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工作计划范文 >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8 | 移动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

【论文关键词】:税收风险; 成因; 管理【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政策、企业内部管理等诸多问题影响,企业应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税收风险的内容以及成因分析,提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对策分析,为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税收风险的内容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一) 税制改革风险根据拉弗曲线原理,一个国家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准确和把握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规模对建立合理的税制体系,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目前的财税制度背景下,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风险度t方法,并科学地评估我国税制改革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风险,是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首要及重要组成部分。(二) 涉外税收风险我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外资企业对我国税收收入的贡献与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极不相称。目前,一些地区给予外资企业享受税收“超国民待遇”,外资企业采用不同方式避税,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研究涉外税收流失对我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风险,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相应的方法,也是税收风险应研究的课题之一。(三) 税源监管风险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并不等于税收,税源要变成税收需要通过税源监控能力的变现。对所管辖的纳税人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按行业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将有利于税务机关充分认识税收风险所在,及时实施有效管理,避免税收流失。(四) 税收执法风险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环节漏征漏管;结算环节漏结漏算;征收环节跑冒滴漏;稽查环节漏稽漏查;程序环节越位缺位等方面。通过一定的风险预测、评估和预等机制,将有效地引导税务干部正确执法,减少执法风险。达到教育、监督、预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效果。二、企业税收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一) 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收政策多变性导致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主要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常常重叠; 另外,法律、法规、规章中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即使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轻易加以否定,从而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法规变化过快,朝令夕改,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不够稳定,加之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难以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如果企业不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就会使自己的纳税行为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empirenews.page--] (二) 企业办税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导致的风险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于税法的全面认识与运用及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上、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 现行按收入计划任务征税的税收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但按收入计划任务征税的税收管理体制却与此相矛盾。由于受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制约,我国税收收入计划任务的制定缺乏灵活性,可调整余地较小,不能随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大幅度调整,税收收入计划任务只能升不能降。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上级又往往把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考核地方和基层政绩、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地方为了争当先进,体现政绩,而相互攀比,盲目赶超,深挖狠收,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掺水拔高,搞“泡沫税收”,由此动摇了税收的根基,给税收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四) 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导致的风险由于每项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的税收照顾,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在一定

的时效内,按照一定的程序申报和批准,才能享受。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而享受了有关税收优惠。 [1][2]下一页 三、实行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一) 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公平性纳税人通常希望税收管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所谓公平不是平均,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还包括当不同纳税人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时,税务机关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对依法纳税的人和漠视税法的人进行甄别,并区别对待;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强硬措施。纳税人除了要求税收政策上的透明外,还认为他们有权从税务机关得到高效、高质的服务和建议,他们希望有一个畅通的渠道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发生错误时能得到提醒和及时纠正。面对纳税人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税务机关单靠以前的管理方式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在管理中引入新的适应纳税人更多、更高要求的管理方法。税收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纳税人的纳税错误,使其得到纠正;也可及时发现纳税人的恶性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打击,提高管理的公平性。(二)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可以使税收管理更有效率税收管理中存在着由于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致使税款流失的风险。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等手段,对纳税人不依法准确纳税造成税款流失的风险进行确认,对确认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并采取措施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税收风险管理对当前风险的确认,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对潜在风险的确认,可以建立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同时税收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也有警戒提示作用,促进企业遵守税法。 [!--empirenews.page--] (三) 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保证税收的安全、稳定,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对政府来说,它要求财政收入安全、稳定增长,并要求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收入。而税收风险管理能够事先预测并控制由于纳税人不依法纳税而给财政收入带来的不稳定、不安全,保证税收收入的安全、稳定增长,降低税收征收成本。四、企业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对策(一) 精简政府机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行公共财政当前,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根据市场化原则,合理确定政府职能, 合理设置政府机构,实行精兵简政。同时,要积极推动公共财政的建立,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突出支出重点,改变财政包揽过多、“缺位”与“越位”并存的状况,把财政该办的事情办好。财政支出中需恢复“量入为出”原则,坚持以收定支,留有余地。(二) 规范政府收入机制,降低实际宏观税负水平,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收入机制不规范,是实际宏观税负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也是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直接原因。当前,应首先从整顿收费入手,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有条件改税的收费项目要坚决改成收税,保留的收费项目也要进行规范管理。在“费改税”中,应注意税制结构的优化,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费改税”项目转化为直接税,以提高直接税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降低税收收入结构方面的风险。其次,应统一国家财政,将全部政府收入纳入国家预算,由财政统筹安排。再次,应按市场化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支出范围,根据财政支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再根据宏观税负水平进行适当的税制结构调整,以降低税收收入结构方面的风险。改革中要处理好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和把握“费改税”进程的关系,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应主要通过“费改税”来实现。三)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消除税制设计中的漏洞,改革税收收入计划考核办法要针对我国税制设计中的缺陷,积极研究解决办法,以堵塞漏洞,杜绝因税制设计缺陷而引起的税收流失。在税制的整体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建立抑制“泡沫”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加快完善地方税体系,充实地方税税种,给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使地方政府能在法规范围内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从而减少越权干预税收的非理性行为。要改革税收收入计划考核办法,由高度的指令性计划考核改为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由单纯的基数递增法向结合上年实绩、当年经济增长水平以及各种特殊因素等方面综合确定的方法转

