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 > 棚户区改造总结

棚户区改造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18 07:08:56 | 移动端:棚户区改造总结

篇一: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

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

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作者:杨绪升

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棚改办全体抽调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较快进展。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棚改工程总体进展情况

(一)项目简介: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

4.1726亿元,共计征用土地369.2亩,建筑规模27.3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建设安居房3351套,建设住宅楼76栋,其中六层74栋,五层住宅楼2栋;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托儿所、储蓄所、通信站点、洗浴中心、市场和购物中心等,同时包括供水、排水、供电、有线电视、通信、供暖、燃气、环卫、管线铺设等工程项目,总数达到10项。目前棚改资金到位1.5466亿元,拨付资金1.3976亿元。工程总进度完成55%。

(二)形象进度:工程项目于4月23日正式开工,到目前,铺设做业道路5条,总长2500米,动用土石方20万立方米;完成暗渠管线铺设550米;回填土石方60万立方米;安装变压器12座。到目前76栋住宅楼房正紧张施工中,其中主体封顶68栋、砌筑至六层的6栋、五层1栋、四层1栋,工程预计于2011年10月30日竣工。

二、棚改工作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高标准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 年初全面完成棚户区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改造要求的棚户区住户全部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做到“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安臵意愿清”,为推进棚户区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初步统计结果为棚户区总户数为4283户,其中红透山镇及北三家树基沟共计3351户,清原铁北矿山932户,计划拆除面积为143747平方米。

县委、县政府开展棚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编制棚改规划,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县棚改指挥部充分调动全县各部门参与棚改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县城建、发改、国土、环保、水务、财政、红透山矿全面参与开展项目筹备,提供各方面参数,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棚改选址进行了变更,委托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初步计设方案》。委托抚顺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完成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推进棚户区改造依法、健康、有序进行,依据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县规划设计室、建筑设计室积极开展各项工程设计任务,认真制定了新区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出新区整体布局,包括住宅、供暖、供气、污水处理、市场、公

共服务等大配套设施情况。结合各棚户区特点,因地制宜编制了实施方案,规划方案坚持棚改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绿地,提升城市品位,彻底解决棚户区居民行路、吃水、如厕、用电等难题。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建立健全棚改工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于3月初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金辉为总指挥,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及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组,全县抽调骨干20余人,具体负责棚户区改造的组织实施,召开了指挥部办公室会议,进一步确定相关职责。召开各类协调会议多达50余次,指挥部成员加班加点,没休过一个节假日,全力以赴,努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棚改指挥部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强力推进棚改工作。为切实落实棚改指挥部各项工作指令,制定了各类报表制度、例会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一是现场办公提高效率。及时梳理存在问题,随时开展现场办公,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分层次加以解决,明确完成时限。二是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了棚改工作高效运转。三是建立督办问责机制。加强全程督办,全程考核,全程督查,全程问责,确保棚户区改造按时间节点、进度计划推进。四是建立绿色通道。

棚户区改造项目行政审批全部进入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助推棚改工作提速。

(三)攻克难点,突破重点,确保棚户区改造平稳有序 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征收补偿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指挥部把征收补偿工作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实抓好。一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办法。棚改工作实施以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征收补偿办法成为关键环节,经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省、市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结合红透山铜矿棚户区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征收安臵补偿办法》、《关于红透山铜矿棚改房屋征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安臵补偿办法补充规定》,为棚户区改造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提供法律及政策依据。二是依法开展了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发布征收公告九期,签订征收协议3351份,预收增加及扩大面积住房差价款实收差价款4903万元。三是认真制定了棚改居民选楼序号抓阄办法,于5月21日至5月22日,完成了选楼序号抓阄工作。四是开展了无照房认定工作,符合条件达 680户,总面积为11059.295平方米,应补偿金额0.023亿元,进行了登记造册。五是全面完成了产权调换协议书的档案核实工作,目前正分四个工作组对签订棚改协议的住户进行了入户核查,同时房照核实工作正在进行中。六是对红透山铜矿棚户区改造

区域内的商业门市房进行了两次调查摸底,共计294户,21014平方米。

(四)广开渠道,多元筹措,千方百计破解棚改资金瓶颈 红透山棚户区改造任务,需要改造资金4.1726亿元,先期资金不足是制约棚户区改造的瓶颈。为破解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的同时,创新理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一是县政府积极争取贷款项目,完成了各项贷款手续的报批。二是采取先行借资的方式,向红透山矿业集团借资,先行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三是通过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收取增加及扩大面积住房差价款实收差价款4903万元。四积极争取地债资金5500万元尚在办理当中。五是计划近期责成发改、城建、财政等部门向上级申请,积极开展国家对棚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的争取工作。六是加大县财政的投入力度,尽最大范围的免收土地等各项税费,全面保障棚改资金及时到位。

