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济南市历城区语文一模试题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2016.4)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0.5mm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穴位(xu?)污秽(huì) 狡黠(xiá) 茅塞顿开(sa) ....
B.吞噬(shì)接济(jì)恣睢(suī) 拈轻怕重(zhān) ....
C.归省(xǐng) 校对(jiào) 诘难(ji?) 叱咤风云(chà) ....
D.矍铄(ju?)勉强(qiáng)虔诚(qián)浑身解数(xia)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诀编辑室谈笑风声美轮美奂
B.媲美狙击手随声附合墨守成规
C.寥廓明信片明辨是非得意洋洋
D.喑哑斑马线销声匿迹浮想联篇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味”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
D.张成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
C.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草房子》中与桑桑家关系最密切的邱二爷家一个极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孩子,后来他
们从邱大家过继来一个儿子,他是细马。
B.《老人与海》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风烛残年的他一连八十四天都没
有捕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C.《简·爱》中,除了罗切斯特先生以外, 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 他对
简爱有真挚的爱情,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
D.《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 、马超 、赵云、黄忠 。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B.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驱车追赶 ..
C. 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
D. 猥自枉屈 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躬耕于南阳 贤于材人远矣 ..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C.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入则无法家拂士 ..
D.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临崩寄臣以大事 ..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报先帝”照应了文中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和“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寓情于议,感人至深。
C.“北定中原”是作者出师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 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
①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②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②蘧(qú),作者何薳(yuǎn,又读wěi)自称。
9.用/给下面文字断句,划一处。(1分)
及 见 今 人 所 藏 遗 稿 涂 窜 甚 多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11.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6分) 北 山
(宋)王安石
①②③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②陂(bēi):池塘。③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yàn):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12. 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13.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展现的画面,并
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 按诗文原句默写。(每题1分,共7分)
①绿树村边合, 。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③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④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⑤ ,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⑥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⑦《<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方言
①大多数人最早学会的语言,就是方言。也就是说,使我们能最自如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是方言。
②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所谓乡音难改,它唤起的是乡情与亲情。方言也是传承..
本土文化的载体,鲜活地记录着地方特有的历史风俗,承载着人文精神,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③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根深叶茂、博大精深,这是因为我们始终生活在多元语言、多样文化中间。方言是最自然、最本质地表现中国多元文化的根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抵消了方言的话语空间。各地方言,除了粤方言与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外,都在迅速地缩小地盘,并且无论在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都越来越向普通话靠拢,这种现象令人忧虑。
④以上海方言为例。上海话原本是一种相当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尤其在近现代,从“自来水”到“电灯泡”,从“马路”到“僻房”,从“出租车”到“麦克风”,上海话创造和引进过大量的词汇。而现在,上海话中大量生动的俗语、俚语、惯用语等正在被逐渐淘汰,反映本土生活的文学文艺也日
