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工作报告范文 > 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7-07 07:00 | 移动端: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篇一: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

2014年是中国大陆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在用户数量、市场规模、技术条件多年高速量化积累的基础上,网络发展进入了质变飞跃的时代。网络安全成为国家战略的关注点,媒体融合成为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网络助政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新媒体发展十大未来展望

一是“互联网+”效应显著,新媒体的经济引擎作用更为突出。2015年,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新媒体将加速向全产业渗透,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新媒体经济占GDP的比重会进一步加大。二是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50%,新媒体用户增速放缓。从用户数量发展来看,我国新媒体用户整体规模增速放缓。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49亿人,比2013年仅增长3117万人,普及率增长2.1%,达到47.9%。据此估计,2015年我国互联网网民将接近7亿人,普及率达到50%。手机网民将超过6亿人。三是4G取得爆发式增长,促进移动网络应用发展。2014年底中国4G用户总数已接近1亿,2015年用户将有爆发式增长,并将进一步促进移动网络应用的发展。四是媒介融合提速,传统媒体不断采用新技术。五是新媒体法治进入常态化和精细化发展阶段。自2014年7月出台“微信十条”之后,2015年2月网信办出台“昵称十条”(《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同年4月出台“约谈十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新媒体传播立法在提速,并进入精准化发展阶段。六是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出行等移动行业成为热点。随着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加大,2015年移动金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七是智能产业进一步兴起。当前互联网巨头和一些风险投资开始涉入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智能家居、3D打印等智能产业,发展移动智网。八是社交应用平台进一步整合,微视频成为网络消费金矿。九是广告进一步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十是新媒体资本市场仍将激战不止。

中国新媒体在全球新媒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新媒体在全球新媒体新版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新媒体正在向移动化迁移,中国新媒体“优势”明显;新媒体应用正在向微传播转型,中国新媒体的“先机”突出;新媒体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中国新媒体的“厚度”坚实;新媒体传播秩序正在向“共享共治”发展,中国新媒体的“底气”十足。

2014年,全球互联网网民的增幅低于10%,但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增长超过20%;平板电脑出货量更是增长52%,处于早期快速增长阶段。当前智能手机用户仅占全球移动用户的三成。截止2014年底,中国网

1

民数量为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机网民。网民中利用手机上网的比率达85.8%。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受众正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平台迁徙。在全球新媒体的移动化转型中,中国迅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规模,并加速4G推广和应用创新,具有极强的“后劲”,呈现“崛起”之势。

2014年全球移动数据增长超过80%,在新媒体的移动化转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应用的变化,除了基于传统互联网的应用也在迅速转向移动化之外,一些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新应用在迅速热兴,例如美国的Whatapp、日本的Line、韩国的Kakao、以色列的Viber等,这些OTT消息服务类的微传播应用不仅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在短短几年内积累起十几亿的用户,还迅速成为向金融、教育、医疗等诸多行业拓展的平台。新媒体应用的微传播转型成为潮流。在这场微传播革命中,以微信为代表的中国创新的微传播应用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占有了“先机”。

当前全球网民已经达到30亿,但在用户增长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已基本饱和,因此,全球下一个30亿网民将有90%来自发展中国家,这将改变新媒体发展的重心。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明显。无论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是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态势良好,用户增长迅速,市场规模极速扩张,新媒体市场活跃度和创新能力飞速提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新媒体产业和最丰富的新媒体应用,是全球最大且仍具巨大潜力的新媒体市场。正基于此,2014年中国政府开启了网络强国战略。

新媒体正加速融入各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互通中,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传播秩序,为各国广泛关注。2014年,我国在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第50次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和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等诸多国际会议上不断阐明我国治理国际互联网的理念,即“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2014年11月,我国在浙江乌镇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把“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作为大会主题,强调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提出了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诉求。2015年1月,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入选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委员会,代表中国登上了互联网治理的国际舞台。

新媒体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

新媒体深度卷入百姓生活,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2014年,中国新媒体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不仅成为传统产业延伸

2

的重要路径,也成为各种服务行业拓展的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与广大网民的生活深度对接。以互联网网站的类型为例,2014年下半年,43类网站覆盖人数高达4.9亿人,总访问次数达到10142.3亿次,半年人均访问网站2069.9次,平均每天每人访问11.3次。通过网络获取资讯、交往、购物、支付、旅游、教育等各种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新媒体高度“卷入”中国社会。43类网站提供的是分布极广的各种服务,其中覆盖人数超过3亿人的有16种,超过1亿人的有31种。除了传统的资讯门户、搜索引擎、社区论坛等网络应用外,网上购物网站覆盖人数约为4.5亿人,电子支付网站覆盖人数约为3.7亿人,网上银行覆盖人数超过3.2亿人,旅游出行网站覆盖人数达到2.6亿人。2014年以来,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出行等更多的基于移动网络的新媒体应用纷纷涌现,新媒体各类应用已广泛和传统应用实现联合,并全面应用于第三产业,高度“卷入”中国社会。

