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山地旅馆调研报告

山地旅馆调研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9 06:00:40 | 移动端:山地旅馆调研报告

篇一:山地旅馆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5年12月6日

二、调研地点:苏州博物馆

三、调研目的:1.了解展览建筑的特点。

2. 分析建筑的功能布局,单元结构等。

3.激发设计灵感。

四、调研内容

1、地理位置

苏州博物馆新馆坐落在苏州东北街

上,是传统建筑的提炼版,也是地方历

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

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

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

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

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设计背景

苏州博物馆由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也是贝聿明的封山之作。

图1-1

3、功能分布

苏州博物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

东部为现

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共计建筑面积约170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地上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块:即中部为入口门廊前庭院,中央大厅和山水庭主庭院;西部为院落式的主展区,东部为办公、商店、休息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地下部分为博物馆辅助功能用房(如修复、馆藏、多功能厅等)。(见图1-1)

4、景观处理

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

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

史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实际。按

照“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中设计了若干

个各具特色、布置精美的庭院。庭院将内外空间串

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特别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

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

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

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5、建筑风格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形式上具有强烈的“中而新,苏而新”的特点。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

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

言。

五、设计理念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

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

境相协调。

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

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

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六、细部分析

图2-1

1、主入口

初展身姿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拙政园保护区内,其东侧与太平王国忠王府遗址紧邻,北侧为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之冠 ———拙政园。南为东北街,西侧是齐门路,总占地约11000余平方米。(如图2-1)

2、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3、钢结构

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

4、屋面

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

5、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运用上,以“中国黑”花岗石片石取代砖瓦,切割成菱形体块,干挂在不锈钢板做成的坡屋面上,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变成深灰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并与墙身连成一体。在传统与现代创新结合上独具匠心、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建筑色彩采用苏州传统的黑、白、灰色,显得素雅、高贵。值得一提的是该建筑的室内设计包括每一个陈列橱柜及陈列布置设计,均由建筑师精心设计,和建筑室内外空间形成统一的整体。其室内部分的顶部木材板料,地面的铺装,以及墙身处理,简洁大方并和建筑整体设计和谐统一,朴实无华。在大厅、走道顶部,屋面钢架、玻璃屋顶上及展厅高窗部位,其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

七、建筑意义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州的荣幸。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能使苏州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同时,通过这个窗口,能进一步提高苏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篇二:山地旅馆设计调研报告

山地旅馆设计调研报告

现今,旅馆建筑已经成为社会存在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城市的独立功能体,它的发展建设关系到城市有机体和社会系统的健康成长。旅馆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务旅馆时期和现代旅馆时期。服务范围由单一寄宿转换为多功能服务。服务对象由统治阶层、上流社会转向广大民众。在20世纪后期,受到先锋设计的影响,旅馆设计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除了观念上和商业上的标准在适应顾客群的新要求刺激下,旅馆总体设计质量在逐步提高,超越了单纯的功能主义,成为特殊的公共空间,是社会活动的聚会点,包含了节日宴会、会议、贸易洽谈、餐饮、购物和健身等各种服务和娱乐设施。

现代旅馆功能更趋复合化和全面化,设计内涵也更加追求与客人沟通。一些新的内涵注入旅馆的设计概念中,综合化和专业化成为两种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今的旅馆建筑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复兴运动,变得更加全球化与大众化。

现在旅馆业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1)多功能性与综合性逐渐兴起,服务对象多元化,服务范围扩大,融合多项功能,以自己的方式重新阐释酒店概念;(2)注重历史与地域文化传统;(3)注重创作的个性与艺术性;(4)城市旅馆更加注重与城市结构和肌理的结合;(5)强调旅馆的生态功能以及技术功能;(6)强调旅馆的文化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更加促进了旅游宾馆这一建筑形式设计理念的发展与转变。

这次的作业是山地旅馆,山地旅馆不同于我们们平常所见到的山地建筑或是旅馆。对于山地建筑来说,它属于是一种建筑类型,是从形式上来定义的。而旅馆则是从它的功能上来定义。山地旅馆是两者形式与功能上的统一体 。

从形式上来考虑,首先山地旅馆一般建在风景名胜区,而不是在城市中,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人们来到风景区最住要的目的,不是来欣赏你的建筑,而是自然的景观,因此我们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建筑如何融入景观,景观如何引入建筑。大部分的山地建筑一般选择与地方民居相同的形式。既省时省力,有比较好结合景观。但还有另一种思路,使用大量的玻璃幕墙,将周围的景观通过玻璃的反射使建筑融于建筑。同时周围的景观又得以溶入建筑。以上也只是解决建筑与景观很长见的手法。至于其他一些方式还希望各位大虾赐教。

