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2016两会新闻报道

2016两会新闻报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4 | 移动端:2016两会新闻报道

篇一:2016两会思想报告——观两会有感

2016两会思想报告——观两会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1.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5.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

6.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这几天,我一直认真收听观看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看着这些“十三五”时期主要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深信,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将更上一层楼,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国家领导层变的更加年轻化、知识

化与务实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令全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我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在思想上,紧跟大会文件精神;在行动上,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做出的决定。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除了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外,我计划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

其次,在工作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同学,为班级,为学院,为学校做点事。

最后,在学习上,我认为要做到边工作边学习,终身学习。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以信息作为重要生产力的时代,谁掌握的知识,谁就拥有了进步的阶梯。除了虚心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我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生活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6年3月6日

篇二:2016年两会热点

2016年两会热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亟须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定必胜信念,继续保持苦干实干。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将共话改革发展,共商国家大事,凝聚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力量。本报记者尝试提出相关看点,与您一起探寻今后努力的着力点。

◆“十三五”规划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如何细化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此次两会,我们将得到圆满回答。

◆脱贫攻坚战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各部门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特别是近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印发,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负起应有责任。下一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会去找寻答案。

◆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直到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亟须到位,适应必须主动,引领更要有为,而如何做到“到位”“主动”“有为”,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将发表真知灼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今年首访中东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和构想。自该发展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沿线60多个国家响应参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如何乘势而上、相向而行,使“一带一路”的足迹更长、影响更深远?两会将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平台。

◆慈善法修改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一些重要修改内容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本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法律还会作出哪些重要修改,并将如何进一步引领、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拭目以待。与此同时,透过慈善法修改,我们还应关注近年来立法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显著变化,还可以观察、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立法质量”“如何确保改革于法有据”等重大问题。◆司法体制改革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下一步,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特别是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务大部分要在今明两年完成,各级司法机关又该如何精心动员,认真组织,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对此,“两高”报告值得期待。

◆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满怀期待。对此,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再到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专章部署“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党中央始终强调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已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会内会外能否看到更多的青枝绿叶呢?如果可以,我们希望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推动各行各业始终“绿意盎然”。

◆制度反腐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我们将如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如何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透过两会会风、领导干部作风,我们或许可以近距离感受、检验“绿水青山”是否环绕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篇三:2016两会系列时评

习近平五喻巧论生态,绿色发展建美丽中国 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山水中国美”。在两会好声音里,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绚烂的色彩。

全国两会的各项议程还在顺利进行,关于“绿色发展”的讨论早已掀起高潮。“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否则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成效可持续,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环的怪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不仅要说一说,更得实打实地干,不仅要守住底线,关键要自觉行动。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园故土。“十二五”时期,中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当过去与未来交替,挑战不容轻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后五年定下了“硬指标”,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需要在关键方面、重点行业做出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恒。

有人曾经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绿色银行”、“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眼睛”和“生命”。不难发现,每一种形象的表达都在给生态环境留下足够的生命空间,这其中既内含了生态富裕的现实关切,又饱含了生态为子孙的长远考虑。说到底,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化”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然而,在环境与发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倾斜还在时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没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的那样,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说,形势虽然见好,但并非“一片光明”,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好、摆正,怎么能要求企业来牺牲利益,又怎么给老百姓树立表率?“律人先律己”,各级政府务必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做到“当仁不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词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呼唤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否则,环保部官员被当面数落“看把天搞成什么样”的事情还会出现。把绿色发展凝聚成全社会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

慈善立法,打造中国“善时代” 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被喻为“开门立法”典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立法工作可谓“一朝提速”,草案在2015年10月和12月先后两次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这不仅表明国家立法机关在加速推进慈善立法,而且将立法的位阶提升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立法中尚未有先例,因此备受关注。

“有人认为这部法律好像份量不够,这样安排是有别的考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类似的疑问。很多人对这部法律都深感陌生,作为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不能低估。 数字最有说服力。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从2006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14年的1000亿元人民币;经常参加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全国有6500多万人。如果一个国家慈善行为的体量体现了其文明进步程度,那么用法律构建一个更加规范的捐赠行为,营造更为健康的捐赠环境,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急迫。慈善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善时代”。

慈善事业发展的规模与制度建设的速度脱节,是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如,善款的处置使用是否公开、受助对象有没有真正受益、个人能否公开发起募捐等,这些既涉及到捐助者的利益,也关乎受助者能否得到实惠。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在一些留有制度空白的地带,不仅容易引发法律纠纷,而且会损伤慈善的公信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立法让捐赠者得到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诈捐者得到惩戒,才能营造一个多赢的局面。例如,在慈善法草案中,专门有关于“信息公开”的规定,哪些信息捐赠人有权知道、哪些信息受助者有权知道、哪些信息在法律规定中不便公开。显然,本愿做慈善而不会做慈善,在困扰着很多中国人的同时,从基本法律层面上界定好权利与义务,正当其时。

