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核电基本知识
核电基本知识
·时代呼唤核能·
人类100多万年进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不断向自然索取更多能源的历史,在现代社会中能源的人均消耗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现在的开采水平估计,世界上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几十年内逐渐枯竭。如果不加紧开发新能源 ,几十年后,人类将怎么办?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耗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国民经济要大发展,首先能源要有个大发展。我国的煤、石油、水力等虽然丰富,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而且,我国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匀。60%以上的煤矿集中在东北,70%的水力资源在西南。而人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难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煤、石油、天然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作燃料非常可惜。同时,由于大量燃烧煤碳和石油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我
们的时代需要有新型的能源。
2003年广东省发电装机容量约3600万千瓦,而要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
广东省装机容量预计需要达到5500万千瓦,到2020年,则需要达到9000万千瓦。
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厂,每年要烧煤300万吨。广东是缺煤地区,增建5000万千瓦火电厂,则每天需用50艘万吨或300列火车进行“北煤南运”。
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核燃料,6辆卡车就可以运到现场,而且核电成本比火电低15-50%。
占全省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珠江三角洲,集中了占全省火电厂50%左右的装机容量,排放的二氧化硫容量已趋饱和,火电发展已受到限制。核电作为安全清洁的能源,在广东发展势在必行。 核能的崛起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他们认为除了煤、石油气等燃料以外,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海水温差等等。但是,以上这些能源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只有核能,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建造了大量核电站,核电站发出的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该国总发电量的75%,在这些国家,核电的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国际经验证明,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清洁的新能源。
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高技术。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了这门高技术,能够设计、建造我国自己的核电站了。并且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安全管理和运行经验专业齐全的技术人才。
·核电站·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大规模生产电力的新型发电站。它大体上
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核岛,包括核反应堆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后一部分与普通火电厂大同小异,而前一部分则截然不同。核电站使用的燃料称为“核燃料”。核燃料含有易裂变物质铀-235。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而同样规模的烧煤电厂每年要烧煤300万吨。
目前国际上技术最为成熟的核岛设计多采用压水式反应堆。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都是压水堆机组。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
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核电站排放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比火电厂要少得多。核电站对周围居民的辐射影响,远远低于燃煤电厂和天然辐射,是安全而清洁的能源。
·核电站与火电厂对环境影响的比较·
核能与裂变
2007年06月06日
核能是利用铀235在链式裂变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发电
核反应堆
2007年06月06日
核能发电
2007年06月06日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及岭澳核电站是压水式反应堆,压水式反应堆核电站主要是由核蒸汽供应系统和汽轮发电机系统组成。
压水式反应堆图解
1.反应堆堆芯内进行核裂变并稳定地释放热能。由于采用稳压器提高系统内的水压,一回路的水受热后不会沸腾。这些高压水随之将堆芯内产生的热能带走。
2.带热能的高压水经蒸汽发生器内数以千计的传热管,将热能传到管外二回路系统的水内。二回路系统与一回路系统是完全分隔的。
3.二回路水随即受热沸腾,变成蒸汽,然后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4.蒸汽自汽轮机排出,被三回路的海水冷却后,再循环至蒸汽发生器加热。
核电知识问答
2007年06月05日
1. 核电站的废物如何处置?
