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演讲致辞 > 精彩演讲 >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就职演讲谷歌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就职演讲谷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5 10:27:03 | 移动端: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就职演讲谷歌

篇一:大学校长,就职演讲稿

篇一:大学校长们的就职演讲

从这儿看中国的大学精神

——新任大学校长们的履职讲话

一、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 林建华, 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学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并祝福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

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乐!

二、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邱勇:共创清华新百年辉煌

邱勇,1964年7月生,四川荣县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3月26日任清华大学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

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

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

三、浙江大学新任校长吴朝辉: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

吴朝晖,男,1966年12月出生,1995年6月入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2015年3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篇二: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讲话(2013)

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讲话

进入专题: 北大

● 王恩哥戮力同心 共思共进 推动事业发展

———在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我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此,我要向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学校老领导、老前辈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中央和全校师生员工的信任和重托! 刚才,周其凤校长做了充满深情的讲话,我们能切实感受到他对北大发自内心的热爱。过去几年里,周校长以非凡的思想见识,出色的领导才能,忘我的奉献精神,为北大的建设和发展夙夜在公,呕心沥血。学校近年来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离不开他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周校长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领导和师长。过去几年在协助校长工作期间,我一直深受他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今天,我要向周校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感谢北大历任领导班子为学校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北大之所以享有今日的声望和地位,离不开一代代北大人为了这座永远的校园付出的智慧、学识、思想和挚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前辈们的学养、德行与精神,将激励我们在今日的起点

上接力前行,把北大的事业一代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

就我个人而言,与北大有两段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考入物理系读研究生。我非常珍惜那青春生命中忙并快乐着的日日夜夜,每天在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来回奔波。导师章立源先生严谨求实的学 术作风,使我养成了心无旁骛做学问的习惯,一直伴随至今。

20多年后,我再次来到北大物理学院。我之所以更喜欢称之为“来到”而不是“回到”,是因为我把它看做一个全新的开始。当时我心中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北大物理百年再现辉煌。从那时到现在,又过了四年,自己仿佛在燕园又上了一次大学,一次重温校史、领悟魅力的大学,一次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大学,一次再读 北大,再次理解和践行北大精神、文化和使命的大学。

而今天,开启了我和北大的第三段缘分。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承载着什么,自己距它的要求和期待还有多远的距离。然而,我也想说,我是一个坚定执著、从不怕吃苦、从不畏挑战的人。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是如此。做人要有人格,做事要靠本事,兴业离不开团队。这句话我始终记在心里。空谈误业,实干兴校。我会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发展当中,做一个尽心尽职的校长,以最大的热忱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校长职责,以身作则,虚心求教,同善璐书记和班子同事们一道,戮力同心,共思共进,集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海内外校友和所有关心北大发展的朋友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把北大的事业发展好、传承好。 刚才说到与北大的缘分,其中还有一个不可拒绝的因由。2009年晚秋后的第一场雪, 下的比往年都早,我记得是10月中下旬。前一天,周校长约我早晨到学校谈话。一夜大雪 ,我怕路不好走,便提前出门,早早到了校园。我绕着未名湖走了一圈,看到这湖、这塔 、还有一群群活泼快乐的学生,我感慨这一切实在是太美了。我毫不犹豫地决定留在这里 。真是巧合,今年已入初春,可前两天又下了一场大雪。早晨我打开窗户,只见地下、房檐、

树梢都挂满了银色。只觉得,天下风光,唯我北大、唯我燕园最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们每一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北大。然而,让我们更为这所大学骄傲的是,她是如此深刻地融入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自新文化运动以 来,在近一个世纪里,北大始终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高地、一面旗帜。这种走在前 列、示范引领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被社会所公认的。这是 值得 我们永远铭记并鞭策自己更需努力的宝贵财富。每一个北大人都不应忘记。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不单单要为历史负责,更要为现在和未来负责。当我们的国家 在复兴自强的道路上奋力前进时,北大也要勇担使命、再立新功。自百年校庆确立创建世 界一流大学目标以来,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已团结奋斗了15年。当 前,国家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北大也站在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上。 2012年,学校成功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2048”远景规划和“三步走”战 略,对北大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沿着既定目标踏踏实实、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崇高的使命,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特别在我 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但现代科学起步还相对较晚的国家,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我们既要 紧盯世界标准,也要尊重本土特色。我记得担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查尔斯? 艾略特(charles eliot)曾经说过:“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 ,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 的确,北大是从中 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无论世界怎样的全球化,北大都应保持中华民族的根基 ,无论社会怎样的风云变幻,北大都应保持守正创新的品格。我们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 有本土情怀,既要放眼看世界,

