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其他范文 > 实施方案 >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6 15:32:15 | 移动端: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中医馆建设指南

中医馆建设指南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指导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的建设工作。

《指南》从中医科室设置、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建设以及规章制度执行7个方面提出建议。

《指南》建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含民族医)科室应集中设置,设在突出位置,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设置相对独立的中药房,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或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鼓励运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患者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等服务。

文: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黄蓓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

一、中医科室设置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含民族医,下同)

科独立设置,并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治未病室、示教室和候诊区等。

(二)中医科室集中设置,原则上设在机构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诊区外悬挂“中医馆”、“国医堂”等牌匾(可按本地特点进行统一要求)。中医综合服务区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80平米。

(三)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选配参考详见附表)。

二、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

(一)中药房原则上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内相对独立设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09]4号)进行建设。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

(二)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民族药制剂)原则上不少于300种。

(三)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也可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

送等服务。

三、中医药人员配备

(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且应不少于2名。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

(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二)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三)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四)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

五、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一)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二)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注重发挥权威中医类报刊等媒体的健康传播作用,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三)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救治等工作。

六、信息化建设

(一)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功能涵盖中医特色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辅助诊断、名老中医知识库、古籍文献知识库、远程诊疗、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等。

(二)鼓励使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收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七、规章制度执行

(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管

理,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行业标准规范。

(二)建立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将中医药基本医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等情况,纳入人员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内容。

(三)制定执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度。

篇二:中医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我局决定在全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达标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明确重点,狠抓落实,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市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为建立和完善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改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坚持“巩固、充实、提高”的原则,建设好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都能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优质、价廉、舒适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医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市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十七大”、全国卫生工作和中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努力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是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服务的主要阵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卫生工作的方针,落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各区卫生局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并抓紧抓好。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卫生局成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林国生

副组长:丁顺清李 滔

成 员:刘佑武张义华范垂明蔡 莉罗时珍

余 健孟翔燕郑 云刘毅俊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中医处,郑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认真组织,搞好宣传

各区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责组织实施;要组织各单位领导和相关同志认真学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按时完成工作目标。要积极向广大市民、农民宣传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宣传本单位中医科的特色专科(专病),做好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让更多群众主动选择中医药服务。

(三)创新工作,加强学习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把中医科标准建设与当前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创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和培养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人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有条件的单位要引进一批高素质中医药服务人员,培植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不断提高本单位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要珍惜此次创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加强学习,坚持中医药专业思想不动摇,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督导,确保开展

市卫生局将组织督导组,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验收,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本次中医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为动态掌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的总体进展,市卫生局还将及时对各区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一方面督促各区按时完成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使各区卫生局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做好工作。

四、经费补助

市卫生局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安排部分经费,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根据各区完成中医科建设情况,对中医药人员引进和培养、中医专有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五、工作安排和步骤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计划于3年内完成。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

制定《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下发相关文件。

(二)学习动员阶段(2008年3——4月)

组织各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有关负责人员学习《建设标准》,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

(三)实施阶段(2008年5——9月)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照《建设标准》进行中医科达标创建工作。

(四)考核验收阶段(2008年10——12月)

到今年底前全市有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通过我局组织的中医科达标考核验收。

(五)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2010年)

总结2008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在工作先进区卫生局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2009年内全市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达标;2010年底前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达标。

附件:1.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标准

2.武汉市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评审标准

4.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评审标准

>> 返回顶部

篇三: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通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

(一)卫生院

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

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

1.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提供代煎药物服务。

(三)设置要求

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采取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

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服务理念;

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

5.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设置中药煎药室;

6.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诗词;

7.有条件的卫生院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管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服务“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

(一)基本设备

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

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三)中药房设备

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

消毒锅、标准筛、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等。

(四)配置原则

1.基本设备按照诊室数量配置;

2.中医设备按照中医科室设置情况配置;

3.根据中医专科(专病)工作需要可增加设备配置;

4.卫生院服务站设备配置可根据中医药科室设置情况进行适当删减。

(五)其它

1.设立卫生技术人员信息公示专栏,有条件的可将中医药人员与西医药人员分别公示;

2.有条件的卫生院可设置人工叫号系统或电子排队系统,避免围诊;

3.在候诊区醒目位置免费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手册等;

4.医务人员生活区与诊疗区分开。

中医药人员配备及培训

一、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的人员范围

(一)中医类别医师,包括聘任的和公立医院支援、巡诊的;

(二)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

(三)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药剂人员;

(四)负责中医诊室和病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二、配置原则

(一)卫生院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

(二)卫生院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三)卫生院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

(四)从事社区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三、培训

(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中医药人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卫生院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二)培训方式:

1.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社区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如外出参观学习、上级医院进修、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三基继续教育、专家专题讲座、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竞赛、参加学术会议等;

2.搭建发挥乡镇中医药人员作用平台,如建立中医团队,参与全科团队工作,在乡镇、村、家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六位一体”特色服务;

(三)人员培训既要保证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也要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

(四)各类人员培训具体要求:

1.中医类别医师(聘任)

(1)已在卫生院中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但未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应参加岗位培训,参考学时500学时(理论教学300学时,实践教学200学时),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新进入卫生院服务机构工作的中医类别医师,应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94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