立法是一个过程,慈善法也不例外。从2005年民政部提出慈善事业促进立法的建议,到今年两会上正式审议该法案,历时十余年,多次讨论并开门征集意见。这种开放性,既是用立法实践带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又进一步体现了立法的科学性,在这样一个“操练场”上,慈善组织、志愿者、捐赠人、受益人、监管部门等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即使有各种“吐槽”、争议和不满,如此艰辛的立法过程和如此广集民意的立法之路,承载了更多期待,也值得称赞。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慈善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用善意的风驱散冷漠的霾,是一件高尚且严肃的事,既不能“有钱任性”地随心而为,也不能用困难绑架道德;既要考虑到慈善的公益性与服务性,也不能忽视其法律权利。有评论说,这次慈善立法将是中国改革

进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它不会一次就变得绝对完美,但我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法治化充满期待并满怀信心!

国企改革攻坚战须向市场“借东风” 随着“1+N”顶层设计的先后出台,各界对国企改革的落地充满了期待。3月7日,在参加“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关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问题,他明确指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国企改革的“东风”,不是政策的扶持,也不是政府送上的“金娃娃”,而应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回应,对商海竞争的积极适应。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事关基本经济制度,各项成绩不容否定。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的国企改革踟蹰不前,还在等靠要,甚至不推不前进。究其原因,有环境与政策的因素,但更关键的则是观念的滞后。东北地区有着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市场化是让国企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的关键一招,也是改革者必须首先打败的“对手”、第一座要翻越的山,这方面万万迟疑不得。

市场的“东风”,体现在“倒逼”二字上。市场化不仅意味着企业要向市场需求瞄准、聚焦,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更要盯住市场主体的标杆,重塑自身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激励方式,努力克服种种大企业病、机关行政化病,更重要的是制度与观念的创新,文化与理念的再造。只有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扬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率,公有制的优势才会转化为胜势,共同富裕的信心才会转化为“真金”,国企存在的必要性和竞争力才不会再遭无端的质疑。

国企改革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成为真正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不走歪路、邪路,更不会走回头路。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想问题、做决策。企业就是企业,无论是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董事会职权的试点,还是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员工持股、薪酬分配,都必须体现出现代企业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唯市场的马首是瞻。

因此,国有企业须向市场“借东风”,改革的成效最终也得靠市场来检验。市场的需求,说到底就是群众的需求。这场改革中,包括消费者、企业职工在内的广大群众,有没有从中得到真实惠,有没有提振起精气神,是市场化改革是否被买账的关键衡量标准。市场的东风,曾带给国企无限的荣光,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挑战。中流击水,奋楫者先,期待东风浩荡处更多优秀的“大国强企”脱颖而出,助力我们的基业长青、信心常在。

中国经济没有过不去的坎

近日,在十二届四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7%。弹性增长目标甫一公布,就引起国际社会的聚焦。“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中国能否持续增长”??类似疑问也一度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话题。囿于一隅,只会得出偏见;立体观察,才能看到全貌。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已超过60万亿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增量都是相当惊人的。事实上,根据测算,中国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增长目标,只需要年均增长6.5%,把增长的下限定在这个幅度,完全是合理的。

把眼光放宽,就会发现,6.5%的经济增长目标,即使是放在全球而言,也是一个“颜值”极高的增幅。正如德国《经济新闻报》所指出的,6.5%的经济增长下限,尽管远低于中国几十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但相比西方,仍是一个梦幻数字。

就拿去年来说,当全球在“新平庸”状态下步履蹒跚,中国经济列车却依然稳步向前。经济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312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

人??“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国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那些“唱空”中国的论调,不攻自破。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一个国家,假如视角的转变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刻舟求剑。中国早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个个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故事,正在这块神州热土上演。从屡破记录的电影票房市场,到“买买买”成风的旅游消费;从“互联网+”的春风吹入寻常百姓家,到涌浪正起创新创业热潮,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积蓄,新热点正在培育。可以说,中国经济是行有波动、势仍向好,一时一事上中国经济发

展会有起落,但长远看浩荡东风。相反,纠结于“换挡焦虑”,却没有“质量关切”;沉迷于过去的速度情结,却无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善,只会陷入“一叶障目”的困境,而得出“看空”的误读。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转型的确存在困难和挑战,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三期叠加”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然而,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凝心聚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必定能在时代画布上,书写经济增长新的荣光。

奋力走出东北全面振兴新路子

林海雪原,沃野千里,作为重要工业基地和国家大粮仓,东北地区在共和国版图上举足轻重。在新常态下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是事关“十三五”发展全局的关键一役。

“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和干劲。

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最根本的是走出发展新路子。近年来,东北地区发展遇到的新困难、新挑战,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脱困解难、开创新局,根本出路就在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动力,以全方位对外开放拓展空间,以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

新发展理念既是指挥棒,也是开路机。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才能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东北地区发扬长处、补齐短板,关键是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而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把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作为治本之策。比如,唱好东北国有


2016两会新闻报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19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