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核心意识的具体内容

核心意识的具体内容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7-04 05:47 | 移动端:核心意识的具体内容

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即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诚实就是要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歪曲事实,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

办事公道,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公共道德准则为标准,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服务群众,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

要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错即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其实质是奉献。作为一个建设者,无论身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只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就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就是要尊敬孝顺老人,抚育培养子女,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不道德行为。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履行同等的义夫妻和睦,就是夫妻之间应平等互助、互敬互爱,培养、保持爱情,提高生活的质量。

勤俭持家,就是把勤俭节约引入家庭生活,即要努力劳作、不怕辛苦,从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量入为出、合理消费。邻里团结,就是邻里之间主动关心、互相帮助,相互体谅、以礼待人,多为邻居着想,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一、爱学习:既要勤学书本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就 是要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学会有秩序地生活、学习。不迟到、早退,回家后做完作业再玩。

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拖拉。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预习、复习;做作业专心致志,书写工整。做完后仔细检查,有错立即订正;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不依赖父母、同学,不骄傲自满,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除学习课本知识以外,多阅读报纸、课外书刊,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学能力。

二、爱劳动:

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开阔平整的运动场靠什么得来?劳动。 它创造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可是许多同学厌恶劳动,有的同学当值日生不负责任,下课了黑板也懒得檫,扫地也是敷衍了事;还有的同学在家更是以皇帝自称。其实,劳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对我们很有好处。劳动可以活动我们的筋骨,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劳动能磨砺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丰盛的食品,劳动能为我们提供优美的环境。总之,劳动能为我们创造一切。同学们,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让健康与我们相伴一生吧!

三、爱祖国: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

无数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们心中。古有精 忠报国的岳飞,近邓稼先、华罗庚等。他们放弃国外荣华富贵的生活,回到贫穷

的祖国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光辉形象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继

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我们的祖国一起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要从爱身边的人做起,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

之手;我们要从爱校园、爱家园做起,主动拾起每一片垃圾,主动回收每一张废纸。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祖国的腾飞。

三节(节水、节电、节粮)

节约每一粒米。倡导“光盘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

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食物”为耻。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水资源,人走水断流,看到未拧紧的水龙头应及时拧紧,漏水的水管及时报修。杜绝“长流水”现象。以“节约用水”为荣,以“浪费用水”为耻。节约每一度电。做到人少灯少、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现象。以“节约用电”为荣,以“浪费电力”为耻。俭朴是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远见、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责任。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俭朴不以微小而不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在平时,贵在坚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为打造美丽防灾、建设节约型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劳动三最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劳动最快乐

篇二:意识形态核心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一:意识形态来源

两百多年前,法兰西研究院院士特斯杜#德#托拉西(Desttutt de Tracy)创造了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随后,意识形态发展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意识形态一词可译为观念学、思想体系、思想意识、观念形态等。

托拉西创制意识形态概念时,是从观念学角度界定它的。他把意识形态规定为研究人的心灵、意识和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与普遍原则的学说。因而,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所表示的《观念学》必然是通过一种(关于实际的理智过程的)理论批判而形成的。意识形态也因此(现实为基准的理论批判)以区别于各式各样的解释性的理论系统、思想体系或哲学学说。

在意识形态概念流行的过程中,它的含义与托拉西对它的规定已不完全相同,/意识形态0所指的不再仅是《观念学》而是指对于世界(社会和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公开主张的或缄默接受的信条。

在近代和现代,各国思想家所使用的意识形态一词,含义已经日益复杂起来。人们由于自身理论出发点和目的的不同,而常常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运用这个概念。