也要低头思故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才能建设出真正属 于中国的世界

一流大学。

当然,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任何一所大学都要在与外部世界 的互动交流中共进共长。作为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最无间隔、领域最为前沿的场所, 所有人类知识和科学最为顶尖的拓展和发现,都在大学这个学术舞台上得到交流和蔓延。 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其所拥有的顶尖大学之间的较量。那些世界第一流 的大学,虽然校风、气质各不相同,但贯穿始终的都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学术为基、 人才为本的精神品质。一个杰出的、一流的大学,其宏大而明确的抱负,就是要在知识的 各个主要领域达至卓越,并以其源源不断的杰出人才保持和延续这种竞争力。这,就是我们

要奋力达到的目标。

什么是世界一流?这是我常常自问并思考的一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一流不能简单地给出数字化指标,甚至也无法用精确的语言去描述。但我们可以感知,有朝一日, 当我们的学者以其学术成就赢得国内外同行发自内心的尊敬;当我们的学生,无论文、理 、医、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就职都能以其实力赢得肯定和信任;当我们的大学在过去与未来解决了国家急需的重大问题,并起到创新人类文明、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当提到 “北大”两个字时,我们的师生、校友,我们的同行、朋友,世界各地熟知或不熟知我们 的人都能发自内心地肃然起敬。那时的北大,应该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

一个人要有梦想,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在北大这个追求思想自由的地方,我们每个 人的梦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这些梦想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北大 的明天更加美好。当前,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正在新一届中央集体带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埋头苦干,北大的全体师生员工也怀着百年来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而团 结奋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循序渐进的积累,也要有审时度势、科 学谋划基础上大的跨越,不只是自然而然的生长,也要经过一番自我扬弃、自我改造的艰 难过程。面对国家、人民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一定要认准目标、加倍努力,只有在全 球高等教育愈演愈烈的竞争中不断提升北大的实力,为国家培育第一流的人才,创造第一 流的成果,才能保证北大的传统和优势贯穿现在与未来,才能卓立于世界顶尖大学之林, 才

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北大梦而不懈奋斗!篇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就职演讲稿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就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32年前,我

篇二:大学校长们的就职演讲

从这儿看中国的大学精神

——新任大学校长们的履职讲话

一、北京大学新任校长林建华:不为世俗抛弃学术尊严 林建华, 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共党员,

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学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中组部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也感谢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同朱善璐书记与全校师生员工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从来不止是一潭湖水,它荡漾着学者淡泊名利的誓言;静园也从来不止是一席草坪,它承载着学子仰望星空、追求真理的执着!这里的一木一石,即使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北大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学者大师的摇篮,辉煌的历史,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亲身经历和感受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让我由衷钦佩、收获良多。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都能目睹校园的日新月异;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由衷地谈起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建章立制成果显著,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低调务实,勤勉敬业,为北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对恩哥校长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

谢,并祝福在新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顺利!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想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同事如亲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研究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和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允许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大学的使命。

记得在1998年我刚刚担任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时,曾为化学学院通讯写了一篇稿子,其中最后一句话讲到:“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回到母校,我想重复说一句,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祝大家新春快乐!

二、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邱勇:共创清华新百年辉煌

邱勇,1964年7月生,四川荣县人,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3月26日任清华大学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刚才,组织上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让我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潘立刚副部长、袁贵仁部长、姜志刚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和老领导老同志的信任与支持!我深知清华校长这副担子责任重大,虽然个人的学识能力有限,但必定全心全力而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为清华大学新百年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有担当的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百年校庆以后,在学校党委和陈吉宁校长的带领下,清华人更加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国家现代化的大舞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背景中,紧扣时代脉搏,锐意改革创新,书写了清华新百年精彩的开篇之作。陈吉宁校长政治坚定,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工作魄力大。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谋划和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入探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要向吉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真诚地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32年前,我怀着人生梦想来到清华,从此就一直浸润在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园子里。对我来说,清华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们的关爱教诲、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和难忘的青春岁月,是永存心底的一股暖流;清华还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激励我去战胜困难、超越自己,并在“双肩挑”的锻炼中全面成长;清华更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让我拓展视野、发挥所长,自由创造、收获希望。毕业后,经过多年院系工作和学校领导岗位的历练,我切身感受到清华师生对于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清华的责任和使命。清华培养和塑造了我,我愿为清华的发展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这是我发自内心、终身无悔的选择!

