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威海政府搬迁

威海政府搬迁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19 | 移动端:威海政府搬迁

篇一:全域城市化的威海

全域城市化的威海“路线图”

——《威海市城市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解读

7月初,在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上,一项全新的战略抉择——“全域城市化”浮出水面。一场关系城市框架、经济布局、城乡统筹的重大调整战略,由此拉开大幕。

日前,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威海市城市化发展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及《关于做好我市农村居民进城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村居民市民化的实施意见》《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3个配套文件,描绘出威海全域城市化的“路线图”。

全域城市化的威海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城市空间如何布局?全域城市化具体如何实施?人们关心的这些问题,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中给出了答案。

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70%以上

———城市化格局更加优化。市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六大重点区域成为城市主体,人口聚集能力以及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0个重点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片区或小城市。

———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3个百分点,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8%以上,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的差距逐步缩小。

———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综合运输网络更加完善,公交出行比例和公交站点覆盖率明显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供水、供电、燃气、供热等实现同城化。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城市化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域一体化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

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突破,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城市建设融资机制更加完善。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农业产业化、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创业,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文化引领作用日益突出,进城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和进步。

以六大重点区域、十个重点镇为新载体———“就近城市化”与“异地城市化”双翼协飞

中国有句成语叫“纲举目张”,意思是说做事先搭建好主体架构,其他从属部分完成起来便会相对容易、省事。作为威海全域城市化的旗帜,《纲要》在总体思路里提出——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这个总目标,以全域城市化为方向,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按照“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产业全域布局、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着力推进市域农村居民市民化,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为核心,

以六大重点区域、十个重点镇为新载体,打造疏密相间、适度集中的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

就全域城市化发展模式,《纲要》明确提出,针对我市人口特征和环境资源容量,采取以本市农村人口“就近城市化”为支撑,外来人口“异地城市化”为促进,两者互为补充的人口城市化模式,城镇空间布局采取集约高效、疏密有致、协调发展的都市区模式,城乡之间采取高度融合而又各具特色的一体化模式。

向空间要容积率、向地上要绿化率、向地下要使用率———规划体系引领全域城市化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规划布局、拉开城市发展的空间架构,为城市发展寻找更多的动力源、增长点,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为此,《纲要》提出——

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全域规划引导。编制城市化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新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制轨道交通规划、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快建立覆盖市域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资源的整合与统一,促进城市化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为全域城市化提供指导。

本着向空间要容积率、向地上要绿化率、向地下要使用率的原则,全面推进城市规划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评估制度,积极推进阳光规划。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城市化的经济基础———让产业化与城市化互相支撑

纵观各地经济发展经验,城市化总是与产业化相伴而生。因此,促进产业发展,是实现城市化的最可靠、最牢固的支撑和动力。《纲要》提出——

立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按照“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抓结构上规模”的要求,不断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引导新上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衔接,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城市新区。

为加快培育蓝色产业,加快形成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膨胀发展。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篇二:威海,崛起于天尽头

威海,崛起于天尽头

威海是中国大陆伸入太平洋最东的地方,这里有成山角的天尽头、荣成的天鹅湖和刘公岛的北洋海军遗址等许多名胜,但是威海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而是它的飞速变化:在10几年的时间里,它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海滨小城变为富裕发达的城市群,创造出GDP年增长18%的记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站在威海城区的制高点环翠公园的电视塔顶,俯瞰威海,整个城市面积不大,沿威海湾而建,依山傍海。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舰船”的刘公岛守卫在海湾的入口,犹如一扇大门,把大洋的惊涛骇浪挡在门外。宁静的威海湾里传来悠远的汽笛声,开往韩国仁川的豪华巨轮“新金桥号”起航了,它缓缓驶出海湾,在水面上划出一道白色的浪痕。全城的建筑都是浅色的墙壁、红色的屋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墙壁乳黄、淡粉的颜色变化使整个城市整洁素雅而又不失轻松自然。

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中国大陆向东伸入海洋最远的地方,威海连续几年以GDP年增长10%以上的惊人速度迅速崛起。威海充分利用了自身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与韩国临近的优势,正在成长为继烟台和青岛之后山东海岸线上又一颗明星,在我国大陆探入海洋最远的地方熠熠生辉。

