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鲁迅伤逝原文

鲁迅伤逝原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01 | 移动端:鲁迅伤逝原文

篇一:鲁迅伤逝摘要翻译

The Image of Juan Sheng in Lament over the Dead by Luxun and its Analysis

It’s a novel that is deeply full of the sense of the ueality. These cold tone words, such as “Inanition”

“Loneliness”, appear frequently in this novel. So the text is filled with a cold lonely atmosphere. The unspeakable emptiness goes through the text. The novel narrates love in surface, however, it narrates how to go beyond the individual and empty life so that make yourself be free. when the soul devoured by endless inanition. The author expresses this idea with the main character—Juan’s words.

篇二:伤逝鉴赏

一、解析:

《伤逝》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伤逝》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小说从正面着力刻画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弱点。从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争得了自主婚姻,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到最后这自主婚姻的破灭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指出了在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品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的一年的经历,以小说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具有很浓的抒情性。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颇具匠心,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同子君感情变化的呼应,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相关思考:

1.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答:《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时代的青年们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当时的这类作品,大多致力于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斗争过程,并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实现作为结局。但鲁迅的《伤逝》却以悲剧收场,而且不是一般的恋爱悲剧,而是自由恋爱成功后的婚恋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爱的过程中,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子君的态度尤其坚决。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而结合,实现了婚姻自主的理想。

但涓生和子君婚后的“安宁和幸福”并未维持多久,他们的爱情悲剧恰恰发生在恋爱成功,婚姻自主之后不久。首先来临的打击是涓生被解聘。失去职业后,他们的生计成了问题。虽然他们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开一条新路”,但都没有走通。这使他们的爱情生活蒙上了阴影。加上结婚后,子君以为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便日渐沉浸在小家庭琐碎的生活中,不再去上进了,变成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家庭主妇,甘愿做靠丈夫养活的附属品。实际上,子君尚未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停止了追求。软弱而自私的涓生在感受到婚后生活的平庸和生活的压迫时,只想着“救出自己”,并自欺欺人地把抛弃子君作为自己“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的第一步,结果是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并未真的跨入新的生活,整日在悔恨与悲哀中消磨着生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既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的破坏与迫害,也与他们本身的弱点——如软弱、自私、目光短浅和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等有关。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它启示人们: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中,单纯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在为社会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个性的解放和个人婚恋的幸福。

2.分析子君形象。

子君是一个受“五四”新思潮洗礼,但还没有完全脱尽旧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妇女个性解放的宣言,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对个性解放的要求非常强烈。子君为了在两性关系上求得“纯真热烈 爱”,不顾族长们的“威严和冷眼”,也毫不畏惧周围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镇静地、大无畏地走她的路。子君的反封建精神,显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妇女的初步觉醒。

子君的根本问题在于:她作为反抗的主要动力仅是爱情,这本身就决定了她的悲剧。她除了追求个人的爱情幸福之外,没有什么政治理想或社会抱负。她把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整天忙碌于家务琐事,热心于养“小油鸡”“叭儿狗”,或者浪漫地回味过去爱情生活的乐趣。她与涓生同居以后,完全陶醉于平庸、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先前在会馆里与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的热烈气氛也全然消失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是很难实现的。争取个性解放的子君终于未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子君走出封建家庭,走进了小家庭,在旧势力压迫下,又回到封建家庭,在无爱的人间抑郁而死。子君的悲剧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出路。

3.分析《伤逝》的主要艺术特色。

答: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深重的抒情性是《伤逝》的主要艺术特色。

在结构上采用第一人称手记的形式,以抒情主人公“我”的思想感情发展为主线,将人物、事件等连缀起来,极富感情色彩。在描写方法上不重外貌描写,而是采取多种形式,细腻逼真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思想感情的变化,如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等。

在语言上大量采用反复、排比、比喻等诗歌常用的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以倒叙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的一年的经历,以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把主人公的感情发展脉络清楚地表现出来。

此外,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颇具匠心,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同子君感情变化相呼应,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4.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伤逝》是鲁迅惟一的爱情小说。它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以个性解放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丧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子君及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奋斗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做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虚弱,爱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现实,去掉唤醒,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

二、《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作为鲁迅的唯一爱情小说,却以涓生和子君他们爱情的破裂为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它的悲剧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以下的几方面首先,他们生活在那“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

封建礼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爱情,当然也不例外。涓生和子君只是希望获得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一个小小的愿望,但那些“仁义道德”却容不下他们的叛逆!他们需要的是奴隶!一个“忠诚”的奴隶!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们,他们都不允许他们的“屋子”里出现叛逆者!