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我国金融生态和竞争格局

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金融业,正在改变我国金融生态和竞争格局。该蓝皮书的分报告《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称,第三方支付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截至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共颁发269号支付业务许可证;2014年全年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77660亿元,环比增长接近500%。P2P步入洗牌季,并逐步趋于理性。截至2014年12月31日,零壹数据纳入统计的平台共1843家,正常运营的1456家,全年至少有38家线上P2P平台完成融资,涉及资金在40亿元以上。众筹点燃企业激情,开始转型,或朝着更细分的文化、科技、公益、影视等领域发展。截至2014年底,国内已有128家众筹平台;15家主要商品众筹平台成功完成筹资的项目总数3014个,筹款金额约为2.7亿元。互联网理财呈现更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理财产品渐趋理性。网上银行开始起步。2014年12月28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微众银行官网面世,成为第一家上线的互联网银行。

面对闯入金融业的“搅局者”“野蛮人”,传统金融机构以创新进取拥抱变革,主动“触网”重构金融业。许多银行将电子银行部升级为“互联网金融部”,或者单设相应的部门加速与互联网公司合作。2014年,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交易额462.79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发布“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信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三大平台,推出了“工行e支付”“逸贷”“工银e缴费”三大理财产品。中国新媒体初步呈现“全产业”发展趋势

3

中国新媒体已超越“跨行业”,初步呈现“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2014年之前,新媒体产业所跨越的行业在不断增加。所以,一般都是采用跨行业指标来说明中国新媒体在产业层面的发展。而在2014年,用跨行业来表述新媒体对于产业渗透的广度,实际上已经不太充分了。因为作为不同属性的产业要素,新媒体已经开始向所有行业领域渗透。从跨行业到全产业,日益移动化、大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新媒体则已经成为具备高强渗透度的产业基因,在不断打造新兴产业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3月中国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实质代表新媒体全产业化发展态势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即高度连接社会的互联网新媒体是基础设施,高度对接生活的新媒体应用是实现工具,新媒体在生产要素配置中能够充分起到优化和集成作用,可以深度融合于经济产业各领域之中。新媒体既可以是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也可以是创造高效率、最优化的生产关系。

未来网络空间将形成中美博弈的国际治理新态势

未来网络空间将逐渐形成中美博弈的国际治理新态势,中国必须坚持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强国的理念。

分报告《2014年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研究报告》揭示了发生在2014年年底朝美双方网络攻击对我国的影响。蓝皮书认为,2014年是我国网络强国的奠基之年,也是中国互联网治理富有成效的一年。中国在互联网国际治理的舞台上已经发出了更加自信的声音。但从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角度看,我们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网络空间的技术、产业、治理等先发优势依然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政府、社会、网民的网络空间安全意识仍需不断提升,在战略和策略层面则需进一步落实和创新。展望未来,网络空间将逐渐形成中美博弈的国际治理新态势。我们需要强化开放原则,在网络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强国的理念,避免出现狭隘的网络安全观念;在中美网络空间博弈的大局中摒弃过去单向度的思维,不断创新思路,积极、自信应对中美长期博弈的网络治理新态势。

微信彰显平台属性已形成“超媒体”生态系统

微信“小杠杆撬动大地球”,已经成为一种“富媒体”和“超媒体”。分报告《2014年中国微信发展报告》对微信的发展现状与特征作了深入研究。报告指出,腾讯公司的强大技术和资金支持成就了微信的“富媒体”特性。与短信不同,微信使用网络流量;与QQ不同,微信增添了语音功能;与微博不同,微信可以即时沟通。而且作为一种自媒体社交工具,随着各种社交功能的添加,微信的传播属性更加复杂,组织传

4

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微信中都有所体现,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富媒体”。

微信后期版本通过微信支付、微信游戏,以及对商家的服务平台开放,让微信看起来不仅仅只是一个自媒体,有学者将这种商业化过程称为一种“去媒体化”。这让微信看起来更像QQ、TalkBox(一款由谷歌官方开发的系统工具软件)、Path(社交网络)与Instagram(一款移动应用)的混搭,越来越彰显了其作为平台的属性,形成一个“超媒体”生态系统。

5

篇二:2015上半年全国政务媒体影响力报告

2015年上半年全国政务新媒体

综合影响力报告

(2015.01.01—06.30)

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新华政务直通车项目组

2015年7月

目 录

前 言 ...................................................................... 2

报告说明..................................................................... 4

一、评估对象 .............................................................. 4

二、评估范围 .............................................................. 4

三、评估指标 .............................................................. 4

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6

一、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排行榜 .......................................... 6