(五)制定政策,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棚改工作新方法 红透山铜矿被确定为全省棚户区改造重点工程后,积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在征收补偿、资金筹措、政策扶持、改造方式、产权界定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具有符合清原实际的棚改方式。先后出台了土地出让金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了节省工期采取了邀标方式,并对供暖、供水、物业

篇二: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何力同志在2013—2014年由市委组织部抽调参加市棚改工作第三推进组工作,与全组同志一起负责鸿嘉花园小区、融福康城小区拆迁征收工作推进落实。期间,能够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住户家中调查,加强协调,督促开发商积极推进,科学合理制定拆迁工作方案,较好地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征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鸿嘉花园于2010年7月动工,小区占地面积23.6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该小区动迁面积19.2万平方米,动迁户数2915户。工作组于2013年7月初进入,进入时还有315户没有动迁。工作组进入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截止现在,拆迁226户,还有89户没有动迁,已经安置入住1135户。规划建设回迁楼32栋,已经建成20栋,今年预计建设12栋。融福康城小区拆迁总面积2.6万平方米,动迁户数577户,已拆迁528户,已安置入住479户,未动迁1户。

二、主要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进入小区之后,首先,工作组听取了业务经理介绍了本小区涉及征收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及对每户补偿的初步意见,并查看了前期工

作留下的工作资料。其次,深入各家各户进行走访调查。基本是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到各家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各住户的想法和用房情况,然后与各户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对白天上班不在家的住户都是晚上等下班后到家中商谈,经常工作到晚九点多才结束。如有一户主不在本地,在沈阳工作的,就通过电话约谈,或利用星期日等空闲时间从沈阳回来谈其想法和要求,组织其与征收办进行具体商谈,对上述约谈的情况一一形成笔录资料。

(二)积极宣传政策,确保顺利推进工作。在开展约谈和走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从近几年先后出台有关政策的衔接、实施和理解,以及对其要求补偿的适用哪项政策及对其影响等情况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保证了他们对各级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认可。特别是对年龄较大的老人,不听你解释政策不政策的,就要求按他要求的条件,我们就多次进行耐心的劝解。

(三)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建迁双方满意。针对鸿嘉花园 小区拆迁户多,涉及住户面广等因素,在深入调查后,我们一是对双方所持条件相差较大的,工作组积极协调双方进行商谈协调,使所持要求逐渐接近。二是对开发商所给予补偿条件略低的,以工作组的名义建议开发商提高补偿标准。如果有住户要求过于高的,工作组进行了多次的协调讲清相关征收政策之后,仍不同意的,将建议开发商对其提出强迁申

请,由工作组报市征收办。现已有2户进入强迁程序之中。三是所在住户涉及亲戚朋友的,通过多方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促进其相互信任,达成协议。有的涉及某单位工作人员拒绝见面约谈的,工作组主动到单位上门约谈,或通过其单位领导说明情况进行约谈。

(四)注意预防上访事件,积极督促按时回迁。在工作中,一方面,针对有一部分住宅楼回迁户不满意水、电、暖等附属工程进度过慢的情况,欲串联到市政府上访的言论。工作组及时找开发商沟通,了解接水、接电、供暖等生活设施工程的进展情况,催促其抓紧时间进行协调、加快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回迁住户落实政策的解释和调解工作,保证顺利办理回迁入住手续。同时,对办理入住后对其结构不十分满意的住户,积极协调开发企业帮助解决。一住户在办理入住后,发现中间有非承重的间墙和多出一个卫生间等问题,要求能否帮助去掉间墙,取消一个卫生间,工作组出面与开发企业协调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使住户满意而归。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求条件过高的无法协商。拆迁区内剩余56户大多数因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漫天提高安置条件,致使无法达成拆迁协议,而所占位置处在6栋回迁楼的位置,将使510户住户无法正常回迁。

二是部分签订协议仍拒绝不搬迁。有2户签订协议后拒

不搬迁的,致使按规划位置建设的回迁房、廉租房不能整栋落地,动迁进程停滞。相应160户回迁住户无法回迁入住,期间每天都有不能按期入住的回迁户到棚户区动迁办上访,虽经工作组和回迁入住办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但情绪激愤,以致到市里上访的事件频发。

三是回迁时且拒不交清余款。此种情况在协议签订时,已标明相互费用在入住时结清。但在办理入住时回迁户不认可超出面积,或感觉超出面积过多,不想交多出协议规定的面积房款的,而无法回迁入住,这类情况引起上访的也较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协调做工作,督促推进工作进程。

二是积极协调开发企业,解决好办理入住中的问题。 三是提出安置要求过高的,经对多次调解无效,尽快完善强迁手续。

2014年7月10日

篇三: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自2005年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民生之本,实施民生工程,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成果惠及广大棚户区居民。我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使81820户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久居多年、狭窄破旧的棚户区而喜迁新居,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了全市人民转型振兴的信心和艰苦创业的决心。

