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盐城市海盐博物馆

盐城市海盐博物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3 | 移动端:盐城市海盐博物馆

篇一:中国海盐博物馆讲解词

中国海盐博物馆讲解词

博物馆外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参观中国海盐博物馆。

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盐悠久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奖获得者程泰宁先生担纲建筑设计。博物馆坐落于古代著名的人工盐运河流——串场河和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总建设规模1.8万平方米,占地86亩,总投资约1.5亿元,整个建筑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犹如一串晶莹剔透的白色盐晶撒落在串场河畔。盐城有2000多年的产盐历史,是淮河下游和黄海之滨悠久海盐文化的源头。古往今来,海盐文化始终是盐城文化的主体和精髓,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建设一座海盐历史文化博物馆,是800万盐阜人民多年的夙愿和追求,也是传承海盐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博物馆2008年11月开始对公众开放。它的建成,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中国海盐文化历史资料,展现中国海盐文明史,反映海盐发展历史对特定地区的全面影响。无疑,中国海盐博物馆必将成为镶嵌在盐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展示盐城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进入博物馆序厅:说起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食用。人类对盐的食用,从原始的生存需要到调味,当今已成为饮食文化的审美需要,可以说,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的每一颗晶体,无不写满了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诠释。那么盐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又是如何发生这些联系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一展厅生命之侣来做一个深入系统的了解!进入第一展厅:生命之侣,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盐的形成。大家都知道盐的化学分子式是NaCl,钠是地球上的第七大元素,是一种性状很不稳定的、有延展性的银白色金属元素,它会突然迸发出火苗。钠与一种味臭的致命毒气氯结合生成氯化钠,这便是盐之所由来。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盐分子的虚幻成像模型来对盐的化学物理结构做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是盐的树形家族表。也向我们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盐的家族构成。这是盐的结晶体展示。盐属于等轴晶系,结晶的标准形状为正六面体。由于结晶方向不定也会形成柱状/针状、树枝状、球状等。如同美丽的雪花一样,盐的结晶也是大自然的艺术佳作。盐的分类:盐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它的衍生物在内,至今已发现有15000种之多。通常我们会按原料来源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等。关于海水中盐的由来目前尚没有科学定论,一般认为来源于陆地上的可溶物。(原生物,来自陆地,热液反应)海盐的使用和发现,也尚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不过,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我们通过 “海盐的发现”这个场景,正是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许正是古代先民经过无数次随机性地品尝,盐可以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池盐也称湖盐,其成因与海盐类同。关于池盐的发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动漫演示)据说在我国四川省盐源县的纳西族,供奉的神祗中有一位盐神,是一位少女。她在牧羊时,发现白鹿群在一池水边饮水,而她所放牧的羊也喜欢饮用此池之水,就尝了一下池水,发现是咸的。她回去告诉别人,于是大家在此掘井,提水煎煮,得到了许多盐,这口井就是现在的白盐井。井盐是通过钻井的方式从地下开采而来,这是一个关于李冰勘察地下盐卤微缩模型,我们可以观察到下古代井盐生产的场景。岩盐也称矿盐,存于地中并成结晶层,产地一般远离海岸的大陆内地。土盐即“碱盐”,为盐碱地所产,味苦质劣,在盐家族中处于末位,只是作为食用盐的替代品。盐的应用:伴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盐已被公认为五大基本工业原料之一,下面的一系列的展板,可以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盐在化学工业、染料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轻工业、国防和尖端技术、农牧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盐是化工之母,化工用盐占世界耗盐量的60%,在发达国家甚至占到90%。盐与生命:盐是人身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盐对我们人类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人体中的盐互动游戏来做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可多举例说明缺盐的后果)食盐量偏高,会导致各种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摄盐量不应超过6克。我国的摄盐量已超过正常生理需要的10—25倍,正常人每日摄入35—40克食盐就要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水肿。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饮食,不吃或少吃盐腌食品,改变烹调方法,减少食盐调味食物的摄入,将摄盐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在“科学餐厅”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的形式,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日常生活中“健康食盐”的知识,以保证我们人体的健康。盐与生活盐是五味之首。在日常生活中,盐被广泛应用于调味。春秋时期,古人就可以用盐开始制作出各种腌制品,《齐民要术》上记载的酱制品的种类比现在还要多。这些是各种酱制品和腌制品的模型。我们所知道的四大菜系川鲁粤淮,无一不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盐产区。这是我们盐城地区淮盐菜的模型。电子书 “盐的妙用”,给大家列举了大量的盐在我们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妙用,大家可以通过浏览阅读掌握更多日常生活中盐的应用的小窍门,为我们的生活再增添色彩!在盐知识总汇多媒体查询系统中,我们将可以看到许多大家知道和不知道的关于盐的知识,您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您所关心的有关盐的知识。总之,盐无所不在,这些神奇的白色精灵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接下来我们将步入第二展厅史海盐踪,跟随时间的足迹去追寻我国盐业尤其是海盐业的发展历史。

进入第二展厅:史海盐踪

当上古时期的人们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往往归于神的意志,盐何时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只能象神话那样作大致的描述而无法细究。现在我们看到的黄帝与蚩尤为争夺河东池盐的逐鹿之战,神农时代的夙沙氏发明生产海盐的方式,都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是有一点可以看出:早在上古时代,我国先祖就已发现了“盐”,并肯定了“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煮海为盐”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盐业的辉煌历史拉开了序幕。

