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关于家乡的民生调查报告3000

关于家乡的民生调查报告30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7 07:30:46 | 移动端:关于家乡的民生调查报告3000

篇一:家乡的调查报告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

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

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

通讯发达。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

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

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

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

化:

一、 交通

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

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

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 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

识也相应加强了。

二、住房

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

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

室内没摆设的状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质

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

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

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

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

对更多一点。

四、穿着讲时尚

过去家乡的人们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家乡的人们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

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

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

讲究了。

五、家电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和城乡用

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家乡的居民买到了实惠的家电,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

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家乡居民生活要素的重

要内容。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家乡办起了

自己的歌舞团,并且,去年家乡也建好了一个室内的娱乐中心,在娱乐中心里可以打篮球,

也有一个大大的舞台,平时谁家有喜事只要交100块钱的水电费就可以在娱乐中心办酒席,

并且还会请一些歌舞团来助兴,这样子就算下雨天也不会愁。

七、医疗卫生

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

近年,由于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民从中得到更多优惠。

八、食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

的食品,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以前人们基本是在过节或是集市日才能吃到肉,但现

在人们基本 每天都能吃到肉,冰箱里基本都会有备好的肉菜,并且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不会

像以前那样专买便宜的菜而不注重食品安全。 从泥路,到水泥路;从瓦房,到楼房;从生活困苦,到逐渐改善,再到如今的经济宽裕。

看着家乡的改变我感到很高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我家的幸福生活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我

感到很欣慰。虽然家乡各方面都在慢慢的改变,但我还是有一点小建议:

一、 我发现虽然家乡有很多娱乐场所,但很少开展娱乐活动,所以我建议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可以在各个节日的时候开展,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

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日的氛围,群众之间也更多的交往。

二、 在农闲时期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所以我觉得在村里应该开设一些报亭和农家阅览室,多鼓励人们了解时事,了解一些科学。这样人们将会知

道更多外面的事,整个村的文化内涵将会的很大提高。

三、 麻将风和扑克风在村里基本是很流行的,虽然赌注都很小以上就是我对家乡的一些建议,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希望在未来家乡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能在这里安心的读书我觉得不仅是家乡的功劳也应该感谢我们伟大的党,现在的我更加明白,其实家乡的变化也是离

不开党的领导的。每次看到家乡的变化时,心里不由得在默默的,对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和伟大国家肃然起敬: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发扬光大,

是他们在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我深信,我们的幸福生活一天更比一

天好。篇二:家乡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指导老师

学院

学号

姓名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

来家乡三门峡的发展与变化,大致包括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医保与公共基础等民生建设,计划生育与科教兴国等国策给家乡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果。还

有目前已然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失业问题,分配不公

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在家乡的实际情况。简单陈述了一下未来发展方向。并重点对于城市转

型提出一些意见。

前言:在中学阶段就曾经做过有关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调查报告,但是当时年龄较

小,对社会

认识极为浅薄,既不懂得调查方法也不懂调查内容,只是去询问父母有关衣食住行等简

单的表面问题。现在大二下学期,趁着毛概课程作业有这一项调查报告,这次通过查阅文献,

网上调查和询问长辈或中年人等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希望能通过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

进行一次简单而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准备对各类资料进行规划总结,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并对实际问题简单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想法.使我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目前的状态与人民群众对未来的预期,加深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时间: 2014年5月——2014年六月

调查地点: 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统计局等等相关背景: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

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家乡背景: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

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

经济、文化中心。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

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

万(2012年),辖1区湖滨区、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代管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

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正文

一 家乡的发展

1 经济发展

济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1978年,三门峡市是直属洛阳地区的县级市,

gdp为5.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4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开始了全面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

尤其是近几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跨越

式发展,基本形成了能源、铝工业、煤化工、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林果生产加工五

大支柱产业,三门峡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不平凡的高速发展时期。初步核算,2013年全

