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实验报告 > 碳的气化反应实验报告思考题

碳的气化反应实验报告思考题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2 07:11:32 | 移动端:碳的气化反应实验报告思考题

篇一:环境监测实验思考题

环境监测思考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色度的测定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水中铬含量的测定 氨氮含量的测定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噪声监测

实验一水样色度的测定

1、 为什么在测定水样色度的同时要测其pH?

pH是影响色度测定的重要因素之一,pH高时色度加深,因此在测水样色度的同时要测其pH

2、 水样色度的测定有铂钴比色法和稀释倍数法有两种方法,应如何为水样选择合适

的方法?此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有没有可比性?

铂钴比色法适用于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色度测定;

稀释倍数法适用于受工业污(废)水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的色度测定。两种方法单独使用,结果一般不具有可比性。

实验四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1、在水样中,有时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后,只生成白色沉淀,是否还

需继续滴定?为什么?

答: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的酸的量不够,酸要足量才能将KI氧化生成I2,只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无单质碘产生,而后面的滴定液是要与质碘反应的(最后为蓝色褪去),因

此继续滴定没有意义。(解决方案:应该往沉淀混合液中加稀硫酸使沉淀溶解后,才能继续滴定。)

2.碘量法测定水中余氯、DO时,淀粉指示剂加入先后次序对测定有何影响?

答:间接碘量法(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

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1、 此实验需用使溶解氧瓶与碘量瓶,这两种瓶子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区别

溶解氧瓶又名水样瓶、污水瓶,用于采集水或其它溶液样品之用,瓶塞下部呈尖形,便于排除气泡,瓶宽口水封能阻止空气渗入,以保证测定准确度。

碘量瓶是带有磨口玻璃塞和水槽的锥形瓶,喇叭形瓶口与瓶塞柄之间形成一圈水槽,槽中加入纯水便形成水封,可防止瓶中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I2,Br2)逸失。

2、为什么说要重视系数倍数的确定?如何合理的选择稀释倍数?

稀释比的选择就是一个至关重要因素。若选择不当,不仅得不到正确的测定结果,重要的是样品已失去再测定的意义,则需要再次取样,重新测定。

正确的稀释倍数,应使培养后剩余的溶解氧浓度为原始浓度的1/3-2/3之间,或消耗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而剩余溶解氧在1mg/L以—上。

稀释倍数的确定方法常用的有三种:一种是根据CODcr的数值,分别乘以0.075、0.15、0.225即为三种稀释倍数,此法对大多数水样选择稀释倍数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二是根据CODMn的数值,分别除以3、4、5,所得商即为三种稀释倍数;三是根据BOD5的估计值确定稀释倍数.

3、 在BOD5的测定中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1.因BOD测定根据培养前水样溶解氧差值得出,故若存亚硝酸盐干扰时应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 ;

2.对于含有微生物或含微生物少工业废水需要进行接种

3.若水样BOD偏高时,需进行稀释水样,稀释程度应使五日培养所消耗溶解氧大于2mg/l,而剩余溶解氧大于1mg/l

4.水样含有铜铅铬砷等有毒金属时,对微生物有抑制,需要使用经过训化微生物或提高稀释倍数

5.注意实验条件,实验时要水样充满溶解氧瓶水封暗处于20+-1℃下培养

化学需氧量(CODCr)的测定

1、我们知道可以应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来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操作技术,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暂缺邻苯二甲酸氢钾,能否改成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来替代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呢?如果可以,请简述如何用配制1L浓度为500mg/L的CODcr标准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是还原性单糖,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以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来替代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

由C6H12O6+6O2=6CO2+6H20得

180192

X 0.5

即X=180*0.5/192=0.4687(g)

所以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操作技术时,由于每克葡萄糖的理论CODcr为1.067g,所以溶解0.4687g葡萄糖于蒸馏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用重蒸馏水稀释至标线,即使之成为500mg/L的CODcr标准溶液,用时新配。

2、试亚铁灵指示剂能不能在加热回流刚结束时加入?为什么?