变,逐步与“税收负担率”相对接,以增强税收收入计划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挤掉税收的“泡沫”成分。(四) 优化税收执法环境,保证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要努力给税务机关创造依法治税的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建立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独立性机制,处理好政府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加强税务同工商、银行、财政、司法等部门的配合,通过立法规定工商、银行等部门协税护税的职责;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广泛宣传税法,增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empirenews.page--] (五) 建立税收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建立一套由宏观税负率、社会纯利润率、各税种收入比率、税收收入弹性、税费比率、税收负担率等指标组成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其次建立税收风险约束机制。一是管理约束。加强对税务机关的执法监督,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二是政策约束。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做到决策民主化、程序化、法制化。三是制度约束。充分发挥税收监督监察的作用。另外还应该建立税收风险应对机制。财税计划的编制和安排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留有充分余地,以应付各种可能的风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应根据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反映出的信号,及时调整税收政策,消除或降低税收风险。

篇二:谢波峰互联网加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

谢波峰互联网加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

日期:2015-08-28 来源:

自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这个新的领域深入思考和实践。在现代化税收管理方面,“互联网+”的提出,正好顺应了税收遵从理论的最新发展,并为实施正在国内外兴起的合作型税收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提供契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税收风险管理策略和建议。

一、“互联网+”为实施合作型税务遵从提供最佳契机

税收遵从理论是税收管理的核心理论,它决定着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工具,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内在逻辑所在。在阿灵汉姆(Allinham)和山德姆(Sandmo)提出的A-S模型30多年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国外研究者提出了所谓的“遵从坡面模型”(Slippery Slope Model,S-S模型),S—S模型在A-S模型所描述的强制性遵从路径之外,又刻画了另一条遵从路径:合作型遵从,认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甚至于涉税各方之间,应当建立合作型、信任型的伙伴关系,让纳税人实现最大程度的、自愿的税收遵从。目前国内外不少税收风险管理实践的发展都反映了遵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在契合合作型遵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我国税务部门已经有不少具体的实践做法,例如预填表服务、纳税遵从信息提示,等等。但是在“互联网+”提出前,合作型遵从税收风险管理的实施还显得没有抓手,“互联网+”提出之后,似乎变得豁然开朗,所谓合作型遵从就是各种资源和力量加在一起,互联互通,以实现税收遵从最大化。这正合“互联网+”的技术外形和精神内核。

(一)为什么“互联网+”提供了合作型遵从的最佳契机“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大物云移”,即: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在这些主要技术支撑下,通过移动网络将固定和移动的各种资源联系在一起,形成物质形态和数字形态的相互联系的物联网络,并且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计算机和人类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包含各行各业智慧经验的大数据体系。“互联网+”将传统行业要素和其他以前没有的要素,甚至是革命性的要素联系在一起,改造和提升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推进行业的深入发展。

