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2017今日说法栏目

2017今日说法栏目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4 | 移动端:2017今日说法栏目

篇一:给今日说法栏目的信件

敬爱的今日说法栏目您好:

我是南通大学的一名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大三学生。一方面由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帮父母分忧,另一方面又由于所就读专业的要求,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经验。暑期,我经同学介绍和很多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家名为“新起点 卓越”的暑期大学生家教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家教活动。我同学是由该公司直接到校招的教员。

不久,为期一个月的家教活动于8月3号结束,期间家教公司提供的住宿条件简陋,但是绝大部分教员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大家觉得跟小孩呆在一起很开心并且是一心一意的教可爱的孩子们。到约定付工资的时间了,原先与公司约定的家教费用付款时间为8月3号,可是家教公司以公司查账为由,工资一拖再拖,从3号拖到5号,从5号拖到8号。3号开始,与我们接头的的各个点的负责接头人则手机开始欠费,联系方式缺失。我们才感觉到事情并不是暑期家教那么简单。 后来,通过各方的了解得知,有很多南通大学的同学受骗,据粗略估算,南通地区有近300人受骗。学子纷纷报案,警方立案调查,案情还未得到显著进展。今日,有同学从警方处得知,受害人数又进一步加多,遍布全省,达到近500人之多。涉案金额也达百万元之巨。学子们先向南通有关的电视台反应情况,南通电视台播报了节目,可是播报之后事情进展又陷入瓶颈。并不见下文。新闻链接如下:

我们也告知了校方的有关人员,校方派人了解之后没了进展,也没有与我们有进一步的联系。(至少现在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如此)。

而后在追讨欠款的过程中,有同学受到家教公司负责人的电话威胁。于半夜12点不到,打电话给曾经家教公司教员:先报出教员报名时所登记的姓名,地址等个人信息。而后说:你打的倒我的一个公司,你打不倒我这个人,你要报就报,你出去小心点。。。。等各种威胁话语。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目前我所收集的情况如下:

1. 暑期家教的工资是每人40/天,包住不包吃。每天工作6小时,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早7:30开始,晚5点整结束。

2. 暑期家教教员普遍被拖欠工资1300左右。

3. 每个家教点由教员自己负责发传单招收学生,普遍招收学生3个至50多个不等。

4. 学生的年纪从小学至高中,学费每人从500元至更多。

5. 据我们能联系到的参与行骗的有所谓的家教公司头目有2到3个,还有他们所招收的各地大学毕业生参与行骗的若

干。利用了我们对校友的信任心理,平时主要由毕业生与我们进行联系。而后毕业生得钱逃逸。

6. 受害者遍布南通,海门,苏州,南京,宿迁,盐城,宜兴等江苏各个地区。

7. 该家家教机构并不是第一次诈骗,据我们后来得到的资料显示最早的从2009年他们就有诈骗行为,可迟迟未曾取缔!!!当时他们的名字是“明日之星”。

有相关的链接为证:

向社会有关部门求助,有的说是不是他们管理的范围,有的调查了却迟迟未有进展。想给学校校长信箱写信,却发现校长信箱根本无法点开(具体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网络问题)。由于各方求助无果,大学生们创立了“新起点共患难兄弟姐妹”qq群(166598112),共同商对策,相互安慰扶持。

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愤慨的同时也感觉到无助。对社会也渐渐充满了怀疑和恐惧,纷纷感慨社会黑暗不公。为何大学生维权如此之难。大学生为何一再受同一家家教公司之骗?为何该家公司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覆辙?为何家教公司行骗却可以如此猖狂的打电话威胁?置法律于何处?

