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3 06:24:28 | 移动端: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课 序 号:34

任课教师:xxx

年 级:2011级

学 院:xxx学院

姓 名:xxx

学 号:xxxxxxxxxx

邮 箱:xxxxxxxxxxxx

电 话:xxxxxxxxxxxxx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7-8月

调查地点: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

调 查 人:xxx

1.总序——调查对象、方法、目的及意义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多年了。30年

对一个国家来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大

变化、大发展和大调整;30年对一个人

来说,从嗷嗷待哺的幼儿已成为社会的

栋梁之才。如今,人们已经享受到改革

带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

的发展,已经惠及到千家万户。今年暑

假,为了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改革开

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我集中利用一

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我的家乡——重庆

市酉阳县浪坪乡。综合运用访谈法、调

查法对家乡的30年的发展变化进行调

研。重点深入到烤烟种植基地和国家二

级公路施工现场,深切感受到了重庆“万

元增收工程”为民创收致富带来的好处,

在推动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上起到的关

键作用。通过浏览政府和相关地方企业

网站,收集到了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惠民政策及重要举措。在认真分

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个人的意见建议,以期对家乡发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2.浪坪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2.1走访地简介

浪坪乡位于酉阳、彭水、黔江两县一区交界处,距县城107公里,是酉阳的

西北门户。该乡东与黔江鹅池镇接壤,南临苍岭镇,西与庙溪乡相邻,北接彭水

- 2 -

县鞍子乡、梅子垭乡,处于酉阳、彭水、黔江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全乡辖3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2462户、人口11000多人。幅员面积6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84亩,天然林2.33万亩。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750米,以烤烟、畜牧和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盛产水稻、玉米、薯类、花生、油菜、核桃,出产云石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光迤逦,土家风情浓郁,建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我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几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之下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家乡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入到了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2.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依靠原始人力,而是在科学发展的指引下,发挥地区资源、人力等优势,着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民情的发展新路。近年来,浪坪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并依托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2.2.1经济建设取得新发展

- 3 -

家乡地貌以山地为主,当地居民依靠种植业创收致富,但我们知道,农作物受天气影响较大,只有当风调雨顺时,才有可观的收获。在改革开放以前,农工技术不发达,当地农民种植依靠的仍然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当遇上干旱水涝等恶劣天气时,连地头田垅间的野菜也会吃光的。在xxx的家中,他爷爷给我们讲起当年的情景。“在那个年代,村子里有生产队,全村子所有的老少爷们儿在

一起吃饭,就是俗称的‘大锅饭’,刚开始吧,都感觉到新鲜,这样还是不错的,也能吃得饱。但是需要大家一起挣工分,并且按工分进行分粮食,那时候我们家中人口众多,然而劳动力少,有时候就挨饿。xxx的爸爸是长子,十岁左右就辍学了,跟着生产队的其他孩子一块去放牛,打猪草,帮助家里挣工分。即便这样,每年呀都会有几个月,家里就得吃糠咽菜,家中的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

为那个时候能吃

上一顿玉米干

饭。”听罢xxx爷

爷的话,我很吃

惊,因为用现在

的眼光看社会,

不是家家都有的

吃有的穿么?但

是我突然又意识

到,社会的发展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是从一个低级的、原始的,依靠着人民的智慧和劳作,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高级的、现代化的社会。最近几年,xxx家所在的村子,乘着重庆市“万元增收”项目的成功启动,又借着当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已经推动全村开始致富。据当地居民反映,目前他们人均收入达到3000-5000元每年,出门务工人员也能挣到6000-10000元,而且出门就有活干。

xxx的两个叔叔都在四川成都一家建筑企业打工,从去年开始他们已经搬进新盖起

- 4 -

的两层小洋楼了。当地政府对在家带孩子、看老人的家庭妇女,也通过多种途径为她们谋取职业。如对各家林业经济、两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补贴,并大力提倡栽种烤烟辣椒等经济作物。2008年以来,重庆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10万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同时组织实施了 “三进三同” (“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住在农民家中)活动。知识分子们走进基层一线,为当地居民发家致富出谋划策,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