在历史中沉浮的威海

人们记住威海是从100多年前那次记载着耻辱的战争——甲午海战开始的。威海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对于控

制海权的重要性。它位于山东半岛探入外海触手的北部海岸,紧紧锁住进出渤海的航道,内扼京津门户,外锁海运要冲,是兵家争夺制海权的要地。

威海,这个名字就缘于军事,是“威震海疆”的意思。明朝年间,倭寇在海上流窜,时常从我国东部沿海登陆,抢劫滋事。洪武皇帝为防止倭寇骚扰,于1398年在威海屯兵设卫,这里始取名为威海卫。

成山头在威海市下属的荣成市,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东端。这里曾被认为是日神居住的地方,受到历代帝王的拜祭。

满清政府于1888年成立了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基地就在威海,它的司令部,水师提督衙门就在威海湾怀抱中的小岛——刘公岛上。水师提督丁汝昌、“致远”管带邓世昌、“定远”管带刘步蟾??这些在百年后仍会激荡起国人内心波澜的名字,都和这个面积只有3.1平方公里、船行20分钟就能到达的小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经过丰岛海战、黄海鏖战等多次激烈战斗以后,日军久攻不下,改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成山头附近登陆,从陆路占领威海。至此,刘公岛变为一座奋死抗争的孤岛。大势已去,提督丁汝昌服毒自尽,在历史中曾经轰轰烈烈的刘公岛逐渐黯淡下去??

现在的刘公岛已建成森林公园,绿树蔽日、鹿走鸟鸣,早已看不出当年惨烈战场的痕迹。小岛上的居民大部分在威海市工作,过着平静恬淡的生活。从刘公岛上眺望对面的威海城,高楼林立,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

威海城很新,新得没有任何负担。街上的建筑极少超过15岁,连马路的柏油还都又黑又平,让人疑心它是新近铺就的。威海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城市的历史很悠久,但是放眼所及的建筑却很新。

威海确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成山头甚至还有秦始皇拜祭的遗迹,谁也不能说威海历史短;但威海市确实又很新,它1987年才升级为地级市,到现在还不满16岁。我们现在地图上所标的“威海”这个点实际上是威海市的行署所在地环翠区,即以前的“威海卫”的位置。威海市实际范围很大,下辖荣成、文登和乳山3个县级市,整个山东半岛的尖端都是威海的范围。

威海不仅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也是中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基地,最大的钓鱼竿出口、水产品加工和地毯生产基地。有人预言,山东半岛在新世纪将代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深圳的经验引导中国迈出开放的脚步,威海的成就将牵动中国迈向大洋的步伐。

韩语,威海的“第二语言”

“这个、韩国方便面、挺好吃的!”姓崔的朝鲜族小伙子指着货架上一种包装花哨的食品,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告诉我。在一排排货架上搜索,最终也没能发现一个我所熟悉的汉字——在威海这家小超市里,从牙膏、米醋到笔记本、洗发水,所有商品无一例外都是原装的韩国货。

这家“韩国食品店”里惟一的汉族张小姐告诉我,店主是个韩国人,专门在中国做韩国食品生意,因为威海的韩国人很多,所以在这家小超市里也卖些韩国的日用品。

“我们威海离韩国最近,有很多韩国人来这儿办厂开公司,学会韩语对找工作特别有帮助。韩语可以说是威海的第二语言!”

威海与韩国的仁川隔海相望,是中国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地方。威海街头巷尾的酒楼、商店,甚至连住宅小区里的小卖部都要在招牌上使用中韩两种文字,街上随处可见“白头山”、“汉拿山”这类韩味极浓的店名。不算那些周末来威海打高尔夫球的人,长期在威海工作生活的韩国人就有3000多,以至于在许多中学里,每个班都有一两名韩国小“留学生”。

威海城沿海湾而建,它的建筑、街道几乎都是在近十来年内修建的,到处散发着年轻、繁荣的气息。威海湾环抱的刘公岛曾是清朝北洋海军的基地。

刘公岛上修建了博物馆,这些蜡像表现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将领在提督署召开会议的情景。

年轻的工人在外资开办的加工厂里焊接电路板。在威海,投资者找到了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厂房,打工者找到了可以谋生的工作。

