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语言学论文 > 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

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3 09:47:04 | 移动端: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

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探究,抒情,视角,散文

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 本文简介:摘要:判断类评价成分是态度子系统中的一类范畴,通过分析发现它在抒情散文这类语篇中是被前景化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文中主题表达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论文选择从判断成分及其与其他特征形成的系统模式来分析作品所反映的不同层次的主题,并以前人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方面的文体学研究作为论证支撑而展开文本分析。    

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 本文内容:

摘要:判断类评价成分是态度子系统中的一类范畴,通过分析发现它在抒情散文这类语篇中是被前景化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文中主题表达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论文选择从判断成分及其与其他特征形成的系统模式来分析作品所反映的不同层次的主题,并以前人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方面的文体学研究作为论证支撑而展开文本分析。
  
  关键词:判断成分;抒情散文;分层主题。
  
  在评价系统中,判断 (Judgement)(Martin& White[1])是归属于态度子系统范畴下的评价特征。其评价对象是行为,是一种赞赏、批评类的态度。判断成分可以再细分为两个类别:社会批判和社会约束,前者包括态势性 (Normality)、能力性(Capacity)以及可靠性 (Tenacity);后者则包含两个范畴:真诚性 (Veracity)和恰当性 (Propriety)。
  
  韩礼德[2]认为这些判断范畴在情态系统中都有相对应的部分,体现其人际功能的延伸作用。如情态化中的概率性与经常性,对应判断系统里的真诚性及态势性;意态中倾向性对应可靠性等。
  
  哈桑[3]97曾对主题进行定义,认为它是对文章意义的抽象概括,是普遍的、本质的、不受具体语境影响的深层意义,是存在于社会的有关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假设。对于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研究很多,如王立[4]、王德华[5]、耿丽华[6]等。本研究选择从前景化的判断类评价资源出发,探究抒情散文的主题,力求从语言学视角对文学语篇进行解读。
  
  一、抒情散文评价特征的整体分布模式。
  
  从所分析的抒情散文语篇中可以发现,此类体裁文本的评价系统有一些共同点,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分布模式。无论寄情的对象是人还是物,作者都倾向于应用态度子系统,这样的特点并不一定完全体现在评价成分的数量上,有时也与各类评价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关。在统计的所有评价特征(10066个)中,态度成分所占平均比例约为30%,介入成分约为22%,级差大概为48%.虽然级差成分在数量上最突出,但真正被前景化的是态度类特征,这类范畴与主题的体现关系是最明显的,是最核心的子系统。
  
  首先,级差系统主要由量化和强化两种评价资源统摄。前者在级差里所占平均比例约为30%,后者则近乎达到了70%.其中,强化所包含的强度和效力成分最为突出。强度针对的是质量的程度划分 (如下面的例句1),而效力则强调过程的细微差别 (如例句2)。
  
  (1)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 那么 悠远了。(萧红:《鲁迅先生记》)(2)何况美院院长徐悲鸿非常看重他,收藏了不少他的画,这样的提案当然不会采纳。 (艾青:《忆白石老人》)两者中效力的分布最广,多被作者用来描写刻画人或物的行为动作,这也体现了此类散文的文体特色,如下面这个例子:
  
  (3)他果敢地压低翅膀,猛一侧身子,毫不犹疑地从高空直射下去!(周涛:《猛禽》)句中三个划线的效力特征都准确地描述了雄鹰从天空俯冲的状态,刻画入木三分,由此表现出作家的文字功底,也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态度情感。
  
  其次是介入系统。在分析的散文语篇中,虽然收缩成分的数量大于扩展成分,但两类评价资源都包含了比较突出的子范畴。如收缩中的对立成分经常利用转折、让步等意义突出表现非常规现象。像例句4描述的情形,正常情况下生病休息不工作是常理,但在压榨剥削的黑工厂里,是绝不被允许的,由此表现出了工人们悲惨的生活。
  
  (4)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息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而在扩展类范畴中,接纳成分分布最广,多以表不确定的意义来强调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表示这只是众多意见中的一种,反过来凸显自我感情。譬如下面这个例子,在作者眼中荔枝是最可口的水果,用一个 “也许”表明这只是属于 “我”的对荔枝的喜爱。
  
  (5)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杨朔:《荔枝蜜》)最后是最核心的态度类评价资源。其中分布最多 的 是 判 断 成 分 (平 均 比 例 约15%),鉴 赏(8%)次之,最少的是情感 (7%)。而情感范畴中出现最多的是愉悦性,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6)他现在做父亲的心,不得不无限地痛苦。(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这类对文中人或物感情的直接描述,反过来也表达了叙述者的情绪,这也是散文体裁中惯用的寄情手法。
  