渐式微。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上海的本土文化曾经异常活跃,诸如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沪书、越剧、评弹、甬剧、锡剧、淮剧、扬剧等十多种曲艺和地方戏曲都是在上海草创、汇聚直至发展成熟。另外,数百首具有上海特色的流行歌曲也在当时广受传唱。这种城市文化生态的繁荣,一方面使上海成为文化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会,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上海鲜明的本土特色。可见,吴语和上海话的良性生态是可以创造高度繁荣的地方文化的。反之,如果抑制了方言的发展,地方文化也会随之而萎缩。
⑤保存和延续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良性成长的自身要求。同时,接触和欣赏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从中感受亲切、骄傲和感动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因此保护方言也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就提出:“每个人都有权利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方言也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汉语方言是研究汉语历史变迁的绝好素材,各种不同的方言分别体现了汉语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堪称活的化石。因此,对方言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是学术上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可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⑦保护方言,维持语言的生态平衡,关键就要让方言顺其自然地发展。语言的特点就是它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方言,除了地域方言,还会有因年龄、阶层等差异而产生的各种社会方言。对这样的语言,只要少加人为干涉,就会越发展越丰富。另一方面,平等地对待一切语言,在传媒上适当开放空间,使方言与普通话双轨同行,方言文化才能真正自由地生长起来。
(文章内容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保护方言”的原因。(3分)
16.联系上下文,请在文章第⑥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本段段意的语句。(写到下面的横线上)(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
18.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谈谈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
中国的汉语方言是研究汉语历史变迁的绝好素材,各种不同的方言分别体现了汉语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堪称活的化石。
(二)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母亲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母亲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母亲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母亲的脸上。母亲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
“好甜的天露水吆”, 母亲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母亲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母亲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母亲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母亲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母亲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母亲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母亲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
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母亲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母亲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母亲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母亲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母亲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9.文章以“葫芦架下的母亲”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
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母亲的脸上。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
21.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篇二:葫芦架下“放葫芦”
葫芦架下“放葫芦”
中秋节晚饭刚过,就接到栋叔电话,说木子诚邀“榄水诗韵”组员到他家赏月,本来家里接下来还有丰富的节目,但考虑到这是一个向前辈及师兄师姐们学习的好机会,于是我排除万难,还是与栋叔依约前往了。
木子家毗邻沙口水道河堤,庭院内大厅前一架茂盛的葫芦瓜棚下悬挂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翠绿端庄又可爱的绿葫芦,与其他花草树木呼应把庭院点缀得异常幽雅。亚萧一家四口早于我们已到埗多时,他们正在葫芦架下的招呼席上茗茶嚼果与木子闲聊。我与栋叔落座后,大家又分头电联其他成员,催促他们到埗。木子提议,当晚的节目像之前有过的活动一样,选定一位词长命题首咏,然后其他人员依题依韵应和,大家尽情吟风弄月,以赋诗的活动形式赏月贺中秋。
等人期间,栋叔看着葫芦棚感叹地说了一句“葫芦棚下最好是放葫芦了。”想不到栋叔的此言说得那么准,当晚原定的吟月诗会最终自然而然地开成了比吟风弄月更有意义的“放葫芦”大会。首先是大家就今日在微信平台上,关于某些无良奸商利用一些老年书画爱好者渴望成“家”的虚荣心,设圈套诱骗这些老人家交巨款上京领取他们私授的所谓金、银奖而从中牟利敛财的劣行,我们应该反对还是接受的问题进行了热议,大家一致认为对此我们应该联合受骗者揭露此阴谋劣行并抵制之。因为如果我们欣然接受这些骗局,虽然满足了“领奖人”的虚荣欲望,但这样势必助长了这些奸商的恶性膨胀,接下来就会出现更多更加恶性的类似骗局为祸社会。更严重的后果是会在社会上泛滥大量的“伪艺术”,使真正的优秀传统艺术受到恶性冲击,最终是严重污损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大家对有关的劣行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声讨。
