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31 13:01:08 | 移动端: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篇一:文化养老调研报告

篇一:养老(养生)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养生)产业调研报告

企划招商部

2014

目录

言..............................................................................

.............5

第一章 养老(养生)产业现状分析............................................6

一、 养老养生定

义.....................................................................6

二、 目前世界与我国此产业的市场现状与差距............................7

三、 发展中遇到的机遇、优势及问题.......................................12

第二章 现有国内外主流养老(养生)模式与案例分析..............16

一、 国外典型老年社区模式特点与案例....................................16

1、 美国品质社区养老模式.....................................................16

2、 日本家属社区式养老式.....................................................17

3、 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模式.....................................................18

4、 台湾社区医疗养老模式......................................................20

二、本土养生养老社区成功案例.................................................21

1、北京东方太阳

城...................................................................22

2、广州友好老年公

寓.................................................................22

三、思路总

结.............................................................................24

第三章 陕文投养老(养生)发展模式探究.................................26

一、战略目

标.............................................................................26

二、模式构

思.............................................................................26

三、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35

(1)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35

(2)模式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36

(3)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36

(4)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37

四、第二类、与相关设施并设.....................................................38

(1)模式5:与医疗机构结合,就近设置养老设施.....................38

(2)模式6: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并设...........................................38

(3)模式7:与教育设施结合,建设养老公寓.............................38

五、第三类、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结合...........................................39

(1)模式8: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39

(2)模式9: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39

六、第四类、与国际品牌接轨.....................................................40

(1)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40

(2)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40

七、第五类、以其他方式转

型.......................................................41

(1)模式12: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41

(2)模式13: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41

(3)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41

(4)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42

八、元素融

入.............................................................................42

1、文化养老与养老文

化.............................................................42

(1)产业核心:文化养老..........................................................42(2)产业构成 : 多

元文化养老...................................................43

(3)产品定

位...........................................................................44

(4)项目开发模

式.....................................................................44

2、科技养老与养老科

技..............................................................44

(1)核心产业:科技养

老..........................................................45

(2)产业构成:智能化养老.......................................................45

(3)产品定

位............................................................................45

(4)项目开发模

式.....................................................................47

九、发展方

向.............................................................................46

(1)佛家修身养生社

区..............................................................48

(2)绿色生态养生社

区..............................................................48

(3)母亲河养生庄

园.................................................................49

(4)紫阳道教文化养生

殿..........................................................49

(5)陕文投跨国养老休

闲..........................................................49

(6)陕文投特色老年超

市..........................................................49

第四章 总结..............................................................................50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新增800万,总数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 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未来5-10年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支持养老发展,养老产业或迎来政策制定高潮。李克强指出,我国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尽管养老市场长期需求巨大,前景诱人,但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目前满足市场需求份额尚不足两成。短期看我国养老产业是“铜矿”,长期看是“金矿”,近期投资重点在老年医疗、老年房地产、高端养老院、老年保健品等领域,长期投资可全面布局养老产业。陕文投西安公司作为一个新进踏足养老产业的公司,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及研究上处于开拓期,并未形成完整的养老产品链。要实现文化产业融入养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引进和建立新的思想理念,并在基础上进行整合发展,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新形态,对今后西安公司在新项目发展上做好充足的铺垫。篇二: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同时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文化养老”旨在鼓励老干部们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地让老同志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将“文化养老”之风吹进老干部群体、不断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市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是“三名一优”(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年来,**市利用文化优势,着重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理念的引导,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使他们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开展“文化养老”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基层党组织,深化“文化养老”理念

(二)依托阵地建设,丰富“文化养老”内容

为满足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摄影协会等涉老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养老”活动,使老干部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成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市老干部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出了一大批情操高尚、品学兼优、健康有为的老年人才,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坚持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努力丰富第二课堂,扩展第三课堂,目前开办教学班50多个,在校学员千余人。**市是中国书法名城,省级、国家级

