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体谅的意思

体谅的意思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9 05:49 | 移动端:体谅的意思

篇一:素材 体谅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体谅篇

写作思路

体谅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体谅需要相互沟通

体谅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体谅需要宽广的胸怀

体谅能化解恩怨

善于体谅别人是具有良好素质的表现 体谅他人自己才能真正快乐

学会体谅是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朋友之间更需要相互体谅

写作名言

人是一种会犯错的动物,也是一种会做出不可靠之事的动物,努力挑剔的结果,每个人都成了虎豹豺狼。——柏杨

谁能谅解人,谁就能拯救人。——尤?邦达列夫

因为我们自己也有做各种错事的可能,所以更有原谅他人的必要。——梁遇春

以恶报恶是不对的,最好饶恕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只要一个人原谅了别人,他自己就是对的。——列夫?托尔斯泰

让我们相信,每一个有坏处的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谅的地方。一个人的过错,常常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所造成的。——罗兰 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要有耐心和公正的容忍。——房龙

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赵谦

爱挑剔的人总是得不到满足,永远也不会幸福。——拉封丹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文中子》

不会体谅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理解的。——富勒

一个人若不违逆另一个正在气头上的人,他既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摩诃婆罗多》

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歧路人走入正轨,发挥他们的潜力。——穆尼尔?纳素夫

写作储备

管鲍之交

(体谅需要理解和宽容)

春秋时,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曹操宽释有二心的将士

(体谅能赢得拥戴)

曹军在官渡之战胜利后,有人从袁绍军营中清理出一批书信,这些书信是曹操手下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略翻了一下,发现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操,投奔袁绍。曹操的亲信请求曹操把这些人都抓起来。曹操却微微一笑说:“把这些信统统烧了。”这个命令,使在场的人困惑不解。曹操说:“请你们想想,当时袁绍力量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这件事传出去,大家都觉得曹操度量大、体恤部下、能够容人,更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

知心爱人

(善于体谅是与人和谐相处之道)

某日,“知心爱人”任静、付笛生在为歌迷演唱了几首歌曲之后,任静、付笛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付笛生主答,侃侃而谈;任静在一旁静静地坐着,笑眯眯地看着付笛生,时不时插上一两句话,一副夫唱妇随的模样。

在娱乐圈内,离婚可能比结婚还正常,而任

静和付笛生却是少有的模范夫妻,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处秘诀呢?付笛生说:“家家有家家的情况。双方都要懂得一些让爱人感到幸福的方法。要包容体谅对方,要能相互包容对方的缺点。不能要求太高,要求太高失望也就会更多。”

任静和付笛生作为一对模范夫妻经常在中央电视台里出镜,意在表明演艺圈并非像别人说得那么乱;同时,也告诉各个行当的艺人都要效仿这对“知心爱人”,珍惜艺术生命,珍重家庭幸福,更要珍爱艺术界的声誉。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体谅要不以自己的权位压人)

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后,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因此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为妻。有一日,小两口拌起嘴来,源于妻子不把他放在眼里,郭暧口出狂言,说代宗的江山是郭子仪保下来并让给他的,等等。升平公主气得立刻将此话禀报父亲。

代宗听完后,不动声色地说:“你丈夫说的是实情。”并劝慰女儿回去,小两口和和美

篇二:如何体谅和尊重每一位员工

如何体谅和尊重每一位员工

——本文摘自孟跃品牌前沿《第三种品牌》第五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道德经》

德鲁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1993年春季期刊的一篇访谈中,告诉管理者:“必须学习如何在无权下达命令的状况中管理事情,既不受制于人,也不控制他人。过去100年来的传统组织,其骨架或内部结构乃是阶层和权力的结合,但新兴企业组织,则必然以相互体谅与共同责任为骨架。”

在新兴的企业组织中,优秀的雇主更能懂得如何体谅和尊重员工,肯定员工的成绩,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体谅员工的辛劳和困难,这是能充分体现雇主对雇员的信赖,同时也让员工有机会展示他们最好的成绩,发挥他们的潜能,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而言,每一个员工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管理者的引导下为企业作贡献,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员工自发的,但是企业领导必须在关注企业效益和客户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员工的价值。

惠普的前总裁大卫·伯克德得知公司有一位患肺结核的员工,在两年的病假当中严重的影响了家庭生活,尽管公司已经在财务上给予了这个员工最大的帮助,但仍然无济于事,于是大卫决定为此设立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以保障员工及其家属的医疗待遇。大卫的这种举措在那个年代里还是尚未开启的,但是此举却为惠普后期的管理赢得了更多的成就。