任土作贡——夏商周时期的海盐业:首先我们来看夏商周时期的海盐业。从近年对山东莱州湾地区的考古发掘发现:在以莱州湾为圆心,沿海岸线15~30公里构成的面向海湾的弧形范围内,凡商周遗址均出现所占比例很高的盔形陶器(最高占到陶器总量的90%以上)。考古界认为这些盔形陶器正是先民们煮海为盐的生产器具。可见,商周时期的莱州湾一带已经形成大规模生产海盐的场所。在夏朝,海盐已经成为王朝的贡品。周武王灭商纣后,强大的西周王朝有效地控制了今河北、山东和江淮地区,获取这些地区包括海盐在内的“邦国之贡”和“万民之贡”。这是煮海熬波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先民制盐劳作的场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场景给自己留下较为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里是一个高浮雕的历代“盐”字的写法,我们知道,有时通过文字的发展我们也能窥见一定的历史脉络内涵。(此处参看脚本深入了解“盐”字的发展及其内涵)山泽之禁——春秋战国时期的海盐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近海的齐、燕、吴都已经有了海盐生产。( “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吴)东有海盐之饶”,)海盐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是管仲见齐桓公的一个场景。齐桓公纳听从管仲的建议,开“山泽之禁”,官府直接介入食盐的生产和运销环节,实行盐专卖,并通过向不产盐的诸侯国出售食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达到左右诸侯国之目的,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正因为如此,管仲被尊为我国三大“盐宗”之一。齐国也由此迅速强大,成为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首霸。“场景复原:富国大计”,向我们展示了聚庸煮盐、齐国食盐贸易路线图和百里奚贩盐的场景,这些都是成功实施盐业新政的真实写照。(聚庸煮盐: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已经出现了大盐业主,他们利用雇佣方式,集中大批的劳动力,从事盐业生产。齐国食盐贸易路线图:春秋时期,山东、辽东出产海盐,河东有池盐,关陇和西北有岩盐和池盐,而中原地区却不产盐,食盐的运输和销售,就成为一种极为有利可图的事业。齐国的管仲除了把食盐运输到这些不产盐的诸侯国销售之外,还曾创造性地提出搞“转手贸易”。百里奚贩盐: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贩盐人叫百里奚,楚国人,曾为虞国大夫。虞亡后,百里奚伦为晋国的俘虏,充作秦穆公姬的媵仆。后来,他亡命归于宛。据《说苑》称:“秦缪公使贾人载盐于卫,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使将车之秦。缪公观盐,见百里奚”,后成为缪公的贤相。这些可以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不产盐的地区,是海盐和池盐乃至戎盐的市场)

食盐官营——秦汉三国魏晋时期的海盐业:战国末期,西方的秦自从商鞅变法之后,普遍在产盐区设置盐官以收“百倍之利”。直至魏晋时期,大多数时候食盐官营的政策是被当权者所沿用的。只有在西汉初年,朝廷“弛山泽之禁”,然而,与朝廷相背驰,吴王刘濞成为最大获益者,直接控制海盐等资源,“煮海铸钱”,富可敌国,最终导致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的爆发。也正是这个原因,汉武帝认识到山海之利的重要。同时,汉武帝想征服匈奴增强国力,开始设盐官,禁山海,实行盐业专卖,官府专门配给生产工具“牢盆”(关于牢盆有几种解释),古代的盐官制度也从此开始。汉代在食盐专卖机构的设置上分为中央和郡县两级。这是汉代所设盐官表。盐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因盐立县。当然,一大批文人学士认为,盐铁的专卖政策造成了人民的疾苦,并为了要不要取消这一政策,于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2月,在京师长安召开了一场特别的辩论会议——盐铁之议。当时各郡国被推举的贤良、文学60余人,齐集长安,就盐铁官营政策和民间疾苦,与桑弘羊等反对派官员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后来整理成为《盐铁论》一书流传于世。这幅盐铁之议的漆画,再现了当时激烈辩论的场景。

进入第二展厅实景展示部分:下面我们将进入第二展厅的实景部分。这一部分向我们展现的是盐从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的整个流程,大家可以先通过架在实景中的桥来近距离感受盐的产销过程。从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煎取海盐要经过准备柴草,收集盐料、淋卤和煎炼几个程序。首先是准备柴草,草为盐母,卤为盐父,然后,在滩地上先铺上草灰或芦茅灰一寸左右,以吸收盐分,然后到次日中午扫取灰盐,将晒出盐霜的盐泥扫起。淋卤是海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挖深坑,四周及坑底垒筑坚实,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将充分吸收了盐分的草灰或者盐泥放在席苇之上,用海水淋出浓度较高的盐卤流入卤井坑内。盐卤制成以后,最后要进行煎炼。将盐卤置于铁铸或竹编的盐盘中加热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卤渐渐浓厚,最后析出固体食盐。煎炼时收取食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水完全烧干;另一种是随时捞取食盐,同时再加新卤水,再蒸再捞,连续出盐。这种连续作业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热能,节省了工力。真个是“卤浓盐淡未得闲”,“才得波涛变成雪”。经过了这样许多的辛苦,海水终于变成了雪花一样的盐。煎制海盐的方法出盐速度比较快,效率也较高。但煎盐法所用的铁盘、竹盘不可能太大,盐产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要耗费很多的燃料和工力。为了克服产出低、耗能高的缺点,古代盐民又创造了晒盐法。早在唐、宋时期,解州池盐已经采用了畦晒法,即在盐池周围开辟盐畦,将池中卤水导入畦中,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成盐。畦中产盐,这便是非常标准的盐田了。在将海盐装袋后,盐民们通常会通过水路运输的方式将盐运输到各地进行销售。盐业专卖始于春秋时的齐国,实现了有限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了秦朝和西汉初年,盐业专卖实际上被废除了。汉武帝想征服匈奴增强国力,采纳大盐商东郭咸阳的建议,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起在全国实行全面的盐业官卖制度。最后,在欣赏完古代盐的“商业街”场景后,我们将继续追寻海盐的历史足迹,对我国其它时代盐业的发展做进一步地了解。