书法会员众多,书画文化根基深厚,拥有众多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根据这一实际,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在老干部大学开设书法绘画特色教学班,通过学习,有150名学员被省级以上专业协会吸收为会员。几年来,学员们的书法、国画、摄影、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为全市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活动场所,舞蹈、戏曲、门球、象棋、健身、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吸引近500名老同志到中心活动。除定期开展活动外,老干部活动中心还多次举办大型老年门球赛、乒乓球邀请赛、象棋邀请赛,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欢乐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重阳节”汇演活动,展示全市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不断创新笔会形式,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大型书画讲座,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书画笔会,组织学员开展义卖,为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奉献爱心;与周边地市建立书画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书画交流展;结集出版《金秋翰墨》书画集5卷,发展会员1200多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老同志的文化素养,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使广大老同志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依托社区资源,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社区127个,城区离退休干部33739名,随着社区“四就近”工作的开展,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迫切需要。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将“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满足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调动老同志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积极性,丰富和充实老同志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都建有老干部活动室,并设立了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社区开展老年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多个社区建立了基层党校,自开学以来,共开课40多次,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社区还成立有书画协会、合唱团、腰鼓队、中老年模特表演队、盘鼓队、戏曲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自中社区还被评为我市唯一的群众艺术培训基地。民心社区的老干部文化宣传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走向街头、走出社区与其它单位联合互动,进行文艺宣传巡回演出。五夷社区红枫老年模特队和官坊社区夕阳红秧歌队分别在全市首届老年人才艺大赛中获奖。苹南社区每年中秋节都将老干部请到老年活动站品尝精美的月饼和水果,并请养生专家为老干部们讲解怎样科学膳食、正确养生,引导老干部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中社区除定期为老干部放映电影及远程教育讲座、录像外,还多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电脑、乐理、安全、集邮、手工编织等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深受社区老干部们的好评。 发挥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他们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网吧义务监督、帮教助困、校外教育等岗位上,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宣讲员、辅导员和监督员。老同志们还自发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活动室服务员,每天值班义务为群众服务。有的老同志还自发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巡逻值班,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卫生建设、邻里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四)依托社会老年团体,将“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积极组建各类涉老文化团体,重视发挥以老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在建立新型老年价值观、树立“文化养老”理念、促进全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主力军作用。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各类老年群众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作用,培育文体骨干,引导离退休干部身体力行奉献余热,把有特长、会组织、善发动的老同志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市现有老年体育协会,门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自行车协会、摄影协会、老艺术家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诗词协会等30多个老

年文化团体。此外,所属的五县五区也成立有众多的老年戏曲、舞蹈、门球、书画等文化团体,各个老年文化团体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是把服务社会放在重要位置。每年春节前夕,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都会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组织书画家到农村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还举行了书画笔会,将创作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义卖,所得款项通过民政部门捐向玉树灾区。市老年摄影协会发展会员900余人,先后举办“祖国颂建国60周年”、“辉煌礼赞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60周年”、喜迎“十八大”等大型摄影展,编印《**揽胜》、《菊韵》、《魅力**》、《菊花菊城》等摄影画册5部,并在市重要文化活动窗口——金明广场开辟光影长廊,不定期举办展览,社会宣传效果显著。****诗社经常举办讲座,开展吟诗、赛诗活动,出版《**诗词》32期,编辑出版诗词合集《汴水流韵》,并多次在**碑林举办诗词书画展览,举办宋词朗诵演唱会8场,进行社区文化演出32场。老年骑协的老同志们行程遍及全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的文化和形象宣传到全国各个地方。这些老年文化团体在活跃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文化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我市虽然有所成绩,但离“让文化惠及全体离退休干部、辐射到广泛的老年人群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文化养老”经费不足。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开展都需经费保障,用在“文化养老”上的财政经费明显不足。二是内容、形式有待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年龄较轻。离休干部不愿出门、希望“静态”养老,退休干部则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离退休干部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反差越来越大。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三是活动阵地、场所偏少。尤其是偏远地区,限于经济情况、发展理念、重视程度等原因,没有老同志固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四是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不够。“文化养老”不是一家单位就能圆满推进的,需要民政、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三、进一步提升“文化养老”工作的建议

“文化养老”,让老同志物质精神都富有、安度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一)落实经费保障

将“文化养老”年度专项预算纳入老干部活动、教育经费进行统筹,加大投入,确保经费有保障。筹集社会公益基金,用于老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开展。针对目前社区、农村文化场所较少的问题,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积极推动财政支持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倾斜。

(二)与时俱进,创新服务

老年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引领并满足老干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积极发挥各类老年团体、老年协会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

(三)加强各部门协作

一要加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思想。二要加强与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继续推进社区“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三要加强与教育、宣传部门的联系,定期组织老干部读书会、学习会,开辟老干部活动学习专栏,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要扩大优秀老干部的典型宣传,激励老同志“老有所为”。四要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基金会的协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养老”工程。

