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毕业设计 > 多元建构,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

多元建构,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4-27 11:04:18 | 移动端:多元建构,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

多元建构,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

  摘要:该文针对学生怕习作、练笔难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了多种尝试:如培养信心,指导讲评相结合,让学生敢写,坚守习惯,习作与练笔相结合,让学生爱写,联系生活,练笔与观察相结合,让学生会写。通过多元的互动,学生习作有了提高。

  关键词:多元互动;习作教学;随文练笔;多元评价

  引言

  又一次满怀不舍地送走了六年级毕业生,这次没有从四五年级接起,而是又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级。开始的几周很不适应,没有了四五年级的感情铺垫、知识铺垫,学生对我的感情有些冷淡,对语文的学习比较冷淡,对于习作更是想逃避。与他们在一起上课,我莫名地有了一种当后母的感觉。

  以往所教的班级,我习惯于让学生堂上完成单元习作,上交率算是很高的。但我给这个班上第一单元的习作“听音乐,展开合理想象”时,效果却出乎意料:我精心准备了一段音乐,请学生边听边想象。可是学生能说得较为有条理的只有两三个人,其余同学都是瞪大眼睛在听。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想象力不丰富,积累的词汇不多吧。一节指导课下来,学生提高甚少。第二节的习作课,只见学生依然抓耳挠腮,咬笔杆。一节课内能完成习作的也只有三几个。

  如何才能实现本班习作教学的“泥泞转身”?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信心,指导讲评相结合,让学生敢写

  (一)扶写起步,在作前指导上作努力

  每年九月份是我镇举行暑期电影观后感和暑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评比的旺季。我看看学生写的观后感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较少“感”,甚至没有“感”,充其量只能算是故事梗概。于是,我围绕“如何写读后感”这个话题,上了一节指导课。之后,让学生练笔。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开始有些感觉了。我便再上一节作后指导课,展出学生习作中可圈可点的地方。这样,刚刚会写的同学得到了肯定,信心更足;先前糊里糊涂的学生,开始有了意识,能围绕一点感受,联系生活实际来发表议论了。于是,我得到了一点欣慰。之后的多次习作如“学写演讲稿”、“学写建议书”、 “学写漫画”等,都严格遵照“作前指导,随堂习作,作后讲评”这样的模式来上。就拿写《我的小伙伴》为例说说。我先在班上找出两三个个性比较鲜明的同学,让学生说他们的特点,并说说是从哪些事例看出的。学生的兴致来了,有的从“馋嘴”这方面,将同学的特点描绘得活灵活现;有的则抓住“狡猾”这一特点,对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得淋漓尽致。说完之后再写,就不成问题了。

  但作前指导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首先,就是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地仿写。于是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就产生了,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只会套用别人习作的格式,不会自我表达。

  其二,学生缺乏独立习作的胆量和能力。每学完一组课文,我们习惯要进行一次单元自查,习作以“话题习作”和半命题习作居多,不外乎是写人、记事。但往往会发现学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写作言之无物,该重点写处轻描淡写,两三句了事。为了凑够400字,后面则空发议论。而有的同学则花两个多小时也写不完一篇习作。个别同学甚至将课文单元习作生搬进去。于是便成了离题、偏题的习作。

  这很值得我反思:总是作前指导,就如总是拖着婴儿走路不放手导致婴儿不敢独立行走一样,学生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便不敢动笔,无法写作。

  (二)放胆尝试,在作后讲评上下功夫

  之后,凡是写实的文章,尤其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便改换指导方式。首先指导学生审题。之后,适当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之后,让学生放胆习作。对于“无米下炊”的同学,则逐个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找题材,让他们先口头说话后再写。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在批改和作后指导上下功夫。将学生写得具体的、生动的用红笔画出来。并告诉学生:习作中给老师划的红线越多,说明你的习作越精彩。在讲评时,展出给画线最多的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品味好在哪里,查看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也不错但老师没有画线的。

  同时,我也借助单元自查这一契机,因为这是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我会对自查题中的习作进行精批改。凡是学生写离题或偏题的,我会在卷子中写上“离题”,还把习作题中学生抓不住的关键词圈起来。对于话题习作,如果学生整篇习作中没有扣题的话,我会写上“要扣题”,然后,把话题圈起来。若学生虽有扣题,但文中没有点题的语句,我会帮助学生在卷子上加上一句话作范例。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我也一如既往用红笔画出来,写上一个“好”字。对于学生言之无物的无病呻吟或空发议论的句子,我将其删掉。对于该写具体,但学生没有写具体的地方,我在旁作个记号,写上“要写具体”或“补”字。让学生一看自己的试卷,就对毛病一目了然。讲评试卷时,由于没有较多的时间,则采用机动式:有时会展出佳作,有时让对老师扣分有疑惑的同学读习作,师生共同指出存在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看习作,对不足之处共同找原因,帮助扣分多的同学口头修改习作。

  若学生提出要重写,我是应允的。修改后的习作还可以在单元自查卷中加分。这样,从学生逐渐由“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

  二、坚守习惯,习作与练笔相结合,让学生爱写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仅靠一个单元才完成一次习作,哪怕再加上一次单元自查,学生练笔的量还是不够的。六年级教材的文章每篇都是佳作,都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因而,我选择了在坚守教材——上好每一次单元习作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挖掘文本的练笔点,设计随文练笔作业。每次练笔学生应写不少于一百五十字,积少成多。

