7 | 移动端:杜甫传教案

篇一:走近杜甫教案

《走近杜甫》教案

衡阳市雁峰区六一小学 邓周萍

小学语文六年级

421001

13762404623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介绍杜甫的生平、作品等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杜甫有较全面、 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杜甫极其作品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杜甫的古诗等资料。

2、各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出题若干;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 资料出题若干。

3、有关杜甫的手抄报

活动形式

开展抢答、朗诵、讲述故事等活动。

活动过程

一、 激趣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尽历艰危,仕途的失意和个人的落魄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社会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

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就是大诗人——杜甫。同学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资料,今天,让我们来比比看,谁对杜甫了解得多一些,谁离杜甫更近些。(出示课题——走近杜甫)

二、抢答

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首先来看看是咱们女生对杜甫了解多一些,还是男生了解多一些。男生先举手就给男生机会回答,答对算一分,答错扣一分。女生也一样。

三、分类

在杜甫的一生中共有多少谁诗?

谁能给杜甫的诗分类并举例?

在这些诗中,你最喜欢哪一类诗呢?可以与你周围的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赏析大家通过学习,已经能够了解许多杜甫写的诗,与杜甫拉近了距离。但是,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他的诗呢?他的每一首诗,写时境遇心情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下面就请大家来学习一下杜甫的这几首有代表性的诗。

1、先一起来读一读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写 (景)的诗啊?你喜欢吗?为什么喜欢呢?(可适当指导朗诵) 生答: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画面,也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他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别有一番风味。我很喜欢。

那我们应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读呢?(喜悦的心情)

2、赏析忧国忧民题材《春望》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目睹沦陷后的长安城写的,跟老师一起读诗歌,想想作者“望”了什么景象?作者的心情怎样?

从哪句诗能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

谁最能读出作者忧国忧民情感?请生读诗。

3、赏析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说它是杜甫第一快诗?结合背景介绍。 心情愉快,从“喜欲狂”一句可看出。喜从何来?(安史之乱结束了,作者可以回到家乡了。)

五、讲述故事

1、老师讲杜甫小时候的故事

2、学生表演讲述“三吏三别”的故事

3、学生有感情地讲述《我眼中的杜甫》

六、赏画

刚才让我们既感受到了杜甫诗歌高度的情景交融、忧国忧民思想,同

时也想到了杜甫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他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呀!我们离杜甫更近了。下面让我们离杜甫再近点吧。 课外我们很多同学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人精心制作了关于杜甫的手抄报,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放音乐)

七、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杜甫 其人、其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最后,让我们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诗来结束今天的活动吧!――“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篇二:杜甫教案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杜甫

一、检查学生诵读情况,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

二、交流杜甫生平,引出主题“万方多难”。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我们谈到杜甫就会想到李白,谈到李白也会想到杜甫,但是这两个人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饱经沧桑,关怀国计民生的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譬如:“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譬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类似的情景都会非常自然的想起来,我们说从杜甫的诗,我们能看到他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对于任何一个小的人物,对于生活当中的一件小事,总是那样的饱含深情的关怀,所以他的诗,我们在千百年之后,我们去读,仍然止不住会掉下眼泪,他的魅力在这个地方,所以人们把杜甫称为“诗圣”。

三、感受杜甫的风雨人生。

1、读书、漫游时期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齐、赵、梁、宋。游齐、赵时,曾先后和高适(《别董大》的作者)、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二十五岁的杜甫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伟,富有哲理,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杜甫远大的胸襟抱负,也看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雄厚实力,杜甫在经历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之后,继续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并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假话。

