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骆驼祥子,老舍

骆驼祥子,老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3 06:03 | 移动端:骆驼祥子,老舍

篇一:老舍的骆驼祥子

老舍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完成于1936年,最初是在《宇宙风》杂志上连载,1939年出版单行本,在15年里再版有2多次。在四十年代又翻译成多国文字。有人认为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作品艺术价值究竟在哪里?

一、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

老舍往往是文化批判,但是,在《骆驼祥子》中却转换为社会批判。《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上之所以成为一流的名著,首先是因为它蕴涵着激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它是典型的欧洲19世纪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它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悲剧人生,无情的鞭挞了社会的丑恶黑暗和腐朽。

祥子的悲剧人生与社会现实是那种“循环互证”关系。社会现实造成祥子的悲剧人生,同时,祥子的悲剧又证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性。这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模式。

祥子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他希望通过自己劳动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他这种最普通的生活愿望也无法实现。最后成为丧失了生活的信念,沦落为市井流氓诬赖,甚至不惜出卖他人而获取金钱。

这里,老舍从两个方面去写祥子的悲剧:

一突出祥子的好人性格;一个突出是社会现实的不合理。祥子是个好人,善良、勤劳、坚毅,而他的生活愿望又是普通的。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好人,在社会里也无法生存。 作品设计了四个关键性情节,这四个情节决定了祥子的悲剧:

1、军阀抢劫,

2、被孙侦探敲诈,

3、被女流氓强行占有,

4、小福子死亡。

除了四个重要情节,还有其他的情节,比如夏太太勾引祥子,这样的情节反映了社会丑恶腐烂。这些都是社会外部环境的因素。是社会现实,把祥子逼到绝路,使他堕落。 整个故事,也可以说是好人没好报的故事。当好人没有好报的生活,我们就必然要质问他的社会环境。老舍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这样,《骆驼

祥子》就完成了社会批判。

《骆驼祥子》的社会批判,是人本主义的立场。老舍是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对于摧残人的社会进行无情的否定的。我觉得,这是《骆驼祥子》的最大价值所在。

但是,关于《骆驼祥子》社会批判有二点需要注意:

1、平面化,缺乏深度

首先,祥子的悲剧的社会原因,都是偶然性的极端事件,虽然可以突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却未必深刻。

其次,把祥子和虎妞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看作是祥子的悲剧。缺乏思想的深刻性。祥子与虎妞之间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他们之间的冲突,带有人性、文化的复杂冲突。但是,老舍却没有在这里进行深入开掘,而是以平庸的“平民思想”价值尺度去进行单纯的道德判断。把虎妞看作是非道德的黑暗社会的一部分,是造成祥子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显示了老舍思想的平庸。

虎妞是被老舍丑化的市民女性形象。

老舍对虎妞进行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丑化。

虎妞相貌丑陋,是个38岁的老姑娘。而且雄性化。虎头虎脑,黑铁塔似的,长着虎牙。道德上丑化,流氓成性。引诱祥子,威胁逼迫祥子结婚,不是处女等。特别是用枕头化装成怀孕,更是极端化的笔法。完全是泼妇流氓。

在婚姻生活之中,完全把虎妞写成一个好吃懒做的妇女。而正是由于这种好吃懒做,难产而死。特别是,老舍把结婚以后的正常的性生活,看作是肮脏的,不洁的,是对祥子的肉体摧残。新婚第二天,祥子很早就起来,然后去澡堂子,要把女人肮脏洗掉。还一再强调性对祥子的肉体摧残。认为,对劳动者身体具有破坏性。结婚以后,拉车就没有力气,弓腰驼背等。最后,虎妞死了,祥子什么也没有剩下。老舍这里告诉我们的是,女人是祸水,只能给人带来灾难和不幸。后来的夏太太,勾引了祥子。祥子面对夏太太的时候,只觉得她和虎妞是一路货。作品中的女人,都是男人的灾星。

其实,虎妞固然有缺点,沾染了市井社会的流氓气,但是,有勇敢、可爱,精明强干的一面。

她首先是职业女性。是一个女强人。她虽然在家里,但是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而是企业管理者。城市白领阶层。带有女强人的性格。在工作上,她具有管理才能和经营意识。她有能力管理车厂。他父亲主外,她主内把人和车厂管理得有条不紊。这样看来,她的缺点有