在那间“铁屋子”里,人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是无法替代,无法逾越的礼教精神。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诸如节烈、孝道。“以不情为伦理,都是吃人”的东西,最低限度也是压制人的个性的东西。涓生和子君在追求自己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的时候,便触动了“仁义道德”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可言的,有的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那就是“叛逆者”,当然,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

的。于是,涓生和子君便生活在一个众人白眼的环境里。

涓生和子君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同居了,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在他们自己看来,一切都是幸福的(最起码刚开始的时候是那样),但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他们这些坏纲乱常的“激进分子”是不允许存在的!“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人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们?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破坏了人们一直以来所认同的“道德”。封建的伦理道德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生活在“铁屋子”里面的人们身上,他们一旦脱离了这些准则,在社会上就难以走动。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结合,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在社会里很难太得起头来。一不小心便要落个身败名裂,更有甚者连命都保不住。鲁迅的《离婚》中的主人公爱姑,可以说是鲁迅笔下最泼辣,最有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但回想一下,她是用什么来武装自己的呢?是因为自己家里有六个身强力壮的弟兄和家庭殷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1反过来说,爱姑的反抗,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是在“仁义道德”的范围内,是道德所鼓励的,所允许的。所以,她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反抗。但封建的权威也深深地伤害着她,七大人的一声:“来~~兮”,就把她的气势给压住了,再也不敢找“小畜生”“老畜生”的晦气了。再看看祥林嫂,她有反抗,“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但是,同样,她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传统的“守节”,虽然她第二次结婚得到了幸福,但她还是怕人家说起,为啥?因为她不“守节”了啊!祥林嫂因为没有守节而受苦,在祝福的声中默默地死去。与其说祥林嫂死于无爱的人间,倒不如说她是死于封建的礼教下,死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毒害下!《明天》里的单四嫂子受苦于守节,她的唯一愿望就是好好地养活她的宝儿。就是退一步来说,假如单四嫂子没有守节,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又可以照顾自己两母子的男人,也许,她的宝儿就不要死掉,就不会那么盲目地相信何小仙的那“长长的指甲”。总的来说,封建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它吃掉你的思想,你的灵魂!当然涓生和子君的“微不足道”的爱情更加不用说了。

封建思想数千年来,都在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们为敌了。涓生的失业,说到底一句就是那些“卫道士”们在压制着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谣言?那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没有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坏社会风气的了!“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连自己的侄女的不认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子君是个不遵守“道德”的人。记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时候,“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词拒绝”。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人们是看不惯,也看不起那些自把自为的“叛逆者”的,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礼教这两个字,而没有爱情两个字!

也许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得而复失的时候,子君可以重新过上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剧,最多我们只是可惜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弱不禁风而已,也不会太大的悲伤。但是,在当时那样沉滞、腐朽的社会里,她只能:“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空虚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那是什么?那是吃人的社会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就不会让她有机会“改正”的了,既然子君违背了他们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那子君最后只有被逼迫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了,这些是多么的可悲啊!即使你有更强的意志与斗志,到头来也会有给它吃掉的危险,想得到真正的自由,那只有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切沉滞、腐朽的制度。

回顾鲁迅先生的爱情,可以说,也是深受封建思想的伤害。他在1906年奉了母亲的命,和朱安结婚,可以说,朱安是母亲送给鲁迅的一份礼物,一份他绝对不愿意收的礼物,因为他对朱安一点都不了解,一点感情都没有。但他为了不要伤害母亲,同时,也可以说为了保护