  (一)找准练笔点,有米可炊——风景这边独好

  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往往带来“别有洞天”的神奇美妙。我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练笔点。

  1.以话题引出为练笔点——孤帆一片日边来。

  学完《两小儿辩日》后,学生对孔子那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甚至赞赏,我让学生想想自己面对不懂时,又是持何种态度的,以“面对不懂”为话题写不少于150字的小练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字数要求也较低,学生顿时没有压力,立刻动笔写起来。

  2.以单元主题为练笔点——百花齐放春满园。

  又如学完了《藏戏》以后,我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给学生观看,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学生看了还想再看。看了三遍以后,学生发现了变脸的特点:面具变换多而快,表演者变脸会出人意表,表演者会随着所变面具的角色变化适当的动作。如变成将军面具时颇有大将风范地迈步,换成猴脸时会做孙猴子抓耳挠腮的动作,变成姑娘面具时还会伸出兰花指,娇俏地扭动身子走起碎步来。同学们乐得哈哈大笑,练笔时也写得兴趣盎然。学生的写作角度也各不相同:有的着重写表演者的动作;有的边看边感,夹叙夹议;有的还写上写同学们观看时的表现;有的则以这个视频为引子,搜查资料,探索变脸的奥秘所在。虽说我只要求写150字以上,但很多同学写到了三四百字,最具体的是600字。习作也充分流露了同学们对川剧变脸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之情。

  3.以情感宣泄为练笔点——听取蛙声一片。

  《北京的春节》后面“阅读链接”中梁实秋的作品《过年》,是围绕着“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这么一句话,从六个方面写出了不喜欢的原因,富有真情实感。我以此为话题,说:“其实老师小时候对过年也会有些不喜欢,比如亲戚聚在一起,总会让孩子们比高矮,比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学生一听就来劲了,也纷纷诉起苦来。

  学生诉完苦之后,我让他们围绕“其实我也有点不喜欢过年”这句话进行练笔,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宣泄,同时也学会了先概括后具体的习作方法。

  (二)仿写助迁移,助米成炊——万紫千红总是春。

  《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以人的活动为纬线,巧妙地编排了文章的线索。在材料处理上,详略得当,具体描写了除夕、初一、元宵节三个高潮,其他日子一带而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我也让学生谈自己家乡除夕吃团圆饭、年初一拜年喝春茗、年初二到外婆家拜年等情景,我鼓励学生学习课文详略结合的方法,也以《家乡的春节》为题写练笔,学生有话题有范例,没有什么难度就完成习作了。

  三、联系生活,练笔与观察相结合,让学生会写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为,我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书写生活。日记就是最好的作业。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要求学生每逢双休日,就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日记。开始学生总爱写《小白兔》和《学骑自行车》或《当一天家长》等。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书写生活呢?我先以在学校发生的事为范例,规定日记内容,避免学生不着边际地胡乱应付。

  如学校举行六年级男子篮球赛,当天下午是我班对2班。我就布置日记内容为《记一次篮球赛》,我与学生一块观看球赛。对于我班表现突出的三个球员,我特别留神。对于对手、观众,以及比赛中的一些细节,也不放过。上半场,因为我班的中锋顾全大局,讲计谋,懂策略,投球准、动作快,懂配合,一拦截到球就迅速投给篮底的大前锋,绝不邀功,结果我班节节领先。下半场,由于换了场地,投篮时阳光很刺眼,所以屡屡失分。所庆幸的是,这次比赛不是那么规范。下半场开场不久,放学铃就响了,体育老师吹哨宣布结束,最终我班还是取胜。同学们高兴之余,我问他们:“我们班为什么成功?”他们只能说“团结就是力量”。再问他们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我赶在同学前面回到课室。在黑板上列个简要提纲:“比赛前——比赛开始(上半场——中场休息——下半场)——比赛结束”。再写出:“前锋王某某(屡屡出错,但临危不乱),中锋刘某某(注意配合,讲策略,不邀功,有大将之风),后卫黄某某(急中生智,动作敏捷)。”同学回课室后,我用了几分钟,让学生评说一下我是从怎样得出对几位球员的印象的。还告诉同学:“写比赛就是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具体描写球员是‘点’的描写。这与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方法是一样的。另外这次比赛下半场与上半场有些特别,区别在于哪里?请你们放学后问问球员就知道。”

  下星期一,日记收上来,我感觉那天的指导没有白费。后来再有比赛活动等,学生也会写进日记中,都能写真话,诉真情,写得生动具体。

  有时我会布置观察日记或实验日记,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时,我也会让学生写自由日记,对于能将生活点滴写活写生动的学生日记,我会大力表扬,并挤时间读给学生参考学习。渐渐,学生不再在日记上写假话了。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由于多方面的合力,现在,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就拿上周写的日记《纸船载重》来说吧。我利用我所代的一节科学课,组织学生做纸船载硬币的实验,事前“申明”要写日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课中,学生被这个紧张有趣的比赛吸引了,积极参与其中。课后没作任何指导,可看学生脸上全无难色,收上来的日记则精彩纷呈。我边欣赏习作边欣喜的发现:学生习作、日记中终于破天荒出现了“语文老师”这个词,虽然有点迟,尽管这次转身有些艰难,但我还是喜不自禁。

  此刻,我最想说的是陶行知的一句话:“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多元建构,实现习作教学的华丽转身》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5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