可以理解的地方。在和祥子结婚以后,她也并没有丧失职业女性的思想性格,她要买几台车,租出去,吃车租,而不喜欢祥子拉车卖苦力。她是靠管理挣钱。

其次,她对祥子的爱情,是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具有一定的个性解放的意义。或者可以说,是市井社会中自发的个性解放精神。她对祥子爱情虽然手段上卑劣,但是感情上是真诚的,义无返顾的。她告诉祥子,怎样去先任刘四为干爹,然后一步一步的实现他们的爱情,都体现了真诚。她宁可和父亲决裂,也要死心踏地的和祥子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动摇过结婚以后,全心全意地关心、照顾祥子。

再次,在家庭生活中,她未必就是一个坏妻子。她有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的渴望。自己给自己操办结婚大事,租房子,装修房子,都是她一个人张罗。同时,也有妇女的勤劳。她也并不是好吃懒做的,总是把饭菜都作好,等着祥子回来吃。过节就张罗着主元宵,包饺子,逛庙会、灯会等。新婚她要祥子好好休息,要祥子陪她上街,都是市民社会的生活追求。但是,在老舍看来,这些却是贪图安逸的腐败生活。

其实,祥子与虎妞的冲突,更多的是农民与市民的冲突。祥子完全是农民心态和价值观念,这里应该有更深刻的文化、人性的含义。但是却没有深入挖掘。而是以那种素朴的膨胀的平民意识,对于这种冲突进行了简单道德评判。他完全站在农民、底层市民的立场上,对于虎妞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同。这样虎妞中层市民成为“恶”的化身,而祥子作为底层贫民成为“善”的化身。在善与恶的两极对立中,老舍把自己的爱都给了祥子,而把自己的恨憎恶,都给了虎妞,这样,虎妞就被漫画式的丑化了。她成为黑暗社会的一部分。成为祥子悲剧的最重要的社会原因之一。这就过于简单。

与对虎妞丑化相反,祥子却得到美化。甚至到了把落后、愚蠢、固执当作美德的程度。祥子的贞操观念,和虎妞上床以后,发现虎妞不是处女。就把她看作是不要脸,破烂货等等。结婚以后,非要拉车,闲不住,不吃车租,这些,被当作贫民的勤劳美德来赞美。虎妞在道德上有缺欠,但是在观念上却比祥子进步。

老舍的女性观,是非常保守、传统的。老舍最认同的是传统型贤妻良母。有点文化,温柔敦厚,会体贴丈夫,料理家务。祥子理想的妻子是农村女性。要在有钱的时候,回到农村娶一个妻子,那种朴素、勤劳的乡村妇女。要那种“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

2、《骆驼祥子》这种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在文学史上被误读

由于老舍的这种社会批判精神,与建国以后意识形态在表层上的吻合,构成了对旧中国社会的全面否定,所以,《骆驼祥子》就成为老舍最有价值的作品,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没有人不知道《骆驼祥子》。但是,很多人会不知道《离婚》、《四世同堂》,

其实,这些都是一个档次的作品。各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骆驼祥子》人本主义精神被消解。

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中,对于《骆驼祥子》的阐释,不是立足于老舍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而是从社会为本的角度去理解《骆驼祥子》的社会批判。老舍好象不是在由对人的同情而批判社会,而是在探讨社会解放。好象社会进步了,人的悲剧就解决了。其实不是这样。祥子的这样的悲剧永远存在,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还是存在的。文学以人为本,就是要对这样的不幸的人,寄予同情和关怀。

由于是从社会批判的而把《骆驼祥子》的主题由单一性的社会批判,变成了双重性的批判:既是社会批判,同时又是对个人主义的批判。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的原因,更有他自己的原因。那就是,他是个个人主义者,认为,他只知道靠个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却不知道“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这种盲目奋斗,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言外之意是,祥子应该投身到工农大众的革命中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翻身解放。其实,投身到历史洪流中去,也未必解放。历史不会解放每一个人,只解放一部分人。文学家不应该随着外部的历史跑,而应该服从自己内在的人性良知。历史是最大的骗子。它永远关心一部分人,而文学家却应该关心所有的人。