一、每个员工都是伙伴

戴尔公司董事长戴尔先生说:“据我所知,要建立或维持一种健康的、有竞争力的文化,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目标统一,策略一致,与公司员工成为并肩作战的伙伴。”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支球队,每一个球员都有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和能力的责任和机会,无论是场外的教练,还是紧掴袖标的队长,每一个队员都是他们前进中的伙伴。2006年的世界杯让笔者伤感的是巴西和阿根廷两支球队相继无缘4强,年轻的德国球队也在1/4对决中被意大利球队险胜,我们不得不在黄建翔的感叹中接受意大利再度崛起,意大利球队每个球员都在努力为大力神奖杯拼争,而无缘奖杯的球队中的每一个队员也同样付出了艰苦的拼搏。

让员工成为领导的伙伴,老板不在也同样努力工作,这同时也意味着让员工有权力和义务以老板的思维和角度考虑公司的发展问题,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企业的发展和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

戴尔说,听到全公司上下都在热烈讨论盈亏和资产负债表,讨论和思考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而且在决策时也会以这些讨论的结果为标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公司属于员工。

“在优秀的企业里工作,你会感觉整个公司都是你的,你乐意为此奋斗,这种感觉是那样的妙不可言。”也许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有这种畅想,这也正是优秀雇主应该营造的品牌文化氛围。

让员工拥有知识、能力和权限,可以他们放手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让每一位员工都有一种老板的心态,必然能够创造良好的市场业绩,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

二、与员工结盟共同发展

在优秀的团队里每一个队员都是赢家,管理者能够带领员工实现既定的目标,并能让员工与公司一同成长。

雇主(管理者)和员工结盟,就是要让员工明白“公司成长我成长”“和公司共同成长”的道理。员工可以将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和公司共同成长,可以快速成就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丰厚的薪资待遇。

优秀雇主和员工达成结盟的伙伴关系,需要执行的几个必要的工作:

1.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公司需要不断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员工快速熟悉公司业务,并通过他们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保持有才能的员工拥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2.确保所有的雇员都不是失败者

失败者会影响员工的创造性,保持所有的员工都是赢家,不断创造优秀的市场业绩,克服技术、销售和管理上的困难,成就员工的过程中也成就了公司。

3.开放式的沟通氛围

在企业里,雇员可以自由的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快速的实现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的提升,公司拥有良好的智力平台和沟通氛围,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支持,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为客户提供服务。

三、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韩非子曰: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君主的治国之术,以平静而谦让为珍宝。君主以“术”治国御臣的准则及方法:一是君主要坚守虚静;二是君主要审合形名(言与行、事与功是否相符);三是君主要正确运用赏罚。

优秀的雇主懂得雇员的需求,并能以平静和谦和的态度和冷静有度的原则处理问题,不轻易惩罚,也不随便奖赏,有礼有节的处理员工的各种工作问题。

平静是一种凝聚力,办企业不是搞运动,做市场也不是搞运动,管理优秀的公司总是很平静。平静,给员工以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四、与员工亲密接触

在很多公司,普通的员工很难见到高管领导,更不用说去和他们面对面的沟通。而对于很多普通员工来说,他们很想有机会来向高层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员工通过公司公布的董事长信箱和E-mail去表达自己,但是却很少有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有效沟通对一个企业非常重要。有效沟通是在塑造雇主品牌内部形象的一个过程,让品牌资讯通过适当的管道在整个组织内通畅的流动,实现全体成员的共享,并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沟通中获益,缓解员工情绪,发现组织管理问题,有利于企业规避管理危机。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就比较善于通过沟通传递体贴民众的形象,五一劳动节视察工厂,慰问青年优秀工人;国庆节检阅军队,和普通军人握握手;春节期间慰问普通的困难家庭,带去国家高层领导的温暖,如此等等。这是都应该是企业高管应该向国家领导人学习的管理国家的方法,这是最适合的最好的中国式管理方法。

韦尔奇提倡有效的沟通,提倡和员工亲密接触,他至少一半的时间花在与员工相处上,至少能叫出1000名通用电气员工的名字,知道他们的职责和工作,认识他们并和他们讨论问题。韦尔奇非常善于运用这种无处不在的沟通,并形成促进员工工作热情的力量。