(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篇二: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新形势下开展文化养老的调查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同时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文化养老”旨在鼓励老干部们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地让老同志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与“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相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将“文化养老”之风吹进老干部群体、不断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市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是“三名一优”(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年来,**市利用文化优势,着重加强老干部“文化养老”理念的引导,在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使他们成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开展“文化养老”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基层党组织,深化“文化养老”理念

**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党员14164名,建有老干部党组织(总支、支部)520个,在职党员联系党组织97个。为更好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和教育作用,我们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进党校培训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举办一次读书会,并定期组织老同志进行时事政治学习,同时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座谈会、政治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将“文化养老”的理念传递给老同志,帮助广大老同志转变养老观念。

(二)依托阵地建设,丰富“文化养老”内容

为满足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摄影协会等涉老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养老”活动,使老干部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成果,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市老干部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培养出了一大批情操高尚、品学兼优、健康有为的老年人才,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在坚持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努力丰富第二课

堂,扩展第三课堂,目前开办教学班50多个,在校学员千余人。**市是中国书法名城,省级、国家级书法会员众多,书画文化根基深厚,拥有众多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根据这一实际,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在老干部大学开设书法绘画特色教学班,通过学习,有150名学员被省级以上专业协会吸收为会员。几年来,学员们的书法、国画、摄影、文学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为全市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棋牌室、门球场等活动场所,舞蹈、戏曲、门球、象棋、健身、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吸引近500名老同志到中心活动。除定期开展活动外,老干部活动中心还多次举办大型老年门球赛、乒乓球邀请赛、象棋邀请赛,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欢乐周末广场文艺演出、“重阳节”汇演活动,展示全市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不断创新笔会形式,邀请书画名家举办大型书画讲座,结合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书画笔会,组织学员开展义卖,为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奉献爱心;与周边地市建立书画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书画交流展;结集出版《金秋翰墨》书画集5卷,发展会员1200多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老同志的文化素养,也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使广大老同志成为建设文明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依托社区资源,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

目前,我市城区共有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社区127个,城区离退休干部33739名,随着社区“四就近”工作的开展,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是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离退休干部的迫切需要。面向基层开展“文化养老”,将“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满足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愿望,调动老同志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积极性,丰富和充实老同志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区都建有老干部活动室,并设立了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社区开展老年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多个社区建立了基层党校,自开学以来,共开课40多次,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社区还成立有书画协会、合唱团、腰鼓队、中老年模特表演队、盘鼓队、戏曲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自中社区还被评为我市唯一的群众艺术培训基地。民心社区的老干部文化宣传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走向街头、走出社区与其它单位联合互动,进行文艺宣传巡回演出。五夷社区红枫老年模特队和官坊社区夕阳红秧歌队分别在全市首届老年人才艺大赛中获奖。苹南社区每年中秋节都将老干部请到老年活动站品尝精美的月饼和水果,并请养生专家为老干部们讲解怎样科学膳食、正确养生,引导老干部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中社区除定期为老干部放映电影及远程教育讲座、录像外,还多次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电脑、乐理、安全、集邮、手工编织等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深受社区老干部们的好评。 发挥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他们活跃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网吧义务监督、帮教助困、校外教育等岗位上,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宣讲员、辅导员和监督员。老同志们还自发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活动室服务员,每天值班义务为群众服务。有的老同志还自发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巡逻值班,维护社区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卫生建设、邻里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四)依托社会老年团体,将“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积极组建各类涉老文化团体,重视发挥以老干部为主体的社团组织在建立新型老年价值观、树立“文化养老”理念、促进全社会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主力军作用。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各类老年群众文化组织和文体队伍作用,培育文体骨干,引导离退休干部身体力行奉献余热,把有特长、会组织、善发动的老同志吸收到骨干队伍中来。**市现有老年体育协会,门球协会,乒乓球协会、围棋协会、自行车协会、摄影协会、老艺术家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诗词协会等30多个老年文化团体。此外,所属的五县五区也成立有众多的老年戏曲、舞蹈、门球、书画等文化团体,各个老年文化团体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是把服务社会放在重要位置。每年春节前夕,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都会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活动,组织书画家到农村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还举行了书画笔会,将创作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义卖,所得款项通过民政部门捐向玉树灾区。市老年摄影协会发展会员900余人,先后举办“祖国颂建国60周年”、“辉煌礼赞改革开放30周年”、“**解放60周年”、喜迎“十八大”等大型摄影展,编印《**揽胜》、《菊韵》、《魅力**》、《菊花菊城》等摄影画册5部,并在市重要文化活动窗口——金明广场开辟光影长廊,不定期举办展览,社会宣传效果显著。****诗社经常举办讲座,开展吟诗、赛诗活动,出版《**诗词》32期,编辑出版诗词合集《汴水流韵》,并多次在**碑林举办诗词书画展览,举办宋词朗诵演唱会8场,进行社区文化演出32场。老年骑协的老同志们行程遍及全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的文化和形象宣传到全国各个地方。这些老年文化团体在活跃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文化养老”是一项大工程,在实践中还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索解决。目前我市虽然有所成绩,但离“让文化惠及全体离退休干部、辐射到广泛的老年人群体”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文化养老”经费不足。老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开展都需经费保障,用在“文化养老”上的财政经费明显不足。二是内容、形式有待创新。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退休干部年龄较轻。离休干部不愿出门、希望“静态”养老,退休干部则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离退休干部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反差越来越大。如何因人而异、因群体而异,打造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架构需要进一步设计。三是活动阵地、场所偏少。尤其是偏远地区,限于经济情况、发展理念、重视程度等原因,没有老同志固定的活动学习场所。四是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不够。“文化养老”不是一家单位就能圆满推进的,需要民政、卫生、科技、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三、进一步提升“文化养老”工作的建议

