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百善孝为先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的故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5 06:26 | 移动端:百善孝为先的故事

篇一:百善孝为先散文

常 回 家 看 看

肥东经开区中心学校杨新波

一次我儿子的语文老师布置他们的作业是搜集一些成语故事,并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家长听,儿子在查阅资料后,给我讲的是“黄香温席”故事,儿子讲得很动情,一个九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何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听了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为他们做的实在太少。 还记得爸爸、妈妈曾今对我说,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是我们今生的牵挂,你就是我们精神的寄托,我们要让你过得幸福。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为他们对我所付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生儿方知父母恩,寸草难以报春晖。儿女对父母,比父母对儿女的心永远是相差悬殊,不可同日而语的。我的父亲是退休老师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15岁之前的我一直在农村生活,记忆中的父母每天起早你贪黑的辛勤忙绿,似乎永远不知道劳累。上世纪80年代的江南农村,农民的生活还是十分辛苦 ,当时父亲还是一名民办教师,工资收入微薄,一个月只有五六十元的工资,而且时常不能按月发放。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家里农活的担子大多落在母亲的肩上,那是的稻子、麦子有财都要手工镰刀收割,收割之后还要一担一担的往家里挑,挑回家之后,还要人工脫谷,一大场稻子用牛拉磙子转,少则4、5个钟头,每到农忙季节,父母整夜不

睡那是家常便饭,特别是父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农活,到点了就急急忙忙的往学校赶。父亲学校离家步行有15分钟左右的路程, 父亲上学的同时经常是挑着一担稻草到学校附近的加工厂去加工猪饲料,就是这样,父亲也没落学生一节课。父亲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是我心中的好父亲。父母亲为我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都到城里生活了,按理说两个老人家也应该享享清福了, 父母照顾子女的时候,子女不觉得;等到他们需要照顾的时候,才觉得亏欠他们太多太多了。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间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子女如果能用父母对待子女的心去对待父母,那才是合格的子女啊。以前我们做孩子的,由于子女小、工作忙、年纪轻,不懂得体贴父母,对父母有不同程度的忽视。可现在我开始感到父母真的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需要我们的日子已经开始了,再不能太自私地自顾自忙活,该是报答、孝敬父母的时候了。多回家帮帮父母、照顾照顾奶奶,多尽自己的一份力、一点孝心,要知道,能够这样,忙些也是的。人生百善孝为先,不要非得等到父母走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欠父母太多太多,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把握住时间,那你只能抱憾终生。正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所唱,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篇二:家训小故事-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家训故事

家训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训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训,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我就是在传统、朴实的家训要求下长大的…… 百善孝为先——这是父母对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孝敬父母和老人看得很重。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兄弟姐妹多、人际关系复杂。作为老二的母亲,没有学习的机会,带大3个弟妹、做繁重的劳力是她青春的全部,一身嫁衣是她全部的家当,但母亲用她善良、有爱心的处事作风,做好女儿、儿媳的赡养义务。母亲在世时,有好吃的,首先想到老人、平时一有空就会去陪伴,70多岁的外公外婆由4个子女轮流照看,但50岁的母亲还是每周都要跑十几里路去看一下,她说:人老了,看一次少一次,而且他们喜欢我,看见我就很开心,一天不去就会站在路口等待……奶奶一辈子对母亲不太好,但奶奶老了,病了一直侍奉左右的却是母亲,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奶奶的那颗孤独的心,89岁的奶奶临终时终于对

她流出感动的泪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侍奉公婆、赡养父母贵在平时用心。

百善孝为先——这也是我在生活中的亲力亲为。母亲在世时,我除了在物质条件上事无巨细地对母亲加以照顾和考虑,还更多的从精神层面与母亲沟通交流,让母亲感受到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与不舍,让母亲感受到家庭给予她的温暖与关爱。现在父亲糖料病并得了脑梗并发症后,都是我及时把父亲接到东山住院治疗,忙前顾后,嘘寒问暖,让父亲家庭的温暖;对经常一个人在乡下住的父亲,我经常打电话问候,每星期至少回去一趟,并经常和爱人、孩子一起回去,为父亲做饭,静静坐在他身旁进行陪伴;每次回去都要彻底打扫卫生,做好几天的饭菜;都要给他洗澡换衣,洗衣服、晒被子;父亲身体不好,做儿女的在牵挂的同时也专门请了护工来家照顾,我们的一点点孝心激发了老人无限的满足感,逢人便表达儿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那就是我们作子女的最大幸福。

家训格言:百善孝为先

篇三:百 善 孝 为 先

百 善 孝 为 先

王佳睿 四年三班

柳河沟学校

听过这样一件事:比尔·盖茨接受杂志社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他说:

“The world can not wait for things than most honor their parents(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在世界首富眼中,最不能等待的事情,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 ,更不是商机,而是行孝。

外国人重视孝,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更是把孝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她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美德。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博大的中华大地上,孝之歌白唱不厌,孝之行人人称赞,孝之德代代相传。

从小,爸爸教育我做个孝顺的孩子。那时我就想孝是什么呢?渐渐地,我在一本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孝是子路负米,是朱冲秋“割股为羹”的勇气;是晋代王祥“卧冰求鲤”和三国孟宗哭笋的热泪。是九岁黄香替父蕴暖的被窝,是四岁孔融让出的大梨;孝是沉香排除万难救母亲的赤子之心,是许士林磕红的额头。孝是陈毅执意为母清洗的床单,是毛泽东得知母亲病危后,昼夜兼程的归途。

书中的孝感天动地,生活中的孝更加鲜活。我的母亲,一个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在我年幼的心中一点不逊色于历史上各位孝的典范。

七年前,爷爷查出肝癌晚期,医生估计只能活三个月。哭红眼睛的妈妈,给爷爷的用药到饮食都做了一个细致的计划。每天下班回家,

妈妈就陪在爷爷身边,给他按摩,陪他说话,还常常把爷爷扶到小区去散步,不认识的人都以为是爷爷的亲闺女呢。在妈妈的悉心照顾下,爷爷居然多活了两年。在爷爷生命垂危的日子里,妈妈没舒舒服服地睡过一觉。常常和衣而眠,只要听到爷爷房间里有响动,就马上照看爷爷。爷爷走了,走得那么安详,没有意思遗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母亲不仅对爷爷孝敬有加,对隔壁的王奶奶也是关怀备至。王奶奶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每到节日,家里冷冷清清,妈妈总会让我去请王奶奶到我家来玩,久而久之,只要家里改善生活,我就主动去请王奶奶。“每个人都会老的。”这是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少年,对孝的理解不在停留在故事的感动上。我知道努力学习是孝;煮一碗汤圆端到妈妈床前是孝;为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是孝??我还在日记中摘抄下这样一段话:当有一天真正变老,因此头脑不灵活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

时,请务必怪罪他们。当在吃饭时弄脏衣服,梳头时手开始不停地颤抖,忘记系扣子绑鞋带??请不要催促他们。当行动不再方便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

百善孝为先,百事孝先行。无论何时,孝的故事永不落幕。鸦能反哺,羊知跪乳,一个懂得行孝的人,才可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人无孝不立,让用实际行动去学孝,去尽孝,让孝满天下。


百善孝为先的故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15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