GE动力系统的商务经理约翰说:“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和韦尔奇有距离,这是你与CEO之间没有任何阻隔的交流,你会随时收到韦尔奇的E-mail。每个通用电气员工都曾收到韦尔奇电子签名的E-mail而惊喜,但后来会感到很自然,因为他会经常把对公司的看法直接告诉你。”

这就是卓越雇主品牌的魅力,他让每一个员工感受自然的沟通,每一个员工都是他的伙伴和同盟,随时向员工表达他对公司的态度。这是国内很多企业领导需要快速学习和改进的管理方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管理就是这么简单。

篇三:第十一章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

第十一章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

第一节人物背景简介体

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是指英国著名学校道德教育家麦克菲尔(PeterMcphail)和美国著名女教育家诺—J‘斯(NelNoddings)为代表的注重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的—个理论派别。

如果详细划分,可以说麦克菲尔等人在英国的道德教育研究,其中心概念是“体谅”(Consideration),而诺丁斯等人在北美的研究,其中心概念则是“关心”(Caring)。这两个不同国别条件下产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相似的理论主张,所以我们把他们合称为体谅关心学派。

麦克菲尔是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课程设计委员会的成员。从60年代中期汗始他与同事一起对英国学校道德教育情况做了细致调查研究,他们的调研工作得到了牛津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钉关专家的配合,取得了预期效果。从1964年到1971年这段时间,麦克菲尔等人在近百所学校做过调查走访。通过问卷等形式他们先后接触丁各种家庭背景、各种类型学校的男女学生逾千名。其中他们进行的大型调查有3次,涉及1500多名13至18岁的男女青少年学生。他们边调查,边分析,边研究教育对策。最早他们出版了道德课程教材《起跑线》(Startline),图文并茂,题材广泛,富有启发性。后来,他们又在《起跑线》基础上修订补充,陆续推出了《生命线》(1.ifeline)系列道德教育丛书。《生命线》系列丛书从装订形式上看并不全是“书”。因为丛书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由几十张16开的彩色绘图卡片构成的。《生命线》丛书还包括一本道德教育理论专著《中学的道德教育》,这本书是为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而写的,代表了体谅关心学派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研究该派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麦克菲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多在70年代中期陆续公开发表。1972年《中学的道德教育》一书出版后说明该学派已经完全成熟。1973年开始他们又着手修订和充实工作,使该理论派别更加完善。

诺丁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著名女教授,现任该院副院长。她寸:1984年发表了专著《关心:伦理道德教育的母爱途径》,立即引起学术界关注。人们普遍感到在儿童道德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关心”应成为强烈的社会呼声,反对把儿童卷入吸毒、暴力和性犯罪的泥潭。诺丁斯本人有5个孩子,同时她又收养了6名被遗弃的儿童。她对儿童慈母般的爱心在斯坦福大学传为佳话,她的同事和学生都说她的所做所为与她所写的文章、著作中对社会发出的“关心”呼吁是一致的。她以自己的行动为别人做出了“关心”的榜样。可见,诺丁斯在80年代末开始在西方受到重视是和那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1992年诺丁斯又发表了一部专著啜学校中的关心面临挑战》,构成了1984年著作的姊妹篇。在后一部书中她的思想更加深刻,成厂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此外,近几年来她活跃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术会议上,并且在许多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孜孜不倦地宣传她的主张,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好评。

第二节实践调查得到的启示

一人际关系是调查的主题

我们知道麦克菲尔等人在英国进行了大量实践调查之后才提出他们的一套教育理论。那么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调查是怎样的。

麦克菲尔等人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有3次。在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查前,他们反复分析论证调查的主题问题。他们最后确定调查应集中于青少年学生与成人的关系问题。从这个问题入手至少有如下原因:

其一,青少年必然要取得成人的地位,所以,青少年和成人的关系如何在青少年时期尤为重要;

其二,青少年和成人的关系对中等教育成功与否起到致命的影响,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者是成人,受教育者是青少年;

其三,代沟是当今道德和社会问题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因此应从对青少年调查入手,调查了解在青少年心目中成人的形象如何,这样才有利于成人教育者制定更恰当的教育策略。

麦克菲尔等人第一次调查于1966年至1967年进行。调查设计是在牛津大学社会心理学系阿吉勒(MichaelArgyle)教授协助指导下完成的。采用问卷和个别会谈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别列举出一个情境事例说明成人对待他们是好的或坏的。参加调查作被试的学生共800名,都是不同学校类型抽样选取的13岁至18岁的男女学生。