当我们想到与众多孩子们一起共度的时光时我们真的很开心,想到教员间相互扶持的情谊时真的很窝心。但是骗子们却给

我们本该辛苦但美好暑期打工经历抹上了阴影。当孩子们殷切的给老师们打来电话时,他们怎么知道他们喜爱的老师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甚至还得自己给家教公司垫付租金?而骗我们的竟然还有我们的师兄师姐?我们不忍心告诉他们社会竟有如此的残酷黑暗,道德败坏的人。而他们将来要踏入这样的社会! 我们真心的望今日说法栏目能够持续关注此事,能够帮助我们,同时也警醒社会各界。我们真心的希望要回自己的血汗钱!给自己添几件衣裳,给爸妈买一点礼物。我们真心的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加强警惕,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提供更多的大学生维权捷径和渠道。真正共建一个和谐社会。

——一群希望维护自己权益并得到帮助的大学生

篇二:今日说法 文档

《今日说法》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已经开播八年了。八年来,《今日说法》秉承着“可看性强、条理分明”的节目风格,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节目宗旨,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八年来,全国广大电视观众已经熟悉了那首片头曲和片头语,已经熟悉了两位主持人撒贝宁和张绍刚,甚至对《今日说法》的播出产生了情感期待和情感忠诚。但是,《今日说法》更重要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它的高收视率,而在于它的社会意义,它“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与国家法治化进程同步前进,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

回顾《今日说法》所走过的历史进程,综观《今日说法》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就会发现,作为一档电视栏目,它的成功诠释了传播学的理念和方法。

一、《今日说法》的传播定位明确、合理,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特点

《今日说法》开播于1999年初,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不久,它的创办目的和动机很明确,就是为了配合国家法治化建设,对公众进行普法教育。一个电视栏目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树立以观众为中心的节目理念,把观众放在首要地位。《今日说法》虽然以普法教育为目的,但是它却选择了“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为其基本传播理念,也就是说从基本理念上把握了传播学的规律。没有明确地说以“引导人、教育人”为宗旨,而是以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为己任。回顾《今日说法》所播出的节目,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每一期节目所讲述的都是一件平凡小事,却又无不关联着一个公民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从这个角度来说,“点滴”一词是对《今日说法》节目内容的准确概括。然而,我们问顾八年来《今日说法》所讲述的故事,却又分明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公民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所走过的基本轨迹。通过一期期学法用法的节目内容,当事人经历了一次次法律的洗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活生生的现实与法律的分析,大量观众也在一点一滴地增长着法律常识,培养着法律意识,这应该是公民普法教育的绝佳形式,节目内容的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传播效果强。

所以,《今日说法》栏目传播理念的确定,虽然避开了“宣传、教育”的字眼,但是从传播的目的及效果看,完全达到了宣传教育的效果。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研究表明,当代受众已经不是早期的只能被动接受媒介信息的受众,他们或选择性理解接受,或者完全拒绝,使媒介传播效果大大降低或产生负效果。这就需要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掌握传播技能与方式方法,传播效果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传播障碍,寻找出更好的传播技巧。美国学者沃士德和费斯廷格的实验结果表明,当信息接受者感觉不到传播者有意要说服自己的意图时,较易接受其意见而改变原来的态度,相反,则对传播者的说法予以回避或抵制。还有研究结果显示,当受传者感觉到你隐蔽的动机后面有着一个高尚而无私的目的时,也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今日说法》栏目的传播理念定位于“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但主要目的还是公民普法教育,这种行为与动机是高尚无私的。即使受众明白了它的真实意图,根据传播效果研究结果,他们也乐于接受这些对自己有益的传播内容。

另外,“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传播理念的确立更体现了电视传播的人文关怀,它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自己的传播行为记录中国法治化进程的点点滴滴。《今日说法》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个平等的、与人对话的视角,它不是‘讲法’而是‘说法’。法律节目容易有俯视、仰视的视角,影响了平等对话。《今日说法》的视角非仰视,也非俯视,是平等的,这种形式,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①

二、从节目内容来看,《今日说法》满足了观众获知的需要

如前所述,虽然媒介传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受众并不是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任何内容,他们在接触媒介和接受信息方面有很大的选择性,“传播学界把受众心理上对传播的接受影响因素称为选择性因素(Selectivity factors),并认为它是与传播效果明确相关的中介因素。”②