进入第二展厅第三部分

官商分利——隋唐五代时期的海盐业:隋到唐初,对盐业生产实行了宽松的政策,我国

海盐产区的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盐业经济迅猛发展。安史之乱后,刘晏改革盐法,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法,为朝廷带来丰厚的收入。刘晏的盐法也基本被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沿用。从日本国遣唐使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可以看出唐代两淮海盐产区的繁盛状况。到了晚唐五代,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由于各朝廷对盐利的更大需求,(出现了折博和博征的制度,)商销的条件越来越严苛。

官鬻通商——宋辽金夏时期的海盐业:两宋海盐多种所有制形态与产销体制的并存,盐务管理方式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钞引制(钞引盐的主要特征,是食盐不由官府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而是先批发给持有盐钞引的商客,再由钞引商客辗转运销。宋代钞引盐的运销体制,当时被划人“通商”昀范围,与榷卖体制并立。它对以后历代盐法的影响颇为深远。)。辽、夏、金对盐务管理的方式受到两宋管理方式广泛影响。宋代官府盘剥也名目繁多,因而造成私盐盛行,,这个展板上名目繁多的盐名就是其集中体现。在制盐之前需要对卤水进行测试,谓之验卤。宋代的莲管法是多种方法中较为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测试手段,这种方法几乎已经达到古代验卤技术的顶峰。我们可以从互动演示:莲管汲卤试检体验一下这种当时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彩塑微缩景观模型:宋盐场收盐图。向我们展示了宋代盐场盐民收盐的一派繁忙的景象。捍海工程 宋代著名的捍海工程,当推范公堤。1025年,范仲淹于泰州西溪任盐监官。当时泰州一带的旧有海堤久废失修,兴化、安丰等地地势低洼,造成当地连年受灾。从小受苦、深谙民间疾苦和“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的范文正公以一腔爱民之心,于1026年向朝廷倡议,并在发运副史张纶的帮助下,在黄海之滨筑起一道长150里的捍海长堤,挡住滔滔海水,保护了大片盐池和农田,使数万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工程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也堪称壮举,当年仅以“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的方法修堤,难度可想而知。为筑堤,范仲淹兼任兴化知县。而工程刚开工时,又遭百年不遇的大雨雪,惊涛汹涌而至,恰似“四面边声连角起”,一百多人不幸葬身于海。对此,范仲淹、张伦等人困知勉行,深入工程一线,想方设法筹集工程款,持之以恒,最终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这幅油画就再现了当时筑堤时的艰难场景。后人感其功,颂称“范公堤”。 今204国道原就是由范公堤改造而成。随着204国道迁址拓宽,不少地段已离开了古范公堤,不过草堰镇境内仍保存有范公堤残段。官商运营——元代海盐业:时至元代,盐法比宋更为严密,完善了引制(了解引制)。但官盐愈贵,私盐愈多,加上军人违禁贩运 ,权贵托名买引,加价转售,从而使官盐积滞不销。于是朝廷实施苛政,民众苦不堪言,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史家有元朝亡于盐政之乱。这个高浮雕:就是当时著名的18条扁担起义,元朝顺帝的时候,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草堰(当时属于泰州)盐场的烧盐工张士诚,早有聚众起义、翻元朝的决心,他暗中聚集同伴十七个人,对天发誓歃血为盟。因手中没有武器,无法成事。原来元朝对于汉人统制很严,规定每十户人家,只许合用一把厨刀供切菜之用,如果私自藏匿兵器,重至死刑。经过一番商议,张士诚等十八条好汉,在一个天空昏暗、月色朦胧的夜晚,每人提着一根扁担,开始起义。他们在扁担头上绑好事先从海中捞来的老长老宽的带鱼,在迷茫的月色下鳞光闪闪,远远望去,恰似一支雄壮英武的大刀队。他们迅速夺取了盐场衙门缴获了很多兵器,附近的百姓得知十八条好汉为地方除了大害,都闻声赶到盐场,欢欣鼓舞地为好汉们祝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纷纷参加起义队伍。随后,起义军乘势夺取了泰州城,杀州官,开仓库,救济贫苦的百姓。从此,张士诚的义军声威大震,所向无敌,势力范围逐渐由江北扩展到江南。后又定都于苏州,称吴王。几年后,又扩展到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熬波图谱:元代出现了一本关于煮盐技术的专著《熬波图》。该书作者陈椿,曾在松江华亭县下砂场任职,非常熟悉当地盐业生产的情况。全书共有52幅图 (现存47幅),全面表现了煮盐生产的全过程。《熬波图》是宋元煮盐生产技术全面、系统地总结,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海盐生产的专门著作。大家可以通过一幅幅画卷来对《熬波图》做一个直观的了解。盐粮勘合——明代海盐业:明代盐法,实行开中法和“纲盐法”创行。开中法解决了边军粮饷,纲盐法这对解决当时产销矛盾、方便商运、疏销积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场景:明朝海盐区采用“聚团公煎”法生产。即“每一场分几团,一团分几户,轮流煎办,以纳丁盐。”由灶丁“二三四人共一盘铁,或五六人共一盘铁,每一日该煎盐一十三斤。”,也有使用竹盘生产的。我们可以通过聚团公煎的场景复原,了解当时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在宋代就开始有,主要可以控制当时的私盐生产。明代海盐的试卤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日趋发展,为煎盐业节省了燃料和人力。微缩场景 分池晒盐这是山东分池晒盐,向我们展示了山东的晒盐技术。大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掘井取卤”法;第二种是,在滩地周围掘沟,其前筑池,以纳沟中之水。我们可以看到分池晒盐与传统刮土淋卤的不同,它直接用海水灌注卤池,分层曝晒取卤,然后引入晒盐池成盐。专商引岸——清代海盐业: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经济凋敝,制盐灶丁大量减少,制盐设施被大量破坏,承运盐商死亡逃散。清政府基于“军国要需”,对盐业的恢复相当重视,主要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保证海盐的生产。生产技术上采用掘井作池、掘沟筑池这两种全新的方法,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取卤法,利用阳光完成取卤、成卤二道工序。微缩场景:洋浦砚台晒场模型介绍。南方晒盐因其晒制器具的不同,除板晒外,还有漏晒、坎晒、坦晒、砚台晒等多种制盐法。洋浦古盐田的历史有1200多年,是中国最早的日晒制盐法。盐工们先是用耙子把海水涨潮时浸泡过的盐田耙成细小的泥块,晒两三天后,将盐泥倒人盐池,踩实,再浇满海水,进行搅拌。盐池底部铺有细竹或草席,卤水从此过滤而出,汇集成一池水,盐工将一截当地称为“黄鱼刺” 的树枝丢人水中,测试其浓度。浓度足够的话,便可将卤水倒人像石砚的盐槽中曝晒成盐。用于晒盐的盐槽是以黑色的火山石依其自然形状凿刻而成的,边缘鼓起一圈,像砚台。这些砚台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地分布在一垄垄盐田周围。每一垄盐田旁有一个用来制盐水的土坑,称做盐池。在盐政管理方面,清代的食盐运销,沿袭着前代的专商引岸制。清初采取“量力行盐”的政策,盐引无定额。随着局势逐渐安定、招商办引取得一定成效后,各盐区便陆续颁定引额,依照“明代旧额”的田赋税收方式,以便按引增收税课。盐商是中国旧时经营食盐收购和运销的各种商人的统称。清代的盐商,名称繁多,有的虽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但有些盐商名称却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各种不同类型的盐商,各有其获取利润、积累资本的手法,而且利润获取率与资本积累的多寡也各不相同。