歌诀体诵读《望岳》,传授歌诀体的读书方式。

2、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

杜甫的志向是什么呢?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什么意思?我的志向是什么呢?我要辅佐像尧舜这样的圣人。杜甫在长安的这些年,仕途上没有什么收获,可是在生活上却度日如年,为了求官的方便,他曾经把家搬到了长安,可求官的一再失败,让他又无法再长安久住下去,天宝十载,四十四岁的杜甫拖家带口,搬到了距离长安城二百四十里的奉先,也就是今天陕西省的蒲城县,在这里安顿下来之后,杜甫再次踏上了求官之路,此时,杜甫的命运似乎出现了转机,因为朝廷任命他担任河西尉,大概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这么一个职务,这是一个从九品的职位,是唐代品级最低的官职,生活窘迫,迫不及待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杜甫,没有接受这个官职,后来任了京兆府兵曹参军,是个什么官呢?就是太子的卫戍仪仗部队当中的一个参谋属官,具体管什么呢?管理一些兵甲器仗之类的事务,也不大,从八品下,但比刚才那个大一点,好歹反正算是个官,所以杜甫就写了一首诗叫《官定后戏赠》,写给自己自我解嘲的诗。

交流歌诀诵读《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他当了京兆府兵曹参军之后,他离开长安会奉先,探望他的妻子和儿子,就在这个月,天宝十四载的十一月,在他从长安回奉先的途中,爆发了安史之乱《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也成为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一个总结。

3、流亡经历:一个忠君爱国人

伴乐讲解《 悲陈陶 》 、《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斤,白头搔更短,混欲不胜簪”。他因为自己内心里面很伤心,很提心吊胆,他看见那个花朵上的露珠感觉花在流泪,看见鸟在枝头总是处在惊恐的状态当中,其实鸟本身并不惊恐,他仿佛看见鸟也是惊恐的,因为他本身也是惊弓之鸟啊。连着三个月了没有一点家里的消息,要跟家里人联系太难了,他发愁的一天到晚不知道怎么办,头发都拔断了,都挠光了,要扎根錾子都扎不住。

这首诗在离乱当中,见出诗人的真性情,因为我们说现在安史之乱这个历史事件,在史书上都有很明确的记载,但是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个具体的在安史之乱当中的唐朝人,他在情感上,在情绪上,在思想上有什么具体的变化和表现,这个是正史里面很难告诉我们的,杜甫给我们提供了一段有关这种苦难的感性的历史,让我们可以目睹当事人的具体的情和时代情况的变。

安禄山死了两年之后,唐朝大将郭子仪率兵围困驻守邺城的安庆绪,并在相州,即河南省安阳市附近,与安史叛军展开决战,双方损伤惨重,郭子仪被迫退守河阳、洛阳及附近地区陷入战乱。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去洛阳探亲返回来的时候,沿路就看到战乱之后的情景,写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三吏”、“三别”就在这个时候写的就是说郭子仪率领的九路节度使来围困安史叛军

出示“三吏”、“三别”,重点讲解《石壕吏》师生接读

因为《石壕吏》一直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名篇。石壕其实就是河南省陕县的石壕镇,它正好处在从洛阳往西要回到陕西华县的路的当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很有意思呀,晚上杜甫住在这个石壕村,突然听到有官吏进来捉人呀,这哪是征兵呀,他说的是捉人,老头一翻墙就没影了,老太太出去应付,为什么呢?家里就剩下老头一个男人了,所以老太太去应付,(杜甫)他是在那儿听,,他听见什么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见暴喝一声,老太太就哭了,然后一边哭,一边絮絮叨叨地说,我们家这情况你倒是看看,还能不能再派出一个人去,怎么回事呢?就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符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他说什么呢?说我就三个儿子,他们都围困邺城,邺城的战斗是非常酷烈,酷烈到什么程度?城里人没吃的,一只老鼠要卖到四千文钱,一个儿子给我写信他说那俩兄弟都战死了,我们读到这个诗就想到拯救大兵瑞恩,他实际上征兵反映了一个社会情况,唐朝的时候征兵有制度,一般是有三男出一男,就不能再征了,他三男都已经上了前线,而且两个男孩都死了,老太太说什么呢?说活着的人只不过是苟且偷生,谁知道指不定这命什么时候就丢了,死的人我现在都不想了,没了,就当这儿子我都没生过。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我还得给我们家保留点骨血呀,没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这孙子在,他母亲就在,那意思是如果连这孩子都没有,可能这妈妈也给你们抓走了,她都没法出去,因为什么呢?家里太穷了,没有个象样的衣服穿出去,出不了家门,这就是我们家的情况,你看抓谁吧。“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我老了,我是一个老太太,没事,你们要实在完成不了任务,我跟你们去,我连夜跟着你们去,为什么连夜跟去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回顾诗歌进行总结:

所以我们讲到这儿,回顾一下,杜甫诗的创作确实有一个历程,在早年的时候我们知道,

写的那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那是代表了在盛唐时期的那个年轻的杜甫,朝气蓬勃。到后来,长安十年的时候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还写了《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代表他在长安十年期间,接触到上层社会的黑暗,对他们的抨击,但那时候,你注意我说的是抨击上层社会的黑暗,因为杜甫长安十年求官,主要的活动在哪儿呢?活动在上层,但是经过安史之乱,经过他这一系列所遭受到的种种的人世间的苦难之后,他把眼睛开始向下看,虽然到现在为止,他的《北征》,他的《羌村》写的是自己家庭的苦难和生活,但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投射,对于一个时代的回忆,对于一个时代的反映,不就是从这一个小家庭里面才能看出来的吗,杜甫是在写自己,也是在写别人,也是在写大家。

4、卜居西南时期故事:多情诗人,洒向人间都是爱

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浣花西畔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成了杜甫一家人的安身之地,杜甫的草堂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总算是建立了起来,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住的问题解决了,杜甫就怕精力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不到四年,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其中大部分都是田园诗,杜甫为什么要写这样多的田园诗?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其六、《春夜喜雨》、《绝句(其一)》

学生自读,歌诀体读法引出吟诵,通过教授《绝句》吟诵的方法,学生自己吟诵《江畔独步寻花》

出示:《赠花卿》

1)看看这副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2)这是杜甫来到他的朋友家里看到的情景。

这位朋友可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他是一个大将军,名叫花敬定。是成都节度使崔光远的部将。一年前,一个叫段子璋的西川节度使反叛朝廷,自称皇帝。成都节度使崔光远听从朝廷的调遣,带领手下将士去平定叛乱。花敬定斩杀了反叛头子段子璋,朝廷给了他褒奖。在荣誉面前,我们的花将军就有些飘飘然了。他回到成都后,居功自傲的心思越来越大,天天和一群朋友饮酒作乐,整个宴饮的排场越做越大,规格都快达到皇帝宴请百官的水平了。如果被朝廷知道,可是僭越杀头的大罪。花敬定很敬重杜甫,这一天,专程派人请杜甫去听乐工们出色的演奏,杜甫听完演奏后立即提笔写下了一首诗送给花将军。

花将军一看,立即停止了所有的饮宴和歌舞,重新回到了战场,继续和叛军余部作战,后来战死在前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故事:杜甫飘泊到四川夔(kuí)府的第二年,住在一所草堂里。金秋时节,杜甫家的枣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大枣,一个个令人垂涎(xían)欲滴。

可是不知为什么,一夜之间枣子就丢了不少,估计有人先下手尝鲜了。杜夫人就让杜甫去把枣子全打下来,留到冬天给孩子们充饥。杜甫拿着竹竿,刚出门不一会儿,又折了回来,篮子里也是空空如也。

夫人很纳闷,问他怎么没摘枣子。杜甫对夫人说:“枣子不要摘了,就挂在树上吧!”杜夫人不满地说:“孩子们饿得要命,枣子还青时就要摘了吃,好不容易留到了秋后,怎么又不摘了?”杜甫长叹一声,对夫人讲了原委。原来,方才杜甫出门去打枣子,正碰到邻居家一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在打他家枣树上的枣子吃。老人看见杜甫来了,又惊又怕又羞。看到此情景,杜甫顿生恻隐之心,他上前告诉老人家不要害怕,这棵树上的枣子就送给她了,什么时候想吃了,就来打吧。