二:马克思看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中写道:“人们迄今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同时,人们恰恰又屈从于自己创造的这些“虚假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巧页)恩格斯在1893年7月14日致弗·梅林的信中说:“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有意识地、但是以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1页)(在此需补充他们两者之间的分歧,恩格斯话中似乎有意将自己的理论区别于意识形态,是狭义的意识形态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概念?) 我们便会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虚假的意识”是就以往的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而言的 ,旨在表示以往的意识形态内容上的虚假,而不是指“意识形态”概念本身。因为,以往所有的意识形态,尽管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主张观念统治世界、精神决定历史。它们都是从意识中的人出发,而不是从现实中的人出发,“虚假的意识”始终是它们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否定了以往的具体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的同时(因为它们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排除人类史),他们又肯定地说,意识形态毕竟是人类史的一个方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第21页)因为意识形态在特定的阶级社会中存在并起作用,这又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正因如此,对以往的具体意识形态的研究,又构成了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对现在的具体意识形态或者是抽象的意识形态,为何避而不谈?或者是因为意识形态本身具有现实的局限性和作为我们研究的手段和方式)

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市民社会的特点时,他们说:“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一42页)这里,“观念的上层建筑”就是指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还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页)至于以往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反射”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问题,他们认为,以往的意识形态在“反射”人们的生活和关系时“就像在照像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同上)。也就是说,以往的意识形态尽管是对现实生活过程的颠倒反映,但与其他的意识一样,它们作为“虚假的意识”也是现实生活的产物,也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反映。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从内容上看,以往的意识形态都是“虚假的意识”,都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错误反映的基础之上的;但从存在及其作用来看,以往的意识形态并不因其“虚假性”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就对社会不起作用。因此,就后者而言,它们又是“真实的意识”,即“观念的上层建筑”。只有把以往的意识形态理解为“虚假的意识”,才能真正揭露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而只有把以往的意识形态理解为“真实的意识”,才能揭露其产生的阶级根源。就前者而言,我们必须对以往的意识形态(它今天仍然存在)进行批判。在这层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直接理解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就后者而言,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意识形态批判的层面上,还必须揭示其现实存在的阶级根源。

明确了对意识形态在“内容”和“存在及其作用”这两方面的不同理解后,我们再来以马克思的论述来明确区分两者,在马克思的许多著作中对意识形态“内容”上的批判视角是鲜明的,立场是坚定的,分析是到位且有说服力的,但对其存在及其作用,却是作为其批判对象予以承认的。意识形态只是一个瓶子(一般的概念),马克思的批判不过是里面该装什么。在此最大的决议之处是:马克思是否把自己的理论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在内容上区别于“迄今为止,一切虚假概念”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它是建立了自身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系统理论。由于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把自身看成是对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与其他意识形态有着原则的区别。识形态不完全等同于“虚假的意识”,意识形态也不完全等同于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以“正确的意识”为前提的,它是唯一科学的意识形态。以我们目前的视角来解读,应当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予以承认。

既然我们在此承认或者论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所做的批判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存在怎样的共同点与不同?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论证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否是循环论证?是否会因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自己导致认识的浅薄和片面?在此我要明确声明的是,纵使循环论证,纵使认识浅薄片面,我们仍时刻不能忘记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明确自己,以对自己的批判赢得进步。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当然也要求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立足现存的社会存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意识形态是指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对特定社会关系反映后而建立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社会学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本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它是该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理论依据。 ------------(杨生平的意识形态概念) 四: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意识形态”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涉及到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问题。在他看来,只有正确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人们的正确认识提供一个可靠的根据,才能为其他各门社会科学的建立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前提。杨生平认为,马克思正是依据特拉西这一思想,才把他的意识形态概念改制后引入唯物史观的。马克思是如何将其改制的呢?他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也就是说根据马克思的思想,不仅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会提出观念变革,建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的要求,而且,任何新旧社会制度更替之时,思想家们都会提出代表新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的要求。同时不同时期的思想家们为了能够使自己所建立的思想体系达到克服社会冲突的目的,他们往往都把各自的思想体系冠以“科学”的美名。因此,“意识形态”一词也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社会关系反映后而建立起来的一切思想体系,即可得出“一般意识形态”的结论。