一、阜新市棚户区基本情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人口193万,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下辖两县和五区。阜新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四项落户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闻名全国的煤电之城。建国50多年来,共为国家贡献了6亿吨煤炭,用60吨的火车皮装载可绕地球赤道四周半;共输送出1700亿千瓦时的电力,平均每个国民可分享130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先生产、后生活”观念的影响,职工住房非常困难,在矿山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简易平房,矿区职工为解决子女的居住,在平房的周围搭建了无数的小房和偏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这些临时搭建的小房和偏厦年久失修失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棚户区。阜新人引以骄傲的百里矿山,如今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百里棚户区。

我市棚户区具有建筑年限长、分布范围广、房屋面积多、改造任务重、面临困难大等特点,而且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全省也是最突出的。

一是棚户区房屋建筑年限长。棚户区最早建于日伪时期,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年限多在50年以上。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房屋建筑简易,不仅面积狭小,而且设施不全、年久失修,致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屋面破损不堪,夏天灌水,冬天进风,很多早已成为危房、险房。棚户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匮乏,居民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用电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也存在很多消防隐患。

二是棚户区分布范围广。阜新号称百里矿区,百里矿区百里城,如今百里城遍布百里棚户区。棚户区中的新邱、城南、高德、太平、五龙、平安及清河门平房密布,国铁以南基本都是棚户区,被喻为阜新的“第三世界”;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过了铁道南,回到解放前”,“铁南铁北两重天”。

三是棚户区面积大,改造任务重。全市有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其中,被列入省5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有221万平方米,占全省计划总数的27%。棚户区实有面积和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计划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四是棚户区内弱势群体人口多。棚户区85%是矿工住宅区,而且大部分为退休和下岗职工。列入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棚户区共有居民81820户、22.66万人,其中,低保户30842户,占38%;低保及低保边缘户高达75%。

五是棚户区商业开发价值小。我市的棚户区多数靠近矿山边、铁路边、高线走廊边而建,分布在城南矿区的周边,交通不

便,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土地价值都在零以下,基本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六是棚户区改造筹资难度大。阜新是全省唯一的市、县两级财政靠补贴过日子的城市,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8.96亿元,仅占全省财政收入816.9亿元的1.1%,但却承担全省27%的棚改任务,筹措资金困难很大。

二、棚户区改造取得的成果

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但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而且带来了社会更加深层的变化,促进了“三个和谐”,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一,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两年来,我市共拆除棚户区房屋221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711栋,272万平方米,城市规模增加近一倍,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一是大片超大型棚改新区拔地而起。新邱棚户区是全省单体最大的棚户区,仅列入省改造计划的棚户区面积就有78.57万平方米,有居民17722户,47849人,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了208栋、9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使整个新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取代了原来破旧不堪的旧城区;建设规模达到30万平方米到40万平方米的大型棚改新区有城南、平西、煤城海新三处;建设规模达到20万平方米到3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有1片,5万平方米到2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有9片。目前,这些建成的棚改新区已经成为阜新城区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改变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状态。“细河南北两重天”已经变成历史,从新邱区到清河门区的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已真正变成了百里矿山百里城,城市

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三是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棚户区的改造,城市污染进一步减少,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76吨,减少烟尘排放5418吨,每年可减少垃圾排放200吨,新增绿地54万平方米,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状况已不复存在。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振兴工程”,它使落后偏远的矿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

第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在棚户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通过棚户区改造,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全市有8万多户、22万人告别了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占城区人口四分之一的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受益。户均居住面积由原来30平方米增加到5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9.1平方米增加到16.7平方米,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的水平。棚户区居民个人资产也得到了增值,从原来几千元的破旧平房增值到5至6万元楼房。棚改新区的社区建设、医疗卫生、新型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均同步跟进,棚户区居民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使广大棚户区居民享受到了转型发展的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消除了多年的不平衡心理,同时也增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决心,对我市转型振兴充满了信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三,促进了党群、干群的和谐关系。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广大棚户区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棚改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棚户区居民家中,看到了棚户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受到很大震动,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执政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登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工作方式,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广大党员干部自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主动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棚户区困难居民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全市还组织了对棚户区居民的“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党员干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热潮,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鱼水工程”,它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使广大群众更加热爱和感谢党和政府。

第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就业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我市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城建项目,涉及面很广。这一项目建设,带动了我市的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家装、运输及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等相关的二三产业迅猛发展。棚户区改造的腾空土地也为我市新增工业项目创造了条件,棚户区改造后,全市共腾空土地347万平方米,而且这一区域的主要道路、上水、下水、电力、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具备了招商引资的条件。其中平安西部、新邱中部、清河门等三片可以作为工业用地,海州区利用腾空的土地建成了13.2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完成“七通一平”,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园区,即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工


棚户区改造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98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