杜甫为此还写了一首七律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家贫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四、探寻“漂泊时期”之谜。

1、杜甫生不逢时,他的一生见证了唐朝由兴盛到没落的历史进程,战乱、饥荒、官场上的屡屡失意,使他的诗歌充盈着对那个时代的悲鸣,已近暮年的杜甫,在四川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日子,可是成都对杜甫来讲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之地,而不是一个长久的乐业之地,要想做一番大事业,要想成就自己的理想,呆在成都是不行,还要到中原地区去,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矿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命诗,也是他的绝笔诗,这诗说道“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做霖”。

杜甫的所思所想,杜甫的所恨所爱,杜甫的所喜所忧,杜甫的所悲所乐,都是广大老百姓心里面想的,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心声,他反映了这种心声,所以我们说杜甫那种博大的仁爱的精神,那种执着的政治的信念,那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际上成为了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加上中国的古典诗歌,是古典艺术形式当中传播最广,感染力最强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大家对杜甫的这种崇敬和爱戴,以及追念,也就是理所当然。

篇三:杜甫教案 4

走进杜甫人生 品读杜诗遗韵

一、课前:检查学生诵读情况,营造课堂氛围。

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师生诗句接力,主要是李白的诗歌《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月下独酌》。

过渡:亲爱的孩子们,早上好,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已经深入你们的心中了,他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韩愈曾经评价出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孩子们知道这李杜指的谁吗?出示:李白杜甫画像,请同学们猜是谁?并说明理由

生回答,

二、交流杜甫生平,郭沫若曾经评价杜甫“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今天我们也将走进杜甫的一生去感受这位饱满而鲜活的形象,引出主题“走进杜甫人生 品读杜诗遗韵”。齐读

三、卜居西南时期故事:多情诗人,洒向人间都是爱

师过渡:一说到杜甫,你脑海当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什么?(杜甫草堂)出示杜甫草堂的图片,学生简单介绍,

师过渡:安史之乱之后,京都长安、洛阳,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都因为地处西南,远离战火,因此它成了离乱时期,理想的避难之所,杜甫来到成都后,在朋友的资助和帮助下,在浣花西畔建立了一个草堂,这里溪水长流,环境优美,这个草堂暂时解决了杜甫的栖身之所。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解这个故事。

生自由读诗:

师:读诗,读的是诗,悟的是人,流淌的是情感。同学们需要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杜甫?体会到怎样的情怀?生谈

再齐读重点读最后一节

请同学们进行自由朗读,想象你就是风雨茅屋中的瘦弱老者,面对着这苦难的生活,你的眼 里饱含泪水, 为天下寒± 大声疾呼!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下。

(一生读。)

师:读得非常好,尤其是那个“呜呼”和最后的“死亦足”处理得很棒。我想采访下这位同学:请问你为什么做这样的处理?

生2: 因为我觉得杜甫安得广厦的理想非常美好,但是现实的困境让理想的实现变得非常困难,杜甫心里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所以“呜呼” 二字我想读出一种悲愤的感觉。但是杜甫又在最后一句中表明心志,愿意牺牲自己去实现这种理想,宁肯自己一个人居住在破烂的茅屋里,所以“死亦足”三个字我读得比较有力。

师:非常棒,杜甫有你这样的知音、知己,想必会觉得此生无憾吧!可否教同学们读一读呢? (生2教读全班同学

师:孟子讲过一句话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杜甫当然他这个诗句里头有这样的精神,可是有一样,就是孟子说那个话的时候,是首先要学会爱父母,爱你的子女,然后把这爱推广到别人的身上去,可杜甫现在是什么呢?是他自己现在都没有多大的能力来爱护和保护他的孩子,他却首先还是想到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父母。所以,这样的一种仁者的情怀。出示“仁”的理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进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杜甫的忧国忧民感慨了千万的人,其实我们可以离他再近一点,孩子们,课前老师请你们收集了关于杜甫的资料,做了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示中国地图,和地名:看着地图上这些熟悉的地名,那些关于杜甫的记忆闸门也随之开启。每一个地名下都埋藏着一份关于杜甫诗歌的回忆。不信,我们