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受众情况分析 ..................................... 7

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传播情况分析 ..................................... 8

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互动情况分析 .................................... 11

中央国家机关新媒体工作展示 ............................................ 12

二、省级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16

省级政务新媒体受众情况分析 ............................................ 18

省级政务新媒体传播情况分析 ............................................ 18

省级政务新媒体互动情况分析 ............................................ 21

省级新媒体工作展示 .................................................... 22

三、城市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24

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务新媒体受众情况分析 ................................ 26

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务新媒体传播情况分析 ................................ 27

城市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29

四、行业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 32

公安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35

共青团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 39

政务新媒体运营分析 .......................................................... 43

一、2015年上半年全国政务微博发展情况..................................... 43

1.全国政务微博运营情况概览 ............................................ 43

2.全国政务微博运营质量 ................................................ 44

3.全国政务微博账号职能分布 ............................................ 44

4.全国政务微博账号互动情况 ............................................ 45

二、2015年上半年全国政务微信发展情况..................................... 46

1.政务微信运营概览 .................................................... 46

2.政务微信账号分布情况 ................................................ 46

三、2015年基层优秀政务新媒体工作展示..................................... 48

四、政务新媒体运营建议 ................................................... 48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按照党中央有关要求,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级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的组织机构更加健全,政务新媒体覆盖受众日益广泛。政务新媒体问计于民、服务民生的作用逐步显现,为政府部门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新媒体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树立政务新媒体发展导向,加强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工作交流,新华网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团队,对2015年全国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完成了《2015年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政务新媒体发展态势。为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对地方政务信息公开的一系列要求,扎实推进地方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树立新媒体政务发展导向,促进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工作交流,将地方政务新媒体发展引向深入,半年来,依次发布了山东、甘肃、云南、青海、四川、海南、河南、黑龙江、陕西、重庆、吉林等11个省的“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同时,一并发布了地方政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

本报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华政务直通车工具,涵盖2015年1

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国各级单位政务微博、微信运营数据,选取了其中5000余家单位的政务微博、微信做深度分析,以便更全面反映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全国各级单位共开设认证政务新媒体账号超过30万个,覆盖人数超过45亿人次。

本次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评估对象是在微博、微信平台上经过认证的党政机构政务新媒体账号,包括各级党委、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其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开通的实名认证微博、微信。

本报告是国内唯一对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运营表现进行综合研判的大型政务新媒体研究项目。报告采取单项和多项比较法、横向和纵向比较法、求同和求异比较法、定性和定量比较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还原2015年上半年全国政务新媒体的真实传播生态,深度剖析全国政务新媒体运行趋势,为新一阶段我国各级政府政务新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和思路储备。

报告说明

一、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是2015年在微博、微信平台通过认证的中央国家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直机关,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市属机关,市辖区、县、县级市政务新媒体账号

二、评估范围

2015年1月1日至6月30日

三、评估指标

表1.《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指标体系

篇三:2015年网络新媒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

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6A60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 156A60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3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传真:010-66183099

Email: [email protected]

网上阅读: http:///R_QiTaHangYe/01/WangLuoXinMeiTiHangYeXianZhuangY

u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具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IPTV等。

一 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作两种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新媒体”的广义定义为: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 和互联网、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 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媒体”的狭义定义即为“新兴媒体”。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对网络新媒体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网络新媒体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网络新媒体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网络新媒体技术标准、网络新媒体市场规模、网络新媒体行业潜在问题与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网络新媒体行业投资价值、网络新媒体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网络新媒体行业投资决策者和网络新媒体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2015-2022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5-2022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综述

一、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概况二、新媒体盈利模式探析

三、新媒体对国家软实力的建构与传播意义重大 第二节 三网融合带给新媒体行业重大变化一、三网融合简介二、我国三网融合推进状况三、三网融合助推新旧媒体联动合作四、三网融合下新媒体需与新媒介融合发展 第三节 3G产业环境下新媒体的机遇及发展策略一、中国3G产业链发展逐渐成熟二、3G产业发展获国家鼎力支持三、3G技术推动新媒体向纵深发展

四、3G时代激发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化发展趋势五、3G时代新媒体价值链的重组与提升

第二章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5-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四、恩格尔系数五、工业发展形势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七、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八、对外贸易&进出口

第二节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三、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移动数字电视试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三节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社会环境分析一、人口环境分析二、教育环境分析三、文化环境分析四、生态环境分析五、中国城镇化率

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第四节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情况综述 第一节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概述一、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二、互联网新媒体的突出特征三、互联网新媒体主要分类四、互联网视频发展和演进

第二节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动态分析一、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高速增长二、中国网络媒体表现不凡三、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情况四、十八种网络新媒体的赢利模式

第三节 2015-2022年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89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