丧权辱国: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巨额的赔款,导致财政濒于破产,清政府从1895年起只得以盐税收入作为担保,举借外债。盐税收入抵债后的余款,称“盐余”。这样,列强开始控制了中国的盐税收入。借款之押——北洋政府时期的海盐业:1912年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盐政改革的民间团体——盐政讨论会,在张謇、景本白的倡议下成立,有会员数千人,将过去分散的改革活动组织起来。油画:盐政论谈再现了当时讨论会的情景。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政府向帝国主义金融资本的一次大讨乞。早在1911年11月31日,袁世凯作为清朝新任内阁总理大臣向美国银行团代表司戴德要求借款时,已打出“善后”的招牌,实际上是要对付革命。两个半月后形势一变,他被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立即提出全国的“善后”问题,同时也就以这个名义把善后大借款提上了日程。从这时起,经过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曲折复杂的谈判,到1913年4 月终于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随后盐务稽核所成立,外国银行团为了确保自身的债款利益,要求其着手整顿改良中国的盐税征收办法。丁恩等人在筹划食盐运销制度改革的同时,也敦促中国有关部门实行盐税征榷制度的改革。盐务新政——民国时期的海盐业: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盐技术除淮南等少数盐场外,全部改煎为晒。 “改善税制”工作逐步开始,制定了“新盐法”,废除了引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根据地的海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等形式各异。绝大部分海盐产区在沦陷区,处于日寇的直接统治之下,具有殖民地性质。模拟场景:冲破封锁线的盐,向我们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为能够将盐运送给各地的人民武装,冒着被敌人查获的危险勇闯封锁线的情景。这一时期出现了盐化工产业,精盐技术得到逐步推广。雕塑:范旭东与久大公司,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产业先驱的风范。他是毛泽东一生中最欣赏的四位民族资本家之一。范旭东,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洋人的垄断,与侯德榜等人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30年代,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公司碱厂。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久大公司用现代机器设备生产的精制盐,产品颗粒均匀、洁白卫生,开创了中国现代盐业生产的新纪元。海涂新篇——新中国海盐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盐生产获得了大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食盐的生产厂家遍布华夏各地,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奇货可居的局面。1950年3月3日,政务院第22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张道吾为财政部盐务总局局长。3月8日,盐务总局在北京正式成立。光电模型:中国盐资源分布大型沙盘,向我们展示了我国盐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建国后,我国盐业尤其是海盐业生产技术突飞猛进,在新的工艺流程不断得到改进提高的同时,一大批新的机械化设备也应运而生。柳国喜先进经验、杨在柏盐田维修经验、滩田革新等许多盐业生产技术革新,为新中国的盐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专题:海盐化工,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海盐化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海水苦卤的综合利用,围绕着以溴和钾为中心开展。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我国盐化工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同时产品种类也迅速增加。通过幻影成像:海盐生产工厂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具体的生产工艺。盐化工设备模型,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制盐所用的相关设备。大型灯箱:世界其他国家的盐业生产,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主要海盐生产地的概况。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查询的方式,来了解我们想知道的历代盐事、历代盐政、历代盐税等等。至此,我们完成了对我国盐史足迹的追寻。未来,中国海盐业必将在漫长的历史历程中留下更新的足迹!

进入第三展区煮海之歌:五千多年的海盐文明养育了华夏子民,繁荣了社会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欢迎参观第三展区煮海之歌。

海盐与民俗会节:在我国海盐业产、运、销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地方会节。这些会节,有的起源于祭祀盐业神袛和纪念盐业人物;有的起源于盐业生产和经营;有的起源于盐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特定的民俗风情。晒盐日,小满前后是产盐的最好季节,那时所产的盐色白粒大。农历六月中旬晒的盐,品质较差。夏至后,雨季来临,自然不能晒盐。农历七月半开始,雨季结束,盐场进入了秋旱。所以一般农历八月是晒盐的大好季节。九月的盐如菊花一样,表面好看,实则杂质较多,入口苦涩。盐民历来特别重视全年的第一次开晒。“三月三开晒”已成定规,即便下雨刮风不能晒盐,也要到滩头动动手,表示今年按时开晒了,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晒盐日”。新开盐门,明清时期仪征一带以掣捆引盐为业,两淮陆续集运至仪征的盐引,每年均从四月起开始分掣运往湖广、江西一带。引盐起运之日,被称曰“新开盐门,”既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又要进行众多的民俗活动,相传沿袭,新开盐门成为当地一年之中最为重要和盛大的地方会节。祭张王,元代张士诚率盐民起义,义军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攻城掠地后,便开仓济赈,民间素有“死不怨泰州张(士诚)”的民谣。在明代开始,今盐城白驹、草堰一带,民间将七月三十“祭地藏王”的习俗, 改为明祭“王”暗祭“张王”。这一晚,家家户户在门槛