接着,大家把话题转到了评论亚萧的新作《生日》一文之上。首先,亚萧自我从多方面详述了此文的写作情况。接着栋叔针对文章的体载、思路安排、修辞运用等多方面作了点评,木子和摄影协会谢会长也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大家对此文的含意和质素还是肯定的,谢会长还与亚萧交流了有关写作的心得。大家发言热烈,观点明确,
言辞直率中肯,点评准确清晰,这令平时十分自信的亚萧也谦然接受了。在热议的全过程中,发言特别热烈和激昂的要算是亚萧了。葫芦棚下的午夜时分本是一席清凉之地,加上木子又专设了一台16吋的猛力风扇劲吹,然而由于大家情绪激昂,场面热烈,以致于各人仍见汗流夹背,幸而木子热情地为大家准备了可口的花生鸡粥和上好的靓茶作能量的补充,所以长时间兴奋大家都毫无倦意。
明月在爽朗的夜空中穿行,她可能在急待诗人们对她的赋咏,然而我们的话题依然是学术性的内容。大家又围绕文学社的今昔情况进行了总结性的热议,并抒发了自己对文学社的建设期望和发展方向的见解。他们确实是一群酷爱文学之人啊!在几个月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时我感受到“榄水诗韵”群体中的几位主角人物如伍校长、张鸣琦经理、栋叔、亚萧、摄影谢会长等,他们具有着深湛的文学修养和高尚的品格修养,以及超凡的创作能力和感染能力。在他们的熏陶下,网群中湧现了一批如木子、小冬菇等写作进步神速、充满希望的成员。用栋叔的话说,他们几位是文学社的“潜力股”,是未来家乡文壇的希望和栋梁。
亚萧的观点也颇有见地,他认为“榄水诗韵”平台创建后,他们几位在文学创作上能非常潇洒地有些作为,最感激的对象不是谁,而是“微信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的、不受限制、又不设门槛、非常方便地发表个人的作品,使大家可及时地彼此对作品进行欣赏、品评及纠错。水平低者因有佳作启发,又有高手指点,所以提高速度极快,由此即可掀起创作热潮,这是任何报刊或其他媒体都无法办得到的。的确,回想不久前,榄水诗韵每天由词长命题首唱,各组员接着在微信平台上次韵应和,当时盛况空前的情景确实值得回味,自己此时与初入群时的水平相比的确明显提高了。但我觉得自己的进步有此平台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更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有几位台柱人物的热情诱导,耐心指点和挚诚熏陶而取得的。在与他们相处的这段时间,我深深体会到榄水诗韵群体中,上面提过的几位台柱人物,除了学识底蕴渊博,作品文采璀璨之外,他们还是品格高尚,德行堪仰之人;在我们这些学习阶段的诗作后辈面前他们从来没有傲慢之气或骄横的架子,而总是真挚地诱导和指点。他们
品格豁达,淡泊名利。作品表露的主题思想如峰巅青松,顶天立地;又似溪畔秀竹、虚怀抱节。所以,他们的作品有雅兰之香、具奔浪之豪!在生活现实中,他们的确也身体力行了自己的做人宗旨!请看:在政府行政机构主办的领奖台上,很少见到他们的影子,但在无偿为地方企业宣传或为学校启蒙学子的盛会上以及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活动中,却总会留下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不会为了钱财而违心地去给别人卖广告,但每逢节日或祖国、家乡的重大庆典,他们都会用优美的词藻去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对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他们会积极地用诗词文章去传颂褒扬。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期间的两个多月里,他们每天都撰写大量诗、词、联等,以各种文体歌颂和缅怀英烈;欢庆胜利;同时也用他们犀利的文笔作为投枪匕首,猛刺日倭!
明月从木子庭院东面已移到了西墙之上了,此时夜已深了,但我们的“放葫芦”热情并没有减退,亚萧仍然是发言热烈者。在谈到“榄水诗韵”今后的发展前路时,他激昂地有代表性地道出了他们几位主角人物的奋斗宗旨,就是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努力传承先贤们的文学遗产,兴盛家乡的文学风气,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乡——小榄的文学创作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能发扬光大。亚萧激昂地说,他这么努力去创作并不是为名为利,只求期年之后能见到家乡文风鼎盛,他们也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杜甫,家乡先贤伍、张、何等几位一样,在榄乡人们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满足了。这是多么伟大的抱负啊?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确已在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方面刻苦钻研,另一方面又不忘诱导一班后辈。为了文学艺术的传承,他们高调创作;但对于名利,他们却低调做人。他们从不向他人索求,却默默地向社会奉献。请看,他们每天除自己积极创作之外,还无偿地自主地整理一些先贤的杰作在微信平台上发表,每天早上一开微信,必然会看到小榄已故文豪黄新宇校长的传世佳作以及小榄文学先贤们的原作和几位主角们依韵应和佳作这一方面供大家欣赏参阅和学习之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以丰富家乡的文学资源。张经理还曾二次自己整理并编印大家在微信平台上发表过的好作品成书刊,自费钉印,无偿馈赠给大家以资鼓励和作学习之用,摄影
谢会长常用自己的长枪短炮,为捕捉几个优秀特写镜头供我们写作之用而在露天苦候几个小时。还有就是他们经常自费组织一些旨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座谈会或现场应景写作活动等,都是自费的。体现到他们这种为了传承祖国及家乡的优秀文学遗产而忘我地、刻苦地。不懈的努力,顿时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对他们的无限敬仰之情!同时,因能与他们为伍感到有点自喜,但想到自己的水平与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顿时又感到有些自卑和汗颜。不过想到原来理科出身而在诗作上连平仄都不懂的自己,在他们热情的熏陶和耐心指导下,仅二三个月功夫就能写出合格诗作的事实,自己内心又觉得有了安慰和自信,跟着他们只要加上自己的努力,或许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好诗人。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他们传承成果的其中之一。目前在网群内,像我一样原来不懂平仄,现在写作成绩比我好得多的“潜力股”大有人在,这就是几位“台柱”们努力的传承成果啊!至此我非常庆幸自己今晚能排除万难参与了这次很有意义的“赏月”活动,我感到收获真大啊!
这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大家的观点阐述和感情的抒发还未有丝毫降温的迹象,子夜已降临了,皓月也开始西沉了。由于亚萧的家人在此也已戏耍了几个小时,也真是很困倦了,要告辞了。但大家最后还是抓紧时间,长话短说了十多分钟,这次很有意义的“放葫芦”活动才欣然结束了。晴空中的皓月陪伴我们整整一个晚上,虽然今晚诗人们没有对她赋诗吟咏,但我相信之后将会有更多的诗人用更美好的诗章而为她赞美。家乡的文学园地上也将会出现更多香花艳卉;祖国的河山和家乡的面貌,在他们多艺的笔下将会展现更壮观的怡人美景!朗月也似乎体现到这一点,所以一直用她那明亮的光辉照耀着这群文学斗士的归程,照耀着他们奋力圆梦!