从功能上考虑,旅馆建筑主要由住宿,娱乐,后勤三大部分构成,对于山地见来说它的交通面对的问题或许比较多,它的竖向交通不同于城市常见的集中式旅馆建筑。因此,面临的问题是:功能,交通,景观。三者之间的矛盾。其次, 对于山势的改造。我不大支持,成本造价可能太高。

1.1西方旅馆建筑的概况

西方旅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务旅馆时期、现代旅馆时期。各个阶段的发展有交错与渗透,并非截然隔断。

1.1.1客栈时期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氏族部落被地域部落所取代,庙宇成为了城市活动的中心。当时宗教活动盛行,圣地庙宇举行节庆时,吸引各地人们汇集于此,在宏伟的庙宇周围有巨大的竞技场、会堂、摊贩敞廊等公共建筑,还有供人们宿食的客栈以及供国外使节住宿的迎宾馆,此即西方旅馆历史的史前期。

1.1.2大饭店时期

十八世纪下半叶,随着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大资产阶级迅速掌握政权,城市逐渐成为工商业中心。至十九世纪,欧美各国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生产力提高促进城市和交通事业发展,国内外交往迅速增加,各种旅馆应运而生。路易14时期建造的法国凡尔赛宫等宫殿、豪华府邸作为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对大饭店的建筑式样与服务方式有很深的影响。

1850年,巴黎首次出现公司体制的旅馆“大饭店”,很快即成为上流社会的交际场所,也成了世界上高级饭店的同义词。1855年,在巴黎建成宫殿式的“卢俘大饭店”。1861年,“和平大饭店”在巴黎的加比斯纳街落成。

大饭店的建筑平面常采用对称形式,首层、二层往往是公共活动用房,客房布置在上部或两翼,体型与立面则采用宫殿、府邸的形式。室内空间高大,装饰图案纤巧,家具豪华,陈设高雅。

1.1.3商务旅馆时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交通发展、城市膨胀,资本主义经济向全球扩展,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形成旅游业,美国的旅馆建设逐渐领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各新兴工业崛起,高层建筑设计理论、材料、设备、施工工艺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应用广泛,西方各国开始兴建高层商务旅馆。

1931年,著名的纽约“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旅馆开张,它是豪华的高层旅馆的代表,拥有1900间客房.高47层。

1.1.4现代旅馆时期

20世纪五十年代后,建筑业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新结构、新材

料、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旅馆的建筑空间、环境塑造提供了前所来有的自由度。同时,西方世界的文化艺术追求和建筑思潮促进了现代旅馆设计从满足物质功能走向创造精神功能的新阶段。这一时期,随着西方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旅游业进入了大众旅游时期,1973年全世界出国旅游人数达2.15亿人次,对旅馆的需求也迅速槽长。

以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为条件,现代旅馆体型塑造的语言无比丰富。表现出当代建筑思潮的各种流派,在刻画现代旅馆的特性方面是多元化的:有的采用几何体型、体块组合或强调线条、色彩对比;有的采用隐喻,局部采用古建筑或当地建筑的细部特征以与建筑文脉相协调;也有的打破历史格局。为适应不同条件的客人的需要,现代旅馆的种类大大增加、层次丰富,表现出对各种人(包括残疾人)的尊重与细致关怀,无障碍设计已经深入人心。

现代旅馆不断引进新技术,如先进电子技术、电脑体系等,提高了旅馆从预订到管理服务的水平,并以高技术更新的设备设施向旅客提供更舒适、优越的环境条件,更周到的服务。

1.2我国旅馆建筑概况

1.2.1源远流长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旅馆的国家之一,旅馆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旅馆的名称、等级、规模亦各具特点。

我国古代旅馆的规模较小,其建筑特点如下:

1.以低层木构为主、因地制宜、吸收当地民居形式与特点。

2.依势借景、给合庭园绿化,布局活泼、使咫尺天地再现自然风光,可供客人欣赏。

由于封建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长期停滞,我国古代旅馆的规模虽有扩大、装修技艺日趋精致,但没有质的飞跃,一直停留在低层、院落式组合的格局中,客房内只有当时的卧具、设备落后。

1.2.2近代大饭店的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步入近代历史价段。随着城市发展、用地紧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建筑村料等商品,中国建筑终于摆脱数千年低层木结构的模式,运用砖、钢材、钢筋混凝土和新的结构