这种观点,不是从老舍的人本主义立场去理解它的这种社会批判,而是从社会本位的立场上去理解这种社会批判。

二、祥子形象

老舍小说主要是以人物塑造见长,《骆驼祥子》是那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有点象传记小说,记录了祥子的人生历程。《骆驼祥子》之所以成功,还在于塑造了成功的人物。作品中有二个人物比较出色。祥子和虎妞。

祥子形象,祥子是个普通车夫,是城市里的最底层劳动者,但是,他和一般城市贫民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从农村刚刚进入城市的,还没有完全市民化。他的身份虽然是市民,但是,性格却是农民性格。从这点上看,祥子是城市里的农民。他具有农民式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农民式的善良、朴实、勤劳、内向和坚韧。

这个人物写得好,首先是性格丰满。祥子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的生活态度是非常农民化,他没有所谓非分之想,没有对生活的奢侈要求,只希望凭着自己的劳动过着温饱的生活。他把这种生活理想寄托在车上,在他看来,只要有了自己的车,就可以过上温饱生活。他对于车的执著,对车的感情,就象农民对土地和耕牛一样。农民是一母地,两头牛。他是一个人一台车。他的车,都有生日。他以农民的坚韧、勤劳、节俭,去实现一台的车的理想,

早出晚归,省吃俭用,用一个闷葫芦,把每天挣来的钱存起来。作品还写到他的善良,比如给别的车夫买包子吃。

他缺乏商业意识。他攒钱,不放债。他和虎妞结婚以后,虎妞不喜欢他拉扯劳动,让他做点小买卖,或者买几台车出租,吃利息。但是,他坚决不干,非拉扯不可。这也显示了他农民式的价值观念。他在道德上高于虎妞,但是在观念上,却不如虎妞。

其次,写出了他性格变化过程,也就是精神历程。他的性格是有发展过程,有变化的。这是人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长篇小说写人,最忌讳人物只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线。祥子的毁灭就是他的精神的毁灭,他的美好品德的泯灭。他经历了一个由单纯到复杂到堕落的精神悲剧历程。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立自强阶段。

充满朝气,自信,好强,为自己的生活理想而奋斗。即使被抢劫,被敲诈,也没有完全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他确乎有点象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二焦虑阶段。与虎妞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对他的精神、肉体构成巨大的摧残和伤害,使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三堕落阶段。虎妞死了以后,又变得一无所有。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朝气和纯洁,没有道德感,开始吃喝嫖赌,寻衅斗殴,和夏太太私通。曹先生的帮助和关心,使祥子萌生了新是生活渴望,他要把祥子和小福子都安排在自己家里当用人,祥子在感情上倾向于小福子,但是,小福子却在妓院里悬梁自尽。这是对祥子的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他彻底堕落。成为市井街头的流氓地痞。祥子由一个淳朴农民变成了市井诬赖。

那么,祥子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体现了老舍对普通人的悲悯,关怀,对于不合理的社会批判。体现老舍人性关怀。

三、市井风俗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代表性作品,和其他的作品一 样具有浓郁的北京市井风俗意味。 在老舍的小说中,市井风俗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1、风俗和景物。固态的景观。如大杂院,四合院,胡同,街道,茶馆,车厂等。习俗,特定的地方性民俗,它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

2、精神层面,由风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意蕴,更重要的是人的性格心理。北京的市井风俗,既是老舍小说的基本背景,也是重要的表现对象。人物、故事、环境都和市井风

篇二:论老舍《骆驼祥子》人物性格特征

论老舍《骆驼祥子》的人物性格特征

(黄燕)

内容提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以精湛的语言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在国内外读者中间素享盛名,《骆驼祥子》是老舍最满意的一篇长篇小说之一。《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祥子,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自尊要强,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他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自身狭隘的小农意识,黑暗的社会,不幸的婚姻 ,让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化为虚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无力继续挣扎了,自甘堕落沦为社会的渣滓。虎妞—一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者,好逸恶劳,善玩心计,与祥子的生活格格不入,最终由于难产而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老舍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深刻揭示,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 祥子;要强;堕落;虎妞;好逸恶劳;悲剧

