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公文写作 > 调研报告 >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11 07:14:27 | 移动端: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篇一: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

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 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08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 、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08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

篇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全国工商联通报

第6期

全国工商联办公厅2011年5月24日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精神,按照全国工商联十届四次执委会议工作部署,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好服务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全国工商联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调查报告上报后,引起有关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现将调查报告印发,希望各省区市工商联认真组织学习,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相关内容和建议,积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把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同时引导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在着力办好自身企业、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与小型微型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集群化发展之路,切实为小型微型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1年5月)

全国工商联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 —1—

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精神,全国工商联于今年2月至5月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在搜集整理有关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邀请8个部委介绍中小企业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组成4个调研组,先后赴17个省区市的51个市区县进行实地调研,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召开了72场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商会、企业、理论界的座谈会,考察了122家企业,形成了5份区域报告、14份专题报告、28份地方报告、71个典型案例等调研成果。通过调研,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如何。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正处于“着力培育发展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以及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趋紧等刚性约束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小型微型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中的小型微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成本剧增等突出问题;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寻求促转型与保就业、保增长的一致性和均衡性,将服务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调研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有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2 —

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绝大多数已是民营企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私营企业845.5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4%,较22年前增长了90多倍,注册资金增长2200多倍,从业人员增长54倍。个体工商户总数已达3453万户,较30年前增长了18倍,注册资金增长2900多倍,从业人员增长20倍。它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推动者。

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构建利益多元的市场竞争主体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活跃了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显现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活力。据了解,在全国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中介机构、产权交易机构中,交易和服务对象均以中小企业为主,最典型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就有6.2万个摊位,至少汇聚了上万家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调研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服装鞋帽、机电制造等行业,出口总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总额占比从2000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30.5%,10年年均增速达到43.15%(见图1)。

—3—

图1 2005-2010 年民营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商务部

许多中小企业在保持现有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一批像华为、波司登、比亚迪等具有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调研表明,发展中小企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广大中小企业已成为提供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十一五”期间累计吸纳就业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就业容量随着中小企业户数的不断增加而扩大,为大量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分流人员等群体及时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4 —

中小企业是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从图2、图3可见,中小企业的密集程度往往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高度相关;中小企业越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越高; 2008年每千人拥有50人以下企业数和每千人拥有营业收入500万以下企业数都相对较多的浙江省和相对较少的贵州省比较,其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相差1倍和11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相差4倍和6倍。此外,中小企业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在普遍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增加了投资者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财产性收入,培育和壮大了中等收入者群体。以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主和3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进行测算,中小企业辐射的中等收入家庭人口至少达到1.2亿,如果算上高层管理人员则更多。

图2 中小企业数量与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5—

篇三: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一)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8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08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

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

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08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我省13万多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460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