随着电视台数量的增多及频道栏目的激增,加上其他媒介形式的丰富多样,受众选择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尽管人们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遇到与法律有关的问题,大到刑事案件、经济纠纷,小到名誉侵权、邻里纷争,无不与法律密切相关。而怎样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不是每个公民都熟知的,即使眼前自己没有遇到法律问题,也难免将来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类似的问题。毕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是一个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今日说法》恰恰抓住了受众这一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今日说法》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满足了受众的要求。学习法律常识的渠道有多种多样,学习法律课程、熟悉法律条文,对成年人来说毕竟是枯燥的事情;从经历中学习更是无稽之谈,不能寄希望于“久病成医”,而《今日说法》给受众提供了一个“信息情境”,他们采用“原汁原味”的法律事实,用摄像机记录下的“真实生活”,既真实又形象,节目中的当事人有的甚至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使受众感觉置身其中,从接近性的角度来看,也是观众喜欢观看的,更何况观众会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获得许多法律知识。根据传播学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释来看,个人对媒体传播内容怀有某些期望,他们是有目的地选择媒体及其内容,以满足自己某些需求。在此,传媒是解决个人需求的工具,不具有决定作用。完成传播效果的关键,是了解和把握受众的内在需求。《今日说法》就是很好地抓住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法律不熟悉和法律意识觉醒之后对法治的渴望,传播了受众最期望得到的内容。在2006年12月26日播出的78本医书及其后来的《今日说法》春节特别节目中,就讲述了重庆农民周泽桂,为了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坚持每天收看并认真记录《今日说法》等节目内容,最终用法律手段解决了妻子医疗事故的问题,获赔4万多元。

三、《今日说法》采用的主持人与专家现场参与的方式,有效地结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形式,使传播效果更为明显

像其他大部分类似栏目一样,《今日说法》也采取了节目主持人形式的传播。节目主持人形式的最大特征是人格化传播与对象化传播。③人格化传播改变了传统的非人格化传播形

式,使电视具有了面对面的特征,也就是具有了人际传播的特征,人际传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较为浓厚的感情色彩,也正因为此,人际传播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最显著。主持人形式把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传播效果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广泛性、公开性容易制造出“明星”,而人际传播又把“明星”推到了公众面前,使受众有机会和“明星”面对面,根据受众心理,对于自己心中的“偶像明星”的观点和意见是最容易相信的。八年来,《今日说法》也成功打造出两位明星主持人——撒贝宁和张绍刚。撒贝宁以其阳光形象、快人快语及干净利落的主持风格获得了受众的认可,而张绍刚也以其沉稳的形象、逻辑缜密及健谈风趣的风格受到了众多电视观众的称赞。可以说两位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为节目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对象化传播的特点是“有的放矢”,“面对特定的观众群,主持人自己先要消化所传播的内容,之后用生动活泼、准确无误的语言,向观众叙述节目内容,在一种愉悦的收视环境下,把观众引入节目中。”④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主持人对专家的提问和针对节目内容的简短评论上。《今日说法》的观众不是法律工作者和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而是普普通通的群众。主持人要代表观众有针对性地提出观众所要最想了解的问题,同时,作为节目主持人,他们又必须对节目内容做出恰到好处的、准确而有人性化的评价,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两位主持人本身就是有法学专业背景的记者和有着新闻学专业背景的大学教师,凭着他们对法律的理解,恰恰能够以高于普通受众的水平提出合适的问题,作为新闻传播者,他们又从传播的角度做出恰当的点评,给节目本身增加了导向性。

《今日说法》之所以成功,除了主持人形式的传播方式以外,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专家现场分析与解读。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术手段都无法应付正常的信息传播活动时,专业传播者所提供的帮助与服务是十分必要的。传播者和传播媒介可以迅速地引导受传者将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最重要的地方。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判断比一般的普通受众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专业。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当一家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今日说法》时,对于节目内容观众往往会有自己评价是非的标准,甚至还会出现孰是孰非的激烈争执。这时候,他们更愿意听听专家学者是如何从法律角度来分析的,《今日说法》请到的嘉宾适时地满足了受众的这方面要求。专家学者虽不是主持人,却是法律学界权威人士,他们对法律事实鞭辟入里的分析可以使观众从法律的角度了解对与错、是与非,“传播者的知名度与其可信度往往合为一体,传播者的威信越高,劝服力量就越大,效果自然也就越强。”⑤这种传播形式对改进传播效果、培养公众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八年来,《今日说法》邀请了数以百计的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使这一栏目成为公民普法教育的生动课堂。