朱安女士的性命吧,因为在那样的社会里,“嫁出的女,泼出的水”,一旦嫁了出去,也就没有了退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果被休了回来,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侮辱,也可以说生不如死了。鲁迅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只有苦苦地维持着这段不是爱情的婚姻。

可以说社会上的“流言似虎”吧,涓生和子君的同居引起多少人的白眼?引起多少的议论?“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其实鲁迅先生又何曾不是呢,为了和许广平同居,为了他们的爱情,他们只有离开了北京,作为一个战士的鲁迅尚且要里开,涓生和子君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恋爱是自由的”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是不会出现的,那他们的爱情绿洲也就被破灭了。 在那沉滞的社会里,他们想跨出一步是那么的困难,可以用许广平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在社会上严厉的戴着道德的眼镜,专唱高调的人们,在爱之国里四不配领略的人们,或者嫉恨于某一桩事,某一方面的,对爱的他俩,也给予一番猛烈的袭击。”

其次,涓生和子君他们本身的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是一个悲剧。

他们两个人同居之后,他们的性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生活的压迫接踵而来,生计断绝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没有了,随即自己的自私、虚伪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胀起来。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质,慢慢地变淡,最后走向了破裂。

刚开始的时候,涓生是勇敢的,对爱情也是真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他们都是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彼此鼓励着,彼此依偎,准备逃脱这个沉滞的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们抛弃了世俗的眼光。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确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但是,涓生他本身的弱点,在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流露出来。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3。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但是,涓生他做到了吗?我想他没有做到,“……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咋一看,好象还挺有道理的,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我们看上去也是无可厚非的,也会赞同。但是,我们想想,他们所生活是怎样一个社会?是一个沉滞的“吃人”的社会。涓生那样做,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把子君往死里推的表现!一种虚伪的心态!他也知道子君一旦离开了他,回到她父母的家里,她一定会死于那“无爱的世界”。最后子君死于那无爱的世界里。涓生没有做到为爱侣奉献,更没有尽到对爱情应该负的责任,他想的只是他自己。说句不好听,是那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离开了子君,实际上就是把子君送向死亡的尽头!

伤逝》中,涓生他自己明明两次想到过,他离弃子君的结果,是子君的死。第一次,是他打算离开子君的时候,“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并且立即忏悔、自责。第二次,是他决定说出他不再爱子君之前,“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然而,他仍然用了十分的决心,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 也许在他说:“人是不应该虚伪的”的时候,就是他最虚伪,最卑怯的时候。他所讲的一切,真的像他所说的一样吗?子君真的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了”吗?其实他是知道的,“我也突然想到了她的死”,只是他不敢去面对而已!

当然,我们不可以认为涓生就是一个坏人,他也沉痛地说出了自己悔恨:“那么,即使在孽

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也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

在最初反抗家庭专制的斗争中,子君同样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决,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呼声,但她以为争得“同居”的权利,就获得了一切,从此安于平庸的生活,将“别的人生的要义”都忘却了。旧思想的束缚使子君心甘情愿地成为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妇,“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4的思想牢牢地禁锢着她。一旦失去了涓生的爱,便无可奈何地退回父亲那里,独自负荷着虚空的爱的重担,走完人生的长途。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与“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畏的子君以这么显著的变化。”深刻地反映出子君的转变,从原来那个勇敢和坚强的子君变得如此的软弱。一切都是因为她自身性格弱点和传统的思想在她的心中打下的深深的烙印。在她的眼中除了喂她的小油鸡和阿随之外,就是忙碌自己的家务,其他的事情都已经不再记得。随后渐渐陷入了小市民的争斗中,为了那小油鸡而和邻居吵开了,为了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这样的生活和传统的那些小市民有什么差别?人是会变的,如果停下自己的脚步,不再前进的话,那就变得消沉了很多,记得路遥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才可以活得更充实”,那的确不错,一个人要想活得充实,就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有用的地方——不要像子君那样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市民争斗中,那样只会磨灭自己的意志。

但是,子君毕竟是那个沉滞的社会中的一个觉醒者,她喊出了数千年来女性不敢喊出的声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一点令所有的人都很受鼓舞。