  此外,鉴赏中的反应性与情感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类成分的分布在鉴赏范畴中是最突出的---反应性虽然是针对事物的评价,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评价者的情感,例如下面出现在 《鲁迅先生记》中的这个句子:
  
  (7)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 (萧红:《鲁迅先生记》)这句话虽是对花瓶的描写,但 “空空”两字却道出了作者对先生怀念的心情,仿佛站在墓边的不是那支瓶子而是心中悲切的人。
  
  最后一类态度成分是判断,这类范畴在抒情散文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就此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二、判断类成分分布特点及其多层主题。
  
  判断类评价特征包含五种成分,具体分布情况:能力性、可靠性以及恰当性分布较突出,其余两类成分较少,尤其是真诚性。由此可见,社会批判远多于社会约束类评价,这与散文的一般主题是相契合的,即批判社会现象,抒发自我情怀。
  
  具体来说,能力性评价资源是判断范畴中平均分布比例最广的,有时这类成分直指主题,如 《猛禽》中有这样一个主题句,(8)他是一只年轻的鹰,一只猛禽。 (周涛:《猛禽》)“猛禽”作为散文的标题,在文中重复出现了近10次,属于能力性评价,直接表现出了该篇文章的浅层主题,即对一只鹰的勇猛的刻画。除了直接的主旨之外,还有其他隐含的主题也由能力性成分体现。
  
  (9)渺小、平庸、猥琐、自私,竟然战胜 强劲、搏大、壮美和崇高?
  
  如上面这个句子中的两组对比意义突出了飞鹰的高傲强大与地上的老鼠等小动物的平凡弱小,这些平庸之物的兴盛繁衍与鹰族的衰落,道出了猛禽心怀大志却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这是作者寄托于鹰这种动物的情感,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还有一组对比,也值得一提:
  
  (10)这只年轻的鹰。
  
  (11)目睹了这只老狼的卑鄙的骗局。
  
  年轻与年老不仅是指年龄上的差别,还意指经验、心智上的成熟与否,天真年少的鹰虽然勇猛力壮,但缺乏捕猎经验与技巧,而老狼尽管体力不及年轻的鹰,却性格狡猾、深谙世事,这也暗示了两者之后较量的结局,隐含了语篇深层主题。明知捕猎老狼的危险却还是勇往直前的飞鹰的正义行为象征着年轻一代不畏艰险、敢于拼搏斗争的精神。这组对比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这种能力性成分体现非表层主题的现象在其他语篇中也有出现,如 《忆白石老人》的表面主题是怀念齐白石,主要由情感类成分直接表达,但从一些表能力的判断成分中却能发现其他层次的主旨。
  
  (12)他已画了半个多世纪了,技巧精练,而他又是个爱创新的人。(艾青:《忆白石老人》)(13)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特别强,能准确地捕捉形象。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能力性成分都在强调齐白石作为画家的过人之处,技巧、创新、观察力、记忆力是让这位老人成为大师必不可少的能力,由此赞扬齐白石精湛的技艺,并为后面散文中提到的老人画什么都栩栩如生的作画特点埋下伏笔。这些对人物独特技能的描述,也是这类散文的普遍主题之一,由此凸显人物的非同寻常及可敬可爱的一面。
  
  下面一个主要判断成分是可靠性,在一些散文语篇中该类评价特征主要用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质,如下面两个例子:
  
  (14)大儿子是一个非凡的水手:坚强、勇敢、尽职,而且富于冒险精神。(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15)二儿子也殉身于自己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的行为了,因为这一天他在煤矿中工作,矿坑因为支柱损坏而崩坍,他英勇撑住一根支柱,救出了许多伙伴,而他自己是被压死了。
  
  两句话分别说明了两个儿子英勇坚强、乐于助人、敢于牺牲的个性,突出了两人的崇高品质,这也是这篇文章想要歌颂标榜的精神主题。除了正面的评价之外,也有消极的可靠性成分。
  
  (16)这是他一度错误的想法和他亲手毁坏了小儿子这件事情的一个惩罚。
  
  上面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最后,对老人培养自己的小儿子成为一个自私懦弱的人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反过来强调了散文的核心主题,即生命的意义不仅止于活着,更多在于活得是否有价值,崇高地牺牲比软弱地活着更有意义。
  