核电站像其他工业企业一样,也要产生废物。核电站产生的废物,数量比一般燃煤电厂少,仅为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的万分之一。
篇二:核电厂的一点简单知识
核电厂的一点简单知识
1. 核电厂运行的主要特点
1) 核反应堆,俗称原子锅炉,堆芯核裂变链式反应产生放射性废物,因此核电厂无论是正常运行还是事故运行,都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的危害不能无控制地排放到环境中。
2) 核电厂靠核裂变链式反应产生的热量产生核蒸汽发电。因此核电厂运行时,必须保证反应堆的足够好的冷源,即使是反应堆停闭期,如果失去冷源,反应堆内的核衰变产生的余热也足够使反应堆烧毁。
3) 移动控制棒和改变冷却剂中硼浓度都可以调节反应堆功率,移动控制棒可以快速地升降负荷,而改变硼浓度来调节功率,速率较慢,通常采用这两种方法共同调节。任何工况下,必须保证核反应堆可控,即保证反应性的控制,反应性的失控将导致重大核事故。
4) 机组快速升降负荷,特别在燃耗末期由于氙毒的变化,将导致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I)控制困难,易产生堆芯局部热点,有造成堆芯烧毁的潜在风险;若频繁进行负荷跟踪,将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气、废液,对环境产生潜在威胁,故核电机组必须相对稳定地带基本负荷运行。
5) 压水堆机组每年所需燃料一次性装入。停机换料时,机组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试验,以使机组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水平,所以压水堆的机组每年有一次机组换料大修。
2. 核电厂中核岛、常规岛的概念
1) 核岛:核岛是这样的一座建筑物的俗称,在这座建筑物装设有核反应堆为中心的核蒸汽系统及核辅助系统,为保证核安全的专设安全系统和乏燃料储存系统等设备系统。
2) 常规岛:常规岛是核电厂中这样一座建筑物的俗称,在这座建筑物里包含了利用核蒸汽发电的,以汽轮发电机为中心的设备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即常规电厂中除了锅炉和循环水系统以外的基本发电系统。
3. 核电厂为防止核泄漏设置的屏障
为落实纵深防泄原则,核电厂在放射性物质(裂变产物)和环境之间设置了四道屏障,只要任一完整,就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漏。
第一道是燃料芯块。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芯块中,
不会释放出来。
第二道是燃料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
第三道是压力边界。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封闭在壁厚20cm的钢质压力容器中,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漏到反应堆厂房中。
第四道是安全壳。反应堆厂房是一个高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建筑,壁厚近1m,内表面加有6mm厚的钢衬,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篇三:核电知识100条
核电知识100条
1、目前,核电产量占世界电力总产量的16%左右。
2、与同样装机容量的燃煤电厂相比,2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每年将向环境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00万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截至2007年9月,世界上共有439个核电机组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3.72亿千瓦。
4、2009年中国的核发电量为692亿千瓦时。
5、2005年3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示:“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6、铀-235(或钚-239)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为两个(极少情况下会是三个)较轻的原子核(它们常常有放射性),同时放出2~3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个反应过程称为核裂变反应。
7、核裂变反应产生的新中子再引起第二代核裂变反应,如此代代相传,形成核裂变反应链,称为链式核裂变反应。
8、(原子核)反应堆是使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有控制地持续进行的装置,是利用核能的一种最重要的大型设备。
9、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0、压水堆核电站中的能量转换借助于三个回路来实现。
11、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分别负责对环境质量和人身安全进行独立的监督检查和审评。
12、就人员伤亡概率而言,核电大大低于汽车、飞机的伤亡率,也大大低于某些建筑、矿山行业的伤亡率,所以说核电是低事故率、低风险的行业。
13、压水堆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主要由蒸汽发生器、循环泵、稳压器和稳压器泄压罐等构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堆壳体内的压力并把热量从堆芯载带出来,在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供给汽轮发电机发电。
14、核电厂三废处理设施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5、三废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的废物。核电厂三废处理的原则是把放射性气态和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降至合理的尽量低的水平。
16、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核反应堆为热中子堆,简称“热堆”或“慢堆”。按用途,反应堆可分为研究堆、生产堆和动力堆。根据反应堆所使用的慢化剂材料不同,可分为轻水反应堆和重水反应堆。
17、在核电站中,发电后卸出反应堆的废物(称乏燃料)质量很少,是同等装机容量的火电站的万分之一左右。
18. 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我们所说的纵深防御包括五道防线。
19、地方环保部门和核电厂营运单位分别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和分析。核电厂排放的少量放射性废物都有严格控制和有效管理;核电厂产生的固态废物有严密的监管和定期的监测。
20、物质所具有的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至一千万倍以上。如一吨铀-235全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相当于二百五十万吨标准煤燃烧时放出的能量。
21、核电站从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到退役等各个阶段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核电站本身就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内外部的安全监控措施。
22、凡是与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能使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之为电离辐射。
23、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射线照射,这就是天然本底辐照。
24、放射性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人工放射性都习以为常了。核电厂的实际放射性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25、人类进步和物质文明提高,使人们“有机会”“主动”接受更多辐照。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对于个人而言,带夜光表每年辐照剂量有0.02毫希;每天抽20支香烟,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检查,0.1毫希;而化疗的辐照剂量则更大。
26、当今,核辐射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各方面。
27、专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3/4来自自然界,1/5来自医疗及诊断,而来自核电的份额仅为1/400。
28、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
29、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以α粒子轰击铍原子的核反应中发现了中子。