大学是传承文明、播种希望的殿堂,也是孕育梦想、创造未来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追问和追逐着自己的大学理想。在全球化的时代和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大学最需要安静下来,以开放的心态审视自身的定位,在继承中弘扬文化传统,在变革中坚守核心价值,努力促进人类的知识增长与文明发展,不断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不负先贤,不负时代。

大学意味着从容。从容是学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大学要更加关注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育人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安静宁和的环境。为学要潜心沉思、笃实淡定,耐得住“衣带渐宽”。从容是洗尽喧嚣后的返璞归真,从容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平和与豁达。

大学意味着执着。执着是对远大理想的坚持,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真理需要执着,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追寻理想更要执着,要坚持大学独特的思想和理念,守望大学的精神高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执着有赖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执着更体现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行动上。

大学意味着超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不断超越自己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超越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超越今天,才能走向明天;超越小我,方能成就大我。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跨越学科的界限、学校的围墙、时空的距离,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在包容中追求完美。超越是一个目标,超越更是一个过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清华人共同的梦想。自清华1985年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已经整整30年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握大势、抓住机遇,以坚定不移的决心推进综合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每一位清华人主动自觉的行为,努力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引领。

水木清华,人文日新。从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起,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清华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清华新百年的辉煌!

三、浙江大学新任校长吴朝辉: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

吴朝晖,男,1966年12月出生,1995年6月入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2015年3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

篇三: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就职演讲词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就职演讲词

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

(2007年10月12日)

哈佛大学校长 德鲁·福斯特

郭英剑 编译 转自学术中国网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0889

[译者按:《让我们展开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是美国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德鲁·福斯特在2007年10月12日就职典礼上的演讲词。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编译”,是指译者删去了——也就是没有翻译——原文中的一些客套话和一些(在译者看来并不太重要的)词句,但不改动原来的句子,也就是说,这里所有的语句,都出自原文,非译者“编辑加工”后再“译”而成。原文见:http://www.president.harvard.edu/speeches/faust/071012_installation.html ]

就职演讲常常会罗列一些新校长的具体构想或是计划。但是,当我在考虑今天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这样的罗列似乎过于束缚人,它们限制了而不是去放飞我们最富挑战性的想象力,限制了我们去思考我们最深远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今天是超越普通日子的一天,如果今天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不仅是作为哈佛人聚集在一起、而是与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教学与学问的世界站在一起的一天,那么,现在就是哈佛以及像哈佛这类大学去思考的时候了:在这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大学的确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需要首先搞清楚,我们为了什么去承担责任。人们要求我们报告毕业率、研究生院的入学统计数字、标准考试的分数,目的是为了在大学评价中提高“附加值”,人们要看研究经费有多少,教师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数量是多少。但这些硬性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要提大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了。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它们也可以说明我们事业中一些特别的部分内容。但我们的目的要比这些宏大得多,因此,要解释我们的责任感,也更加困难。

那么,让我斗胆提出一个定义来吧。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着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learning),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而这些投资会产生我们无法预测且常常是无法衡量的收益。大学是那些活生生的传统的管理员——在Widener图书馆与Houghton图书馆以及我们另外的88个图书馆,在Fogg与Peabody博物馆,在我们的古典学科的系科,在历史与文学的系科,都有活生生的传统。对于那些努力去证明这些传统不过是工具性的、不过是对某些当代需求有一定用处而已的说法

和作法,我们会感觉很不舒服。恰恰相反,我们追寻传统,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为了它们自身”,因为正是它们,千百年来界定了我们何以为人类,而不是因为它们可以提升我们在全球的竞争力。