四、《今日说法》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利用了传播学理念的两级传播模式,造就了大批学法、懂法、用法的公民

传播学“两级传播模式”认为,“来自媒介的消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着,意见领袖将所见所闻传递给同事或者接受其影响的追随者。”⑥许多经常收看《今日说法》的观众在

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意见领袖”并非就是某方面的权威,“在购物方面,意见领袖通常是生活在大家庭里的年长女性。??决定时尚和看电影方面的意见领袖往往就是年轻的未婚女性。在每一个社会经济和职业阶层里,都有自己在购物、时尚、电影以及公共事务方面的意见领袖。”⑦由于《今日说法》栏目的通俗性和实用性,它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而恰恰又是因为《今日说法》内容的通俗性,使得其内容易于再次传播。这些忠实的听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愿意也更容易把《今日说法》中的故事转述给生活工作中的亲朋好友,使“两级传播”成为可能。前面提到的重庆农民周泽桂,因其经常收看《今日说法》节目,懂得了许多法律知识,因此,附近村民遇到有关法律问题就常常来向他请教。而生活中存在着一大批像周泽桂这样的“意见领袖”,他们也成为法治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就是这些“意见领袖们”的存在,使《今日说法》栏目内容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加速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因此,《今日说法》栏目的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影响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而《今日说法》栏目的成功,又造就了一批省市级电视台同类栏目,他们借鉴《今日说法》的模式,结合本地区及自身实际,传播着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播网络,为中国法治化进程鼓与呼,他们共同在“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

注释:

①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编《今日说法2004·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内容提要

②周庆山著《传播学概论》第17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④赵淑萍著《电视新闻节目主持艺术》第12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⑤李彬著《传播学引论》第245页新华出版社2003年

⑥⑦〔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228、230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

篇三:《今日说法》媒体核心竞争力

他诞生于1999年初——中国电视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斥着竞争、更替、代谢、演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传说、奇迹的时代。因为一年365天每天给百姓讲一个故事,每天告诉大家一个法律点,所以他的名字叫《今日说法》。《今日说法》以隶属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的微妙身份却扛起了第一面“法制栏目”大旗,初生“战国”的他立足草根,并以“人文关怀”的理想踏上了一条“平民化”的现实道路。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主要靠名牌产品,靠品牌。同样,现代传媒尤其是电视媒体的竞争也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在当今“遥控器的天下”,要想吸引住更多观众的眼球,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创建自己特有的优势品牌,只有高品位、高视听率的品牌才能拥有较多的受众,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最终获得收益。因此,品牌就是传媒市场竞争致胜的法宝,也是提升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品牌是有个性的,它代表着媒体的形象。回顾《今日说法》的成长之路,品牌战略一直是栏目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一、《今日说法》是如何成为品牌的。

《今日说法》的成名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因为栏目创办之初,并不被一致看好,当时日播法制栏目还是个新鲜事物,午间播出时段也不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但是回头来看,《今日说法》的成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首先,从外因来讲,栏目开办之际,正处在国家决意推进法治进程的特殊时期,但是纵观当时的电视界,却没有一档真正的法制日播

节目,法制节目一定程度上成为稀缺品,这种稀缺性决定法制节目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今日说法》极致化的定位战略是其成功的重要内因。从开办之初,《今日说法》就确立了平民化定位战略,这样的定位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因此《今日说法》从不讳言自己生产的就是大众化的法律快餐。《今日说法》一直努力把既定的定位思路贯穿到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于是大家就看到了这样的《今日说法》:栏目结构极其简单(小片+演播室);案例报道就是一个"悬念故事";专家权威解答通俗易懂。毋庸置疑,这样的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法是低端化的,但传播效果却是异常有效的,因为它满足了观众收看电视两个最原始的需求,即好奇与解惑,从而使观众形成强烈的约会意识,也使说法在市场上逐渐成为一个畅销产品。