他们的第二次调查是1967年至1968年进行的,也得到了阿吉勒教授的帮助。这次调查涉及458名13岁至18岁各种类型中学的男女学生,问卷中的问题更加详细具体,包括第一次调查中让学生列举情境事例的内容。此外,这次调查主要证实成人对待儿童好的或坏的事例出现的频率如何。

第三次调查也是1967年至1968年进行的。这次调查集中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被试超过300名,学生年龄在13岁和16岁之间。问卷中第一类问题是举出别的同学对你好的事例,第二类是举出别的同学对你坏的事例,第三类是举出别人对你的态度你不能确定好与坏的事例。调查中学生列举的事例类别与前两次凋查相似,但频率则明显不同。

二调查结果分析

每次凋查之后麦克菲尔他们都认真分析研究,捕捉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以便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麦克菲尔他们在第一次大规模调查后,归纳学生认为成人对他们好的事例有如下种类:

(1)在一些情况下成人允许儿童有“合理”的自由,而且还特别鼓励儿童自己作出选择,并在可能时成人支持儿童实现自己的选择。

(2),当成人参与儿童之中时,能对儿童的问题或困难给予帮助。例如,成人给儿童提出有效的建议,对儿童的问题给予圆满解释,做儿童的知心朋友,但又不对儿童的一切包办代

替。

(3)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常和儿童一起活动,帮助儿童处理棘手问题,使儿童感到有成人参与问题才会得到有效解决。

(4)成人能认真倾听儿童的呼声,并力图从儿童角度理解儿童。成人不摆出一副正经的面孔,始终和儿童保持一定距离。

(5)成人能够表现出有预见的思考,不——定准确也可以。

(6)当成人提出某项规则要求儿童遵守时,能提供良好的例证证明规则。

(7)成人有幽默感,宽宏大量,不过于严肃和正规。成人理解儿童的生活是什么,容忍儿童的不足之处。

他们还整理出儿童认为成人对待他们坏的事例有如下种类:

(1)无理的限制。不容儿童解释和争辩,把问题的后果无端地强加给儿童。

(2)无理的要求。有些要求是儿童无法忍受的,有些属于成人对儿童寄予的不可能实现的过高期望。

(3)无理的惩罚。儿童认为成人对他们的无理惩罚主要有下列一些情况:

①儿童没有干的事情却说是他干的而给予惩罚;

②儿童知道老师曾干过的事情,他也像老师那样干了,却受到老师的惩罚;

⑧由于某人没“认错”而株连别人,使所有别的儿童都受到了惩罚;

④儿童认为是极小的错误却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⑤儿童受惩罚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⑥儿童受惩罚的事情他不认为是错误的,他始终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⑦用体罚的方式给予惩罚。

儿童对上述无理惩罚最反感的是①②⑤⑦这几种情况。

麦克菲尔等人感到对学生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很有必要,学生提供的信息很有价值,问题暴露出来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对策。有些学生反映较普遍的问题应该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例如他们发现学生对校内惩罚问题反映较强烈,他们就对此进一步做了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学校中之所以盛行惩罚,主要原因是师范教育质量差,不能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数量短缺;教师感到地位低,不被人们重视;学校所在地区社会问题严重;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感情;校内建筑破旧,物资设备不适用;学校中传统的敌对意识和师生关系紧张等。

调查中发掘出如此重要的信息,不仅为麦克菲尔等人提出他们的道德教育理论找到了实践基础,而且还坚定了他们进一步更深入开展调查的信心。

随后他们进行的第二次调查也获得了宝贵的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把第二次调查的结论简明扼要地归纳为以下13条:

(1)成人对待儿童的行为分类,即第一次调查中归纳出来的类别被进一步证实;

(2)没有出现新的行为类别;

(3)学生承认好的或坏的现象有时可以被包含于不止一类行为之中,即学生所说的成人对

待他们好与坏,可能同时指一类以上的行为;

(4)成人与青少年的关系对青少年情感影响极大;

(5)青少年的行为,他们待人的态度,直接受到他们与成人交往中获得的经验的影响;

(6)成人对青少年“好的”对待强烈地感染着青少年体谅他人;

(7)成人对青少年“坏的”对待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攻击他人,或在他人面前退缩;

(8)“好”常被青少年用来表达那些体谅他们的行为,这些行为从全体角度看产生了愉快效果,使他们感到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尊重;