虽然涓生和子君他们的性格都被传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们到底是当时极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成员。

最后,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轻松自如的心态,他们的爱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级,生理的需要排在首位,也是最基础的位置。一个人想在社会有一番建树,首先应该是解决生存问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其他奋斗?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要生存,最起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必须解决经济这个问题才有机会令爱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都有很深的感情(刚开始的时候)。但是,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在除了社会压逼和他们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斗志!我虽然不敢说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难道真的是:“有情可以饮水饱”吗?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在经济困顿上,涓生和子君那轻松自如的心境没有了,当涓生被局里开除了的时候,子君的第一反映是:“无畏的子君也变了颜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于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轻松心情没有了,他忙碌在那抄抄写写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涓生要一个安静环境去工作,而子君也为了生活上的一点琐碎的事情和生活上的拮据而同邻居争论不休,致使涓生有了那么的一种感觉:“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这样的生活,爱情会长久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人要想战斗,首先你得不饿着肚子,“不至于饿着肚子战斗,减了锐气”5,涓生和子君都具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但是由于经济陷入了困境,涓生无法在家里静静地做他的事情,子君也得去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他们再也没有时间“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自然就少了一份理解与交流了。也许他们都忘却了经济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记得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面说道:“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

篇三:掩埋的时光鲁迅《伤逝》改写

掩埋的时光

——子君眼中的《伤逝》

曾经的美好,终究是过眼云烟,爱情是甜蜜的,但是一旦遇到任何现实的问题,都会一闪而逝。那一段被光阴掩埋的过去,从开始的憧憬,到后来的毅然,渐渐的失去了激情,连眼神都透射出陌生的感觉。这样的转变,该去找谁理论。或许,我和涓生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

初识涓生,给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沐浴在新的时空中的人物,和我以前接触的人都不一样。儒雅的书生气质与众不同的谈吐,不知不觉中,让我已经对他着迷。 涓生的住处的壁上,有一张雪莱的像,记得开始去他那的时候,他把这张像指给我看,我指匆匆看了一眼,涓生说那是雪莱最美的一张像,是他从杂志上裁下来的,但是只是一眼就让我感觉不好意思,我的脸在那一刻,也悄悄染上了红晕。

我和涓生相恋了,我被涓生的博学所吸引;被涓生的真诚坦率所感动。我去涓生的住处找他,和他一起说话,和他一起学习,在我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他说的,我都没有听过,有些还是没有明白过,但是我还依然这样听着,我总是微笑点头,眼中弥漫着稚气而又好奇的光泽,这是通过他的眼睛,他的表现才能让我自己看明白的。我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处处充斥着他的语声,仿佛身边的有些脱落的墙壁都在和我一样附和涓生说的话,他和我谈家庭,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谈着这些我从未涉足过的世界,我的情绪我慢慢被他的言语感染。

与涓生相处半年多,我们的恋情有了很大的进展,尽管我的叔父会阻挠,但是在接受过涓生的思想的洗礼之后,我觉得叔父他们的话就显得那么无关紧要的。而我对这样一份新兴的恋情也充满更大的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涓生在一起。我开始用涓生的话语洗刷自己脑海中传统的观念,用我近半年所了解的新思潮来重新审视这个社会,发现,原来曾经的教条,束缚着整个社会,束缚着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生活得很压抑,但是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在我和涓生的世界里,我知道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观念来支撑。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不管我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但是为了涓生,我应该拥有自己理想,给自己一个目标,至少可以让自己从旧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当我想着这些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傻笑,对自己和涓生的未来,也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生活。其实那时候的每一天晚上,我都会想着这些入睡,睡前都会想涓生会不会进入我的梦中,这样我的梦便也是甜蜜的。傻傻的憧憬着,渴望着,想要和涓生组成一个家,想给自己的爱情画上一个圆满结局。