《骆驼祥子》对老舍的写作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创作《骆驼祥子》之前,老舍一直是一位业余作家,“这就是说,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然而老舍对这种状态不甚满意,这既不能令他安心、长期地创作,而且又终年无一日休息,更重要的是“教书也不能给我像写作那样的愉快”。“可是我的心里一时一刻也没忘掉尝一尝职业写家的滋味”,终于,在一次学校闹了风潮之后,老舍随同事辞了职,潜心创作。《骆驼祥子》便是老舍作为职业写家的第一炮【1】。

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幕悲剧,祥子的三起三落是故事的发展线索,与虎妞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中心。作者让祥子在周围人的关系中发展变化,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的,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和社会意义,以及祥子悲剧所带来的人生思考。

祥子的三起三落可简单归纳为:

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了新车。一落:好景不长,军阀混乱,乱兵劫车。二起:拼命努力,积攒够钱,再想买车。二落:时运不济,遇孙侦探,敲诈抢走。三起:被迫结婚,用私房钱,买辆旧车。三落:难产死去,无钱下葬,卖掉洋车。

在祥子三起三落过程中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

一、祥子的性格特征

祥子自幼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双亲和家里的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市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没文凭,没技术,没亲人的关照,要想有面包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祥子是孤单的,但他积极向上,他自尊要强,他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像农民对土地的迷恋一样,祥子用农民的眼光看中了可以不断地给他生产馒头和烙饼的“拉洋车”这一职业。他迷信自己的体魄,相信只要俯下腰来卖傻力气就行,所以,当他以骆驼的姿态奔跑在北平的街头巷尾时,他认为是天无绝人之路。

祥子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一个自尊要强,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对人物真的追求,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写出生活中有鲜明个性的活人;其二,写出立体的动态的人;其三重在写出人的活的灵魂【2】。

祥子是个辛勤朴实的人。当祥子认准拉车这一行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个“车迷”,一心想做一个 “有车族”,拥有自己的洋车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把买车,、拉自己的车作为奋斗的目标,作为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韧,祥子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辛勤努力,“他凑足了一百块钱!”终于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成为了理想中的自食其力的车夫。他把买车的日子定作自己的生日,“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有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当时社会动荡,军阀混战,不容他有丝毫个人幻想,他心爱的洋车终于在兵荒马乱中被乱兵掠走,“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去了,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失去了命根的骆驼祥子,只趁兵乱牵回了三匹毫无用处的骆驼??最终,他贱卖了骆驼,回到北平后又重病了一场。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信心,凭着一股倔劲,早出晚归,争取多赚些钱,重新买车。经过拼命挣扎,终于又积赞了几十元钱,但又被特务孙侦探洗劫一空。

祥子是个自强的人。在车行老板刘四的女儿虎妞的诱骗下,祥子同虎妞结了婚。婚后,他虽然无法改变虎妞的生活恶习,但也没有服从于虎妞给他安排的生活道路。他只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不甘心“压在老婆的几块钱底下”讨饭吃,不愿意做一个依附在虎妞身上的寄生虫。反映了劳动者要求改变生活地位的朴素愿望。他依然是个车迷,依然坚持做一个独立劳动者。

作者所表现的不是这个车夫浮在衣冠上、言语上与姿态上的东西,而是挖掘到祥子的心灵深处,为他外在的一切找到了生活与生命的根据,使祥子成为最真实、有血有肉的人。

祥子不但自尊要强,吃苦耐劳而且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富有同情心。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主动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却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祥子的思想是那么单纯,简单。虽然他不懂“投之以桃,报之以梨”的大道理,但他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曹先生。与那些满嘴仁义道德,而背地里却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之人相比。祥子比他们强太多了。

司徒柯在评论《骆驼祥子》一文中认为,“与其说《骆驼祥子》是祥子一生的历史,不如说是影响祥子生活,左右祥子幸与不幸的社会的一个写照”“祥子不只是一个人,他是代表着一群干苦活的弟兄们的一个典型”他说《骆驼祥子》是作者一切作品中“同情心”最浓

【3】烈的一部,这是这部小说“唯一的特质”

当祥子把自己在乱兵手中带回来的骆驼仅换了三十五块大洋的事告诉刘四爷的时候,四爷说:“哼,你这个傻小子!”“拉进城来,卖给汤锅,也值十几多块一头;要是冬天驼毛齐全的时候,三匹得卖六十块”祥子虽然有点后悔,但继而一想“把三只活活的牲口卖给汤锅