随便问一两个同学。看着泰山你想到什么? 生1: 我想到了杜甫年轻时登过泰山,并且写下了《望岳》。还有呢?:就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背起行囊,去走一走杜甫走过的路, 去体会他的悲欢离合。(屏显任务。)根据杜甫人生地图,请同学选择一个地点,写出相应的杜甫代表诗句,对诗人的这一段人生路进行解读和朗读。

四、感受杜甫的风雨人生,壮志未酬。

1、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出示诗歌《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歌诀体诵读《望岳》了解他的抱负)

师:你可以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旅客:我看到社甫在泰山脚下? ? 我听见他吟诵着? ?齐诵

2.你也可以化身为杜甫本人:我站在泰山脚下,看到听到? ? 我吟诵着? ?齐诵

是的,年轻的杜甫仍然是心怀大志,因为他心里始终系着的是黎民苍生。正如:齐读《茅屋》最后一节

2、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杜甫他有什么志向呢?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什么意思?我要辅佐像尧舜这样的圣人。可是命运总是捉弄人,他带着满腔抱负来到长安,没有想到十年来等待他的都是挫折和冷遇,甚至是战火和离乱,出示悲惨场景,当年在泰山上的万丈豪情化作了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出示《春望》师吟诵。 伴乐讲解《春望》

师:此时此景,你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生:站在长安城中,看到这悲凉的情景, 听到鸟儿的哀鸣,不禁落下泪来,心中有无限的忧伤和感慨,所以我吟诵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师:如果杜甫在这儿,眼泪都要生生被你逼出来,刚才那番话真

的是掏心挖肺啊!

《春望》他因为自己内心里面很伤心,很提心吊胆,他看见那个花朵上的露珠感觉花在流泪,看见鸟在枝头总是处在惊恐的状态当中,其实鸟本身并不惊恐,他仿佛看见鸟也是惊恐的,因为他本身也是惊弓之鸟啊。连着三个月了没有一点家里的消息,要跟家里人联系太难了,他发愁的一天到晚不知道怎么办,头发都拔断了,都挠光了,要扎根錾子都扎不住。

回顾诗歌进行总结:再读:安

4、卜居西南时期故事:多情诗人,洒向人间都是爱

过渡:一路奔波而来的杜甫,在有比较稳定的生活中他《卜居》一诗中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这里环境优美,诗人和邻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相对地平静。

师: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春光似乎特别钟爱隔壁的黄四娘家,千万朵繁花迷离了我的眼。此时的我终于有了安身的住所,找回了久违的平静安详。面对这样的景象,我笑着吟诵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学生自读,歌诀体读法引出吟诵,,学生自己吟诵《江畔独步寻花》回忆还有哪些描写景物

的诗句,小组比赛

评价预设:因为他终于离开石壕村,离开战火, 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他的内心是十分喜悦和舒畅的,所以我在读“舞”的时候,尽量想读出那种欢快的感觉。

出示:《赠花卿》

1)看看这副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2)这是杜甫来到他的朋友家里看到的情景。

故事引领:这位朋友可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他是一个大将军,名叫花敬定。是成都节度使崔光远的部将。一年前,一个叫段子璋的西川节度使反叛朝廷,自称皇帝。成都节度使崔光远听从朝廷的调遣,带领手下将士去平定叛乱。花敬定斩杀了反叛头子段子璋,朝廷给了他褒奖。在荣誉面前,我们的花将军就有些飘飘然了。他回到成都后,居功自傲的心思越来越大,天天和一群朋友饮酒作乐,整个宴饮的排场越做越大,规格都快达到皇帝宴请百官的水平了。如果被朝廷知道,可是僭越杀头的大罪。花敬定很敬重杜甫,这一天,专程派人请杜甫去听乐工们出色的演奏,杜甫听完演奏后立即提笔写下了一首诗送给花将军。

花将军一看,立即停止了所有的饮宴和歌舞,重新回到了战场,继续和叛军余部作战,后来战死在前线。

四、漂泊时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师过渡:配乐出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从居无定所到成都的浣花溪,这个在战火中一路逃亡的老人,终于能安安稳稳地坐下喝一杯茶了。看两岸的鲜花怒放, 天光云影,两个黄鹂,一行白鹭,门前有株株翠柳,屋后有片片竹林。可是,倘若草堂是他最后的归宿,为何他的目光总是望向北方?