篇三: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试题 语文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2016年3月15日下午2:30~5:00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1页。
★祝考试顺利★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互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这一文化理念蕴含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是后一方面的表现。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今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
的共同文化观。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后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
交往关系的“投射”和“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
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
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
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
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
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D.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
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中形成的,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
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
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D.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
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登木兰山记
明·屠达
楚多名山大泽,奇秀甲天下,异人往往间出。予过楚,未能历览其胜也。
昔人云:“身到处,莫放过。”予心识之间,尝访三闾之渊,问双凤之址,登黄鹤歌白云之诗,过鹦鹉即渔阳之鼓,临赤壁想公瑾之英风,讽咏坡仙之二赋,仰眺横睇,流连不能去。 ..
一日,闻木兰为西陵最胜,询之,即唐初女将代父从征者也。予每称木兰忠孝,为古今第一奇女子,而史册不载,尝称怪焉。今名木兰,即其故里,遗冢宛然,非二氏之说荒唐无据者矣,予往登之,见山势嵯峨,群峰攒簇。争为奇状,其偃蹇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河;其怒拔而上者,若能罴之登于山,翠磴千盘,丹崖百尺,以至涧断,别开一径,山面忽露数峰,岩壑之奇,未易仿佛,及扳以升,百折而上,薄暮乃臻绝顶,凭眺其巅,势与云参,烟霏雾结,四顾渺然,迥出天外,诚三楚之极观也,然其阔为寺、为院;为古刹、为新建,所在多有。而木..
兰一祠,独在半山,庙貌不展,识者讶之。 .
时宿僧寮,见四方至者,贸贸而来,诸僧人营营应之。亦与城市等,无一清修净地。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山僧之陋楚欲类然或曰今所称名僧偏山谷其惑世诬民滋甚,宁为此,不为彼,是二者予未能辩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山僧之陋楚欲类/然
或曰今所称名僧偏山谷/其惑世诬民滋甚
B. 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山僧之陋楚欲类然/
或曰/今所称名僧偏山谷其惑世诬民/滋甚
C.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山僧之陋/楚欲类然/
或曰今所称名僧偏山谷/其惑世诬民滋甚
D.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山僧之陋楚欲类然/或
曰今所称名僧偏山谷/其惑世诬民滋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如用“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来标示现在的南昌区域。古
代地名还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如“三楚”是指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后来一直习惯用来指湖北湖南等长江以南地区。
B.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字成年之后才起,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如“公瑾”“孔明”
很容易看出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曾点字“子皙”,韩愈字“退之”则可看出名与字的协同关系。
C.“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木兰祠”就是供奉花木兰将军的,表明
人们对木兰精神的推崇。
D.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有儒道释三家。“僧人”就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人,需要剃发受
戒,与带发修行的“行者”有所不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屠达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游历处大多含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他的足迹遍布楚地,到过
湖南、武昌、汉阳、黄冈、黄陂等地。
B.史书中并无花木兰的相关记载,有人认为木兰山因花木兰命名是荒唐无根据的,但屠达并
不这么认为。
C.木兰山山势雄伟,是楚地景色最美的地方,然而地势狭窄,所以建筑物大多规模较小,让
游客感到惊讶。
D.木兰山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不像佛门净地。这是因为僧人们不能免俗,他们要么过于鄙
陋,要么欺世盗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在现代汉语。(10分)
(1)闻木兰为西陵最胜,询之,即唐初女将代父从征者也。(5分)
(2)薄暮乃臻绝顶,凭眺其巅,势与云参,烟霏雾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苔画眉鸟
袁枚 欧阳修
白日不到处, 百啭千声随意移,
青春恰自来。 山花红紫树高低。
苔花如米小, 始知锁向金笼听,
亦学牡丹开。 不及林间自在啼。
8.结合第一首诗分析“苔”的形象特点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9.简析这两首小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去来兮辞》里表明作者不愿伤溺于过去而要把握未来的两句是:
“ , 。”
(2)《滕王阁序》里描绘出了一幅碧水与远天相融的深秋夕照图而被誉为千古名句的两句是:“, 。”
(3)《爱莲说》里既描写了莲花美丽清纯的外在美,又体现其美好高洁的内在美的两句是:“ , 。”
乙卷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哟”,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