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基层部队军医

基层部队军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4 | 移动端:基层部队军医

篇一:一名军医的个人总结

个 人 总 结

二OOX年X月X日

个 人 总 结

上半年,在各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爱护、帮助下。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寻找差距,完善自我,顺利完成从地方大学生到一名优秀警官的两次转变,。下面就我上半年工作、学习、思想情况作以总结。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觉悟。 作为一名从地方大学入伍的毕业生,入伍前已学习过有关的政治理论知识,当时会感到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入伍后,再次接触这些知识,渐渐体会到政治理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上半年,在医院中队及支队的组织下,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着重理解与体会这些精髓对部队建设的指导性,每天坚持收看新闻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新局势,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摒除了过去认为专业技术干部只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而忽略了政治学习的错误

思想,努力从思想上完成两个转变。今年三月归队不久,我郑重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刻以一名合格警官的身份思考处理问题,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

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干好医疗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我能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医学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并结合部队训练伤较多的情况,积极主动的向地方医院联系,虚心向陈队长及上级医务单位的专业人员请教,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为官兵解除伤痛。在归队后,我紧紧的将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认真学习体会外科学、内科学和传染病防治的有关知识,结合我支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技术强的特点,及时向卫生员传授护理、消毒、救护等知识,提高卫生队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受岗敬业,以“基层第一、官兵至上”为工作宗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始终把“基层第一、官兵至

上”作为工作宗旨,在医院中队锻炼期间,曾多次管理照顾中队战士,与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回到支队,面对队里经常缺少军医的情况下,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工作生活的我在支队领导、队长及卫生员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克服了惧怕与想家的心理,坚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决心。向有临床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为广大官兵服务为宗旨,一切为了官兵着想,及时有效地治疗各种伤病员,尤其是面对新入伍的战士,因其年龄小,思想波动大,时常出现泡病号,逃避训练的情况我能及时的把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和他们促膝交谈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并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进行心理开导,解除其思想包袱,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我始终能够坚持回访制度,对一些病情较重,易反复的病号能及时与中队联系,有针对性的指导治疗,确保治疗的彻底性,回队后不久在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的工作中,在队长的领导下做好全面防治工作,建立了发热门诊,及时隔离观察发热病号,积极治疗,指导各中队做好防治防疫消毒工作,定期检查卫生死角,坚持每日报告,零报告及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同时指导部队搞好

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官兵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分餐制,严格食物采购关。

四、认真遵守部队纪律,严格落实机关一日生活制度 入伍以来,在学习工作的同时,我能严格遵守部队的条例条令和各项规章制度,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参加支队各项活动及理论学习,按时上下班做到外出,能按级请假,归队后能及时销假;尊敬领导,团结战友,在业余时间里我能认真学习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遵规守纪的意识,取长补短,固强补弱,不断完善自己。

五、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虽然在上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不够细,尤以关于部队建设为甚;

2、创建性地开展工作意识不强,在工作中仍出现墨守成规的现象,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3、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急躁,甚至抱怨情绪。

4、对基层生活了解不够全面,对基层战士理解不够深刻,不利于自己政治觉悟的提高和医疗工作的开展。

篇二:军医大学生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调查

军医大学生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调查

鲁娟

1

崔乔礼

2*

李健

3

(1.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2.大连医科大学,大连 116044*通讯作者;

3.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433)

[摘要] 目的 调查军医大学生对毕业到基层工作的态度。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军医大学生是否知道本专业可能的就业去向、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以及最大的担心等。结果 大部分学员(59.5%)清楚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尤其是战士学员;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主要是“不愿意,但能接受”(59.6%),尤其是无军籍学员和三年级学员;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是“学无用武之地”(53.1%),尤其是自费学员和三年级学员。结论 军医大学的毕业思想教育还有待加强,要有针对性的解除学员的思想负担,引导学员正确对待到基层工作。 [关键词] 军医大学生;基层;工作;态度;调查

注:第二军医大学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JYC2009023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1]。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缓解日益突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2]。

作为一名军人,军医大学生的毕业分配政策和地方大学生不同,必须牢固为国防献身的信念,百分之百服从组织分配。近年来,军医大学生毕业分配政策全面向基层倾斜[3]。因此,有必要了解军医大学生对于毕业去基层工作的态度和想法,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引导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方法