【4】去挨刀,有点缺德;他和骆驼都是逃出来的,就都该活着”祥子虽然拼命想攒钱,但并不

是一味的钻在钱眼里,他把自己的命运和骆驼拴在了一起,人和动物在此刻应当是平等的。

在一个严冬的晚上,当祥子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他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要得到别人的赞美或感激,只是出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祥子在"三起三落"的过程中,买车的理想一再破灭,渐渐的从积极奋斗变为心灰意冷,对城市的腐烂生活失去了抵抗力。自甘堕落,麻木潦倒。

当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

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打击,他绝望了,跌到了,再也没能站起来。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发作,原先的那股正气没有了,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狡猾,他耍赖打架、占便宜,为了五十个大洋告密出卖他人性命,甚至连他原来作为立身之本的拉车,他也讨厌了。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

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在思索;思索的时间长了,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

二、虎妞的性格特征

虎妞作为人和厂的内掌柜,精明能干,得心应手,把车场里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是刘四爷的得力干将。 但虎妞思想上也深深打着剥削阶级的烙印,如:“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而且很有一些剥削、诈骗的“心路”和手段”。

虎妞——她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同时也是她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老舍对虎妞的刻画非常到位。寥寥数语,既表明了祥子与虎妞的关系,又鲜明地反映了虎妞直爽泼辣的性格。虎妞勾引祥子,又在怀里揣了个枕头假装怀孕,以此来要挟祥子和刘四,既表现了她的心机,又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急于嫁人的老闺女的形象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她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逍遥去了。

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自个性命。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虎妞作为城市中剥削“奸商”的女儿,她的思想和行为都打上了剥削阶级的深深烙印。虎妞和祥子来自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这决定了她和祥子在对待劳动和金钱的态度上,存在着严重的思想分歧。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在她和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而祥子唯一的愿望仅限于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过“自由车夫”的生活。

虎妞终日无所事事,追求吃喝玩乐,好逸恶劳,荒淫无耻,她幻想着老头子有一天把她们接回车厂享受生活。她和祥子对劳动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她认为拉车是低贱的职业,“是给人家当牲口”,她不愿意祥子去卖傻力气,她通过经济优对势祥子进行限制、打击。她教训骆驼祥子:“你看老头子,人家玩了一辈子,到老还当上车厂主子,他不拉车,不卖力气,凭心路吃饭,你也学着点。”“婚前的虎妞和骆驼祥子是车主和车夫的关系,成了夫妻后,也【5】

丝毫没有改变那种主与奴的地位。”虎妞居高临下的霸道,让骆驼祥子彻底失去了人格的尊严。

虎妞由于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甚至与其闹翻。虎妞虽然以假怀孕欺骗祥子与其结合,但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撇开生计问题,虎妞是真心爱祥子的,爱这个有点倔的大个子。

虎妞虽然举止粗鲁,性格泼辣,但亦称的上是一个贤妻良母如:“虎妞已把午饭做好,馏好的馒头,熬白菜加肉丸子,一碟虎皮冻,一碟酱萝卜,别的都已摆好,只有白菜还在火上煨着,发出些极美的香味”。“她做饭,收拾屋子,屋子里那点香味,暖气,都是他所未曾经验过的。不管她怎样,他觉得自己是有了家,一个家总有它的可爱之处,他不知怎样好了。”

【6】虎妞给了祥子一个家,一个不是很奢华却能遮风挡雨有着温暖的家。祥子自幼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因而才独自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独自闯荡,习惯了冷暖自知的祥子,此刻被虎妞所营造的这种小温馨所感动了。

夏天的暴雨给穷人们带来了多大的灾难,而穷人的命是顶不值钱的,一场大雨可能也能浇死不少城里的贫苦儿女。在一场大雨中祥子生病了。虎妞去娘娘庙给他求神方,不见效。又去给祥子请大夫扎了针,吃了药才慢慢见好。虎妞对祥子还是非常关爱的。

此外祥子更多的是得到她的另类关心——祥子所接受不了的她那种畸形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的自身的需求出发,是对祥子肉体和心灵两方面的摧残,是她害了祥子。