体系,使建筑层数从二、三层提高到建造十层左右的高层建筑。

在近代建筑中,为外国人和高等华人服务的大饭店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大饭店矗立在市中心富裕地区,规模远远超过了历代馆舍的容量,体量突出。装修标准高,多数由外国建筑师设计。平面功能分层分区,备有供热、电梯、卫生间等当时国际上先进的设备,从某种程度讲、这一批大饭店从设计思想到设备、材料,施工成为我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典型代表。

1928年落成的上海和平饭店(原名沙逊大厦),由英商沙逊投资。堪称当时国际一流水平的大饭店。平面为三角周边形,钢框架结构。立面处理受芝加哥学派影响,底部二层为基座,中间是简洁竖线条、第10层为顶部,全部花岗石贴面,豪华、凝重。面对黄浦江的顶部耸立着高达19m、外包铜皮的方锥体,作为庞大的标志性装饰,反映了西方一种从折中主义过渡到观代主义的特点,也是现代建筑运动在中国的早期表现。在朝向黄浦江、景观好的一面,布置了九套豪华套间,每套由卧室、会客室、衣帽间、箱子间及两套卫生间组成。室内设计分别表现中、英、美、法、德、印度等九种不同国家的凤格,既迎合客人猎奇的心理,又显示饭店高贵的身份,如今,它们仍是和平饭店的经营特色之一。

这些豪华气派的大饭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旅馆从小规模、低层庭院式发展到在城市中心较大规模的多层、高层客房楼,已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这是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对环境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庞大体量直接压红线、出入口直临大街,客房层呈周边不规则体型,服务路线长等问题。

1.2.3现代旅馆的形成

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实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指导下,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已普遍使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结构理论、施工技术.设备配置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五十年代所建接待外宾的旅馆多数占地较大,中等规模,多数客房楼采用对称布局,各部分房间均高大敞亮。如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宾馆建于1954年,用地20.3公顷、总建筑面积186000平方米。主体部分由5栋客房楼、会议楼、礼堂、餐厅组成,有客房及公寓式套房1900套、大小餐厅26个。

1.2.4现代旅馆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步入了现代旅馆的发展快车道。

这一时期,我们对时代、地区、环境、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引进项目,合作设计等对现代旅馆的功能要求、设计手法、常用材料与设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国旅馆的造型设计追求个性、可识别性,一批新颖独特的旅馆破土而出;室内设计已从满足功能要求发展到创造环境、表现传统文化特点。现代中国旅馆设计呈现出前所

未有的繁荣,百花争艳的局面,佳作之多不胜枚举,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蒸蒸日上,更加促进了我国旅馆建筑的变革与发展,在大量新建的旅馆中,单一的经济型旅馆已成为历史,大量的豪华旅馆、商务旅馆、休闲度假旅馆不断涌现,而其中又以商务旅馆和休闲度假旅馆发展最为迅速。

商务旅馆一般应包括以下一些设计理念:有较大容量的入口大厅和公共空间;适合大型会议和商务中心的区域;面积利用充分高效和拥有最新科技的客房;配置齐全的卫生间;能够支持大量供应运转的高效率后区。

旅游度假旅馆,由于其服务对象是游客和会议客人,客人入住带有较强的休息、寻趣和猎奇心理,入住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度假酒店,往往住三至七天。因此,过去简单狭小的标准房设计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客房及公共等部分的空间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顾客及经营的需求。

实例分析

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香山饭店

篇三:20140415山地旅馆调研报告

山地旅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4年4月11日

调研对象:五星级酒店

调研目的:考察各五星级酒店,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实例的平面构成、功能区的分布及动静分区的处理,来掌握旅馆设计中的的一些要点和规范,了解有关设计一些常识和细节,以避免在自己的设计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观察各酒店对立面的处理,发现别人的特色之处并学以致用,使自己的设计丰富起来,变得有特色有个性。另外,也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了眼界。

一、 旅馆的概况

1、 概述:

酒店设计应以交通组织为切入点。功能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又将酒店氛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酒店的公共部分往往是一座酒店形象、品质的表征,也占酒店投资金额的主要部分,因此常常被建筑师所重视,成为设计重点;而酒店的服务管理部分的组织主要脱胎于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往往容易被忽视。

酒店设计归根到底是以酒店的经营和盈利为目的,因此可以说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易识别性,管理组织的便捷性和有序性是酒店经营的目标和保障。

2、 山地旅馆布局原则:

①因地制宜、因势取形——线形、散点形、聚集形

②自由灵活、多种布局

③统一规划、留有余地

3、 山地旅馆形态特征:

① 平面形态:行列式、辐射式、网络式

② 空间形态:地下型旅馆、地表型旅馆、架空型旅馆

4、 山地旅馆常用处理地形高差的方法:

①吊脚与架空——适应坡度范围很广,可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将倾斜的山体与绿化的植被引入吊脚平台底下,是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建筑底面脱离地面,有利于通风和防潮。

②错层与掉层——取决于建筑剖面与地形坡度的吻合程度。当地形坡度在10°至40°左右时,采用错层结构,在旅馆内部(通常是门厅部分)设置不同标高的基面,分别布置总台、休息厅、餐厅等,彼此之间以室内台阶联系,借助地形高差形式形成各自明确的分区而另设墙,节省了造价还使空间序列完整,层次分明。当地形高差悬殊,同一建筑内部“错层”达到一层或一层以上时,就形成了掉层。掉层避免了大规模的土方开挖,还形成了不同层面的使用空间,满足一些特殊用途。

③分层台地——在坡度较平缓、地段较开阔的山地环境中,通过稍加填挖形成台地,然后再平整的台地上布置建筑。开挖的方式不同,经济效果也不同。

④附岩——将建筑与具有良好结构承载力、岩石基层整体性好的

岩壁相连,岩壁几乎为90°“绝壁”。

二、 实地调研

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

调研的第一站是喜来登。喜来登酒店地理位置便利,紧邻合肥市的精彩之地,距离火车站只有不但10分钟的车程,据中央商务区仅4公里之遥,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也仅短短45分钟的车程。喜来登酒店风格时尚,坐拥合肥生态公园的迷人美景,视界开阔。

喜来登酒店主楼呈L型,有11层高,裙楼约有4层楼,酒店前的休闲娱乐广场十分开阔,一眼看去,起到了一个缓冲过渡的作用。

喜来登正面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满足

了客房的室内采光,同时使之有了一个很好

的观景视野,而它的背

面采用的则是大理石砖

墙和方窗。主楼下方悬

空,内凹形成一个从酒店广场到门厅、大堂的过

渡区,也方便顾客临时停车。大堂因为玻璃幕墙

而显得宽敞明亮,正门因门前的宽阔而设计了两扇,便于人流往来和疏散。

喜来登的次入口(即员工出入口)在北面和东面,北面设有四个,东面设有一个,另外,东面还有后勤出入口,与后面室外停车场地相通,十分便利。喜来登的停车场是地下式的,旅馆的东西面各有两个停车场的入口,人流来往并不会与对入口、员工入口造成干扰。即使没有进入酒店内部,通过外部的信息也可大

致分析出该酒店的功能区分布:地下停车场,

服务及后勤用

房在裙房的后

方,裙房前方

为大堂和部分

休闲用房。

喜来登酒店行列式的平面形态采用L型,解决了客房部分的采光问题,视野开阔的同时也使酒店避免建成高层建筑,这给来住房的顾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成为了该酒店的一大特色。

元一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酒店属于高层建筑,坐

落于合肥新火车站开发区中心,地

处合肥市内环地带,居市中心商业

繁华地段仅3分钟车程。酒店邻近

合肥最大的购物场所:

元一时代广

场,又毗邻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来往人流较多,商业氛围极好。

希尔顿酒店外观上呈直

线造型,主楼26层(22-26层

是行政办公层),裙楼4层,

其地层是游泳健身馆,解决了

用地紧张问题,1层是大堂餐

厅咖吧、小卖等,2层是多功

能厅,3层是餐厅;还设有屋顶花园、屋顶网球场。6部电梯位于裙楼西面,从一楼至四楼,另设两部观光电梯,位于南侧。员工专用电梯位于酒店后侧。内部直畅,表现大气。

通过入口处的弧型路线和小石墩的设计,有

效地组织了车流,保证主入口的通行流畅。位于

主入口左侧的地下车库入口和右后方的车库出口

都毗邻干道,出入方便,对场地干扰小。

希尔顿酒店进门便是休息区,有座位可供喝

茶水使用。宽敞的大厅两端分别是酒厅和供客人娱乐的吧台,上面有乐器可以演奏。楼梯在总服务台的两边,沿其上去是宴会厅和会议室,东面是宴会酒厅、贵宾室和卫生间。每个宴

会厅前都有供人使用的前厅,设计非常人性

化。

元一希尔顿酒店的立面为方盒子,

大规


山地旅馆调研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25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