爱情在发芽,我可以感受到它的成长,所以,有一天,我对涓生说: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涓生是震惊的。他的眼神里的光芒是那么亮,想让人忽视都很难。而我的舒服和父亲,却对我转变很愤怒,可是我有爱情就足够了,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我只想随着自己的心走。涓生在这交往的半年中,我已经知道了他的信息,包括的他的家世,他的缺点,这些他都很少隐瞒,或许是怕我以后渐渐知道会后悔,索性就全告诉我了,但是在我知道了这一切之后,我发现我对他的爱没有减少半分,反而更加坚定了和他在一起的决心。因为知道了我发现,知道了这些之后,我会不住地去怜惜他。他是这个时代的新兴人类,社会对他的认同感是如此的薄弱,他在这个周遭生活,经历的是难以让人承受的沉重。他需要倾诉,希望就做她的聆听者;他很孤独,我就赔在他身边,让他知道,至少还有我可以认同他的世界观。我们在一起,我的话总是很少,因为听涓生说话,我都会沉醉其中,偶尔我们的眼神相互碰撞,那也会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光芒。

所以,我和叔父断绝关系,对涓生说了这一句话,因为我知道,涓生等的也就是这样一

句话,他需要一个伴侣,但必须要和他有相似的价值观。或许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是说不出那样的话的,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的说了,好像这句话也震动到了涓生的灵魂深处,他心中说不出的狂喜,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可能当时他正在想:新的思想会在不久之后看见辉煌的曙色的。因为我的转变,已经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送我出门,我们照例是相隔数十步远,这个距离仿佛已经是我们之间最默契的距离了,身后的窗边,有一双眼睛正注视着我和涓生的一举一动,仿佛我们做的什么事情,都在周围所有人的眼光是使不相容的,但是我依然是开心的,只要有涓生,那些闲言碎语,那些疑惑目光,对我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我昂首挺胸地离开,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找到了飞翔的方向,然后便勇往直前。我思量,涓生也应该是骄傲的吧,终于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我了,终于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经历之后,看到了我变化,也看到我们眼中的希望。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彻底的思想就在我的脑里,或许比涓生还要透澈,坚强得多。

我没有想到的是,涓生会像电影中的桥段一样,含着泪握着我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我想他在听到我说的那句话之后,便开始纠结怎么和我求爱,或许他思索了很久,也怕我会拒绝,但是他还是那么做了,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当时我的心好像突然停顿一下,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心跳加速的感觉。一点脸色在一开始的清白色的,但后来又渐渐转作绯红。我不敢相信涓生会用这种方式让我和他在一起。我慌忙的逃避我视线,眼神是闪烁,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状态来应对涓生的话。其实在我心里是忐忑的,有点迷茫,有点无措,也有点欣喜,有点激动,种种情感夹杂在一起,我无法逃避,也不想逃避,我的心已经答应了他的话,看着他生涩的样子,有点局促,又有点期待。在无声的沉默中,我们都读懂了彼此的心声,他应该是明白我的,尽管我没有表态,但是也无声地默许了他走进我的世界,而我的世界,也会因为他的进入而走向另一个境界。

之后,我和涓生便开始一起生活的日子了。这是我先前日日夜夜的向往,生活是甜蜜的,就像我曾经勾勒的那样。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对着书籍讨论彼此的看法,眼神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曾经涓生给我讲过的种种,竟然很神奇地刻在我的心中,就好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我眼前闪过。看着我和他生活的场景,不自觉地记起他的言辞,能够滔滔背诵;他的举动,都在潜移默化间,我叙述得如生,很细微,好像就连他眼角细纹的深浅变化都可以生动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初期的时光是最让人难以忘怀,我每天可以在涓生的怀里醒过来,两个人像是一笑之后,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时光。我们会一起攻读新的书籍杂志,那时候涓生的眼中的亮光是明显的,想让人忽视都是很艰难的。所以每次讲到他兴之所至的时候,我的心也随着他的眼眸的闪烁而跳动。很多时候,我们之间都是有一种叫默契的声音给我们打造了一个交流的桥梁。他提笔,我研磨;他翻书,我递笔;他沉思,我沏茶,我想这真的是一个很恬静惬意的时光,两个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维持,只需要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让我们之间暗流涌动。

