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 > 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4 06:40:12 | 移动端: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篇一: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的建设正在加快的进行中,在国家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我是农村人,自然很关心家乡的发展状况,趁这次寒假,我回家就农村劳动力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了解家乡最近的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情况,了解家乡是怎样变化了,我是在校的大学生,将来我会出来工作,我想建设我的家乡,因此我必须要知道家乡需要怎样的人才,家乡的劳动力怎样,并且我也可以用我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这样的劳动力结构对我的家乡以后发展又怎样的意义,是不是合理,我更可以对此提出自己看法,向有关政府提出我的意见,为家乡发展做一份贡献。并且在这个调查中也可以充分的运用我工商管理的知识,对我的社会实践有很大帮助。因为我村庄的住户不是很多,只有23户人家,所以我这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挨家挨户走访调查。 我这次寒假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调查范围是我所居住的村社:眉山市仁寿县虞城乡盐硝村1组,我所居住的小村共有23户人家。我这次调查出来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基本情况: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村劳动年龄内:女(16——50)周岁,男(16

——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共有65人,占全村人口106的61.32%,其中以就业的人口有48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65的73.85%,未就业人员17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26.15%。

2. 主要特点:一,男性多于女性劳动力人口中,男性37人,占劳动人口的56.92%,

女性28人,占劳动人口的43.08%。二,中年劳动力占多数,16——24岁有13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20%。25——34岁有19人,占29.23%。35——49岁有27人,占41.54%。50——60岁有6人,占9.23%。三,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仍然比较高,从以就业的劳动力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人,占以就业劳动力人口的47.92%,第二产业有14人,占29.17%,第三产业有11人,占

22.92%。四,农民转移就业数量可观。从业人员在县就业得有27人,占56.25%,县外工作得有21人,占43.75%。境外工作的暂时还没有。

3. 文化结构:文化程度状况中,初中级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的人数分别是

51,12,2,分别占总劳动力65人78.46%,18.46%,3.07%。

4. 收入状况:1560及以下,1560——2520,2520——7440,7440——22235,22235

以上的分别人数为17人,20人,61人,7人,6人,2人。分别占全村总人口的:

16.04%,18.87%,57.55%,6.60%,5.66%,1.87%。

针对调查结果,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出以下问题:

1. 劳动人口中,男性所占的比重大,而在年龄结构中,35——49周岁的人口占

几乎劳动力的一半,是我村劳动力一只重要力量。而男50——60,女40——

50的人数叶很多,不但会造成我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凸现,而且,我县也将面临着农村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见,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政府在未来5年中亟待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的有51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人数78.46%;而大专以上的只有2人,仅占3.07%,说明农村劳动力接受中等以上教育的愿望不强,文化总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的进程.

3. 上表显示年收入在2520——7440元和7440——22235元之间占了绝大部分。

而年收入在1560元以下的,这部分人是农村的低收入者,这个比例不能小窥,他们的生活水准处于水平线以下,是农村中的困难群体,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推行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今后工作的着力点。而农村中的高收入(22235元以上)者很少,这部分人在农村是身怀一技之长,承包荒山,或经商办企业,或外出务工高收入人群,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极好典范。

4. 上表显示,我县农村劳动力在本县务工或经商的占已就业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56.25%,他们或是经商或是在乡镇企业工作,有时还从事一些农活,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县外务工的占已就业农村劳动力的43.75%,这部分人群在县外用工单位工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县带了相当可观的劳务收入。

我对此有以下建议:

为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步伐,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努力构筑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机制,推动我县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服务,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机制。根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原则,把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控制社会失业率纳入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县级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班子,成立由政府牵头,农办、劳动、统计、公安、财政、工会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上下联动的城乡统筹就业组织领导机制,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工作。2、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人员、场地、经费、网络、工作”五到位的要求,大力抓好乡镇劳动保障站建设,在原区委所在地的中心镇建立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使农村劳动力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接受统一的就业服务,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使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的全过程享受免费服务,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也要成立劳动保障室,配备劳动保障协管员,明确职责,并接受乡镇劳动保障站的业务指导。3、整合资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就业管

理服务。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培育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拓宽职业介绍渠道,与劳动力输出输入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劳务协作伙伴关系。二是重视加强对县外就业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在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重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并在我县政府驻外地办事机构中增挂县级劳动力转移就业联络处牌子,配备一定的工作人员,重点为外出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三是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成功介绍一名劳动力到县外就业给予补助。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来料加工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一是鼓励乡镇企业多招用本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重点解决农村中半年农忙半年闲的不充分就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能农忙时下田,农闲时打工。二是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务,加大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三是鼓励工业园区的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吸纳量大,用工相对固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用工补助。四是对农村劳动力就地经商办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政府给予一定创业奖励。5、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乡镇、学校培训机构的协调,逐步构建起覆盖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城乡劳动力的培训格局。二是要以征地农转非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青壮年农民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培训专业与当地和外地用工信息的相互吻合,依托区域特色产业,选择与当地经济密切结合,就业前景好的岗位,开展转岗就业培训。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高市场就业竞争力。四是特别要重视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和对农村创业人员的培训。6、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巩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加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力度,逐步将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及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范围。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适合所有城乡劳动者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维护其合法权益。四是探索建立务工经商农民晚年生活保障机制。五是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予小额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要求征地企业按一定比例安置被征地农村劳动力。鼓励当地企业多招用县内劳动力,对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达到一定人数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奖励。