“文化养老”,让老同志物质精神都富有、安度幸福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一)落实经费保障

将“文化养老”年度专项预算纳入老干部活动、教育经费进行统筹,加大投入,确保经费有保障。筹集社会公益基金,用于老同志学习活动组织开展。针对目前社区、农村文化场所较少的问题,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积极推动财政支持向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倾斜。

(二)与时俱进,创新服务

老年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引领并满足老干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积极发挥各类老年团体、老年协会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

(三)加强各部门协作

一要加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思想。二要加强与民政、社保、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使其追求“文化养老”没有后顾之忧。继续推进社区“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三要加强与教育、宣传部门的联系,定期组织老干部读书会、学习会,开辟老干部活动学习专栏,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要扩大优秀老干部的典型宣传,激励老同志“老有所为”。四要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基金会的协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养老”工程。

(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注重培养“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让更多老同志有意识、更主动地走出家门、参与活动。二是畅通内外交流的渠道,通过老干部工作网站、《老人春秋》、《老干部工作简报》等,及时传播信息,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三是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老助老氛围,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老年文化的发展。四是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

篇三:养老调研报告(提交)

关于提高我市老龄服务事业水平的对策研究

课题组

养老问题是基本民生问题之一,也是社会管理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2011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并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兴国市长曾讲过,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自198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已迎来“银发浪潮”,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以上。截至2010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7.47%,老龄化程度排在全国第三位。据预测,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19.5%;2030年占35. 62%。届时,我市基本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973”养老服务格局,即97%老年人居家养老(其中94%老年人依托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分散居家养老,3%老年人在老年宜居社区集中居家养老),3%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

在迅速进入老龄化时期,如何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市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更好了解我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课题组采取实地考察(包括暗访)、召开座谈会、个案访谈、电话调查等方式,对我市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在“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指导下,不断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老龄工作水平,在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模式探索等方面有所创新,初步建立了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课题组也发现,实践中还存在着

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此,课题组对我市国办的天津市养老院、民办的南开友缘养老院与红桥桃花源养老院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对南开区长虹街盛达园社区、河西马场街、和平区南营门街进行了调查,还暗访了南开区天拖南澄江路街横江里社区,河北区江都路街如皋里、通达新苑、汇光里社区等。之所以选择上述三家养老院为调查样本,是因为天津市养老院是4所市级国办养老机构中规模最大的养老院,拥有床位850张;两家民营养老院也是规模较大的养老院,友缘养老院共有340张床位,桃花源养老院有200张床位(高于民营养老机构平均113张床位)。社区与居委会的选样依据是居家养老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暗访的社区是随机选取的。

一、 我市老龄服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工作宣传欠深入,百姓对养老模式认识比较模糊,实践中容易产生不满