不能。因为试亚铁灵在高温条件下,会被重铬酸钾氧化

3、氯离子为什么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如何消除其干扰?

氯离子能被重铬酸盐氧化,并且能与硫酸银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定结果,故在回流前向

水样中加入硫酸汞,使成为络合物以消除干扰.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1、沸水浴过程中,如果溶液红色褪去,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高锰酸钾用量不够,应加大水样的稀释倍数在进行测定

2、高锰酸盐指数一般适应于监测何种水样?对于海水样品,能不能直接使用该法?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称高锰酸盐指数,以氧的mg/L表示。该指数常被作为反映地表水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适用范围:仅限于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按测定溶液的介质不同,分为酸性高锰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当Cl-含量高于300mg/L时,应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因为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能力比酸性条件下稍弱,此时不能氧化水中的Cl- );对于较清洁的地面水和被污染的水体中氯化物含量不高(Cl-<300mg/L)的水样,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法。

3、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与化学需氧量测定相比,其优缺点是什么?

CODCr几乎可以表示出水中有机物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它的测定不受废水水质的影响,并且在2~3小时内即能完成,缺点是不能反映出其中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有机物所占的数量。

IMn的优点是测定所需的时间短,缺点是在一般的测定条件下只能氧化掉一小部分有机物,并且也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的数量。

4、高锰酸盐指数与化学需氧量都是条件性的综合指标,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高锰酸盐指数与化学需氧量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常被作为水体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与化学需氧量的实验条件

5、对于单一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进行计算,以求得其理论需氧量(ThOD)或理论有机碳量(ThOC)。在环境监测中,对有机耗氧污染物,一般是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有机物的总量,如COD、IMn、BOD5、TOD、TOC等,前四种参数称为氧参数,TOC称为碳参数。请思考:①对同一个水样,COD、IMn、BOD5、TOD、ThOD数值上是否有大小顺序关系?②TOD与TOC之间是否有关系?

对于同一水样各氧参数在数值上的关系:ThOD>TOD>CODCr>IMn>BOD5;

TOC与TOD都是利用燃烧法来测定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所不同的是, 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的, TOD是以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的数量表示的,且TOC所反映的只是含碳有机物,而TOD反映的时几乎全部有机物值。根据TOC对TOD比例关系,可以大体确定水中有机物的种类。

工业废水中铬的价态分析

1、铬较常见的价态有+3和+6,如果采样后不能马上分析,由于其在水样保存过程中可能发生价态的改变,导致再精准的分析结果也不能反映原水样的真实含量,请思考我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对于测定六价铬和总铬的样品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方法而正确的保存水样?

测定Cr6+的水样,在弱碱性pH=8的条件下保存,此时Cr6+的氧化还原电位大大降低,可与还原剂共存而不起反应。测定总铬的水样,如在碱性条件下保存,会形成Cr(OH)3,增加器壁吸附的可能性,所以仍需加酸保存。

2、总铬的测定比六价铬的测定增加了一个消解步骤,该步骤使用到高锰酸钾、亚硝酸钠,尿素等药品,请简述这几个药品的作用及其加入顺序?

先加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为六价铬),然后加尿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防止局部过量的亚硝酸钠将六价铬还原),最后加入亚硝酸钠(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

篇二: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及其答案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相对密度、折射率及旋光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相对密度、折射率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一样,也是物质的物理特性。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的这些特性,可以指导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以及鉴别食品组成、确定食品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

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方法通常有密度瓶法、相对密度天平法和密度计法,本实验以密度瓶法测相对密度。利用同一密度瓶在一定温度下,分别称取等体积的样品试液与蒸馏水的质量,两者的质量之比,即为该试液的相对密度。

利用阿贝折光仪测得一定温度下糖溶液的折光率,根据折光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格,以及温度校正得到糖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

1.相对密度的测定

取洁净、干燥、准确称量的密度瓶,装满试样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锅中,至密度瓶温度计达20℃并保持20-30分钟不变后,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侧管罩,擦干后用分析天平称量。