虎妞是社会病态的产儿,她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所处社会的牺牲品。

三、悲剧的根源

夏至清认为《骆驼祥子》是一本深含个人情感的小说,在这里老舍想具体写出他对个人单独救国的必然徒劳所感觉到的新概念【7】。

首先,祥子的堕落是一个精神渐变的过程。性格中软弱的小农思想,使得他一步步由“人”变成“牲口”的。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祥子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小说中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一个人要想真正成为英雄,除自身素质外,同时他还需要周围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理解、

篇三:老舍《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分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是老舍平生得意之作,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洋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的图景。

(一) 写作背景

北京作为古都,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现的很晚,市内交通基本靠人力车维持。据统计,二十年代金市有人力车近六万辆,车夫达四十万人之多(当时北京的工人共二十四万人左右),如平均以四口之家计,人力车夫和依靠他们养家糊口的总数有五十六万人。因而在北京的大杂院里栖居着像二强子、老马、祥子这样苦难的家庭。车夫属于社会下层,是苦力。

(二)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可以用祥子的三起三落来概括: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了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乱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小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没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三起三落表现了祥子命运三部曲: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及理想——奋斗——幻灭的命运三部曲。

(三) 作品主题

作品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再次暴露无疑。老舍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四) 祥子悲剧解析

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最终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它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为实现这个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深刻的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他对个人的力量、年龄及勤劳吃苦品质的自信,使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无法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这一生活真理。只能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其次,祥子的悲剧性格。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他的软弱无力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境中,他的带着小生产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败后,他向命运屈服乃至苟且堕落。从深处看,恰

恰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虽然从农村走入都市,但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由向命运屈服,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西现代文明的烙印。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祥子的人生历程,也不断的腐蚀着祥子的灵魂。

总之,老舍通过祥子的悲剧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有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这样,祥子的悲剧性的刻画便被纳入了老舍小说整体的文化批判视野。

(五) 虎妞形象解析

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相貌丑陋,泼辣而有心计,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长期以来被视为妖妇或泼妇的典型。

老舍是北京大杂院里走出来的作家,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传统观念镌刻在其家庭生活“婚姻爱情”道德操守等方方面面,也造成了她对女性的生疏和意识的守旧。虎妞形象的塑造难免笼罩着来自作者创作主体的男权意识,由于这种潜在意识的渗透,老舍对虎妞形象的描写凹陷出多方面失控:一是在外貌上突出虎妞的老与黑;二是在性格上强化虎妞男性化的精明与奸诈;三是在心理上强调虎妞性变态的贪欲和淫荡(这种男权创作视角,在夸大虎妞对祥子的肉体和精神伤害的同时,必然造成虎妞形象的歪曲。

大多数研究者也认为,虎妞是一个淫乱变态的性瘾癖患者,是他的压迫榨取将祥子推向了最终的堕落,这是偏颇和不公正的。

在《骆驼祥子》整个故事中真正的悲剧人物,其实是虎妞!虎妞为了得到祥子确实是不择手段,但是不能因此否认虎妞的真爱!相比祥子在这伤感情中的不屑、厌恶、犹豫、利用,虎妞的真心则显得越加可爱,越加让人为他感到心酸和悲慨这个丑陋、凶悍、强势的女人,以她毫不掩饰的最真实的本性欲求和爱情无畏,执着的追求尖锐的讽刺着那些虚伪的礼仪道德。重新审视虎妞,给这个无辜、可爱的真性情好以公正的评判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抛开男权的传统光环,我们会发现虎妞身上其实镶嵌着对传统女性的反叛和超越而折射出的美好人性之光:如她的侠义“聪明智慧”有胆有识,卓越的管理能力,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积极主动大胆出击,是一个融传统与现代“男性与女性”“美丽与丑陋”的复杂整合体:泼辣干练而不乏细腻,粗俗“颐指气质”而又不择手段,这未尝不是大胆勇敢而坚定的真性袒露,中国旧式妇女缺少的就是这种直率和果敢的勇气;再管理车厂时,虎妞毫无避讳的展现着自己的泼辣与干练;她平时似乎缺乏女性温柔,然而对待祥子他又不缺乏细腻;或以粗俗表达真诚,用状似难听的言语吐露心底的关心,或是纯粹而真切的关心,善意的劝解。虎妞的性格中透露出热辣的美,也是人性光辉的折射,虎妞体现着新时代女性在主动汲取古典女性真善美的同时,张扬着个性。因此,为虎妞平反,对虎妞形象重新解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六) 次要人物简介