目前,我市百姓对机构养老模式认识得相对清楚,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对居家养老模式的认识比较模糊。我国把适合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界定为社区居家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我市则规定,居家养老包括依托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分散居家养老和老年宜居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宣传不到位,不少社区居委会人员及居民对我市养老模式认识模糊,认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不同的。对于多数人而言,居家养老就是家庭养老模式,尽管社区提供了各种有偿微利服务,但这种养老还是家庭自己的事情;社区养老则是同一社区老

年人居住在同一楼宇并由社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养老模式(基本相当于宜居社区集中居家养老)。由于理解有误,所以一提及社区养老,百姓就希望社区提供更多服务,这远超出了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所能够承载的内容。一旦多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引起百姓的不满。实际上,社区居家养老是介于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年人照顾方式。如何以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的概念界定和养老模式说明向老百姓进行深入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二)老龄服务与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目前我市已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先后以政府令形式发布了《天津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天津市资助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等。但作为地方性规章尚缺乏强大的效力,约束力不强。而且,现有的规章并未对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人员的责任做出详尽的规定。当前尤为突出的问题表现为:

1、已经实行的一些办法已不能满足养老机构发展的需要,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办法中没有规定。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养老服务中产生纠纷的责任范围做出明确规定,更没有规定养老服务机构的免责范围,一旦出现如老人摔伤、走失、甚至自杀等人身损害问题,只能是养老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而养老机构主要是国家投资的福利性非营利机构与民营的微利营业机构,随着赔偿案件的不断出现,这些机构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往往民办养老机构在遇到大的诉讼赔偿时可能会陷入破产境遇。

2、现有法规更没有对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出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使刚刚有所发展的居家养老受到致命打击。

3、目前养老服务与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一些权益得不到保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规章只是对上述人员如何做好工作作出规定,没有在制度上明确其法律地位,在待遇上也缺乏相应的权益保障。

(三)养老投入渠道单一,资金不足、运行成本高成为制约我市老龄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

1、养老机构运行成本逐年增加,抵消了各种补贴。资金紧张、运行成本较高已成为国办与民办养老院的共同特征,是当前养老院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养老院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煤水电气费用和养老服务设施的购置与修缮费等。虽然国家实行了一些免税政策,市政府每年给民营养老院每个床位补贴600元,但随着用工费用增加,物价及各种费用不断攀升,与高成本运营相比,补贴乃是杯水车薪。我市养老院收费没有统一标准,只能靠市场杠杆来调节。但由于现阶段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限制,我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比较低,实际工资平均一般在1500左右(不少民营养老院尚未达到此标准)。由于服务人员从事的工作艰辛,脏、累、工作时间长,低收入难以吸引和留住护理人员,导致我市国办、民办养老院普遍存在护工难招问题。以天津市养老院为例,一方面,三、四年前排队登记要求入住的老人已过千;另一方面,由于养老护理人员不足,致使新建护理楼尚有一层楼床位处于空闲状态,浪费了资源。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护工难招问题将会更加凸显。另外,一些民办养老院还急切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友缘养老院

为例,由于该养老院租用的是天拖的厂房,其水电费是按照工业计费标准收取,无形中加重了民办养老院的经济负担。

2、资金缺乏,难以支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缓慢,社会组织、民间资金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不高。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社区服务日益壮大的需求,致使社区养老服务处于资金、人员短缺的困境。尽管这些年来我市逐步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在2008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支持居家养老建设工作的若干具体优惠政策,提供了政府购买服务,启动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建设,并给予一次性3万元补贴,但从基层反映看,政府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只解决了极少部分老人的困难,而且只是吃饭有保障,而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等更深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市、区两级财政拨款看,仅是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提供了一些基本活动设施的费用(还有社区反映市财政并没有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只是区财政提供了补贴),却没有提供给从事老年服务及管理人员的报酬,后续活动开展难以为继。很多社区的养老资金投入主要以自筹为主,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有限资金缺乏稳定性,消耗了社区集中养老事业的精力。如重视社区养老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的盛达园,连老年活动站每年7000余元电费开支也要由物业垫支;南营门街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负责人也为后续活动资金发愁;马场街也因资金问题,限制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诸多活动的开展。甚至有的社区因资金问题仅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视为社区食堂,只提供就餐服务,难以发挥其他功能。

(四)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与现有的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差距较大


文化养老调研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48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