涓生的学识是渊博的,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事情,可能就是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每一次读书,都能读出一个新的见解,每一次他把他得到的见解和我分享,但是新的词汇,新的表达,都是我心中的坎,我没有办法去字字斟酌,去理会他字里行间更深一层的意思,但是我依旧会用求知的目光注视着他,看着窗外的阳光洒到他的背上,投射在墙上的阴影,都是那么让我沉醉。

在夜间,是我们一起温习的时候,我们回顾曾经学习的点点滴滴,他会用不同的语言来回顾曾经给我讲的种种,可是对于他新一轮的讲述,我开始质疑,还开始有疑问,所以我把他现在说的话和曾经说的话一起讲给他听,不足他温习时候没有说出来的话语。渐渐的,我对他的温习产生了一种疑惑感,不知道是我自己理解的错误,还是因为什么,总之我也说不

上来。我更加喜欢曾经的时光,我也常常会在听他讲述的时候,回想那个时候样子,有点想的深了,就渐渐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他的声音也会渐渐的被我臆想中的声音所取代。脑海中,有他下跪的一幕,这个不禁让我感到害羞,也有他震惊的一幕,这让我感到开心,总之一幕幕就像演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次又一次的重现,这样的时光,在我心中是最幸福的时刻。

有一年的暮春,是我们俩最幸福的时光,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光,我们的心也就平静了些,但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却随着这一份平静而忙碌了一些了。

对于周遭的一切,我还是知道的,这是我和涓生同居必定会遇到的难题。可是各种言语,无孔不入,伴随着风声或多或少地进入我的耳中。我们出去,有时会散步,更多的时候是寻找住所,时时会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涓生感觉不自在,我走在他身边有很深切的体会,有时会瑟缩一下,也会想去逃避,我知道他时刻用自己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我的内心也很无奈:涓生,你和我在一起,我没有退缩,你教给我的一切,我实践得很好,为什么到你身上,我只看到了你闪烁的目光。我只能是镇定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周围还是一样的目光,“伤风败俗”,“大逆不道”,我已经冲破了这层羁绊,对这些也就视而不见了。

寻一个住所是一个极困难的事情,我们对于一个住的地方还是比较苛刻的。因为我和涓生的事情,要去让那些思想还在停留在曾经的人理解,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他们拒绝让我们入住他们的住所。所以,我们之后对住处的要求降低了,只要可以容下我和涓生,片瓦遮蔽,让我们相安无事地生活就好了。所以后来就找到了吉兆胡同,我们便搬了进去。这个住所花去了涓生的大半积蓄,我们的存款都不多,涓生给我灌输了很多的新生思想,所以对这一个住所,我想也需要我付出一份资产,至少要明白这是我们俩共同的地方,而不是他把我豢养在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我卖掉了我仅有的首饰,为这一份房租尽了我自己的一份力。至此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真正在一起的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和涓生在一起之后,我的圈子就变小了,或者说我的圈子本来就没有大过,自从遇到涓生以后,我的世界就随着他转动。我的眼界都是涓生给我的,他对我的感情也不是假的。但在短暂的时光过后,我发现我们之间出现了隔膜,我的内心她更加了解,我止步不前,因为生活的无奈让我无暇顾及,曾经我们不需要关注的事情,现在都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着。 有一天夜里,涓生对我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我领会得点头,那个夜晚很美好,让我感受到了宁静而幸福。以至于在之后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夜晚,耳鬓厮磨,感觉是如此的温馨。

我和涓生的世界,都只有彼此,我们就像两个半圆,只有看到彼此的时候,才能合二为

一。我们之间的事情,让涓生的朋友渐渐少了,而我也早已和叔父断绝关系,可以这么说吧,我们都是彼此之间的依靠。涓生从工作的地方回家,每一次听到他进门的脚步声,我都会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一天在家的等待,只想让丈夫可以早点回家,终于等到之后,四目相对,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但是在一阵沉默之后,我们便会想以前一样,继续我们的话题,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天南海北,都有我们交谈的话题。可是这种场景也被之后的沉默慢慢取代了。