将密度瓶中试样倾出,洗净密度瓶。以煮沸30分钟并冷却至约15℃的蒸馏水注满密度瓶,按上法同样操作即得20℃时水的质量。

2、折射率的测定

2.1、样品溶液的准备

2.2、熟悉仪器

2.3、测定

2.3.1、校正阿贝折光仪

通常用测定蒸馏水折射率的方法进行校正,即在标准温度(20℃)下折光仪应表示出折射率为1.33299或0%可溶性固形物。若温度不在20℃时,折射率也有所不同,教材上附有一定温度下纯水折射率表。

2.3.2、测定样品溶液(1)滴加1~2滴样品试液于下面棱镜上,迅速将两块棱镜闭合,调整反光镜,使光线射进棱镜中。(2)用目观察,转动棱镜旋钮,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分。(3)旋转补偿器旋钮,使视野中除黑白两色外,无其他颜色。(4)转动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在十字线交叉点。(5)通过放大镜在刻度尺上进行读数。

若在20℃时测定,得到的读数即为可溶性固形物的折射率,查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即可得糖浓度。

若测定温度非20℃,而是在室温下时,需记下试验时的温度并读取其折射率,查折射率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关系表,先查出可溶性固形物,再查温度校正表按实际测定时的温度进行校正。

若测量浓度为30℃,测得固形物含量为15%,由表中查得30℃时的修正值为 0.78,则糖成分的准确读数为 15%+0.78%,若测量温度为16℃,测定值为40%-0.30%=39.70%.

三、注意事项

1.仪器严禁油或汗手触及光学零件。

2.避免强烈振动或撞击仪器。

四、思考题

1、 在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时,为什么要注意控制并在结果中表现出温度条件?

答: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一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相对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异,故必须控制温度条件。

2、 在测定液体的折射率时,为什么要记录测定温度?

答:溶液的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折射率减小;温度降低,折射率增大。折光仪上的刻度是在标准温度20℃是刻制的。若温度不是20℃,则应进行校正。故必须记录测定温度

3、 在食品工业生产实践中,折光仪多用于测定哪些物质?

答:折光仪可用于测定含糖饮料、糖水罐头、果汁等的糖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生长果蔬以判断其成熟度;测油脂的组成和品质;测果酱、番茄酱的固形物含量等。

4、 影响旋光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旋光度的因素有:光源的波长,测定温度,光学活性物质的种类、浓度,液层的厚度等。

5、 旋光物质的左旋、右旋是如何定义和划分的?

答:分子结构中凡有不对称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称光学活性物质。许多食品成分都具有光学活性,其中能将偏振光的偏振面向右旋转的,称为具有“右旋性”;反之,称为具有“左旋性”。

实验二 全脂乳粉中水分与灰分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食品中水分的常用测定方法有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蒸馏法。本实验采用干燥法测全脂乳粉中的水分,方法是利用常压烘箱干燥法将乳粉在98-105℃烘箱内干燥,以其失重来测定乳粉中水分的含量。

将食品经炭化后置500-600℃高温炉内灼烧,食品中的水分及挥发物质以气态放出,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氮等元素与有机物质本身的及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及

水分散失,无机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二、实验步骤

1.水分的测定

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98℃-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0.5h-1.O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O.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称取3.00g-5.00g全脂乳粉,放入此称量瓶中,试样厚度约为5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98℃-100℃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 然后再放入98℃-100℃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

2.灰分的测定

(1)取大小适宜的坩埚用HCL(1:4)煮沸,洗净,置高温电炉中,在550℃±25℃灼烧0.5小时,冷却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准确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量。

(2)加入2-3g固体样品或5-10g液体样品后,准确称量。(3)液体样品须先在沸水浴上蒸干。固体或蒸后的样品,先以小火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高温电炉中,在550℃±25℃灼烧4小时。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称量前如灼烧残渣有炭粒时,向试样中滴入少许水湿润,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再次灼烧直至无炭粒即灰化完全,准确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恒量。

三、注意事项

1、直接干燥法的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但是由于直接干燥法不能完全排出食品中的结合水,所以它不可能测定出食品中的真实水分水量。