意识形态在以往的哲学家那里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的代名词,可它一旦被马克思、恩格斯改制并加以使用后,就有了不完全等同于以往意义上的内涵,它已成为科学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此只是截取意识形态一个方面上的意义,也有将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而不仅仅是范畴的研究,这个有空再说),专指“观念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把“物质”、“社会存在”当成是“科学”意识(意识形态)的来源,而且认为任何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作用也都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在他们看来,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的阶级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作用不同或者说生活环境不同,因而他们便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社会意识。阶级社会不可能形成完全同一的社会意识,换而言之,存在多种意识形态,不同阶级在同一社会中会对一种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持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但是,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意识形态维护某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的。理论的形式决定某个阶级的思想家在用意识形态去维护本阶级的物质利益的时候,必须“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同上书,第53页)意识形态以思想普遍性的形式出现,便使它呈现出一种“全社会”的外观,客观上也起到了掩盖阶级性、团结社会成员的作用。这也决定了意识形态本身必然具有虚假的,带有欺骗性质且欺骗目的明确的部分。

2.总体性。意识形态涉及到认识论体系(当然也应涉及到本体论)问题,但同时意识形态直接涉及到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问题,因而,它也应是一个包括上述多种社会科学学科的总体性概念。当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借用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的时候,事实上他们也保留了意识形态的这两种用法。一方面意识形态专指一种哲学体系,“虚假的意识”则大多是在这层意义上使用的;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又指包括多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体性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说:“毫不奇怪,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种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在这一点上意识形态是依附于阶级的。(同土书,第271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文中,他们又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这些共同的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等(事实上,经济思想也属于意识形态形式)。在此,单个的意识跟意识的某个方面不能成为完整的意识形态,也可以说,意识形态本身是一个阶级(或者是集团)在各个意识具体形式的总体。

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哲学不仅不能决定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反,它还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政治法律思想对哲学的制约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哲学会对系统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等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哲学能够给它们提供一种世界观,为它们系统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3.实践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阶级利益的棱镜去反映社会关系的。以反映特定社会阶级利益的需要、愿望、目标等观念的东西为内容的意识形态,它一旦形成后,便必然要表现为一种明确的实践目的。不过,这种实践目的性并不是单纯的、简单的个人倾向,而是一个阶级或集团的倾向。因此,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都要以巩固现存社会制度或以(改变)推翻现存社会制度为宗旨,任何阶级或集团在宣传、灌输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同时,必然要排斥所有异己的意识形态或者是其中异自的部分内容。在这个内容上说意识形态是个带有强烈实践意义的哲学概念,或者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一个以改造世界为目标,道德取向为基准的政治概念。

4虚假性。意识形态以思想普遍性的形式出现,便使它呈现出一种“全社会”的外观,客观上也起到了掩盖阶级性、团结社会成员的作用。这也决定了意识形态本身必然具有虚假的,带有欺骗性质且欺骗目的明确的部分。无阶级社会迄今为止未能在现实中实现,而以阶级为基础以思想普遍的形式出现的意识形态便不能以普遍的内容出现,因为这个普遍的内容(我宁愿称其为共产主义)尚在孕育之中。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这种虚假性的存在,意识形态得以掩盖社会矛盾,弥合社会冲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看,意识形态的特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不仅于此)在此谈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延伸到马克思主义的虚假性,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就是虚假的,而是承认其中有虚假的内容,有待发展的部分。而这个又要植根于意识形态的实践性要求,在实践中发展。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总体性特点,则是要求我们以无产阶级立场,以阶级分析方式来看待意识形态(主要是其他意识形态。)

本讨论稿大量参考杨生平同志(《哲学研究》1997年第9期)《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兼与俞吾金等同志商榷 )一文

篇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包容天下、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复兴。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建国前的,建国后如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3..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答;


核心意识的具体内容》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81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