市生产总值1204.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79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305.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0:68.0:24.0变化为8.3:66.4:

25.3。

2 基础民生建设

从城市化进程看,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32.91%相

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反映家庭生活品质及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上看,2012年三门峡城镇恩格尔系数达 27.1%,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8%,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5.6%

左右。两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共为6.5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1.86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

100%。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9.9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73

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人数22.2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比上年增长

1.48%,参合率99.44%,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3 计划生育与教育建设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226.79万人,常住人口224.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9%。全年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4.1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大专院校1所,普通、职业中专13所。2013年末全市高

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0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6

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了100%。4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2013年国民经济在困境中爬升。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传统产业高 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支撑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活力尽

显。重点领域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

年三门峡市民间投资完成769.92亿元,比2012年增长27.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

分点。重点领域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繁荣。会展经济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

跃。政策支持确保财政金融走势平稳。并随着三门峡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和

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投入运营,三门峡经济的外向度大幅度提升。

二 家乡面临的问题

1 人口资源问题

三门峡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仍呈净流出状态,且流出人数呈递增趋势。人口过度外

流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三门峡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而且还将拉大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差距,最终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人口老龄化

问题更加突出,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负担加重,给新兴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造

成一定阻碍。

多年以来,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黄、白、黑等主要矿产出现资源危机甚至枯

竭现象。果品加工业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上,工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近70%,

而资源性工业又占工业总量的近70%,且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一遇风吹草动,

便软肋尽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和“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产业

结构,使经济转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关口. 2 社会事业问题

从城市化进程看,虽然纵向比有较大发展,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但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差4.4个百分点,说明三门峡城市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

业1.4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6%,控制在省定4.5%的目标之内。 不同行业之间收入水平及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呈逐步拉大

趋势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企业对社保缺乏积极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尚不到位。社会

福利的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参与程度

低,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高。

三 家乡的发展方向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以上。

转型升级要有新突破。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超过85%;高新技术增

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 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到“十二五”末期城镇化率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应稳步提升,完成省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

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

四 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初步构思 危机面前,三门峡市应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传统产业高端

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低端、粗放、一般向高新、专属、

特色转变。同时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

被动,不转没出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内化成加快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1 变废为宝,深度发掘产品附加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专属产业链条2 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地区特色资源,如水能风能地热能利用,加大自然与人文资源利

用。3 招商引资,增加对新型低碳产业投入. 4 转型发展,应使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

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措施。5 健全相关法制,鼓励创新行为 6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区域经济开放程度,促进周边交流与合

作,稳抓高、新、精、尖项目,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结束语: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

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坚持改革开

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

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参考文献: 2013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2012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三门峡市地方志

三门峡史志2014年第二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樊新民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金琴花 2013.12.12 201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对三门峡市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2013.12.10篇三:关于家乡

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思政课实践报告 关于家乡变化的调查 学院名称:法学院班 级:2011级2班姓 名:王锦樑学 号:191100226

成 绩: 2013年7月29日

一.调查背景: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五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

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

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特区到土

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从经济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到“三农”决策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三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

切实实的改变。

因此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在暑假期间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地点为福建省龙岩市

永定县坎市镇洽溪村,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的方式取得调研成果。 洽溪村交通便利,省道203线穿境而过,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是革命基点。新中国成

立前属于抚市。由于地理环境依山傍水,旧社会以木船航运为业,拥有木船30余艘,从业船

工69余人。坎市至峰市航道全长65公里。从清康熙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300多年,祖祖

辈辈从事撑船运输。中国人民解放军王水平将军、坎市公社社长王道清等都是撑船高手。航

运结束后,洽溪人民转入亦工亦农亦办汽车运输,同时向山林开发,多渠道打造幸福生活。

1951年土地改革时,划归坎市。1989年3月,洽溪单独建立行政村。全村总面积2475.1亩,

其中耕地面积有204亩,林地面积2271.1亩,现共有120户人家,总人口488人。 二.调

查准备过程:

暑假回到家我就开始准备调查报告,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准备的也比较充分。首先在

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

篇二:关于关注民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关注民生的调查报告 实践人:

实践时间:2013年7月29号至2013年8月5号 (共8天)

前言: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使我们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积极鼓励和科学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社会发展,以关注、关心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开发建设为主题大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党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了解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刻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理性分析,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社会的根本性质由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转化为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更加利于社会的发展,利于国家的进步与富强。

二、实践安排概况: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村的民生动态和村中的发展变化,寒假期间我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在网上大面积搜索信息与相关资料,二是自己认真观察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本次实践计划在2013年7月29号至2013年8月5号8天内完成,具体安排如下:7月29号上网收集资料;7月30号至8月2号在吉岗村村委会了解近十年来吉岗村的发展概况以及各种民生动态;8月3号至8月4号到随机抽取的村民家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各种民生问题是否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村民家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8月5号去本村各大配套设施单位进行调查,看看本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三、实践内容:

首先,7月30号至8月2号,通过在吉岗村村委会对各委员的采访以及翻阅吉岗村近十年来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我们知道——近30年来,吉岗村整体而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里的各项配套设施都得到了完善。

比如说以医疗,养老保险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疾病治疗率有了上升。国家还为退休职工买养老保险,做到老有可依,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近年来我们村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得也十分顺利;“村村通”工作已基本建设完毕,村民的出行越来越方便。而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对生态型农村建设的大力宣传,吉岗村的生态环境也建设得越来越好,绿化面积占有率有了大幅的提升,而村中垃圾分类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党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对我们村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人民的衣食住行都越来越好,而且今后会更加促进我们村的现代化发展。

接下来,8月3号至8月4号,我们去到随机抽取的村民家进行了走访调查。“抓住农村改革开放,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而这三十年来,农村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令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农村实地调查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在调查过程中,一提到对我们农民有利的各项政策,许多村民脸上都洋溢出了幸福的微笑。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每一户家庭,参观完我发现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部分家庭都安装了电脑,信息更加灵通,娱乐生活愈加丰富。从家庭的装修来看,与城市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差无几。以前,村民家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和电动车,而现在很多居民都购买了私家车,自驾游不再只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当然,也有些居民的生活条件稍微落后一点,但是年收入用来解决温饱问题还是绰绰有余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经济条件,都是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福音。

8月5号是进行实践调查的最后一天,我来到了我们这里各大配套设施单位进行实地调查。随后我又来到县中心医院,随机采访了几位护士和在此看病的病人,通过他们我了解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得很好,大多数农民都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难得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四、实践结果:通过这8天的调研,我了解了当今社会形势下,许多民生热点问题在我们村都有了很好的解决,村里一直执行以民为本的原则,为广大村民做好事,做实事,让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是医疗体制改革,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执行透明化的原则,让村民都充分掌握时事热点,关心民生动态 。虽然,农村里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问题;还有不好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我们都坚信:农村的生活状况将会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五、实践总结和体会:

参加此次社会实践,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在新时代下,农村生活、经济、文化生活的改变。在看到农村发展的同时,我们开心、幸福、欣慰的同时,也坚定了在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虽然,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还是认为,农村的土地使用面积不应该再缩短。农村人的生活、环境不应该被恶意破坏。毕竟乡里稻田里种植的是我们每天必须吃的五谷杂粮;毕竟乡里的那一片宁静、那一抹阴绿是我们在喧嚣城市下的向往。所以,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以和谐共进的眼光协调城市的发展进程来发展农村。当然,我充分相信——在新时代党、国家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农村将会更好地避免上面的问题,将会发展得更加美好;在新时代下、在新农村政策下,我们农村人都将享受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这些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们在有了能力后,学成了之后。我会回报乡里,都会感恩党与国家对农村的关爱。我们也会为国家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三:家乡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学院