外摆一张祭桌,上置一盏用蛤蜊壳做成的香油灯,内浸几根灯芯,两边各置一支蜡烛,前面点香,男女老少磕头跪拜祈祷。 祭祀完毕,人们便相约来到一处预先搭好的辕门下,手持枝蔓芦柴,在顶端缚上一柱香,香的末端系上一束鞭炮,待香慢慢燃尽后点着鞭炮,须叟间,火花四溅, 像夜空繁星闪烁。这便是民间所说“张王睁眼观察人世。” 盐民嫁女,江淮里下河地区船民的结婚风俗独具特色。婚礼前一天,要将婆家和娘家的船合并到一起,称为“船过船”。新人上船后,要将鞋子脱下摆放在舱口,取和谐美满之意。婚礼最后一项内容便是将一对新人送上芦棚小船,由新郎的父母将船轻轻地推向远方。新婚之日,小船就是他们的新房,只是它既没桨也没橹,随风任意漂流。在这一天小船要从白天一直漂到夜晚,而这对新人,就在这芦荡河水的陪伴下,在起伏不定的飘摇中,度过了朴实而又浪漫的新婚之夜。晒龙盐,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东海龙王的生日,这一天,其它三海龙王齐到东海贺寿。为此,东海龙王传令,让虾兵蟹将全体出动,将海水弄得干干净净。用这干净海水煎盐,洁白精细,腌腥不臭,腌菜不苦,做汤味鲜。东海龙王就用这盐招待来宾。这事渐渐传到民间,老百姓也赶在这一天晒盐,被称之为“龙王老爷生日盐”,俗叫“龙盐”。盐民每年都要珍藏一些“龙盐”,除自用外,还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烘缸会,淮盐区的每年夏秋两季,为了祈求老天多保佑,盐民们组织了“烘缸会”,于盐场、盐灶请艺人说书唱戏,敬神做会,烧香拜太阳神。烘缸会,以盐场公署举办的最为热闹。清晨,盐民们聚集在广场上,摆上香案,供奉三牲,恭候太阳从东方升起。由祭司领头,面朝太阳焚香磕头。祭毕,由几个大汉抬一只口朝下的大卤缸,缸底上置纸糊或苇扎的太阳神,四周用红绸裹束,以示火烤,锣鼓开道,前往会场(戏台)供奉。而后,神戏即开场,热闹一整天,直至深夜方散。都天庙进香,都天神信仰是随着徽州盐商流传于扬州、镇江、仪征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事象。到都天庙进香,是仕女年节的好去处,每年在固定时间还有盛大的迎神赛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成了后来的灯会。潮盐保护神,岭南潮汕的潮盐的行业保护神比较独特。潮盐的保护神随着潮汕盐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先后经历了祀奉灶神和土地神,祀奉海龙王和土地神的变化。盐神节,盐神节是渤海湾沿海地区,如潍坊、莱州、东营、滨州等广大产盐地区流传较广的民俗岁时节令,盐民和从事盐业生产的人们都过盐神节,主要是在农历正月十六“盐神管仲寿诞日”进行祭拜,多以村盐场为独立群体,进行集体祭拜庆贺。仪征上元节,仪征上元节前后张灯五夜。盐船各帮水手,争相以龙灯为戏,在城里郊外嬉戏跃舞,这些龙灯之戏逐渐形成仪征一带较为稳定的民俗传承。祭盐婆(盐佬),淮盐地区的盐民认为盐是盐神婆婆恩赐的。在盐神婆婆的生日正月初六这天清晨,盐民全家到滩头或风车头放鞭炮,“烧盐婆纸”,又叫“烧滩头纸”,祷告盐婆显灵开恩,保佑今年产盐多,盐粒大,盐花白,然后手持锹锨等工具到滩上动动手,干点活,象征当年盐业生产的开工。拜盐宗,春季,盐民生火烧盐之前,要先祭盐宗。供三牲,烧香烛,行三跪九叩之礼。秋后灭火修煎,也要祭拜,感谢盐宗保佑当年盐产丰收。泰州盐宗庙“三宗同祭”,供奉有产盐之宗夙沙氏、经盐之宗胶鬲、管盐之宗管仲,这在我国盐业宗庙中是不常见的。海盐与民间传说:海盐的起源成为许多神话传说的母题。这些神话传说,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记述着海盐业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着海盐生产经营管理者的理想和追求,赞美了劳动者勤劳勇敢的品德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相传海盐为秀才张羽煮海所得。又相传海盐是神农氏时代住在今胶东半岛的部落少年瞿子煮海所得。为报恶龙戕害母亲之仇,每天清晨,瞿子用陶罐舀海水来煮。时间一久,罐底总要留下些白色、黑色、红色、黄色、青色的颗粒,味道咸涩。后来瞿子担任首领,炎帝封瞿子所在的部落为夙沙氏,专门负责煮海制盐。也有相传海盐是孙悟空将玉皇大帝盐砖丢在大海中的结果,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屈于强权的斗争精神。詹打鱼煮海盐的传说则将盐誉为“宝物”,通过 “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提示,詹打鱼发现海水可以煮出晶莹洁白的盐,并为当地百姓传播海盐制法,渤海地区将詹打鱼尊为盐神。海盐与文化经典:海盐生产、运销不仅影响到沿海地区城市、乡村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影响到文化典籍,如诗文、小说、志书等。这是海盐产区的志书。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时期,明清小说中盐商、盐政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李汝珍的《镜花缘》、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都与海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盐民出身,或长期接触盐民的知识分子如传统诗人吴嘉纪、北宋词人柳永等对盐民的苦难处境有着深切的感受,他们创作了许多关于盐民盐工煎盐、盐商屯盐运盐的诗词歌赋,真切地反映了海盐的生产及海盐产区的社会状况。艰辛的海盐生产劳动和悲苦的社会现状使明代哲学家王艮,少年便开始人生的哲思,他创立“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认为“道”不是神秘的东西,“道”应解决老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有衣穿有饭吃才是真理。海盐与淮剧杂技:海岸东移,人们因基本生存需要所产生的谋生方式催生了“淮剧”与“十八团杂技”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清代中叶,在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农家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我国地方剧种中的一枝奇葩。十八团杂技发源于盐城建湖,这里古代靠近大海,滩涂遍布,盐业生产发达,所谓“十八团”就是在这一带的十八个盐业生产基地。后来随着滩涂的淤涨,海岸线不断向远方推移,建湖地区远离了海岸,失去了盐业生产的条件。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窘迫,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被迫以卖艺谋生,于是“杂技”在这里出现并伴随着一代代的建湖人发展壮大。虽然盐场不见了,但“团”这个盐业建制被留了下来,逐渐形成大致有十八个自然村落,大部分以杂技谋生,因此统称“十八团”。后来随着艺人们走遍天下,“十八团”村人杂技在杂技界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篇二:盐城海盐文化旅游资源介绍王卉