刘四爷——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随能干但毕竟是女儿。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连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已为时已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时,他真正感到孤独,真正感到

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

曹先生——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一个极普通的人,只是由于待人宽和、民主,而被认为是“圣人”。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是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小马儿的祖父——一的一辈子要强,最终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他似乎就是将来的祥子,他曾经也是要强的。身子也是那么棒,也是那么好心,又怎样呢?最后连自己的小外孙子也保不住,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自己怀里。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样都是逃脱不了命运的车夫,最后悲剧的死在街头。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也是被父亲卖给一个军官,军官被吊走后他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有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自己上吊自杀了。小福子的一生也许就是那些长得有个模样的大杂院里的女孩必经的道路,她们没有过错,但是他们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就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了,命运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不讲公平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一切。小福子就是这样顺应了命运,回到了她所来的地方,留给人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的女儿卖了买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追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得烂醉。二强子的行为是令人气愤的,但是生活的压迫使他喘不过气,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当他清醒时又觉得对不住女儿和两个儿子,可是没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车来维持生活,而他又没有祥子的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了,这便使他更加自暴自弃,干脆沦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七)《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老舍,作为人民的艺术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语言大师,以其创作的宏富,语言的质朴、精美、凝练、幽默、独步文坛、自成风格。郭沫若曾经称赞他“我爱舒夫子,文章一代家。”作为一代家,他把中国的文学语言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成为继曹雪芹之后最有成就的白话文学作家。其代表作《骆驼祥子》则代表和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

1. 通俗易懂的北京口语

(1) 老舍应用北京口语熟练、精巧,经过他提炼加工过的北京口语在《骆驼祥子》中担

负起了叙述、描写、对话得任务,是作品时而轻松,时而沉重,时而幽默,时而辛酸,时而欢乐,时而亲切,时而严肃,具有朴素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2) 口语化的特点就是俗与白,即通俗、易懂、浅显、明白如话。老舍加工凝练的的北

京口语,使平移、通俗、易懂的文字添上了神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从而“把白话的香味儿真正烧出来”。因此,俗与白并不就是简单、呆板,不是淡而无味,而是能使读者从浅显的文字中理解出作品的含义和生活的真谛。

(3) 《骆驼祥子》的口语化包括,北京方言的独特运用。作品中用一些带有方言色彩的

词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2. 朴素简洁的语言

(1)《骆驼祥子》语言的第二个特色是简洁。老舍自己说《骆驼祥子》的好处是“朴素,简洁有力”。

(2)于凝练中蕴含深刻的哲理。整篇《骆驼祥子》作者都有简洁、凝练的语言写出了生活的辛酸与人生的哲理,不乏警句。

(3)老舍充分利用,北京口语句式简短,结构单纯,富有变化和节奏感的特点,使文章简洁有力,干净利落,富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3. 用词妥协、形象

老舍最善于选择字眼儿,用词准确、精当、适切、形象。无论是一句话、一个词,他都千斟万酌,用最合适最贴切的语言来表达,使之更加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抓住要害则酣畅饱满。

4. 高超的幽默与讽刺

《骆驼祥子》是作者幽默与讽刺艺术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作者不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使万物勉强带点幽默的味道来,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面对一群群众生图,她在嘲笑可笑的善良的面含有同样的眼泪,寄托了老舍对被压迫者,受凌辱的人们的同情,而对那些卑鄙龌龊,则用温婉含蓄的语言达到讽刺的效果,从而使人物的语言具有“婉而多讽,威尔多谐”的韵味。

而讽刺性的幽默是老舍语言幽默的特色。作者对世事的艰难顺摸得透,心中的苦楚只能用笑骂的方式吐出来。因此他运用讽刺之语,不采用激烈的言辞,而是用温婉含蓄的语言丑恶的现象,软中带硬,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家庭影响有关。

老舍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把北京人日常使用的大白话调动得出神入化,达到了“色、香、味”俱佳的地步,固而他的作品才“奇语惊人拼万死,高歌吐气做长虹”。


骆驼祥子,老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95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