生谈理解

师过渡:已近暮年的杜甫,在四川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日子,可是成都对杜甫来讲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之地,而不是一个长久的乐业之地,要想做一番大事业,要想成就自己的理想,呆在成都是不行,还要到中原地区去,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你们看,师生接读

出示:他见江水而思朝廷(“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又雪》);谒诸葛庙而感慨“君臣当共济,圣贤亦同时”(《诸葛庙》);仅管身在江湖,却“尚思趋朝廷,毫发祥社稷”(《客堂》);他情切切地表示:“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柳司马玉》);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矿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命诗,也是他的绝笔诗,这诗说道“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做霖”。

师:一路跟着杜甫走下来,我们发现他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和泥水中行走跋涉,居无定所,行无定路,永远在路上的状态。诗人年少时,帝国正在衰颓,诗人青;中年时,国家正在内乱,苦难充满了他的一生。但是,后人却给了这个悲愁潦倒的诗人最高的评价。后人称 杜甫的诗为“诗史”, 称他为“诗圣”:南宋理学宗师朱熹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个人之一。我们禁不住要问:为什么? 你认为杜甫最可贵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生谈认识

预设:1:杜甫自己都很悲剧,但是他却很无私地为百姓着想,这点很感动我。

生2: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杜甫在穷愁潦倒之际想到的却是黎民百姓,不管他是在泰山,还是在长安,他的心中装的都是国家,这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最感动我的。

3:其实杜甫可以一直呆在成都过一种安详平静的生活,但是他却执意离开, 明知不可为而

为之,很勇敢。而且很多诗人只是把忠君爱国挂在嘴上,但是杜甫却是真正用生命去践行了他的忠诚。

师:是的!从“一览众山小”到“凭轩涕泗流”,那个意气风发的五陵少年被苦难磨蚀成了苍老憔悴的瘦弱老人,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心中永远的济世情怀。通过这堂

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其实杜甫离我们一点都不远,近得我们似乎伸手就可以触摸。他是真实的、鲜活的,我们可以感知他、解读他、朗诵他,甚至想象自己就是他。

生4:一个身躯,看似瘦弱,却蕴涵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照亮了晦暗时代的灵魂。 生5:他在我眼里是红色的,因为他用他的爱去庇护了黎民百姓。

生6: 我会在书上写— — 怀一个忠君报国的期望,握一把入仕无门的忧伤,饮一杯忧国忧民的惆怅。

生7:如果你坎坷的人生是一座坟墓,那么你的诗歌创作将是你永远的丰碑。

生8:千里辗转,十年漂泊,但是你炽热的心,融化了每一寸冰凉的土地, 温暖了每一颗疼痛的灵魂。

生9:国破,还有山河;日落,还有烛光。你就着这微弱的烛光走完你的征程。杜甫,你是那个晦暗时代唯一的灵魂。

生10:有一首歌,唱出了人民的苦痛 有一行诗,记叙了历史的风云:有一个人,扛起了一个时代的悲哀。

生11:你就是丰碑,而丰碑就是永恒。

师: 我实在太喜欢你这句话了,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你的现场创作真棒。 (生齐读。)

五、小结

师:用四十分钟的时间去阅读~ 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杜甫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读、赞叹和追随。我希望能够在大家的心中播洒下一颗种子,让它慢慢地生根发芽,长成~ 棵情感的大树;我希望杜甫能就此走进大家的心灵,他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名字,而是我们身边一 个亲切的朋友, 陪着我们一路前行。

总结:后人评价诵读总结下课


杜甫传教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68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