学号

姓名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三门峡的发展与变化,大致包括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医保与公共基础等

民生建设,计划生育与科教兴国等国策给家乡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果。还有目前已然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在家乡的实际情况。简单陈述了一下未来发展方向。并重点对于城市转型提出一些意见。

前言:在中学阶段就曾经做过有关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调查报告,但是当时年龄较小,对社会

认识极为浅薄,既不懂得调查方法也不懂调查内容,只是去询问父母有关衣食住行等简单的表面问题。现在大二下学期,趁着毛概课程作业有这一项调查报告,这次通过查阅文献,网上调查和询问长辈或中年人等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希望能通过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进行一次简单而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准备对各类资料进行规划总结,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并对实际问题简单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想法.使我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的状态与人民群众对未来的预期,加深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时间: 2014年5月——2014年六月

调查地点: 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统计局等等

相关背景: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家乡背景: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6万(2012年),辖1区湖滨区、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代管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正文

一 家乡的发展

1 经济发展

济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1978年,三门峡市是直属洛阳地区的县级市,GDP为5.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4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开始了全面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尤其是近几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了能源、铝工业、煤化工、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林果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三门峡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不平凡的高速发展时期。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204.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5.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0:68.0:24.0变化为8.3:66.4:25.3。

2 基础民生建设

从城市化进程看,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32.91%相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反映家庭生活品质及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上看,2012年三门峡城镇恩格尔系数达

27.1%,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8%,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5.6%左右。两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共为6.5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1.86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9.9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73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人数22.2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比上年增长

1.48%,参合率99.44%,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3 计划生育与教育建设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226.79万人,常住人口224.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9%。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4.1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大专院校1所,普通、职业中专13所。2013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0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6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了100%。

4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2013年国民经济在困境中爬升。特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传统产业高

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支撑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活力尽显。重点领域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年三门峡市民间投资完成769.92亿元,比2012年增长27.7%,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繁荣。会展经济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政策支持确保财政金融走势平稳。并随着三门峡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和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投入运营,三门峡经济的外向度大幅度提升。

二 家乡面临的问题

1 人口资源问题

三门峡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仍呈净流出状态,且流出人数呈递增趋势。人口过度外流的趋势,不仅不利于三门峡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而且还将拉大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差距,最终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负担加重,给新兴高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多年以来,随着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黄、白、黑等主要矿产出现资源危机甚至枯竭现象。果品加工业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上,工业占全部经济总量的近70%,而资源性工业又占工业总量的近70%,且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一遇风吹草动,便软肋尽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和“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产业结构,使经济转型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关口.

2 社会事业问题

从城市化进程看,虽然纵向比有较大发展,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4个百分点,说明三门峡城市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6%,控制在省定4.5%的目标之内。

不同行业之间收入水平及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同,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企业对社保缺乏积极性。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尚不到位。社会福利的供给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参与程度低,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高。

三 家乡的发展方向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以上。

转型升级要有新突破。全市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超过85%;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

民生改善再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到“十二五”末期城镇化率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应稳步提升,完成省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

四 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初步构思

危机面前,三门峡市应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制高点。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三门峡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实现低端、粗放、一般向高新、专属、特色转变。同时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不转没出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内化成加快转型发展的自觉行动。

1 变废为宝,深度发掘产品附加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专属产业链条

2 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地区特色资源,如水能风能地热能利用,加大自然与人文资源利用。3 招商引资,增加对新型低碳产业投入.

4 转型发展,应使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措施。

5 健全相关法制,鼓励创新行为

6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区域经济开放程度,促进周边交流与合作,稳抓高、新、精、尖项目,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结束语: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2013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2012年三门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门峡市统计局

三门峡市地方志

三门峡史志2014年第二期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樊新民

三门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金琴花 2013.12.12

201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对三门峡市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2013.12.10


关于家乡的民生调查报告3000》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22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