在威海码头,同行的专家告诉我们,国家并没有给威海市政建设投入多少钱。“市政建设所需要的钱有很大部分是来自做生意、做韩国货的生意!”他指着码头上停靠的船只。“早在中国与韩国建交以前,威海就与韩国通航了。那个年代国内各种物资普遍缺乏,我们从韩国大量进口,然后再转卖到全国各地,贸易为基础建设提供了庞大的资金来源。”

每年都有10万人次的韩国人来威海,这里成为韩国人在我国最聚集的地方。威海目前有1200多家韩国企业,“借韩兴威”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发展策略。为何韩国人偏爱威海?原来,威海是中国最早向韩国敞开大门的地方。

1990年威海港口在全国第一个开通中韩海上航线,甚至比中韩正式建交还要早2年。80年代初的中国物资紧俏,而韩国从五六十年代起正成为“世界加工厂”。当时欧美生产厂商看中韩国廉价的生产劳动力,开办了很多加工企业,生产出大量商品。与此相比,它的市场却相对狭小得多。一方有货想卖,一方缺货想买,在经济的巨大推动力下,当时还未建交的中韩两国经过磋商,决定在离韩国最近的威海开辟航线,允许对韩通商。

1992年中韩建交,带给威海快速强劲发展的契机。当时韩国的工业到了转型期,不再适宜做“世界加工厂”。韩国国内生产成本逐渐提高,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资源、劳动力价格、厂房、土地等原因急需另辟新的生产基地。隔海相望的威海,不仅与韩国空间距离最近,而且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土地、厂房等各方面都恰好填补了韩国企业之需。韩国企业的投资和中韩贸易的巨额利润使威海这个毫不起眼的海滨小城一跃成为山东半岛东端的明星。

海上牧场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多的国家,山东又是中国水产品产量最多的省,山东三分之一的水产品来自威海。在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港,空气的每一个分子都带着海产的腥味。带鱼、鲅鱼、乌贼??每天都有大批海产品运达此港。

威海近海养殖业兴旺发达,海边经常能看到这种养殖用的浮漂,人们形象地把这些种景象称为“耕海牧鱼”。(摄影/刘灿辉)

从赤道北上的太平洋暖流“黑潮”的分支与从渤海南下的寒流在山东半岛附近海域相遇,而威海正处在寒暖流交汇的核心部位,冷暖洋流既带来了不同的海洋生物,也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使威海的烟威和石岛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两大渔场。

当地水产局的专家告诉我们,石岛渔港已不如几年前繁荣,现在的渔船数量在逐年减少。他说:“现在威海乃至整个山东,海洋捕捞量都在下降,但是水产总量却一直在增加,这是近几年努力发展海洋养殖的结果。”沿威海的海岸线,时常能看见海面上漂浮着一串串浮漂,把海面分割成整齐的网格,这些浮漂都是用于海上养殖的,浮漂下挂着海带、扇贝或者牡蛎。这些海上养殖场从空中看极像农田,用“耕海牧渔”来形容极为贴切。

篇三:威 海 市 人 民 政 府 文 件

威 海 市 人 民 政 府 文 件

威政发〔2007〕34号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 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7〕41号)精神,市政府确定,建立健全我市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自2007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实施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筹措资金,把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二、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主要目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省、市、市区(开发区)三级合理分担。

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各级各有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并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三、主要内容

(一)完善奖学金制度。

1.奖学金。中央和省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国家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省政府奖学金为每生每年6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为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等专业的学生倾斜。

(二)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民办学校)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在校生的14%,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1档1000元,2档2000元,3档3000元。

2.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政府资助2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三)国家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省政府奖学金由省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包括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在省确定省市按4:6比例分担的基础上,根据我市高校及职业学校

大多数隶属市级管理的实际,对我市分担的资金采取“分级负担”原则,即:市属学校由市级财政负担;各市区、开发区属学校由各市区、开发区财政负担,民办学校由所在市区、开发区财政负担。

(四)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总结经验,严格执行相关政策,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并给予同等优惠政策,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开展。各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要落实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积极推动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相关工作。相关金融机构要完善内部考核体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各级经办机构的积极性,确保应贷尽贷。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我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艰苦行业工作且服务年限达5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代为偿还。具体按《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教〔2006〕64号)执行。

(五)各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


威海政府搬迁》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59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