第八章 盐城海盐文化旅游资源介绍

编写说明:本章内容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乡土地理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学生可以对盐城海盐文化旅游资源有一定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地理学习方法运用到身边的乡土地理的生活实践中,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宗旨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也体现地理学科的生活性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海盐文化的定义。

2、了解盐城的海盐文化资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地理,热爱家长的感情。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

一座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专

题博物馆。坐落于盐城市区古代著

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

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馆区

占地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

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奖获得

者程泰宁先生担纲建筑设计。著名

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馆名。

问题:你了解到的盐城海盐文化资源有哪些?你知道盐城海盐的历史吗?

一、 海盐文化

海盐文化是人们在进行海盐生产、运销、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的、人文的成果总和。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与海盐生产相关的遗迹、建筑、民俗、文学艺术等宝贵的资源。

二、 盐城海盐文化历史

盐城,无疑是中国“海盐文化”的代表。盐阜先民用茫

茫滩涂上的茅草燃起的熊熊烈火,把取之不尽的海水煮炼

成为海盐,并在漫长的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中,在创造物

质文明的同时,孕育出了独特的海盐文化,千百年来,逐

步形成了带有普遍共性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

根深蒂固的民俗民风,也即盐民群体性的生态方式和精神

方式。海盐文化渗透进了盐城的历史、盐政、经济、地名

和盐民的性格、斗争、文艺、民俗等各个领域。

知识窗:

盐城早在6000 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秦汉时期,“煮海兴利,穿渠通达”,

始现繁荣。汉武帝时置盐渎县,属广陵郡,东晋安熙七年(411 年)更名为盐城县,唐宝应年间,全国设“四场十监”,盐城境内即有海陵、盐城二监,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宋天圣元年(1023 年),范仲淹在此主持盐政,修筑海堤,称“范公堤”(今204 国 道)。《元和郡县志》中记载,海陵监“岁煮盐六十万石”,盐城监“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元中叶,两淮29 个盐场产盐380 万石,居全国产盐区之首,盐城境内13 个盐场产盐290 万石,占淮盐总产的76%。清乾隆十二年(1747 年)纂修的《盐城县志》记载:“为民生利,乃城海上,环城皆盐场,故名盐城。”1912 年,建灌东盐场,1941 年,建新滩盐场,1958 年建射阳盐场,其余盐场于1977、1978 年建立,目前境内主要有国营淮北盐场和各县盐场,均由江苏淮北盐务管理局统一管理。

三、海盐文化资源介绍

海盐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两方面。海盐文化物质遗存指海盐的生产场地、工具、运销码头、器具、建筑、碑刻等。现盐城登记在册的海盐文化物质遗产遗存就有860多处(件)。其中不可移动的海盐文化物质遗存主要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制盐技术、盐民俗还有一些关于盐民生产、生活的民间文艺等。其中制盐技术中的晒盐法作为一种更先进的制盐方法在两淮地区没有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一是明朝建立初期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坚持使用煎盐法来管理控制盐民和稳定国家税收,二是两淮地区是中央行政权力重点控制区域,民风安于守旧,人民对新事物总是抱有怀疑态度,三是两淮特殊的气候地理条要求使晒盐法这种较先进的生产工艺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海盐制盐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具有很高考古、审美。旅游开发价值。

(一) 物质文化资源

1.古建筑

整个盐城地区大部分的城、镇、村的地名由古盐场、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建筑等演 变而来,这些历史痕迹都是盐城大地上抹不去的文化符号,体现了海盐文化的丰厚底蕴。盐城境内与盐业相关的古建筑有二十多处,分布于各个盐场的运销集散地。最早的有始建于北宋的东台西溪的海春轩塔,其作用就是作为运输海盐的航标。与海春轩塔相邻,位于古运盐河上的有合称“宋三桥”的通圣桥、通济桥和广济桥,其中通济桥和广济桥因两桥相联,呈“八”字形,故被人们称为“八字桥”。八字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两桥相连,沟通两河三岸,有“一步两顶桥”美誉,现为东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数量最多的建筑当属各种石闹,保存比较完好的如草堰镇境内的省级保护单位草堰石闹,丁溪镇的丁溪石闸;还有些已经拆毁或改建为桥的石闹遗址,如盐城的天妃闹和东门闹。这些古闹多为明代修建,是湾洪排因、抵挡海潮、控制水位、调节水系的重要水利设施,更是防止私盐泛滥的缉私要隙。在1985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富安镇发现了九处明代民居,这些给人以一种统一、均衡、和谐的整体美的艺术享受,有一种端庄、朴实、淡雅的感人魅力,体现了当时盐商的富有,同时也彰显盐商融会贯通,兼收并蓄,融汇晋商、徵商的建筑艺术和构建技巧。