二、低端化产品的市场风险。

《今日说法》出人意料地火了,但是,伴随说法市场品牌的树立,影响力的上升,"危险"也悄然而至,这种"危险"就是同类节目的市场竞争。

2000年之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法制类栏目大量涌现。法制节目的勃兴固然是观众收视需求的反映,但是不能否认与《今日说法》的成功示范有很大的关系,只要稍稍注意就会发现,大多数新开办的栏目与说法的节目形态一样,都是"小片案例+演播室讨论"。大量同质化节目的出现,对于《今日说法》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

我们国家对于品牌栏目的节目形态并没有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法

律保护,因此品牌栏目极易成为克隆的对象,对于《今日说法》这样节目形态简单的大众产品更是如此,但是大量同质化节目的出现,不仅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更要命的是,栏目多年精心培育的市场蛋糕被"涌入者"无代价地分摊了。

我们知道,正是差异性促成了品牌的成立,而差异性缘于形式表达或内容资源的错位竞争。当这种差异性不再明显时,市场竞争力必然降低,因此《今日说法》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三、品牌拓展与《今日说法》的努力。

首先,是品牌强化战略。

这个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主要是节目理念的变化和内容资源的调整;"外"主要是品牌外在形象的包装。针对当时的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今日说法》决定从外部形象入手清晰和强化品牌。2003年前后,《今日说法》选择了"法"字的第一点作为栏目LOGO形象标识;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作为栏目广告语;创作了《12∶38》作为栏目的主题曲,强化与观众的约会意识;还制作了以"讨说法"为主题的宣传片,对"说法"这两个字进行概念包装。这些包装符号与每日讲述的百姓身边的法律故事浑然呼应,使《今日说法》这一大众法律产品的品牌属性丰满而鲜明。

与此同时,说法的节目内容也在进行着悄悄的革命。从2004年开始,忠诚的观众会发现《今日说法》开始大量关注"进行时"新闻事件,"闭合式"的法院案例很少见到;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也从过去单一的"请教",变为互动的"讨论",甚至评论;节目制作明显精良,大

量使用特技、音乐,还增加了分导视。当时《今日说法》内部把这种变革称之为"新闻化改造",期间有过不少有价值的探讨和实践。

内在改造,提高了节目品质,外在包装,强化了品牌形象,通过这些努力,《今日说法》重新确立了与其它法制栏目的差异性,进而收获了更高的收视份额和影响力。

其次,是品牌的提升战略。

《今日说法》的定位和结构决定了节目的容纳力是有限的。因此,在使《今日说法》成为一个大众化品牌后,作为一种提升性的市场战略,对说法品牌进行系统开发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节目以"低端化"战略占领大众市场的同时,特别节目则以"高端化"战略定位整合打造着中国法制资源的平台。《今日说法》陆续推出以年度法治人物评选为主线的大型法治晚会 "12·4"品牌;以高端访谈为特色的"两会特别报道"品牌;以"说法作客,请你探案"为卖点的"五一"、"十一"长假品牌;以"青少年自我保护"为诉求的暑期节目品牌。这些系列品牌的开发不仅大大拓展了栏目的播出平台,也有力提升了栏目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力。

四、是品牌构成元素的再开发。

《今日说法》十年,可以说培养了两位各具特色的知名主持人,"捧红"了一批专家教授,随着说法品牌的成熟,主持人、专家这些原本品牌的构成元素也日益彰显出独立价值,这就为品牌构成元素的再开发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今日说法》开始用主持人的名字冠名一些特别节目,如前不久刚推出的《小撒走奥运》;《今日说法》策划

主持人"进大学"、"进社区"跟大学生、居民进行法律交流,《今日说法》也组织过说法的专家教授对大学生毕业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说,这种品牌元素的再开发丰富了品牌的内涵,增强了栏目与观众的亲和力。

以上就是《今日说法》栏目这些年在品牌拓展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也正是这些措施,使得《今日说法》这个品牌在市场化竞争的媒体中脱颖而出,在市场上拥有了主动权,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央视一套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段。


2017今日说法栏目》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54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