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了解民族文化

了解民族文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14 | 移动端:了解民族文化

篇一:民族文化

敬爱的党组织:

近期我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看到了一个名为《失志青春》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个汉文化爱好者和他的社团,为了举行一个小型的传统射礼而四处奔走的故事,短短二十分钟的记录,我看到了他对汉民族文化传承的努力,但也看到了他在传承道路上的心酸和悲哀。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拥有举世无双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雄厚基础。当今社会许多人提倡民族文化传承,然而很多时候所谓的文化传承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商业上用以获取更大商机的噱头。

如今全国有许多如同《失志青春》里的主人公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对汉文化有着深切的热爱,其中以汉服为代表。我第一次接触汉服源于中学时的历史课,在看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少年合照时发现汉族的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出于好奇心我了解到了汉服,了解到她的衰落和艰难生存,也了解到了这样一批为了汉服传承而努力的年轻人,他们让我感到震撼:他们对于汉服以及一系列汉文化的研究并非一时兴起,也并非复古和守旧或者排外思想,而是有严谨的考据和调查,他们以汉服等为载体,对于汉族优良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英雄有着深切的热爱,在他们身上民族文化不是浮躁的而是深沉却略带伤感的,这种伤感源于当今社会对文化的忽视和形式主义,这一点我在去古城西安旅游后有了深切的感受。在西安我参观了复古唐朝风格的“大唐芙蓉园,”然而我有些失望,尽管恢复了大唐时的街道和服饰,然而我却并没有感受到那种文化气氛,与这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我似乎理解了那种“伤感”,文化应该是融于血脉的东西,它是在潜移默化间,体现在细微之处的,举一个例子,作为建筑学的学生我经常会看一些日本的建筑作品,我发现日本建筑师在做建筑师会在不经意间融入日本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成为了日本建筑最大的亮点。然而当今我国似乎把“文化”变成一种标签和形式,而不是骨血里的东西,如今有多少青年人背不出简单的诗词?有多少人不认识民族英雄不了解他们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建成一座座铁塔毁掉了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迹?有多少优秀的民族技艺衰落甚至消亡?有多少人把传统节日当成了“美食节”而不知道它的内涵和传统庆祝方式?

当我们以沉静而严肃的心回顾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或许也会理解那种深沉的伤感吧?

但尽管如此,我仍对我的国家和民族有信心,从大的方面说,中国共产党无数次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在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民幸福感,建设亿万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离不开民族文化建设。从小的方面说,社会中有许多如同“失志青春”的主人公和她的同伴一样的年轻人在为传承民族文化不懈努力和坚持,我愿意相信也许过程艰难,但我们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会守好自己的文化。

我作为一名当代有志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不断努力,然而我也认识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我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较为肤浅,请党组织相信我,我有决心学好这些我们文化中的精髓,让自己的头脑被知识武装,在专业中运用有益的文化元素,成为传承优良民族文化的有力成员。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 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 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上述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这种精神成就了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厚德载物”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也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发展。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缺陷的。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实在是愚昧可笑。

我们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一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世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篇三: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的缘起

从一开始 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陶杯 从这

杯子里 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 这是迪格尔印第安

人的一句名言

用人类学家的话来说就是 人类的不同民族从一开

始就各自 发展一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是人类群体

为适应其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民族的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 也就是这个民族的特

性所在

人类各民族在相互交往 接触 争斗过程中 很早

就注意到民族性的差异 所谓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 民族性作为一个课题 受到人类学家的重视

则是适应西方殖民政策的需要的结果 殖民者为了有效

地统治殖民地人民 需要了解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 生

活方式 好恶之道 以便作为殖民地政府处理土著人民

问题的依据 于是 一些人类学家被派遣 或主动 来

作这方面的工作 人类学家在与殖民地人民接触中 搜

集了大量的各地民族的生活资料 这些资料后来慢慢地

形成有系统的知识 同时 一些人类学家也因此成为殖

民政府与土著人民沟通的桥梁 有一个金椅子的故事很

能说明这一点 西非黄金海岸的阿斯汉梯 Ashanti 族

以前一直由 世袭的国王统治 1873 年沦为英国的殖民

地 英国人最初在这里并未遇到激烈的抵抗 但自 1896

年始 殖民者与土著民族之间持续了二三十年的混战

使双方都疲惫不堪 原因是英国总督企图取得 Ashanti

的传国之宝 一把金椅子 原来 Ashanti 人将这把

金椅子 当 作 极神 圣 的 东 西 传 说它 从 天 而 降 代 表 Ashanti 族的灵魂 与全族的康健福祉息息相关 所以

每年要抬出来 巡视 全族的土地 平时则由国王珍藏

在宫中 不敢坐它 1896 年 一位英国总督自 作聪明

以为只要自 己坐上这把金椅子 全 Ashanti 族人就会听

命于他 Ashanti 族人知道总督这一企图后 大为愤怒

群起而与英国军队对抗 1921 年 人类学家 Rattray 先

生来到 Ashanti 后 发现二三十年的惨烈战争只是因为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的 一 种 误 解 而 已 于 是 向 当 局 说 明 Ashanti 族人珍视的金椅子虽有椅子的形状 但并不是