调查问卷

1.性别:

A 男B 女

2.属于的年龄阶段:

A16——24 B 25——34 C 35——49 D50——60 E 60以上

3.从业种类: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4.从业地域:

A本县内 B县外 C境外

5.文化程度:

A初中级以下B高中及中专 C大专及以上

6.收入状况:

A1560及以下B1560——2520 C2520——7440D7440——22235 E22235以上 单位(元)

篇二: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掌握劳动力资源数量、年龄、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就业意向等基本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迈向更高水平,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年初工作安排,前段时间,县就业办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成3个调查小组,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以****为代表,对所属35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计***个行政村,总人口32263人,其中:男性16929人,占总人口的52.47%, 女性15334人,占总人口的47.53%。劳动力人口22755人,占总人口70.53%,其中:男性12526人,占55.05%,女性10229人,占44.9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157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50.89%,在校学生、务农、半工半农和留守人员101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72%。

通过对本次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现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增劳动力人口和劳动力总人口逐年减少。在接受统计的32263人农村从业人员中,16岁至40岁的从业人

员为11937人,占从业人员的37%;41岁-60岁的从业人员为20325人,占63%;男性55—60岁2630人, 女性50—55岁2198人,五年后将进入老龄阶段,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0%,而11-15岁人口2976人,五年后将成长为新生劳动力,只占总人口的9.2%,我县劳动力资源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转移就业人员县外就业比例接近八成。转移就业人员中,县外就业比例占到76.15%,县内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仅占23.85%,体现出就业区域以外地为主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11579名转移就业劳动力中有9958人已经外出务工2年,占86%,其中8931人在3年以上,占77.13%,这反映出劳动力在外就业较为稳定,或在外有固定工作。分析其原因,这与外地企业工资收入较高、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环境较为舒适,以及面临更好发展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县内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工作时间偏长、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自发转移就业成主要趋势。今年,****自发转移就业9494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82%。上世纪90年代,主要是有组织输出;进入21世纪后,农村劳动力大多是自发的、分散转移,由组织转移的人所占比例逐年下

降。其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宽阔。同时,在外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也有效促进带动了剩余劳动力的自发转移。

(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进一步增大。调查中发现,返乡创业、自主创业者287人,带动就业2776人,主要创业项目有来料加工、养殖、种植、餐饮服务等。创业者中返乡创业者110人,占调查人口的0.48%。创业型就业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了“一人一群”的就业模式。如*****返乡后创办的****服装厂,安臵本村及周边村80多人就业。

(五)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越来越高。通过调查发现,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对农村家庭增收的贡献能力已经明显的趋弱,务工收入作为农民工增收主要来源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对农村家庭增收的贡献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预计每人年平均收入25690元,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全年总收入的比例可达89%。由于外出务工收入的稳定性以及成功务工人员的带动示范作用,外出务工依然成为农民就业的首选。

(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出现新变化。一是农村劳动力逐渐向“素质型”转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不断加强,身怀一技之长、具有较高知识水

平和法律水平的劳动者日益增多。二是“两栖”农民不断增加。农忙时节回家种田种地,农闲季节返回城里务工,可有效把握自己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重点,收入稳定而有保障的“两栖农民”,成为新型农民的一个代表。三是就地转移创业就业呈增长态势。随着国家对农民创业政策的实施,足不出户创业就业成为越来越多有头脑农民的新选择。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现在农村劳动力基本上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呈现出平稳、向好发展的明显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少倾向性、共同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水平和质量

(一)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整体依然偏低。通过调查统计,初中及以下人数占到调查总人数的88.79%,高中及中8.89%,专科及以上仅占2.32%;无技术等级人员占到93.91%,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分别占5.67%、0.32%和0.07%。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依然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得报酬,就业面较为狭窄,层次较低,技能较低,工作量大,条件差,报酬低,发展空间不大。在卫生、失业、养老、医保方面没有保障。 主要原因有三点(1)历史因素的影响。主要与我国解放以后的文化教育基础薄弱以及文革的冲击有较大关系。(2)农民落后观念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还有很大市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

在很多农民心中依旧根深蒂固。(3)农村教育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太过追求功利化,而忽视了实用技术和技能教育,农村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与群众的要求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农民的继续教育制度和体系尚没有真正建立和形成。

(二)从事产业人员分布尚不合理。调查数据显示,从事第一产业人员10735人,占47.18%;第二产业6999人,占30.76%;第三产业的为5021人,占22.07%。而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第一产业占1.2%、第二产业占21.9%、第三产业占76.9%。以上数据说明,我县还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份,二、三产业均处于欠发达阶段,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然没有实现较大突破,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步伐。