我们追寻它们,因为它们使我们的——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洞察力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而这,则是我们在难以避免短视的当下所无法发现的。我们同样追寻它们,也因为正如我们需要食物和房屋生存一样,正如我们需要工作和寻求教育来改善我们的运气一样,我们作为人类同样需要寻找意义。我们努力去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原因何在。对许多人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过是允许自己去自由自在地探索这类根本问题的一个插曲而已。但对意义的找寻,是没有尽头的探索,它在不断地阐释,不断地干扰和重新阐释现状,不断地在看,从不会满足于已有的发现。事实上,这就是所有学问的真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概莫能外,因此,它也就成为了“大学是干什么的”之核心所在了。

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知识的扩充就意味着变化。但变化常常使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在你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在你发现的同时也会迷失方向。然而,当面对未来时,大学必须去拥抱那不稳定的变化,它对人类理解世界的每一点进步都至关重要。

我们对未来的责任还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学既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的所在地,这是独一无二的。对未来承担责任要求我们,要跨越地理与智力的界限。正如我们生活在田野与学科正在缩小差距的时代,我们所居住的是一个逐渐跨越国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知识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连接体。

真理是渴望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占有物。而在这其中,我们——和所有以思考和自由询问精神显示其特色的大学一道——向那些拥抱不容争辩的确定性的人们提出挑战乃至是提出警告。我们必须将自己置于不断质疑(doubt)这种令人不舒服的状态,使自己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相信: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了解、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讲授、更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

上述所承担的种种责任既代表着一种特权,也代表着一种责任。我们能够生活在哈佛这样一个理性自由、传统激扬、资源非凡的王国,因为我们正是被称为是“大学”的这样好奇而神圣的组织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和推进大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向总持批评立场的公众加以解释,更要为了我们自身的价值而坚持自我。我们必须要付诸行动,不仅是作为学生和教工、历史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律师和医生,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是作为大学中的成员,我们对这个思想共同体负有责任。我们必须把彼此看作是相互负有责任的,因为由我们所组成的这个组织,反过来界定了我们的潜在价值。对未来承担责任包含着我们对学生所承担的特殊职责,因为他们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和财产。

想要说服一个国家或是世界去尊重——不要说去支持了——那些致力于挑战社会最根本的思维设定,这很不容易。但这,恰恰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既要去解释我们的目的,也要很好地去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这些大学在这个新的世纪生存和繁荣的价值所在。哈佛大学不能孤独地为此奋斗。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哈佛在其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这就

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的原因,这就是她对我们意味深长的原因。

上一周,我拿到一个深黄褐色的信封,它是在1951年由哈佛的第23任校长詹姆斯·柯南特(James B. Conant)委托给哈佛档案馆保存下来的。他在留下的简短说明上称,请下一世纪开始时而“不是之前的”哈佛校长打开它。我撕开了这封神秘信件的封口,发现里面是我的前任留下的一封不同寻常的信。它的抬头是“我亲爱的先生。”柯南特写作时给人一种危险迫在眉睫的感觉。他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这将“很有可能使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包括剑桥在内遭到破坏。”

“我们都想知道,”他继续写到,“自由世界在未来的50年里会如何发展。”但是,当他想象哈佛的未来时,柯南特就由不详之兆转向了坚定的信念。如果“厄运的预言”证明了是错的,如果有一位哈佛校长能活着读到这封信,那么,柯南特就对哈佛的未来有信心。“你会收到这封信,会带领一个比我荣幸地执掌时更加繁荣、更有影响的大学。……[哈佛]将坚持学术自由、容忍异端的传统,我确信是如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此,确信他在未来也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共同拥有和支持他的这种信念。

柯南特的信,就像我们今天在此聚会一样,标志着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有一块引人注目的交汇地。在这个仪式上,我接受了我对他来自历史的声音所祈求的传统应付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也与你们大家一道,确认了我对哈佛现在和未来的责任。正如柯南特所处的时代一样,我们也处于一个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忧虑不安的世界,我们面对的是不确定。但我们同样要对这所大学的目的和潜在发展保持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她终究会尽其所能地去设计从现在起之后的半个世纪内世界将会怎样。让我们拥抱那些责任和各种可能性吧;让我们分享它们“紧密相联……如一体;”让我们开心地去从事这项工作吧,因为这样的一项任务是一种难以衡量的特权。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就职演讲谷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14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