活动:

2.古墓葬

全市有六十多处古墓葬,其中宋元以前集中在沿海,主要是汉代墓葬有三十多处,反映出汉代盐城置县以后,因制盐,盐利使盐城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的历史状况。盐城周边有五处较大的汉墓群,其中三羊壞1号汉墓陪葬物较为丰富,出土一件金边漆盘,底部有“上林”、“大官”字样,墓主人可能是当地的盐官。另外有新兴镇的元代典史崔彬墓,随葬品丰厚精美,体现了场署盐官的生活极其富有,为研究当地盐场历史状况提供了重要实证。

3.古盐场运销遗址

盐城因盐置县,盐城的几乎每个集镇都与海盐的生产运销相关,很多市、镇、乡就是古盐场的名称沿用至今,如新兴、东台、伍佑、刘庄、白夠、草堪、何操、梁操、安丰、富安等;还有的地名与海盐的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如东台的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南沈灶、张灶,阜宁的九灶等,“灶”既是盐民煎盐的生产设施,也是盐民煎盐生产的组织单位,一个灶有若干户盐民共同合作生产,盐民也被称为“灶户”;“团”相当于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明代有“团煎法”,就是将盐民集中煎盐处用墙垣围起,以便监督。大丰现有西团镇,东团、北团村,都是由此演变而来;"总”是盐民聚居的单位,各盐场设总若干,便于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户进行管理。今天仍有乡镇沿用一总、二总、三总的地名。大丰有个镇叫潘j,直接就是由煎盐的生产工具——“盘撇”演变而来,再如东台的华j、曹j等地名也是与制盐的生产工具相关;盐城的便仓镇以枯枝牡丹闻名天下,其“仓”就是指盐仓。盐仓有正仓与便仓之分,古伍佑场的便仓就位于现在的便仓镇。东台的一仓、三仓也都是古时盐仓的所在地;连古时盐民躲避海潮的潮墩也演变为地名,如盐城的头墩、二墩、三羊墩,大丰的金墩等。

活动一:畅所欲言-------大家说说自己去过的盐城海盐文化古遗址

(二) 非物质文化资源

1. 制盐技术和工具

从明代开始,海盐生产方式,逐步从煎盐向晒盐发展。早期晒盐主要在江苏淮南盐区拖晒,即淋齒板晒。清代咸丰年间,浙江定海伤山岛发生天灾,盐民逃荒到江苏奉贤沿海一带,幵始除草辟滩,晒滩制齒,用板晒盐。至光绪七年(1881年),江苏袁浦、东台、启东、三甲等盐场共有制盐晒板57830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淮南吕四盐场就有晒板1万块,1949年吕四盐场晒板发展到24930块。到1987年三甲盐场还有8000多块晒板制盐。晒板制盐的采齒、制直过程与煎盐基本相同。主要是幵辟亭场以建筑“淋齒塔”、“引潮灌溉”、“把晒咸泥”、“刮泥淋齒”、“板晒成盐”等工艺。盐城市海盐博物馆收藏有20多块出土于滨海县境内的盘铁,随着海盐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盘铁作为海盐生产工具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发掘,不再是堆在角落里的废铁,而是古代盐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也是盐城古代制盐业发达的又一实物佐证。

盘铁煎盐 大锅煮盐

活动二:课外实践---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参观海盐文化博物馆,然后组织学讲解制盐过程。

2.民间文艺

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盐城还存有大量涉及盐民生活、海盐生产等方面的诗歌,民瑶,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内容。如清汪兆璋所修《淮南中十场志》中收录了一首季寅的《盐丁苦》,诗中有这样的感叹:“盐丁苦,盐丁苦,终日熬波煎淋商。胼手服足度朝昏,食不充饥衣难补。每日凌晨只晒灰,赤脚蓬头翻弄土。烟火三否里,灶煎满天星。”

3.盐民精神

中国几千年的海盐生产历史始终贯穿于盐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盐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海盐发展的历史,盐城作为海盐发展代表性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产生活的广大盐民们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的优良品质,成为了海盐文化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盐民常年煮盐为业,风吹日晒,一年四季都在炎热无比的炉火旁作业,男女老少都要参加煮盐劳作,遇到潮灾生命安全不得保障。又要遭受官府和盐商们的盘剥监视,生活条件及其恶劣,又不能自由行走,难以摆脱灶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这种贫困艰辛非人的环境磨练中,铸就了盐民艰苦节检,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由于常年遭受官府盐商的压榨欺凌,在这种环境下盐民苦不堪言,渐渐产生了反抗意识。元末的盐民张士诚在草堰场北极殿起义,攻占江浙地区自立为吴王。最后起义失败,被朱元璋俘获后宁死不屈,死于杖下。这些不屈不烧勇于反抗的精神都是盐民因长年遭受压迫,内心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切实体现。唐宋时期,朝廷为控制盐民,防止私自煮盐,将煮盐的生产工具铸成几千斤又大又重的铁盘,又将铁盘分成不规则的数块,分予灶户保管。煮盐时各灶户拿出自己的一块铁盘拼合成完整的铁盘进行生产。煮盐需要各家各户共同出面一齐劳作,无法独自完成。又将盐民集中煮盐的地方用墙垣围起,称为“团”,这种形制称为“团煎”,方便盐官监督和记录生产状况。在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紧密联系下盐民们产生了团队集体意识,这种精神渐渐溶于盐民流淌的血液之中,最终成为了盐民性格的组成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你知道当代盐城精神是什么吗?和盐城的海盐文化历史有什么关系?

