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实验报告 > 洞道干燥实验报告

洞道干燥实验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8 07:16:28 | 移动端:洞道干燥实验报告

篇一:干燥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报告

流化床干燥与洞道干燥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09材料化学1 林裕欣200930750117

1.实验目的

1.1 了解洞道式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1.2 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

1.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

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1.4 实验研究干燥条件对于干燥过程特性的影响。 2.基本原理

在设计干燥器的尺寸或确定干燥器的生产能力时,被干燥物料在给定干燥条

件下的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和平衡湿含量等干燥特性数据是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参数。由于实际生产中的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千变万化,因此对于大多数具体的被干燥物料而言,其干燥特性数据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按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可将干燥过程分为恒定干燥条件操作和非恒定干燥条件操作两大类。若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湿度均不变,再加上气流速度、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则称这种操作为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操作。

2.1 干燥速率的定义

干燥速率的定义为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即

式中,U-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kg/(ms); A-干燥表面积,m;

W-汽化的湿分量,kg; τ -干燥时间,s;

Gc-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物料湿含量,kg湿分/kg干物料,负号表示X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2.2 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

将湿物料试样置于恒定空气流中进行干燥实验,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汽化,湿物料质量减少。若记录物料不同时间下质量G,直到物料质量不变为止,也就是物料在该条件下达到干燥极限为止,此时留在物料中的水分就是平衡水分X*。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为

2

2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然后将X对干燥时间τ作图,如图10-1,即为干燥曲线。

图10-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

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X下的斜率dX/dτ,再由式(10-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U,将U对X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0-2所示。

图10-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2.3 干燥过程分析

预热段见图10-1、10-2中的AB段或A’B段。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W ,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本实验中也没有预热段。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10-1、10-2中的BC段。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于是,在图10-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有恒速阶段。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料其余表面的平衡蒸汽压仍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传质推动力也仍为湿度差,但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因“干区”的出现而降低,此时物料中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表示,对应图10-2中的C点,称为临界点。过C点以后,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至D点,C至D阶段称为降速第一阶段。Xc

干燥到点D时,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必须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才能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的水分也必须通过这层干燥层才能传递到空气主流中。干燥速率因热、质传递的途径加长而下降。此外,在点D以后,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已被除尽。接下去所汽化的是各种形式的结合水,因而,平衡蒸汽压将逐渐下降,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较快降低,直至到达点E时,速率降为零。这一阶段称为降速第二阶段。

降速阶段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的结构而异,不一定都呈现前面所述的曲线CDE形状。对于某些多孔性物料,可能降速两个阶段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曲线好像只有CD段;对于某些无孔性吸水物料,汽化只在表面进行,干燥速率取决于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故降速阶段只有类似DE段的曲线。

与恒速阶段相比,降速阶段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量相对少许多,但所需的干燥时间却长得多。总之,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况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3.实验装置

3.1装置流程

本装置流程如图10-3所示。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电加热器,经加热后流入干燥室,加热干燥室料盘中的湿物料后,经排出管道通入大气中。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失去的水分量由称重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并由智能数显仪表记录下来(或通过固定间隔时间,读取该时刻的湿物料重量)。

图10-3干燥装置流程图

1-风机;2-管道;3-进风口;4-加热器;5-厢式干燥器;6-气流均布器;7-称重传感器; 8-湿毛毡; 9-玻璃视镜门; 10,11,12-蝶阀;13-风机入口温度计。 3.2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BYF7122,37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4.5KW; (3)干燥室:180mm×180mm×1250mm; (4)干燥物料:红豆;

(5)称重传感器:CZ500型,0~300g。

4.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4.1实验步骤

(1)放置托盘,开启总电源,开启风机电源。

(2)打开仪表电源开关,加热器通电加热,旋转加热按钮至适当加热电压(根据实验室温和实验讲解时间长短)。在U型湿漏斗中加入一定水量,并关注干球温度,干燥室温度(干球温度)要求达到恒定温度(例如70℃)。

(3)将待干燥物料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其润湿均匀,注意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4)当干燥室温度恒定在70℃时, 将湿毛毡十分小心地放置于称重传感器上。放置待干燥物料时应特别注意不能用力下压,因称重传感器的测量上限仅为300克,用力过大容易损坏称重传感器。