(9)“坏”常被青少年用来表达那些不体谅不关心他们的行为.这些行为使他们产生了不愉快的效果,他们感到他们的人格受到侮辱;

(10)从学生个人角度看,他认为“好”的行为不仅是指成人对他个人好的行为,同时也是对别人好的意思;

(11)相反,学生认为“坏”的行为,是指对他个人和别人都是坏的意思;

(12)许多青少年认为很难确定对成人的态度、行为做出恰当反应;

(13)当青少年确定了他们对成人的态度和行为做出反应时,他们常感到按他们确定的意愿去反应较困难。

三几点建议

麦克菲尔等人从第三次大规模调查中得到了一些重要启示,并且结合前两次调查的结论为教育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

其一,调查结果表明这样一个事实,教育者要想知道受教育者需要什么和怎样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教育者就应首先清楚受教育者的问题是什么,决不可未经调查就主观地向受教育者讲出了他们的问题所在。

其二,调查中青少年列举出的“妤”与“坏”的现象说明,成人教育者应从学生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学生渴望得到成人的体谅,成人应从儿童的需要、兴趣、情感多方面体谅儿童。

其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儿童在希望得到成人体谅的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体谅他人的倾向。儿童在表示体谅他人时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基本没有种族、性别等偏见。所以,教育者应从这一事实出发,将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都建立在体谅的基础之上。

其四,调查过程发现大多数儿童对问卷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说明儿童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教育者要从调整人际关系入手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注意调节成人对待儿童的行为。

其五,儿童特别喜欢讨论他们各自的情况,他们各自列举好的或坏的人际关系的实例。这就为教育者提出了较高难度的问题,教育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儿童各自情境的特殊材料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教育。在凋查了解各个儿童特有的生活状况基础上学会关心各个儿童。

其六,调查中大量事实证明青少年对待成人和同伴行为的反应是情感型和动机型的。这就为教育者提供了暗示,要把情感和道德行为动机作为道德教育理论的中心来研究。学校道德教育教材和方法的制定也应以此为基本原理。这样才能使道德教育具有操作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麦克菲尔等人通过多年实践凋查之后,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第三节《生命线》教材

一《生命线》教材简介

《生命线》系列道德教育丛书既是麦克菲尔为代表的体谅关心学派理论学说的代表作,也是该学派为学校道德教育实践设计的师生用教材。丛书由五部分组成,其中第四、五部分各是一本书——《我们的学校——中学生民主实践手册》和《中学的道德教育>>;而丛书的

一、二、三部分则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材。因此有时他们又称《生命线》丛书由·三部分构成,指的就是丛书的前三部分。

我们在此有必要对<<生命线》丛书前三部分内容、特点及如何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用进行概括了解。

《生命线净丛书第一部分标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由三组卡片和一本《教师指导书》组成。三组卡片的主题分别为“敏感性”、“后果”和“角度”。三组卡片共几十张,每张卡片类似16开纸张一样大小,上面分别绘有彩色图案,是儿童常见的生活中的场面。图的下面有一句发人深省的提问。教师可逐一向学生显示卡片,然后按卡片上的提问问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面对某特定情境时的态度。教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体谅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生命线》的第二部分标题是《证明规则吗?》,共由五本小册子组成。这些小册子的题目分别为《规则与个人》、《你期望什么?》、《你认为我是谁?净、《为谁的利益着想?》、《为什么我应该?》。每个小册子都有图文并茂的故事内容。一般在故事之后还有供学生讨论的思考题或练习题。例如在《规则与个人》小册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学生一直在帮助学校开车,但有一天为了去看电影来不及回家取钱了,就在学校“借”钱,被当场捉获。学校把此事通报家长后,对这个学生作出了停学一星期的处罚。故事之后的思考题有:你认为对该学生惩处公乎吗?如果不公平你认为怎样刁·公平?等等。练习题是让学生扮演角色,扮演这件事情发生后校长与该生的对话。

《生命线》的第三部分标题是《你会怎样做?》。这部分包含的小册子题目分别为《生日——1904年南非》、《单独的监禁——1917年英国林肯郡》、《追捕!一—1944年阿姆斯特丹》、《街景——1965年洛杉矶》、《悲剧故事——1966年南越》、《盖尔住院——1969年伦敦》。这些小册子分别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发生在过去的故事,故事讲得生动形象,情节描写细腻,语言流畅优美,并且配有插图。


体谅的意思》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73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