在走访中,我听到很多议论,讨论的主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xxx老人今年75岁了,她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那个时候,哪有吃的噻,我们一大家子每天晚上坐在火炉旁边烤红薯,还不是每人一个,两个人分一个。我那个老幺连裤子都么得,要出门了才穿上老大的或老二的裤子,那时候苦呀。如今你们看看,家家都有电视,户户都有电话。我都七十五了,我还有个手机呢。”说完老人将手机拿出来晃了晃,那是一款诺基亚平板儿手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我乡居民耐用消费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我乡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从1996年家家户户用上电至今,历经几次电改,电压稳定了许多,电费也逐渐降低收费标准。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许多家庭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2.2.2 文化教育实现新突破

文化教育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一个地区居民素养的重要载体。在那个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的年代,哪儿还有心思去学习呢?我的爷爷是那个时代村子里仅有的几个初中学生之一,那时候爷爷上完学回家还得帮家里挣工分,晚上集中村民授课,奶奶根本没进过学堂。父亲念到初中毕业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上高中,母亲也仅仅是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由于经济极度落后,人们

的认知水平也不高,文盲和

半文盲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

一,当然绝大多数都是女性。

人们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放牛

—娶媳妇—生小孩—放牛这

个层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许多父母该变了旧

- 5 -

篇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 暖通1002 张文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12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4周年。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十三天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2012年八月15日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郓城县张集乡

三、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乡医院

四、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

五、调查内容:家乡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了解人们对这些政策的理解等。

六、总体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

1、物质方面

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两三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他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通常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

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

已经进入家庭。在以前,因为这里没有医院,人们看病只能进城去看。进一次城,

总要在路口等半天等一辆顺路的货车,才能看医生。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公

共汽车、出租车、火车构成了立体交通网,日行千里已不是梦想。

说完了吃饭穿衣、住房和出行问题,我们来谈谈医疗方面。在以前由于经济

落后,村子的医疗水平很落后,村内连赤脚医生都没有,小病都要进城去看。现

在人们看病再也不用进城了,因为村边建起了乡村医院,使农村医疗卫生情况有

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由于医疗合作所以现在农村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

题。

2、经济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

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

养殖户。村里的一部分人建设的工长,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为村里

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主要农产品产量呈倍数增长。小麦生产从改革前的不到二百

斤上升到了改革后的一千斤以上。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由原来的人工劳作转

变成了基本的机械化,使人力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 农业结构发生明显

变化。一是种植业比重逐步下降,养殖业比重逐年上升,二是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建设初具规模。 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逐步

发展壮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公路里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乡

镇公路全部畅通,宽带网通达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农村经营体制不断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彻底冲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的旧体制,确立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取消了农业税,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减

轻农民负担,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

体制改革,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打造“农民想

要的政府”,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制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月收入由改革前的不到一百元上升到现

在的三千元以上。

3、精神方面

在人们所关心的教育方面,现在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在30多年

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

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

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

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

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

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

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来极大的方便。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进步,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固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

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

扭秧歌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

4、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

现了许多问题:

1.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对于

我们的村子来说,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村的河已经断流了好

多年了,并且河里面存在好多垃圾,每当从那走过总会闻到一股恶臭。

2.白色垃圾危害严重。由于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支柱

产业形成难,农民收入增幅不快,支柱产业没有形成的重要原因白色垃圾。这些

生活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它们被人们随手丢弃后,随风飘扬,影响环境美观。

3.生产生活的科技性不足。一是对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少,缺乏长效的培训机

制。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科技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这笔费用真正用于农业实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并不多;在培训方式上也仅仅

局限在培训几个村干部上,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二是科

技培训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量,主要依靠乡镇农

业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待遇差,贫困地区工作环境不理想,致

使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匮乏,没有技术人员来具体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现象已

严重制约了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三是科技培训主体严重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已成为村民群众增

加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而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由于受到打工经济

的影响,农村有一定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实用新型技术

在这些地方无法推广,从而造成了老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善环境建设。为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针对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

塑料餐盒的情况,政府应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治理。多生产可降解的塑料袋和餐盒,