(5)记录时间和脱水量,每分钟记录一次重量数据;每两分钟记录一次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6)等待干燥物料恒重时,即为实验终了时,关闭仪表电源,注意保护称重传感器,非常小心地取下干燥物料。

(7)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理实验设备。 4.2 注意事项

(1)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2)特别注意传感器的负荷量仅为300克,放取待干燥物料时必须十分小心,绝对不能下压,以免损坏称重传感器。

(3)实验过程中,不要拍打、碰扣装置面板,以免引起料盘晃动,影响结果。

5.实验数据处理

5.1洞道干燥 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7 9 14 19 29 39 49 69 89 93

重量(g) 41.4 41.1 40.6 40.1 39.5 39.1 38.1 37.3 35.3 33.7 31.0 29.0 27.4 24.7 22.9 22.6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失水量(g) 74.5 74.3 74.8 75.1 74.9 74.9 74.9 75.0 74.9 74.9 74.9 75.0 75.0 74.9 74.9 74.8

50.8 50.7 51.3 51.5 51.8 52.1 52.4 52.8 53.3 53.6 53.8 53.8 53.6 53.7 54.0 54.0

0 0.3 0.8 1.3 1.9 2.3 3.3 4.1 6.1 7.7 10.4 12.4 14.0 16.7 18.5 18.8

1. 绘制干燥曲线(失水量~时间关系曲线);

失水量~时间关系曲线图

篇二:流化床干燥实验——流化床和洞道干燥----实验报告

流化床和洞道干燥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流化床、洞道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 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4. 实验研究干燥条件对于干燥过程特性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在设计干燥器的尺寸或确定干燥器的生产能力时,被干燥物料在给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和平衡湿含量等干燥特性数据是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参数,通常地,其干燥特性数据需要通过实验测定而取得。

按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可将干燥过程分为恒定干燥条件操作和非恒定干燥条件操作两大类。若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湿度均不变,再加上气流速度以及气流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则称这种操作为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操作。

2.1. 干燥速率的定义

干燥速率定义为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即:

U?dw

Ad??-

2GcdXAd?kg/(m2/s) 式中,U-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kg/(ms);

A-干燥表面积,m;

W-汽化的湿分量,kg;

τ -干燥时间,s;

Gc-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物料湿含量,kg湿分/kg干物料,负号表示X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2.2. 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 2

(1)将电子天平开启,待用。

(2)将快速水分测定仪开启,待用。

(3)将0.5~1kg的红豆(如取0.5~1kg的绿豆/花生放入60~70℃的热水中泡30min,取出,并用干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4)开启风机,调节风量至40~60m/h,打开加热器加热。待热风温度恒定后(通常可设定在70~80℃),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中,开始计时,每过4min取出四颗红豆的物料,同时读取床层温度。将取出的湿物料在快速水分测定仪中测定,得初始质量Gi和终了质量Gic,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为: 3

Xi=Gi-GicGic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量Xi,然后将Xi对干燥时间?i作图,如图1,即为干燥曲

线。

图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

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dXi下的斜率dXi

d?i,再由式11-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U,将U对X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2

所示。

图2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2.3. 干燥过程分析

预热段见图1、2中的AB段或A′B 段。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W ,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预热段经历的时

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1、2中的BC段。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

变。于是,在图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处于恒速阶段。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料其余表面的平衡蒸汽压仍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但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因“干区”的出现而降低,此时物料中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c表示,对应图2中的C点,称为临界点。过C点以后,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至D点,C至D阶段称为降速第一阶段。

干燥到点D 时,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必须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才能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的水分也必须通过这一干

燥层才能传递到空气主流中。干燥速率因热、质传递的途径加长而下降。此外,在点D 以后,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已被除尽。接下去所汽化的是各种形式的结合水,因而,平衡蒸汽压将逐渐下降,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较快降低,直至到达点E时,速率降为零。这一阶段称为降速第二阶段。

降速阶段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的结构而异,不一定都呈现前面所述的曲线CDE形状。

与恒速阶段相比,降速阶段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量相对少许多,但所需的干燥时间却长得多。总之,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况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三、实验装置

