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工作方案 > 邵阳市撤乡并村方案

邵阳市撤乡并村方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31 13:29:56 | 移动端:邵阳市撤乡并村方案

篇一:乡村的巨变与新忧

乡村的巨变与新忧

选择字号:大 中 小本文共阅读 71 次 更新时间:2016-10-09 21:58:14

进入专题: 撤乡并村

● 张英洪 (进入专栏)

2016年8月,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休假,从京城回到湘西农村,在那块熟悉的土地上,陪伴着父母,与家人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品味着远离大都市、融入新农村的日常生活。十来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还是明显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也发现了乡村面临的新忧。站在乡村熟悉的山头上,可谓四面青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生态环境恢复快,食品安全问题多。改革以来,生态环境曾遭到明显破坏,一座座山头被砍光了,一条条河水被污染了。村前的三都河竟然露出了河床,甚至出现了季节性断流。近些年来,随着大量中青年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家乡的生态环境开始快速恢复,山上重新长出了树木,披上了绿色。山间小路因行人稀少,杂草丛生。我在试图重走以前走过的一些山路时,发现繁茂的灌木杂草挡住了去路。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现在似乎也可以说,世上本有的路,因走的人少了,也便没有了路。人类活动的退缩,给大自然的万物生长留出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敝村属于纯农区,尚无工业,空气质量比北京要好得多,基本上都是蓝天白云。沿家乡的三都河边走,发现有不少白色的野天鹅在自由地飞翔和降落。当我在呼吸优良空气的时候,却发现家乡的食品安全已成了大问题。在家务农的二姐告诉我说,现在都是懒人农业,没人像过去那样除草,村民普遍使用除草剂。至于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则更是稀松平常。村民养猪、养鸡、养鸭,普遍使用激素饲料。当地政府对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给予补贴支持,而不管其是激素饲料养殖还是生态养殖。在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地方政府仍然局限于支持数量上的规模养殖,而对质量上的生态养殖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二姐说,每年镇里发放水稻种子和油菜种子,村民到村干部那里免费领取,但不知是不是转基因种子,反正农民已经不能自己留种。由于平时我给二姐介绍过一些生态有机农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二姐坚持自己家里吃的辣椒等蔬菜不打农药,并坚持不使用除草剂。我在与一些村民交流中,发现村民对什么是生态农业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至于什么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则普遍不清楚了。这次回到故乡休假,我最大的欣慰是鼻子能呼吸到新鲜安全的空气,但却难以保障嘴巴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舌

尖上的安全已经是农村最大的问题之一。因食品不安全造成村民患上各种疾病去世的越来越多。建设健康乡村已刻不容缓。

放眼旧居换新颜,乡里难见少年郎。在农村,村民最大的理想似乎就是建新房。敝村以前的住房主要是木房子和土砖房。上个世纪80年代,在改革中率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建起了砖房子。当时建的砖房子全部为裸砖结构,墙体内外均不粉刷装饰。现在仍然可以见到几栋80年代的房子。近十几年来,村民普遍建起了新的楼房,一般是两层的楼房,也有三层的。在村里,如果没有树屋,就感到很没有面子。男子要娶媳妇,没建新房几乎是没有媒人找上门的。我到村里走一圈时,发现改革前的木房子和80年代的砖房子已经很少了,村民绝大多数都建起了新楼房。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村里很洋气的新楼房,几乎都是村民外出打工挣钱回家修建的。而单纯依靠种阳春的农民,根本建不起新房子。我们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第一产业。但从事这个基础性产业的农民,却无法通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重大问题。要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从事农业的农民成为有尊严、有体面的职业,就必须要有重大的改革。我在家人的陪伴下在村庄里溜达时,很少见到中青年村民,许多新楼房门上一把锁,人去楼在,偶尔遇到一些老人,便随便聊上几句话。村里的中青年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出钱出力新建的楼房也顾不上住几天。他们将新屋建成后,要么将它交给家里的老人看守,要么交给一把门锁看护。村民外出打工,挣了钱就是为了建房,而建了房,却不能正常居住生活,又行色匆匆地外出打工了。有人说“乡”的繁体字是有“郎”的,现在好了,简体字的“乡”里无“郎”了。这种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既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病”,又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病”。