(三)打工渠道不规范,转移存在盲目性和风险。就打工渠道而言,盲流、从流人员较多,没有通过政府组织或正规的劳动中介机构推荐,大部分是随亲靠友蜂拥外出。导致活难找,钱难挣,互相拆台甚至欺骗等现象时有发生,也使部分打工者反复就业、失业。

(四)劳资矛盾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待遇、发展空间及社会养老保险等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遭遇用工荒主要原因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

篇三:关于河北承德 劳动力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姓 名:李帆班 级:会计

关于河北承德 劳动力调查报告

前言

目的:,将社会调查活动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本领,鼓励他们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出发,通过参与和调查,观察发现社会问题,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 。 调查时间:2012年2月9日至2012年12日 调查范围:承德兴隆 调 查 人:李帆

调查方法: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据实填写“**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 调查内容:

一、我镇劳动力基本现状

(一)结构状况:全村共有农村人口1220人,按性别分:男609人,女611万人,分别占49.9%、50.1%;按文化程度分:小学及以下200人,初中600 人,高中200人,大专及以上200人 ;按职业技能分:有专业技能320 人,无专业技能900人,分别占26.2、73.8%。在此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中,男女比列基本平衡,人口比例分布如下图:

其中各年龄段男性比例详细数据分布如下:

其中各年龄段女性比例详细数据分布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在1220人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男性609人,占49.9 %;女性611人,占50.1%;总体女性比重大。在各个年龄段中,男劳动力略多于女劳动力

(二)代表村半壁山村就业情况

17周岁-34周岁外出务工184人,在家务工33人,在家务农10人;35周岁-50周岁外

出务工181人,在家务工126人,在家务农92人;51周岁-65周岁外出务工3人,在家务工8人,在家务农207人,无业7人;65周岁以上仍在务农的75人,没从事体力劳动的87人。其详细数据比例如下图:

(二)富余状况:2008年,我区保有耕地面积为63.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为0.61亩,农村劳动力人均拥有耕地1.225亩。按一个农村劳动力可以承担3.5亩耕地的劳作计算,全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33.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5%以上。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障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迫切需要将这部分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寻找新的出路和生活空间。

(三)转移状况:近三年,我镇年均转移劳动力35.4万人,其中省外转移约23.1万人、省内转移约12.2万人、外派劳务660人,实现劳务收入21.4亿元。全区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特征:一是转移区域向全国各地拓展,主要流向广州、珠海、东莞、深圳、大连、上海、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二是转移行业向多个层次延伸,外出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承包工程、经商、创办企业分别占外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80.79%、10.34%、7.41%、1.46%;三是转移方式向常年输出转变,将农田转包、租赁给他人经营,与用人单位签订3—5年的长期用工合同,举家外出的农村家庭逐渐增多;四是转移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大多在21—45岁之间,约占外出劳动力的70%左右。

二、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原因:

打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劳动力市场客观需求,更是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所说的打工经济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出县跨省谋求新的发展,寻

求更多的挣钱机会。我镇去年外出打工人员就突破3000人,占全镇劳动力的40%,究其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地方经济发展不够是造成农民外出打工的根本原因。

东升地处山区,属中部地区的偏远山陲,区位优势不明显,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亩,山林面积人均仅8亩,再加上经济发展滞后,落后的现状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相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有着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济更是腾飞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因此,这供求和需求的关系,致使我们东部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向东部沿海地区。当然为发展本地经济我们也做过很大的努力,招商引资,政府加大扶持。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新增了一些就业岗位,可新增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只能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挣点钱,“呆在家里坐,不如出去磨”。这正是打工潮形成的根本所在。

原因之二:外出打工是脱贫致富和寻求发展的一条很好门路。

打工经济从效果上看,切实解决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间还诞生了一批新型农民私企老板,使大批打工者告别了贫穷,走上了富裕道路,同时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创造了空间。仅08年,我镇农民工寄回现金300余万元。积累的资金和所学的技术促进了自身与地方的发展,形成了外出打工与在家务农双赢。打工的确是农民增收致富和谋求发展的好门路。

原因之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是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观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往前推进,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我们的思想,我们不再是井底之蛙,我们的天空开始变的宽广,我们大胆的追求我们想要的,特别是农民工们,他们不再守着那几亩田,而是积极的追求现代城市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的,也有精神上的,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农民的思想不断的开放,反过来更会促进我们现代化的进程。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保守,富余劳动力不愿转移。受传统思想、体制制约的影响,恋土恋乡意识浓厚,还有相当一部分富余劳动力“思小富,居小安”,不愿“背井离乡”,转移到其他地方工作和生活。一些富余劳动力即使外出务工、经商,也只是离乡不离土,季节性、间断性转移较多。

(二)职业技能缺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虽然我区很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


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59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