2、干燥法耗时较长,不适宜胶态、高脂肪、高糖食品及含有较多的高温易氧化、易挥发物质的食品。

3、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水分质量中包含了所有在100℃下失去的挥发物的质量。

4、含有较多氨基酸、蛋白质及羰基化合物的样品,长时间加热则会发生羰氨反应析出水分而导致误差。

5.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

6. 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

7、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否则因热的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

飞散,且冷却速度慢,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8、从干燥器内取出坩埚时,因内部形成真空,开盖恢复常压时,应注意使空气缓缓流入,以防残灰飞散。

四、思考题

1、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

(1)样品粉碎不充分;(2)样品中含有较多挥发性成分;(3)脂肪的氧化;(4)样品的吸湿性较强;(5)发生美拉德反应;(6)样品的表面结了硬皮;(7)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8)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失效。

答:(1)(4)(5)(6)(7)(8)偏低;(2)(3)偏高。

2、 干燥器有何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

答:干燥器可以吸收水分,干燥物质而防止被干燥的物质与空气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引起的误差。

打开干燥器的盖子时,应沿干燥器口轻轻移开,迅速放入需干燥的物质后,并及时推上盖子盖好;盖子应拿在右手中,左手放入或取出被干燥的坩埚或称量瓶;坩埚或称量瓶放入干燥器时,应放在瓷板圆孔内,若比圆孔小,则应放在瓷板上;干燥器要保持干燥洁净,使用前在磨口上涂凡士林,烘干多孔瓷板;干燥器内一般采用硅胶做干燥剂,当其颜色由蓝色减退变为红色时,应及时更换,变色硅胶于135℃下烘干2~3消失后可重新使用。

3、 为什么经加热干燥的称量瓶要迅速放到干燥器内?为什么要冷却后再称量?

答:迅速放入干燥器内是为了防止称量瓶内的物质与周围空气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质量变化,造成误差。

热的称量瓶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等,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4、 测定食品中灰分的意义何在?

答:(1)判断食品受污染程度;(2)作为评价食品的质量指标;(3)测定植物性原料的灰分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的程度和自然条件对其影响,测定动物性原料的灰分可反映动物品种、饲料组分对其的影响。

5、为什么样品在高温灼烧前要先炭化至无烟?

答:炭化处理可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不经炭化直接灰化,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6、样品经长时间灼烧后,灰分中仍有碳粒遗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答:主要原因有:样品没有炭化直接灰化;或灰化温度过高,磷酸盐、硅酸盐类会熔融,将碳粒包藏未被氧化;或灼烧温度没有达到要求。

解决方法:先炭化再灰化;在样品中加入少量热水,搅拌使可溶性盐溶解,使被包住的碳粒暴露,在水浴上蒸发至干,置烘箱内充分干燥,再灼烧至恒重;适当提高灼烧温度。

7、如何判断是否灰化完全?

答:一般灼烧至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无碳粒存在并达到恒重为止。但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灰颜色也不一定是白色或浅灰色,故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的最可靠的方法。

实验三 果蔬总酸度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食品中总酸度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和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其大小可用标准碱溶液滴定

法来确定。果蔬含酸量以主要的酸含量来表示。

二、实验步骤

1、0.1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称上称取4g分析纯氢氧化钠,加100mL蒸馏水,全部溶解后,倾入另一清洁的试剂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充分搅匀。

2、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的标定

将邻苯二甲酸氢钾于12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冷却25分钟,准确称取0.3-0.4g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蒸馏水使之溶解,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以上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下所用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并按下式计算此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升)C=W/(V×0.2042) 式中:V—滴定时所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W—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克数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KHC8H4O4的质量。

3、样品总酸度的测定

1)用榨汁机将果蔬榨汁。

2)准确称取混合均匀的样品10.0g(或吸10.0mL样品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准确吸取滤液20mL,注入10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4滴。用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半分钟不退,记下氢氧化钠用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3)空白试验,同时取30-40mL蒸馏水做空白试验。

三、注意事项

1、若滤液有颜色,可在滴之前加入同体积的蒸馏水稀释,或用其它指示剂

2、若滤液颜色很深,滴定误差会很大,应使用电位滴定法测定

四、思考题

1、标准溶液滴定食品总酸,为何要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食品中的酸为多种有机弱酸的混合物,用强碱滴定测其含量时,滴定突跃不明显,其滴定终点偏碱,一般在pH8.2左右,故可使用酚酞作终点指示剂。

2、实验若以mol/L表示食品总酸浓度,应如何计算?

