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80”后技师传承“工匠”精神

“80”后技师传承“工匠”精神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2-18 11:54:24 | 移动端:“80”后技师传承“工匠”精神

“80”后技师传承“工匠”精神

  ——记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 秦世俊

  他,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最美职工”的获得者。他,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是大国“工匠”的传承者。年仅34岁的他凭借着对梦想的坚持、不懈的奋斗和无私的奉献创造了一个产业工人的最美传奇,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2次接见。他,就是中航工业哈飞数控铣工高级技师、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

  梦想美·矢志航空乐其中

  1982年6月,秦世俊出生在哈尔滨市南郊一个以工业著称的老城区,父亲和很多亲人都是这里一所大型军工企业——中航工业哈飞的职工。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航空报国”氛围的环境里,立志投身航空事业的念头像一粒种子,从小就播种在了秦世俊的心头。1998年,秦世俊报考了哈飞技校。2001年9月毕业后如愿进入哈飞,成为一名航空人。

  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他的起点并不高。初进公司,学习钳工专业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数控工段。毫无基础的他只能帮师傅打下手,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满腔热情遭遇冰冷现实,秦世俊开始动摇了。抱怨“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他的情绪被车间领导和同在一个车间的父亲看在眼里。“不要怕改专业,眼前的困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会就要学。数控技术是新领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车间领导和父亲的话语及时点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此后,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他先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再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学起。为了尽快掌握技能,他总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继续留在单位,向夜班师傅学习。日复一日,知难不言退,受挫不服输的性格让秦世俊度过了那段苦乐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欢上了数控加工,迷上了这项奇妙强大的技术,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每一次的成长蜕变都要感谢一次次的积累与突破。公司举办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竞赛,小秦参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更加努力了。业余时间自学制图和编程,利用网络查找新的数控加工技术,还报考了东北农大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并顺利毕业。15年来,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记录了他的成长。

  一份执着,一种掘强,成功是无数次失败后的笑颜如花。入厂4年后,他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2010年,他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了第四届黑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获得职工组数控铣工第一名,满心欢愉的秦世俊朝着自己心中的航空梦策马扬鞭。

  奋斗美·攻坚克难终成蝶

  中航工业哈飞是中国直升机、轻型多用途飞机的研发、制造基地。公司有几位老师傅具有丰富的飞机制造生产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技艺高超,在工艺、技术方面拥有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秦世俊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无数个攻坚克难的夜晚,小秦不眠不休、鏖战在科研生产现场。扭轴是某型机的关键件,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节点紧,这个零件成了“烫手的山芋”,车间里一时没人敢接招。秦世俊已是远近闻名的攻坚克难“专业户”,这一次他依然迎难而上。长长的轴体需要与机床平行装夹,一端固定住了,另一端就会产生倾斜。为了解决零件装夹问题,他研制出了一套可分解的抱胎夹紧工装。为不耽误正常生产,他把试验安排在夜里12点以后,经常一干一个通宵。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巨大的挫折感和压力笼罩在他的心头。终于,经过3天近20多次的改进,这套工装最终在轴体中间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撑,保证了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4倍。

  带着一份热爱与执着,一个个革新项目在秦世俊手中诞生。如《快速找正1/4圆孔中心法》,零件经过镗孔再铣形后,圆孔就只剩下1/4的圆孔变成了圆弧状态。由于设计更改,圆孔直径需要单边加大0.03MM。对大多数人来讲,要在一个重新定位、误差只有0.03MM、剩余1/4的圆弧上找正、找准中心,无疑是一个难点。小秦经过探讨和多次试验,研制出一个和圆弧同等直径的圆孔作参照物,将零件和参照物同时装夹在机床上,通过移动X、Y轴进行找正,可以达到0.01MM以内的误差。正如小秦所说,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仅在能否全情投入。

  小秦时刻恪守“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理念,多年来所加工的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100%。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质量意识,多次受到质量部门、公司领导和用户的称赞。

  自2001年入厂至今,秦世俊用15年的时间完成了27年的工作量,累计自制工装、夹具200多套,更新多种机型加工程序300余条,提高生产效率1—6倍,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681项,拥有国家专利3项,节约金额合计560余万元。他首创的《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快速找正1/4圆孔中心法》等20多种新型加工方法纳入到产品工艺规程中,解决了直升机升力系统多项技术难题。

  奉献美·无私传艺芳满园

  2011年,秦世俊成为哈飞最年轻的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从一名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再到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完成了技能上的大提升。2015年,秦世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最美职工”,秦世俊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大家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培育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追求更好的“工匠”精神,使技能工人的队伍更加强大了,“航空梦”、“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2014年,中航工业哈飞以秦世俊所在的“现场攻关组”人员为基础,补充精兵强将,挂牌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重点围绕飞机起落架和旋翼零部件生产,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技能传授等工作。小秦作为领军人,以身作则,攻坚克难,并主动与年轻人分享经验、分享妙招、分享心得,带领着团队朝着“践行中航文化、制造航空精品”的方向成长。

  提起某型机加强角盒锻铸件,很多加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都会“打怵”,因为材料特殊,加工中极易产生变形。小秦和劳模工作室成员决定拔掉这颗“钉子”。他们尝试着增加两个压板做支撑、增加连结筋和改变切削走刀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表面振纹问题,提高了表面光洁度,确保尺寸精度,而且提高生产效率近3倍。

  2015年,工作室针对大型框类零件在加工中的变形问题,研讨了《制定应力释放槽》、《消除加工中热变形的铣削》等6种加工方法;针对起落架系统关键件进行彻底排查,提出了《设计模锻件可调节夹具》、《快速装夹定位工装》等10余项解决制约质量提升的创新方案;试验成功了《镗削铝合金使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的方法,使零件表面粗糙度达到Ra0.15-0.18之间,在镗削技术上是一次突破。

  近3年来,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解决《改善制动活塞加工》、《某型机主桨旋翼泡沫加工提效》、《数控立车转台改进》等技术难题68项;申请国家专利19项,其中有6项已发授权号;自制工装、夹具200余套,节省工装设计和制造费190余万元;更新多种机型加工程序400余条,提高生产效率从1倍到6倍不等;节省刀具和工时费320余万元;降低零件废品率节约成本100余万元;合计节约金额600余万元。

  一名劳模,一面旗帜。传授技艺,共同成长是“工匠”精神的延续。数控铣工杨凤宇刚进工作室时,在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中常常出现问题,一度有些灰心。秦世俊听说后主动与他沟通,把自己编写的数控加工资料送给他,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示范、肩并肩地指导,帮他迈过了眼前这道坎儿,也令他对数控加工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先后带徒11人,培养出高级技师1人、技师4人、高级工6人,都已成长为科研生产的骨干,秦世俊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模范名师”。

  2015年,在黑龙江省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哈飞秦世俊劳模工作室成员揣云冬和李宁分别获得全省加工中心组第1名和第4名。揣云冬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李宁晋升为技师。

  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努力践行中航直升机“国家使命,蓝天责任,我的承诺,共同快乐”核心价值观,勤奋工作,追求卓越,先后被省市总工会、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工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中航工业和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们是职工公认的难题攻关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梦想之美,在于情系航空、乐由心生;奋斗之美,在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奉献之美,在于心存团队,乐助他人。再普通的岗位也能做出炫目的成绩,再平凡的人生也会因为梦想、奋斗、奉献而闪光。秦世俊用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历程,践行、传承、弘扬了“工匠”精神,他是航空人的骄傲,更是劳动者的楷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80”后技师传承“工匠”精神》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49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