3.1 流化床干燥装置图

图3 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流程图

1-加料斗;2-床层(可视部分);3-床层测温点;4-取样口;5-出加热器热风测温点;6-风加热器;7-转子流量计;8-风机;9-排灰口;10-旋风分离器;11-风机出口测点

(双金属温度计);12-床层出口气体温度测点(双金属温度计)。

3.2 洞道干燥装置图

本装置流程如图4所示。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电加热器,经加热后流入干燥室,加热干燥室料盘中的湿物料后,经排出管道通入大气中。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失去的水分量由称重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并由智能数显仪表记录下来(或通过固定间隔时间,读取该时刻的湿物料重量)。

图4 干燥装置流程图

1-风机;2-管道;3-进风口;4-加热器;5-厢式干燥器;6-气流均布器;7-称重传感器; 8-湿毛毡; 9-玻璃视镜门; 10,11,12-蝶阀;13-风机入口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4.1.流化床干燥实验步骤

(1)开启风机。

(2)打开仪表控制柜电源开关,加热器通电加热,床层进口温度要求恒定在70~80℃左右。

(3)将准备好的红豆加入流化床进行实验。

篇三:化工原理洞道干燥实验报告模版

洞道干燥附件

1. 调试实验的数据见表2, 表中符号的意义如下: S─干燥面积, [m2]

GC─绝干物料量, [g]

R─空气流量计的读数, [kPa]

To─干燥器进口空气温度, [℃]

t─试样放置处的干球温度, [℃]

tw─试样放置处的湿球温度, [℃]

GD─试样支撑架的重量, [g]

GT─被干燥物料和支撑架的"总重量", [g] G─被干燥物料的重量, [g]

T─累计的干燥时间, [S]

X─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kg水/kg绝干物料] XAV─两次记录之间的被干燥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kg水/kg绝干物料] U─干燥速率, [kg水/(s·m2)]

2. 数据的计算举例

以表2所示的实验的第i和i+1组数据为例

(1) 公式: 被干燥物料的重量 G:

Gi?GT,i?GD ,[g] (1)

Gi?1?GT,i?1?GD ,[g] (2)

被干燥物料的干基含水量 X:

Xi?Gi?GcGc , [kg水/kg绝干物料] (3)

Xi?1?Gi?1?GcGc ,[kg水/kg绝干物料](4)

两次记录之间的平均含水量 XAV XAV?Xi?Xi?12 ,[kg水/kg绝干物料] (5)

两次记录之间的平均干燥速率

U??GC?10

S?3?dX

dT??GC?10

S?3?Xi?1?Xi

Ti?1?TI ,[kg水/(s·m2)] (6)

干燥曲线X─T曲线,用X、T数据进行标绘,见图 2。

干燥速率曲线U─X曲线,用U、XAV数据进行标绘,见图 3 。 恒速阶段空气至物料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 ??Q?UC?tw?103 ,[W/(m2℃)] (7) S??tt?tw

流量计处体积流量∨t[m3/h]用其回归式算出。

由流量公式[1]计算V??P

t?c0?A0?2?

t

其中,c0-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0=0.65

A0-孔的面积 m2

d0-孔板孔径 , d0 =0.040 m

V3

t- 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计处温度)下的体积流量,m/h ;

?P-孔板两端压差,Kpa

?t-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计处温度)下密度,Kg/m3。

干燥试样放置处的空气流量

V?V273?t

试?273?t ,[m3/h] (9) 0

干燥试样放置处的空气流速

u?V

3600?A ,[m/s] (10)

(2) 数据:以表1实验数据为例进行计算(见表2) i=1

i+1=2

GT,i=153.5[g]

GT,i+1=152.3[g]

GD=111.2[g]

由式(1)(2)得: Gi=42.3[g], Gi+1=41.1[g] GC=18.3[g]

由式(3)(4)得: Xi=1.3115 [kg水/kg绝干物料]

Xi+1=1.2459 [kg水/kg绝干物料]

由式(5)得: XAV=1.2787 [kg水/kg绝干物料]

S=2×0.145×0.082=0.02378[m2]

Ti=0 [s], Ti+1=180 [s]

由式(6)得: U=2.803×10-4 [kg水/(s·m2)]


洞道干燥实验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22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