答:X=c*(v1-v2)*K*F*1000/(m样品*M可电离酸mol质量)

3、对于颜色较深的样品,测定总酸度时终点不易观察,如何处理?

答:可加水稀释;用活性炭脱色;或在快接近滴定终点时,取2~3mL液体,加入20mL水稀释,再滴定观察;若还不行,宜采用电位滴定法。

4、食品总酸的测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应注意的问题有:(1)样品浸渍、稀释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溶

篇三:实验思考题(新)

实验操作思考题

实验13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本实验中,由于分光光度计无法进行恒温,样品池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最后所得结果有多大影响?假定此反应的活化能为50KJ/mol,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反应速率常数K总改变多少?为使反应过程中,样品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①样品放入光度计后,立即开始记录吸光度读数,连续记录若干读数直至反应结束再将样品取出。

②样品放入光度计后,迅速读取吸光度读数,然后将样品从光度计中取出,置于室温环境中,待下一次读数前,再重新放入光度计,进行第二次读数,如此重复测量。

③样品先置于恒温水浴中,然后将样品放入光度计后,迅速读取吸光度读数,再将样品从光度计中取出,置于恒温水浴中,待下一次读数前,再重新放入光度计,进行第二次读数,如此重复测量。

④如采用将样品反复放入,取出的操作时,每次读数前必须用蒸馏水重新校正光度计零点。

⑤如采用将样品反复放入,取出的操作时,每次读数前可不必用蒸馏水重新校正光度计零点。

2.本实验中,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可以采用哪种方法?

①在配制反应溶液时,当丙酮与碘混合后即开始记时。

②在配制反应溶液时,当丙酮与碘混合再加入盐酸后即开始记时。

③将反应溶液混合均匀注入比色皿,放入光度计后即开始记时。

④以上任一种方式均可。

⑤以上任一种方式均可,但平行测定不同溶液时,最好采用同一种方式记时。

3.丙酮碘化反应本应为二级反应,本实验中通过配制不同反应物浓度,反应体系实际为几级反应?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可否采用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类似的方式来进行测定?如果可以,反应溶液如何配制,实际操作如何进行?

4.本实验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

①反应体系温度不恒定。 ②丙酮与盐酸浓度的变化不可忽略。

③分光光度计读数的稳定性。 ④比色皿未能用待测溶液充分润洗。

⑤反应记时不准确。

实验1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本实验中测量的是反应溶液的电导率,它代表着溶液中OH-离子浓度的大小,那么溶液的电导率κ与[OH-]之间的关系:

①可以采用与丙酮碘化反应类似的方法,先配制若干标准溶液,然后分别测定溶液电导率,再作图求出两者之间关系。

②两者之间应该为线性关系。所以可不必配制标准溶液求取两者之间的比例常数。

③两者之间应该为线性关系。所以必须配制标准溶液求取两者之间的比例常数。

④两者之间只有在NaOH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才保持线性关系,因此配制的反应物浓度既不能太大,也不可太小。

2.本实验可否改为一级反应进行测量?如果可以,反应溶液如何配制,实际操作如何进行?