提倡环保布袋的使用,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政府部门应多开设一些“农民文化站”,应该针

对农民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特种养殖和种植讲座,提高

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附录: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A.25岁以下 B.25—44岁 C.45-55岁 D.55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退休人员 B.教师 C.企业员工 D.农民

E.公务员 F.个体商户 G.外出务工人员H.其他

4.您的居住地是本市的: A.市区B.乡镇(县) C.农村

5.(1)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单位:元):

A.500以下 B.500-1000 C.1000-3000 D. 3000-5000 E.5000以上

(2)80年代初,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单位:元):

A.10以下B.10-30C.30-50D. 50-100 E.100以上

6.您及您身边的人现在着装样式如何?

A.简单舒适 B.精致华丽C. 时尚潮流D.一直以来没什么变化

7.您现在的饮食方面有什么变化

A.依旧粗茶淡饭 B. 逐渐丰盛多样 C. 注重营养均衡

8.在改革开放的34年中,您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

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

C.没有任何改变

D.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

9.您现在的主要的出行工具

A.步行 B.单车 C.公交 D.摩托E.小车 F.电动车F.

其他 _____________.

10.在改革开放的34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

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

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

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

E.完全没有任何改变

11.在改革开放的34年里,您村的医疗,养疗等福利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每个家庭都以普及

B.有变化,基本上普及

C.变化不大,根本无法完成

D.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2.在改革开放的34年里,您村的环境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污染较严重

B.变化较大,越来越好

C.变化不大,基本没被污染

D.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3.在改革开放的34年里,您村人的文明礼貌,道德素质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大幅度提高

B.变化不大,基本上遵守

C.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D.有所下降

14.您认为您村的社会风气如何?

A.风气不好,违规情况时有发生

B.风气一般,

C.风气较好,非常和谐。

D.风气较差,违法情况时有发生

15.您认为家电下乡政策怎样?

A.不了解 B. 没多大用 C. 给自己带来很大实惠

16.您认为新农村建设以来有何变化?

没什么变化

有很大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有所提高

虽有很大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7.您认为国家的各项针对农村的政策如何?

A.没什么感觉 B.给农民带来很多实惠,有利于和谐发展

C.虽然农村现在有很大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8.您认为家乡在这34年中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可多选)

A.城市(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企业发展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

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认为改革开放34年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之处是什么? (可多选)

A.社会受到较大的文化冲击,社会风气不佳

B.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生存状态不佳

C.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不高

D.污染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E.留守孩子、空巢老人增多

F.各项建设虽取得很大成就,但相较之下仍有差距

G.不够现代化,人才缺乏等

H.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您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A.发展迅速 B.稳步发展 C.没有多大变化 D.有所衰退,地位被其他城市取代

篇三: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的调查报告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0-2-18 16:02

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提问者: 575xiaomei - 四级

最佳答案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行: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终于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长期制我县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问题,现在有了根本改观。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县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东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民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村民万怀称得上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和首富了,他不仅有全村唯一的小轿车,还在自家院子里安置了车、钳、刨、钻为一体的车间。他每天忙得很,业务挺多,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村里还有了专业的养殖户,如村民田喜,养了几千只鸡。我曾到他的半现代化的鸡舍参观,令人赞叹不已。每天他都忙个不停,一年下来的收入很可观。村民茂田当年还是个孩子,如今他开大货车为厂矿跑长途挣钱,漂亮的妻子则是家里地里一把好手,种地的亩数甚至超过了许多男人,家里布置的档次也很高。村里还有不少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村里的活儿忙完了,他们就到城里去打短工,比如到饭店当厨师,给人家安装修理锅炉,到私人的加工厂当喷漆工,等等。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作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身体非常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从06年开始便由于高血压的原因导致连续两年出现了脑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现在,家里共计花费了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说是花费颇大,但是父亲填报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时候能报销百分之五十,这样一来,我们家就能报销花费药费的一半,使家里损失大大减少。看着报销回来的医药费,看着父亲日益渐好的身体,我们全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的惠民政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老无所养,意思就是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剩下的自己总结!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76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