我渐渐地融入涓生的生活,为两个人的家努力着,柴米油盐,操持着家内家外,偶尔也会听他说一些话,但大抵不如从前了,没有以前的那种热情了,又是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就会想到明天的伙食是什么,或者该添置一些什么衣物了。涓生看到我这种状态,也渐渐失去了和我交谈聊天的兴趣了。

搬进吉兆胡同之后,涓生从庙会买了两株小草花,但是我无法抽空照看它们,不出四天,它们就枯萎。我养了四只小油鸡,还有一条小狗,我管那只小狗叫阿随。涓生还是一如既往地出去工作,我在家照顾着,等着他回家。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是没有波浪的,有时

候会和小官太太闹矛盾,家常琐碎,我觉得也没有告诉他的必要,一天的操劳,又何必为了这些小事再让他伤神。

我心里明白,涓生不喜欢这种琐碎的家常,他想要的是一份随意的浪漫,是可以让他畅所欲言的感觉,可是面临每一天的家长里短,已经让我伤神伤力。房东太太总是和我抬杠,和我争吵,每一次都是为了那样几只小油鸡,这些油鸡现在时我仅有的财产,我只有在每天面对它们的时候,也会让我感受到一点惬意,因为现在的涓生越来越沉默,我无法读懂,也没有功夫读懂他,还不如面对着阿随,面对着小油鸡来得自在一些。我也清楚,我和涓生之间的隔膜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已经不可忽视了。

双十节的前一天,涓生失业了,我们的生活也就过得更加清贫。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将现有的钱竭力节省,另外就是让涓生再寻一份工作,抄写也好,教读也罢,只要有一个来源就好了。我每天都为着生活操持着,没有了之前的热情去接受新的曙光。生活差不多让我的兴趣回到了原点,每天我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筹钱是最主要的,另外还要喂阿随,饲养油鸡。涓生在家,我便要给他做饭,而他常常坐在书桌前,不知道在思索些什么,叫他吃饭,他总是会把眉头深锁,我从开始的轻微恐惧转变为后来的习以为常,照样叫他吃饭,对他的愠怒不予理睬。我能怎么做,难道就随他的肚子唱空城计吗?屋漏偏逢连夜雨,渐渐的,我们身边的能用的财物越来越少,连阿随都瘦了,我很难过,我不能好好照顾它,房东的奚落,让我忍受不住,多重生活的压力,已经让我喘不过气来了。而涓生依旧没有多少变化,新思想,追自由,他一样也不落下,我在他眼中已经失去原来的神采,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

面对着一切,我无奈,他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他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如果没有我,他或许会比现在活得更好。涓生开始不着家,常常出门,我找不到他,也不想找他,过着我自己的生活,或许,这久是命运,已经给了我一个答案,这一段感情,已经快走到尽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激情,两个人同床异梦,到底是不能长久的。我想挽留,或许是想做最后的挣扎,让这一份感情有一个可以延续下去的机会。温习是我们俩唯一可以说到一块去的话题了,但是他又做出许多虚伪的答案,于是,我便黯然了。他不爱我了,我能读懂他的意思。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在我脑海中闪过,他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他难道在他心中,他现在忍受着生活压迫的痛苦,都是为了我吗?难道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吗?我不明白,原来我的爱在他眼中是那么不屑一顾。后来我常常在想,如果涓生能够再勇敢一点,当生存出现危机时,生活陷入窘迫,哪怕沿街乞讨,颠沛流离,不要抛弃作为伴侣的我,而是夫妻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携手同行,一起闯过难关。可是他真的退缩了,为了自己新路,放弃了我们一路走来的感情。我在自己想明白之后,发现我根本离不开自己原来的世界,还是原来的自己,直到后来父亲找到我,我没有办法,挽不回的感情,只能离去,离开我和他一起生活的地方。

失去涓生,我痛不欲生,回家后,我也不能把这一段感情理出一个头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还是原来的地方,只是我已经失去了原来活泼的样子,我可以想象我的神色是沉郁的,没有办法,我还爱着涓生,但是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曾经的时光,已经被我掩埋在我自己的记忆长河中,而我也伴随着这一场回忆,闭上了眼,沉沉睡去,梦里或许会有涓生,又或许是别的.......


鲁迅伤逝原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82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