3.当反应时间过长(大于30分钟)时,所得测量结果往往会明显偏离二级反应的关系,其原因可能是: ①电导率与OH-离子浓度不再保持线性关系。 ②溶液中乙酸乙酯挥发造成。

③由于副反应存在造成反应物浓度改变。 ④由于乙酸乙酯皂化为可逆反应,逆反应影响溶液的电导率。

4.本实验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

①反应体系中,Ac-对电导率的影响不能忽略。 ②乙酸乙酯因挥发造成加入的量不准确。 ③电导率仪读数的稳定性。④电导率与OH-离子浓度未能保持线性关系。 ⑤反应记时不准确。⑥NaOH因吸收空气中CO2造成浓度变化

实验8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采用数字电位差计和和UJ-25型电位差计,测量同一个电池的电动势,那种仪器所得结果更准确? ①数字电位差计所测结果更准确。

②UJ-25型电位差计所测结果更准确。。

③无法比较,所得结果准确与否关键在于仪器操作是否正确。

2.采用数字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时,无论如何调节旋钮,均显示“OUT”,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原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②电位差计接线接触不好。

③电极管中有气泡,使电路不通。

④电极管中有沉淀,使电路不通。

3.采用UJ-25型电位差计,进行标定电位差计时,无论如何调节“粗中细微”旋钮,检流计光点均停留在零点不发生偏转,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电位差计接线不对,可能是标准电池或工作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②电位差计接线接触不好。

③工作电池电压偏低。

④电位差计一直处于短路状态。

4.采用UJ-25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时,无论如何调节“粗中细微”旋钮,检流计光点均朝一个方向偏转,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电位差计接线不对,可能是待测电池或工作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②电位差计接线接触不好。

③电极管中有气泡,使电路不通。

④电极管中有沉淀,使电路不通。

实验12 一级反应—蔗糖转化

1.采用不同种类的酸(盐酸、硫酸或硝酸)或用不同浓度的同一种酸催化此反应,所得反应速率常数应该:

①完全相同,因为酸作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常数无影响。

②采用不同种类的酸(盐酸、硫酸或硝酸)催化此反应有影响,而用不同浓度的同一种酸催化此反应无影响。

③采用不同种类的酸(盐酸、硫酸或硝酸)催化此反应无影响,而用不同浓度的同一种酸催化此反应有影响。

④两种情况下对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均有影响。

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采用测定蔗糖完全反应后的旋光度来测定反应速率常数?是否可以采用类似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测定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方法,通过测定溶液初始旋光度来测定此反应的速率常数?如果可以,实验数据如何计算才可得到反应速率常数?

3.通过将反应溶液在65至70℃恒温使蔗糖完全反应,如恒温温度过高或恒温时间过长,则溶液变成黄色,此黄色物质可能是什么?是通过什么反应产生的?

4.旋光仪无论如何调节,均无法看到三分视野中明暗变化的明显转折点,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旋光仪钠灯亮度不够。

②旋光仪目镜焦距未调准。

③刻度盘读数远离0度附近。

④旋光仪或旋光管光路中某些镜片上有污渍或磨损。

实验16 粘度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1.本实验所用三管粘度计又称乌氏粘度计,若减去其中的C管成为U型管粘度计。如果同样需要完成本实验中的测量任务(分别测定水及四个不同浓度聚乙烯醇溶液的粘度),应该如何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

2.对同一溶液进行重复测定时,若液体流出时间的误差较大(大于0.4秒),可能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①恒温槽温度波动太大。 ②聚乙烯醇溶液未混合均匀。

③溶液在恒温槽中恒温时间不够。 ④毛细管中有杂物堵塞。

⑤其他原因。

3.某同学在将液体吸入毛细管上方时,不慎将液体吸入吸球中,他应该:

①无碍,将吸球中液体吹入粘度计中继续实验。

②出现错误之前的数据有效。重新用一个干净的粘度计,重新配制溶液完成后续实验。

③所有数据无效,重新用一个干净的粘度计,重新配制溶液完成整个实验。

④另外配制一份与出现问题溶液浓度相同的聚乙烯醇溶液,用该溶液润洗粘度计两至三次,然后继续实验。

4.数据处理时,?sp

c~c和ln??

c~c图中,两条线与坐标轴无法交与一点,可能的原因是:

①恒温槽温度波动太大。 ②记时不准。

③配制溶液时,取量不准或混合不匀。 ④溶液浓度太大或太小。

⑤毛细管太细或太粗,造成流出时间太长或太短。

实验15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1.如果体系有漏气现象,对读取最大气泡压力值的影响是:

①如漏气现象不严重(压力计读数变化较慢)则对测量无影响。

②如漏气现象严重(压力计读数变化较快),则必须查找漏气原因,排除漏气现象后方可继续实验。 ③会造成读数偏高。

④会造成读数偏低。

2.对同一浓度溶液,连续读取三次最大气泡压力值,如所得结果误差较大(大于0.5毫米水柱),则可能的原因是:

①恒温槽温度波动太大。 ②压力计显示不稳定。

③毛细管被杂物堵塞。 ④连接测量管及压力计的乳胶管中进了水,或弯折或受外力挤压。 ⑤C瓶旋塞等处被油污等沾污造成水流速度改变。

3.数据处理时,作?-c 曲线所得并非光滑曲线,某些实验点偏差较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恒温槽温度波动造成。

②压力计读数不稳定造成。

③配制溶液浓度不准确,或未用待测液充分润洗测量管及毛细管造成。

④体系有漏气现象造成。

⑤实验操作中失误造成。

4.本实验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

①毛细管的粗细。

②毛细管是否刚好与液面相切。

③配制溶液浓度是否准确,或是否用待测液充分润洗测量管及毛细管。

④体系是否有漏气现象。

⑤恒温槽温度是否稳定及恒温时间是否足够。

实验1燃烧热的测定

1. 量热计外桶设计为水夹套形式,其作用为:

①可减少体系的热量损失;

②使体系外部保持温度相对稳定的环境;

③外桶的夹套中可以不加水,用空气即可;

④外桶的夹套中可以用恒温循环水;

⑤外桶的夹套中水温可以与内桶水温同时升高。

2. 实验前使内桶水温比外桶低1℃,是因为:

①可补偿因热漏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②抵消搅拌所产生的热量;

③抵消氮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④其他原因。

3. 按“点火按键”后30秒至一分钟左右,体系温度会明显上升,如超过两分钟温度仍无明显上升,说明点火失败,此时应该:

①检查电极插头是否插入氧弹插口,且接触良好;

②检查搅拌器开关是否打开;

③检查温度计探头是否插入内桶中;

④直接打开氧弹检查样品是否燃烧

⑤点火插头导线没入水中造成漏电。

为排除故障,应依次采取以上哪些措施?

4. 打开氧弹后发现样品完全没有燃烧或虽已燃烧但燃烧不完全,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

①样品压得太紧,无法点燃;

②镍丝松脱,与电极接触不好;

③镍丝与样品没有紧贴;

④镍丝与金属皿接触;

⑤充氧压力不够;

⑥氧弹漏水,打湿样品;

⑦其他原因。

实验33 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溶液吸附法

1.溶液吸附时,如何判断已达到吸附平衡?

①只有吸附时间无限长时,方可达到吸附平衡。

②用溶液浸泡吸附剂,静置若干时间,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溶液浓度变化,如溶液浓度基本不变说明已达到吸附平衡。

③用溶液浸泡吸附剂,用振荡器不断搅拌溶液,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溶液浓度变化,如溶液浓度基本不变说明已达到吸附平衡。

④用醋酸溶液浸泡活性碳时,可用pH计不断监测溶液pH值,待溶液pH值基本不变说明已达到吸附平衡。

2.用醋酸浸泡活性碳与活性碳吸附N2两种方法比较,所测活性碳的比表面积:

①醋酸浸泡法所测活性碳的比表面积较大。

②活性碳吸附N2法所测活性碳的比表面积较大。

③无法比较,关键在于所测方法的操作是否准确。

①活性碳称量及醋酸溶液取样配制是否准确。

②溶液振荡时间是否足够长。

③测定醋酸浓度的滴定操作是否准确。

④溶液转移中的少量损失。

⑤环境温度的变化。

注意:实验操作思考题要求写在实验报告上,不仅要求做出选择,还要写出选择的理由。


碳的气化反应实验报告思考题》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69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