供人坐的 他建议总督立刻下令取消夺取金椅子的企图

果然不久 Ashanti 人的反抗行动就平息下去了 金椅子

的故事很明 显地说明 不同 文化立场所产生的误会与困

境 而人类学家因为对土著民族风俗民情的了解 经常

能轻而易举地协助行政当局解决因文化隔膜而引 起的纠 纷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 人类学家与其所在国家行 政当局间的合作更加深入 更趋活跃 当时 同盟国为 了要了解轴心国的国情 号召许多人类学家研究德国 日 本 意大利的国情 为战略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依据 著名的人类学家如本尼迪克特 米德 克罗孔 巴特森 莱登等人都被美国政府邀请 从事敌国国民性的研究 对于这些研究者而言 所谓民族性或国民性 也就是指 一个国 家或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人格特质 及其生活方式 包括风俗 习惯 观念等

在二战期间 人类学家通过自 己的研究所得 为决 策当局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 作为军事 外交战略的参 考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 莫过于在对日 本战争的初期和 末期 美国人类学家以其对日 本民族性深入的了解 为 美国军事当局解决了两件重大的事情 当太平洋战争开 始时 五角大楼的军事将领们一般都认为日 本俘虏没有 任何可以利用之处 理由是日 本军队在作战时常常表现 出近乎疯狂的行为 其勇敢忠心的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 信 可是人类学家认为军方的判断有误 因为将领们根

本不懂日 本的民族性 而是以美国人的观念来判断日 本 人的行为 必然产生错误 人类学家熟知日 本人性格中 存在着一系列矛盾 好战而祥和 黩武而好美 傲慢 而尚礼 呆板而善变 驯服而倔强 忠贞而叛逆 勇敢 而懦弱 保守而喜新 本届迪克特 菊与剑 日 本

人的性格表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某一环境下 他们可以表现英勇 狂热 但在另一环境下 则可能表现 另一种行为 当他们是 大日 本皇军 时 他们尽忠于 天皇 表现大无畏的勇 士精神 可是当他们被俘后 他 们认为已失去作为 皇军 的资格 已不再是日 本社会 的一分子 随时有可能为美军工作 因此 人类学家们 劝告美国军方不可坚持己见 应该试试让日 本俘虏作为 宣传或套取情报之用 军方在人类学家劝告下开始利用 日 俘为美军工作 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许多日 军被俘后 完全失去其凶猛的性格 很能与美军合作 供给情报 担任翻译等等 二战末期 美国在是否应在日 本投掷原 子弹问题上举棋不定 恰在此时 人类学家又一次提出 日 本人的 处境行为 这一观念 认为只有改变处境

才会促使日 本人考虑投降 原子弹的投掷可能使数十万 人死亡 但只有原子弹这一威力 方能改变整个战局 也就是改变处境 如果继续进行常规战争 还不知道要 死多少士兵和平民 因此向日 本投掷原子弹是值得做的

事 美国当局接受人类学家的意见 毅然决定投下原子 弹以求战争早日 结束 果然 在投弹之后数天内 日 本 即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结束后 民族性或国民性研究逐渐普遍 其范

围也逐渐扩大 不仅注重于敌国的研究 同时也从事于 友国的了解 以求在外交上之运用 在研究的趋势上则 除了人类学家外 又有更多的心理学家 心理分析学家 的参与

心理学家对民族性的研究都是以群体人格的概念为 基础 而不同的学者则有不同的理论架构 其实这些不 同的概念基本上都很接近 都是指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之国民所共同具有的一些性格特征 这些特征不一定明 显地出现于每个人的身上 但是在大多数人之中都共同 具有

人类学家对民族性的研究较着重文化模式或民族精 神的分析 他们利用传说 神话 故事 民间习俗 艺 术作品 人伦关系 宗教仪式资料等 从事该民族性格 的研究

心理分析学家以及受其影响的人类学家对民族性的 研究较注重儿童教养与训练方面的探讨 他们认为儿童


了解民族文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40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