30、1934年卢瑟福、奥利芬特和哈尔特克在静电加速器上由氘-氘反应制取了氚,首次实现了轻元素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31、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32、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33、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三种看不见的射线,它们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射线是可以防护的,对不同射线采用不同的防护方法。不同的射线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α射线。
34、核能是通过原子核反应而释放出的能量,它是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其根据是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此公式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
35、1954年前苏联在莫斯科附近的奥布灵斯克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实验核电站,其功率为5000千瓦。
36、实践证明,核电站对人类引起的放射性剂量同自然界的放射性本底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说核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37、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1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成并试航成功。
38、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同美、苏、英、法相比,速度最快。
39、早在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搞核电建设。秦山核电站工程于1985年3月20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
40、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能源领域研制开发三种先进反应堆,分别是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聚变—裂变混合堆。
4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简称CNNC),是核工业系统的核心企业,实行“军民结合、发展核电、调整结构、突出效益、强化经营、科技兴核”二十四字发展方针。
42、为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国家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对核设施周围环境进行双轨监测,即核设施业主自身进行的监测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的监督性监测同时进行。
43、世界电能生产的三大支柱是火电、水电、核电。
44、铀-235原子核在受到热中子轰击时发生裂变,并释放出裂变能。
45、在核电站中维持和控制链式核裂变反应并把核能转换成热能的装置是反应堆。
46、控制棒是操纵反应堆,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它是由能强烈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主要的材料为硼和镉。
47、铀-235是天然存在的唯一可产生裂变反应的核燃料。在天然铀中,它仅占0.7%,其余的主要是铀-238。
48、一座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而同样规模的煤电厂约需标准煤330万吨。
49、氘是核聚变燃料的一种核素,每升海水中含0.03克,通过核聚变反应它能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如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并用于发电,海水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能源资源。
50、相对而言,核电站是安全的。压水堆核电站有三道防止放射性泄漏的屏障,它们是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安全壳。
51、核电站采用的反应堆类型有多种,如我国已建成的秦山一、二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在建的海南昌江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均采用的是压水堆,而秦山三期核电工程采用的是重水堆。
52、祖国大陆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一期),它于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
53、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中的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54、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55、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受照时间的控制、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等。
56、核电站的反应堆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除两者设计原则、结构完全不同外,另一个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弹的装料是高浓铀或钚(铀-235或钚-239浓度大于90%),而核电站用的是低浓铀(铀-235浓度小于5%),就像白酒和啤酒,前者能燃烧,后者不能。
57、截至2008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为907.8万千瓦,在30多个有核电国家里排名倒数第一。2008年我国核电机组容量仅占电力总装机的1.3%,而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25%,其中法国高达76.8%,欧盟为35%,日本为27.5%。
58、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907.8万千瓦。这些核电机组以压水堆技术为主。
59、核电厂在试运行前,必须进行周围环境的辐射本底调查,并至少取得连续二年的监测数据。
60、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负有全面责任的是核电厂营运单位。
61、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了核事故分级表,把核设施(如核电站)内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和事故分为7个等级,只有5、6、7级事故才可能明显影响核电站以外的公众。到目前为止,这类事故共发生过2次。
62、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标识和包装以外,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采用专用的仪器来确认。
63、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十六字方针。
64、电离辐射标志是以圆点为中心,由角度各为60°的三叶形黑色图形构成的标识。警告标志的含义是警示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其背景为黄色,正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形均为黑色。
65、我国核电站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
66、我国核事故应急组织实行国家、省、核电厂营运单位三级管理体制。
67、十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没有变化;空气中贯穿辐射剂量率水平、放射性气溶胶、沉降物及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均处于运行前的本底涨落范围内;生态环境未见异常。
68、“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法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按照这一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核电站的三废处理设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69、据测算,一座功率为10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通过烟囱排放的烟灰中镭、钍等放射性核素,使附近居民受到的剂量约为0.05毫希/年,相同容量的核电站正常运行中排放出微量放射性物质,使周围居民受到的剂量约为0.02毫希/年。
70、化石燃料燃烧排出的硫、氮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和温室效应的重要人为来源,而核电站不排放这些废气。
71、人类所受的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