四、 具体旅游景点

近年来,盐城市大力发掘海盐文化内涵,积极开发了一批海盐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项 目,建立了海盐文化保护区,如建立中国海盐博物馆、海盐历史风貌展示区,规划草堰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开发西溪泰山寺旅游景区等等。目前盐城海盐文化历史风貌区已经对外开放,主要包括中国海盐博物馆、盐镇水街、水城、东进路美食街、盐渎公园等。其中国唯一一座反映悠久的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 盐晶造型的雕塑式建筑,让人领略先祖“煮海为盐”的历史文明。博物馆分为主体楼、海盐文化广场和海盐产业区,包括搭建反映海盐生产和盐民生活的多层场景和雕像,共1栋,地上3层,抗震7级,耐火2级。建筑造型试图演绎海盐的“结晶之美”。广阔的滩涂海域又是海盐生产的独特的环境,如何把建筑元素融入到这一独特的环境之中,激发了我们的想象。 海盐博物馆体量通过晶体的组合叠加,结合层层跌落的台基,就像海盐的结晶体随意地散落在串场河沿岸

的滩涂上,造型独特,意境开阔。盐镇水街内,不仅可以观赏民间绝活和文艺表演,还可以品尝地方特色小吃,购买旅游文化用品和地方名特优小商品。美食街、娱乐街、水城为集餐饮、休闲娱乐、洗浴、会所和度假酒店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盐渎公园为彰显盐城“水、绿、盐”特色的标志性景观。

活动四:我是小导游----假如有外国朋友请你带他到盐城海盐文化景区参观游玩,你将如何设计旅游路线?你将如何讲解盐城的海盐文化?

篇三:中国海盐博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 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中国海盐博物馆

我们的海盐,我们的文化

--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

年暑假是我步入大学的首次暑假,在这个暑假期间,我要和

我的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暑期社会实践。今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们的必修课,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还能真正的锻炼我们,让我们走出校园,贴近社会。

这次的社会实践是有我们班的15为男生组成的,而我们选择的实践课题也是紧贴我们所学专业的—研究博物馆的陈列与设计,争做优秀讲解员。经过我们大家的商议,我们决定去我们盐城刚开放不久的中国海盐博物馆。我们满怀信心,希望我们的实践会圆满成功。

这次我们的实践目的是更加了解我们盐城的文化,更加热爱盐城这片土地;把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陶冶我们的情操,

启迪我们的智慧。

我们选择的是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中国海盐博物馆。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悠久的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于2008年11月18日在盐城建成并对外开放。我们之所以选择海盐博物馆,一是因为海盐博物馆代表着盐城的海盐文化,参观博

物馆已经使我们流连忘返,能在该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二是海盐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不远,便于我们组织集体实践,再者博物馆的实践研究符合我们的专业,更能发挥我们的潜质。

在这次实践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做了调查表,准备了照相机、横幅、校旗等。我们的实践口号是:遵守秩序,认真积极,随机应变,圆满完成任务。

(一) 时间安排

我们这次的实践安排在 号— 号。早晨八点出发,下午四点结束。第一天的安排:参观海盐博物馆,找有关负责人商议我们实践的问题;收集有关海盐博物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第二天的安排:对参观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分析。

第三天的安排:向博物馆的讲解员请教,学习讲解的有关技巧,争做优秀讲解员。 (二) 实践过程

第一步:参观了解

下了公交车,向南走了200米左右,我们终于看到了中国海盐博物馆。远看,海盐博物馆的建筑很是奇特,像是几块巨大盐的晶体拼

凑而成,很有创意。它不仅和盐紧紧结合了一起,而且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是外观我们已被深深吸引了,我们似乎闻到了阵阵盐的味道,不禁心潮澎湃。

我们先走进了序厅。在序厅内有一块大理石,上面刻有“海华盐晶—中国海盐文明陈列”几个大字。在下面有一块前言板。在序厅右侧有电子导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大致了解了该博物馆的总体设计和每个展厅的具体位置。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艘大船模型,这是一艘清末明初运盐船,看起来很有气势。

在北侧是第一展厅——生命之旅。在这个展厅里,我们看到了盐的形成、盐的分类、盐的应用、盐与生活。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盐与生活这一块,在展品中竟然有菜肴,很是稀奇。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展厅——史海盐踪。第二展厅分为两部分,主要是讲从秦汉一直到现代关于盐的一些历史发展。从古代人工晒盐到现代机械化制盐,真是一大飞跃。在第二展厅的末尾有视频在讲述现代机械制盐,很生动形象。

第三展厅是煮海之歌。在这一展厅里主要有关于盐的一些神话故事和盐城人民的文化习俗。比如说张羽煮海、悟空偷盐等。海盐和淮剧杂技也是这部分的精彩内容。

第四展厅——盐与盐城。这一部分就和盐城息息相关了。

主要有

因盐置县、因盐而名、沧海桑田、历史遗韵、现代盐业、沿海开发等几个部分。

最后我们又去了休闲区和场景展示厅。虽然这是额外的展厅但我觉得很有特色。观赏完后,我们被深深的所折服,我绝的此博物馆的特点是巧妙利用现代科技,既有静态展物也有动态视频,既有灯光又有音响,还有手触式电脑设备。不愧是现代博物馆。

第二步:投入工作

我们要把事先印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游客,我们预想发放容易些,但如果让游客耐下心来完成这些问卷,并完全收回这些问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出问卷时下了一些功夫,首先我们的问卷都是选择题,很容易做,再者题目不是很多,都是问挑出来有代表性的题,不会让人感到厌烦;我们还自己做了一些小饰品,作为奖励赠送给乐意接受调查的游客。

我们准备比较充分,但在发放过程中也遇到了被拒绝的尴尬的局面,不过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圆满完成了第一项任务。总结一下,在发放问卷时态度一定要诚恳,语言一定要有礼貌,即使被拒绝了也不能生气,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盐城市海盐博物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53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