公路修到家门口,遍地垃圾无人管。经过十年的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公路交通有了明显的改观。村前三都河上修建了一座桥,桥头的石碑上,雕刻有捐款人的姓名和金额。本人捐款的1000元也铭刻在上面。村里的水泥路通到了各个自然村,以前最偏远的小砣、半山上这两个自然村,也修通了水泥路。这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沿着村里的水泥路步行,先后到过小砣、半山上、太栗坳、蔡家、清河坪等自然村,遇到村民便随便交流问问村里的一些情况。村民家门口基本都通了水泥路,这样生产生活都比较方便。村里还建起上一些太阳能路灯,开通了自来水,洗衣机和冰箱能够正常使用。但糟糕的是,农村的垃圾却没有安排收集和处理,村民对于各种垃圾,要么随手扔,要么擅自丢在一堆,也没有人专门处理,任其臭气熏天。我小时候,农村是没有垃圾概念。所谓的垃圾,就是动物饲料和农家肥,可以循环利用。现在造成的农村垃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厨房生活垃圾。以前厨房生

活垃圾都成了动物的饲料,本质上没有什么垃圾可言。现在饲养动物普遍使用饲料,厨余垃圾产生了。二是农作物垃圾。以前农作物垃圾要么成为动物的食材,要么成为村民的燃料,要么成为有机肥回归自然。现在这些东西则无用武之地,便成为了垃圾。三是工业品垃圾。城市各种工业产品输入农村后,也将各种垃圾也带入了农村。药瓶、塑料制品等散布在乡村各地。前两种垃圾可以很好地处理后回归自然,唯有工业品垃圾的处理,是个棘手的大问题。目前,村里尚无垃圾处理的意识和应对之策,各种垃圾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老人农业老人爱,精准扶贫精准难。网上有种说法,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00后不提种地。现在家乡的种地主力军,都是些五六十岁、七八十岁的老农民。在村里,我见到一些老年村民仍然对农业充满深情厚意,他们一天到晚都要干些农活才舒服。在敝村,至今既没有搞过任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没有成立任何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也不靠农业这个收成。留成农村的中老年村民,只有担负起种地的责任。对他们来说,除了种阳春,他们不会干别的什么。他们只有每天干些农活,才感到满足和心安理得。以前村里大都种植早稻和晚稻,现在则已经全部改种植中稻了。家乡从种植双季稻到单季稻,这是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倒逼的结果。不光是敝村,我一路走过,附近见到的村庄都只种植单季稻了。应该说,改革这么多年来,村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以前吃不饱饭的情况不复存在了。但因劳动力缺乏、年纪偏大、疾病等因素,村里不同情况地存在一些生活困难的人,贫困仍然是村庄的组成部分。一位我称呼为三伯娘的老人,70多岁了,老伴已去世几年,两个儿子都已分家,在外打工,她大儿子因病已经瘫痪,二儿子在怀化打工。她一个人居住在一栋破旧的木屋子里,没有电灯,也不用煤油灯,不用自来水,天黑就睡觉,用水就到井里去挑。她看到我回村后就来问我,说她住的房子快要倒塌了,政府能否帮她维修维修?我对她说,现在中央正在实施精准扶贫,你可以跟村干部反映情况。她说已经跟一位村干部说了,村干部回答她说:“你房子还没有倒,等倒了后再说。”这位三伯娘感叹说:“如果等房子倒塌了,我可能就被压死了。”联想到今年8月26日甘肃省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村民杨改兰因贫困等原因将自己4个子女杀死后服农药自杀的悲剧,我们对农村基层干部能否真正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的政策,的确不宜过于乐观。

撤乡并村热情高,创新治理机制少。这次全县进行了大规模的撤乡并村,我老家所在的观音阁镇,已将隔壁的木溪乡并入其中;所在的山脚下村,已与对河的湖青村合并为莲花台村。一位村干部介绍说,原本将合并后的村叫莲花村,后发现全县还有一个莲花村,就加了一个台字,改成莲花台村了。这次大规模的撤乡并村,是湖南省的统一行动计划。记得

1995年全省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溆浦县当时撤了8个区公所,但相应地改名为8个办事处,照常运行;同时将50个乡镇撤并为43个乡镇。当时尚在县里工作时的我认为改革不到位。后来我利用怀化地区撤地设市的机会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2000年第1期《怀化经济》上。我在文章中建议溆浦县撤销8个办事处,将43个乡镇合并为25个为宜。2009年11月,溆浦县撤销了8个办事处;2015年,溆浦县将43个乡镇刚好合并为25个。这与我的设想和建议完全吻合。我在休假中翻出当年发表的文章,补写了一个“作者按”后发布在网上。我在“作者按”中提出,今后溆浦至少应在如下三个重点方面发力:一是立足农业大县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生态农业之路;二是把握地理区位特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走城乡一体化之路;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民主法治之路。撤乡并村,只是机构的物理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基层政府的职能没有相应转变,乡村治理机制也缺乏改革创新。可以说,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远比大规模撤乡并村更具有社会进步意义。但问题是,我们更热衷于乡镇机构的撤并,而不是专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如何建设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2016年9月17日