  除了写人的散文之外,判断类成分在写物的语篇中也对主题有着直接表现的作用。如在 《荔枝蜜》里,几乎所有的可靠性成分都体现了文章的深层主题。
  
  (17)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 (杨朔: 《荔枝蜜》)(18)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这篇散文描写的对象表面上是蜜蜂及其酿制的蜂蜜,但其实是在赞赏蜜蜂勤勤恳恳劳动、踏踏实实干活的精神。虽然这篇文章判断成分的分布数量不如鉴赏成分多 (鉴赏主要是针对事物的评价),但这类范畴与主题,特别是深层次主题的联系要比鉴赏紧密得多。再观察下面两个句子:
  
  (19)蜜蜂是在酿蜜,又是酿造生活;(20)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两个例子明显地突出了文章更深一层的主旨, “酿蜜”只是象征性的,实际上是 “酿造生活”,不仅是自己的生活还有他人乃至后代的生活,这种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生存意识,是值得学习发扬的。人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自己的日子变得更加美好,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以及未来更加美好,这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歌颂。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判断成分是恰当性。这类评价范畴主要通过刻画动作举止来表现散文主题。
  
  如在 《包身工》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表达:
  
  (21)带工老板就好象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赶出来。(夏衍:《包身工》)(22)殴打之外还有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等方法。
  
  (23)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
  
  作者对包身工所承受的种种残酷行为进行描写,突显了工人们悲惨的遭遇以及工厂老板为了压榨工人的劳动力,不惜拳打脚踢的狠毒行径,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这是文章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从上面的例句还可以看出,评价成分不仅局限于词汇短语这层实现手段,有时也会体现在小句层面上 (例21),这一点在作评价系统分析时应引起一定重视。
  
  最后两类判断成分---态势性和真诚性---在分析的抒情散文中分布较少,但也有一些成分点出了相关主旨。
  
  (24)大儿子是一个非凡的水手。 (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25)只有高飞过,才知道匍伏之不幸! (周涛:《猛禽》)第一句中 “非凡的”引出大儿子的独特之处,为后面所要具体指出的精神品质作铺垫;第二句是猛禽垂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了飞鹰虽曾翱翔高空、胸怀大志却未能实现梦想、孤傲落地的悲哀,这是散文想要表达的又一层主题。这些是态势性成分的评价,而真诚性在一些语篇中从未出现,平均比例也不到1%,多是对人物品质的描写。
  
  以上分析说明判断类成分对主题的体现是多层次的。一些表面主题由某些判断范畴直接点明,一些深层次主旨也可以由某种判断资源来表达,这些寄托于人或物的行为品质中暗含的核心精神思想才是散文想要读者体会的。虽然有时态度系统中的情感类 (多见于写人的语篇)或鉴赏类 (多见于写物的语篇)成分的分布要比判断类更广,但是它们通常都只表现文章最浅层的主题 (如怀念人物的抒情散文多用情感范畴来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思念;而在描写事物的语篇中多用鉴赏成分来体现事物的独特之处),一些隐藏、升华的主旨却在看似分布上不占优势的判断成分中得以实现。这些主题也许是对高尚品格的赞扬、也许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还可以是对内心情怀的纾解、或是对人生百态的感悟等。
  
  结语。
  
  抒情散文的评价系统总体以态度系统为核心,级差与介入系统起辅助作用,在态度系统中判断类资源是被前景化的范畴,这种前景化不单单指分布比例上的突出,也指与主题表达上的紧密联系。从判断类评价成分的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主题是被分层体现的。表层主题既可由判断成分直接表现,也可由情感与鉴赏成分体现,而隐含的深层主题则多由判断范畴来表达,其中能力性、可靠性以及恰当性是比较常用的判断成分,它们通过文中描写对象所具备的特征升华到宏观主旨中去,让读者真正洞察到语篇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本研究从前景化评价特征对散文主题进行分析的视角可以被应用于其他体裁文本中,是语言学在文学鉴赏中的一个新角度的尝试。不同类型的语篇可能会呈现不同的评价特征及分布模式,体现主题的前景化范畴也会有所不同,但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可以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1]Martin J,White 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London & New York:PalgraveMacmillan,2005.  
  [2]Halliday MH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3]Hasan,Ruqaiya.Linguistics,Language and VerbalArt[M].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5.  
  [4]王立·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J].外国文学研究,1996(3):103-109. 
  [5]王德华·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10-116.  
  [6]耿丽华·对文化人格的多元探讨---对余秋雨散文主题的文化解读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68-17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语言学视角下抒情散文的主题探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6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