“互联网+”的技术特征是合作型遵从的外在载体,通过“大物云移”将多方整合在一起形成自愿遵从的最佳环境;互相理解、共同合作等更深层次的理念和精神则是形成相互信任、推进遵从的内部机制。因此,从外部形式到内在精神,“互联网+”为实施合作型遵从提供了最佳契机。

(二)“互联网+”的实施核心笔者认为,“互联网+”是中国政府和各界对当今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理解和概括。2015年以来,“互联网+”战略和实施计划的提出解决了一直以来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实施层面操作工业化和信息化。而“互联网+”的表述,超越了互动、融合等以往概念,在操作性上大大提升。

在宏观的社会进程中,“互联网+”的实施核心是要求深入融合,在微观的“互联网+”税务风险管理领域中,深入融合同样居于核心地位。实施合作型遵从策略要求融合涉税的各种技术资源、业务资源、人力资源等,涉及多个层面,它不仅要求在信息技术方面全面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点,或者从业务上将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升到工业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要求进一步将这一历史进程“融二为一”,寓税收业务变革于互联网进程之中。

(三)“互联网+税务”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现代化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提出的时机,正好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这种巧合不是偶然,而是“互联网+”与实现现代化有机统一的反映。税务部门必须跟进“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智慧税务”的新格局,最终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第一,税务(风险)管理现代化和“互联网+”都服务于推进现代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一方面,税务管理现代化作为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门,因其联系纳税人的广泛性,是体现和代表税收国家、税收公民等现代化理念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税务管理现代化和“互联网+”在服务于现代国家治理的最高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拉动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第二,税务(风险)管理现代化与“互联网+”是针对一个客观历史进程的两个观察角度。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观察角度在于管理对象,是概括税务管理发生的现代性变化,与税务管理现代化相比较,“互联网+”的观察角度在于“大物云移”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带来的全方位变化。

第三,税务(风险)管理现代化和“互联网+”都是高水平税务管理的描述方式。与税务管理现代化相比较,“互联网+”更为具体地表达了高水平税务管理的特征,准确地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税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总之,从“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实施核心和终极目的来看,“互联网+”为目前实施合作型税收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了最佳契机。

二、“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建议

对于“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进一步完善基于合作型遵从的风险管理战略。可以考虑将当前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战略重点确立为:在复杂的税收政策环境中帮助纳税人减少风险,同时避免税收风险造成的税收收入压力,要澄清“互联网+”时代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误区,协调推进“线下”和“线上”的税收遵从,要树立遵守有益、不遵从有害的税收环境。实现这个战略,要把握税收风险管理全局和局部工作的关系,要提升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全社会参与度,要充分调动税收风险的相关利益者对税收风险的重视。

第二,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遵从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管理方法和工具等技术层面的支撑。在总体战略的把控下,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互联网+”的平台重点,进一步完善基于“互联网+”的风险管理平台,在形成的自动化税务管理流程基础上,逐步将重点和核心向大数据利用平台转移。要外延“互联网+”的税务管理平台,在重新审视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信息生态链的基础上,优化平台的组成,向税务系统外扩展平台。要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税务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管理部门要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监管和标准,为各方参与“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提供支持和条件。

第三,推进“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平台的重点项目。可以重点考虑电子发票平台、面向纳税人信息平台、面向第三方服务信息平台以及大数据利用平台等。在电子发票平台方面,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电子发票的技术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将电子发票做成一个多方参与的开放体系,不仅给税务部门带来管理的便利,而且给纳税人、消费者带来方便。在面向纳税人信息平台方面,需要统一规划,将各方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类、汇总,丰富形式和内容,利用多元化信息渠道,便利准确地提供给纳税人。在面向第三方服务的信息平台方面,要通过公开信息接口、信息标准等措施,促进面向纳税人的通用税收服务,同时为税务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在基于以上三大平台基础上,建设大数据利用平台,提升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税务风险管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的、不局限于信息平台在内的各种平台,让税收风险管理的各种要素充分交流和融合,最终促成基于合作型遵从的税务风险管理现代化新局面。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许多具体的辛苦工作,更重要的或许是,理解“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以大利益观取代小利益观,这样才能够迎接“互联网+”税收风险管理时代的到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电子化研究所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36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