原载《城市化》杂志2016年第9期

篇二: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提案

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

局调整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46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怎样解决撤乡并镇之后,推进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德德玛

主 题 词:学校,规划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近几年,在推进这项工作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引发多种管理弊端:干部的工作量增加,与村一级的联系减少;地方距镇中心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受限;合并后原有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农村牧区原有的中小学校设施的废弃和破坏。这些不仅会影响该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不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

目前我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状况:

当前部分地区按照上级“乡苏木办小学,旗县办中学”的规划,在调整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撤减、加速调整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和国务院实行农村综合改革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工作开展以前是1236个苏木乡镇,现在撤并为641个,于此同时,按照上级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必将大量撤减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据调查,这种大量撤减农村牧区中小学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使不少原本能就近入学的农村牧区儿童及其家庭陷入求学困境。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三

方面:

1、农村牧区小学生寄宿条件差,且存在人身、心理方面的安全隐患。内蒙古地域广阔、人口密度低,按照“乡苏木办小学”的思路,将小学生集中到乡镇苏木的中心学校,使得小学生就近上学成为奢望,上学路途遥远,孩子们只得寄宿。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寄宿条件简陋,家长在学校周围租房子照顾孩子。有的学校45平米的宿舍住进了65个学生,有的学校20多个学生挤在仅有10平米的小房间里,过道狭窄,还堆满了杂物。

二是寄宿学生每周回家的交通安全也存在着隐患。家长大多用安全系数不高的车接送孩子,而且经常超载,有时一车载满10几个孩子。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障。

三是孩子心理负担重。特别是低年级六七岁的寄宿学生,由于身体抵抗力弱,经常容易生病;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下子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不适应;过早失去亲情关怀使他们情感、心理上易出现多种问题,不少孩子因为恋家、恋父母,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有的甚至因此而厌学。

2、中学生教育费用骤增,农牧民家庭无力支撑,难以为继。这对于一些并不富裕甚至刚刚进入“温饱”的农牧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更让一些贫困家庭感到十分困难。还有对社会带来,出现离婚率的升高,增加了贫困户数目。一些家长反映,让孩子寄宿,一个学期就要多出100多块,加上车杂费等,一个孩子一年就要多付近500多块。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咬紧牙关、勉强维持,还有一些家长不得不考虑让孩子退学回家,造成了农村牧区学生辍学流失现象。

3、个别地区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感情受到伤害,产生社会稳定隐患。目前,个别地区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农村牧区学生求学困难与广大农村对子女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产生了矛盾,经济、生活负担的加重使得这些地区钓农牧民群众对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产生怀疑,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撤并自己家门口的学校,为什么要让孩子花这么多钱去那么远的学校读书?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稳定隐患。

本提案的具体建议:

第一,应深入调研,科学统筹规划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调整方案是成功推行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前提。在统筹规划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要坚决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应该组织专项调查小组,深入地调研不同地区的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的设置与质量等实际情况,认真听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意见,研究制定科学、适宜的调整方案和办法,以取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针对部分地区区域内部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差异较大的特点,在具体落实调整方案、实施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应采取逐步过渡、循序渐进、谨慎推广的做法,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农村牧区特殊性,分地区、分阶段逐步调整,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采取“成熟一个,合并一个”的办法,在具备合并条件,如交通安全问题已解决、中心学校师资编制充足、后勤配套比较完备、农民群众支持认可的地方率先进行调整,而对那些边远偏僻、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具备集中办学条件的地方,则仍应保留原有乡办、村办学校或教学点,并尽力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和支持指导,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来源:中国政协网

篇三:乡镇改革问题分析

专业实习报告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

乡镇行政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乡镇,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属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和独立的政府主体。近年来我国先后推行了几轮较大规模的乡镇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乡镇的体制现状和职能行使情况仍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说,我国的乡镇体制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与改革过程中的考虑不周和政策倾斜有着密切联系。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进展

2000年以来,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基本遵循着从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从属地位到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其内容也从简单的乡(镇)撤并、机构人员精简,逐步深入到对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重新考量上来。改革使乡镇治理单元趋向合理化,乡镇冗员状况有所缓解。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我国的乡镇机构共经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这种大规模的撤乡并村并未与相关的机构、人员精简同步发展,乡村两级的供养人员依旧居高不下。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效

 从各地改革的实际的情况来看,通过撤并乡镇和对乡镇内设机构进行重组,达到了三个效果:

(一)使乡镇机构得到大幅度“消肿”,平均精简幅度在30%左右。

(二)使有效整合乡镇资源。在改革中,各地按照调优、调大、调强的原则探索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多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乡镇数目,行政管辖范围扩大,管理效率提高。

(三)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初见成效:精简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

三、我国乡镇政府及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乡镇一级政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我国乡镇政府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结起来最严重的就是“财权”与“事权”的矛盾。财权和事权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两点:

(1)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保障。现在乡镇一级财政困难,债务沉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在税费改革之前,乡镇的资金来源有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还需勉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财政状况往往是每况愈下,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条块分割,乡镇政府职责权限不清。条块关系是指乡与县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在管理权上的权力和分配。乡镇政府是比较独立集中一级的政府,但是现在却权力出现向上集中的情况,面对上级分配的各种形式的指标和责任,乡镇干部只有无条件的执行上级安排的各种任务和做出的各种决定。

(二)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从目前各地的发展态势观察,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1)乡镇机构改革方向不够明确,近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乡镇领导体制,打破分开任职的旧体制,建立交叉任职的新体制;改革干部选拔制度,打破“乡官”任命的旧体制,建立“乡官”竞选的新体制;改革乡镇事业体制,打破“以钱养人”的旧体制,建立“以钱养事”的新体制。

(2)乡镇政府职能转换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特别强调乡镇政府的职

能转变,要求其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注重了人员机构的精简而忽视职能的转变。在大规模撤并乡镇、合并村组的过程中,村落和乡镇都朝着“超大型”发展,干部队伍也精干,但是政府的运作职能并没有及时的改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扩大行政人员的人数,行政人员的队伍往往又走上精简之后又膨胀的老路子。

(3)乡镇机构改革“减人难,减支更难”在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中,尽管不少地区乡镇机构缩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机构仍显庞大,财政供养压力依然较重,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乡镇而言。

(4)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普遍低下,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而忽视农村公共产品服务。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忽略了在农村减轻负担的同时农村的产品供给处于失衡状态,这种情况制约了农村消费的调高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初期,许多地方的乡镇政府连基本的运转经费都难以保证。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来自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逐步到位。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转移支付仅能保运转、保工资。

(5)撤乡并镇在一些地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6)乡镇财政困难,县乡财政体制尚未理顺,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针对地方财政缺口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等问题,中央安排了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以补偿乡镇政府因为税费改革带来的财力损失。但乡镇一级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债务负担沉重。

四、相关政策建议

乡镇政权是国家行政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起着沟通信息、传达政策、分配资源、组织群众的重要作用。在乡镇一级展开全国性的改革,只能是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革措施。要充分尊重地方的首创精神,允许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闯出一条改革的路子来。

(一)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仍然不够清晰,缺乏一个具有操作意义的准确界定,一些原则性的规定难以形成改革的共识。因此,提出一个总体性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框架,并使其具备法律上的可执行意义,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

(二)明确界定乡镇政府的具体职能

在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界定上,宪法给予了准确描述,最近的文件也予以再次表达,但仍然都是“全能主义”的概括,难以适应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应予具体化。

(三)因地制宜地撤乡并镇

撤乡并镇工作可以说一直在进行,但要注意在撤并过程中,防止在乡镇与村之间出现新的“中间层次”。因此,应着手加快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进程,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乡镇数量和区划布局,在抓好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撤并乡镇。

(四)建立公共财政支持乡镇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

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出发,国家有必要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支持乡镇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在更大区域内实现公共服务基本均等的平衡能力。

(五)改革乡镇领导体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乡镇基层政权不仅存在机构过于膨胀的问题,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乡镇基层政权实际来源于上面的授予,对它的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强化权

力制约和监督,扩大乡镇民主,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要继续完善监督体制,加强党内监督;加强群众监督。在乡镇民主建设中,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将直接选举制从村级推进到乡镇一级。

(六)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乡村债务量大面广,成因复杂,化解困难,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这个问题不解决,既影响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又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全国乡村数千亿的债务,化解的方式既不可能是靠中央和省级财政一揽子兜底解决;也不能完全由县乡财政自行解决。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分担责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七)完善县乡财政管理财政体制

农村税费改革中,虽然不同地区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中央对基层的各类转移支付也趋于增加,但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县与乡财政分配关系,保障县乡政权机关和农村基本公益事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是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积极推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二是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清理和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增加基层财政的可支配财力。合理划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收入,完善县乡财政收入体系。

结束语: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深化的工作。现在乡镇政府的机构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过去经过的一些体制改革,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国的乡镇可以从过去的改革中吸取经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不断为建立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邵阳市撤乡并村方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57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