自制量表。包括学员的一般情况、是否知道本专业可能的就业去向、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以及最大的担心等。 (二)调查对象

某军医大学所有学员。共发放问卷1693份,回收16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调查对象涵盖了除实习学员外的所有在校学员,即一、二、三三个年级和长学年制四年级学员,其中一年级546人,二年级575人,三年级488人,四年级31人(均为长学年制)。专业分布:军医788人,海医274人,护理142人,药学172人,卫生事业管理61人,麻醉49人,生物技术87人,长学年制67人。学员类别:无军籍学员1290人,战士学员231人,旁听学员54人,联合培养学员48人,自费学员17人。男1350人,女290人。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 二、结果与分析

表1 是否知道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的比较

学员总体 不同类别 无军籍学员 战士学员 自费学员 旁听学员

很清楚(%) 比较清楚(%) 不太清楚(%) 不清楚(%) 17.6 16.0 25.8 11.8 18.5

41.9 40.4 50.2 41.2 33.3

31.2 33.5 21.4 41.2 35.2

8.7 10.1 2.6 5.9 13.0

χ2 425.229***

61.643***

联合培养学员 25.0 60.4 14.6 .0

注: *P<0.05,***P<0.001,下同。

由表1可见,学员总体对于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的清楚程度不同,约有59.5%的学员清楚,还有40.5%的学员不清楚。不同类别学员对于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的清楚程度不同,战士学员最清楚,其次是联合培养、旁听、无军籍、自费学员。此外,不同年级学员对于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的清楚程度没有差异(χ2=16.870,p=.051)。不同年龄学员对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清楚程度不同(χ2=49.109,p=.035),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的清楚程度下降,到20岁时又有所上升。

表2 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比较

学员总体 不同类别 无军籍学员 战士学员 自费学员 旁听学员 联合培养学员 不同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愿意(%) 不愿意,但能接受(%) 不愿意,也不能接受(%) 21.0 18.5 30.6 23.5 29.6 35.4 26.8 16.9 20.7 6.5

59.6 60.9 59.8 52.9 44.4 54.2 57.1 61.2 61.4 64.5

18.8 20.6 9.6 23.5 25.9 10.4 16.1 22.0 18.0 29.0

χ2 520.330***

39.732***

25.090***

由表2可见,学员总体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依次是“不愿意,但能接受”、“愿意”、“不愿意,也不能接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学员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不同,联合培养学员“愿意”的比例最高,无军籍学员“不愿意,但能接受”的比例最高,旁听学员“不愿意,也不能接受”的比例最高。不同年级学员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不同,一年级学员“愿意”的比例最高,四年级学员“不愿意,但能接受”、“不愿意,也不能接受”的比例最高。不同年龄学员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没有差异(χ2=29.394,p=.134)。

表3 对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的比较

学员总体 不同类别 无军籍学员 战士学员 自费学员 旁听学员 联合培养学员 不同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条件艰苦(%) 11.0 10.8 10.5 17.6 13.0 14.6 11.7 9.8 12.2

学无用武之地

(%)

53.1 54.6 50.7 64.7 38.9 47.9 53.9 52.7 54.0

不利于今后发

展(%)

29.8 30.3 28.8 11.8 33.3 29.2 27.7 31.1 30.1

收入低(%) 2.6 1.9 4.8 5.9 5.6 6.3 3.1 3.9 .8

其他(%) 2.9 2.3 5.2 .0 9.3 2.1 3.5 2.5 2.9

χ2 1539.800***

27.980*

21.680*

四年级 3.2 48.4 45.2 .0 3.2

由表3可见,学员总体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依次是学无用武之地、不利于今后发展、条件艰苦、其他、收入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学员对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不同,自费学员担心条件艰苦、学无用武之地的比例最高,旁听学员担心不利于今后发展的比例最高,联合培养学员担心收入低的比例最高。不同年级学员对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不同,三年级学员担心条件艰苦、学无用武之地的比例最高,四年级学员担心不利于今后发展的比例最高,二年级学员担心收入低的比例最高。不同年龄学员对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没有差异。(χ2=30.207,p=.944) 三、讨论

(一)军医大学生对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比较清楚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员(59.5%)清楚本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去向,战士学员则更显著(76%)。战士学员毕业原则上回原大单位,分配去向相对明朗一些;联合培养、旁听和自费学员都要自己找工作;无军籍学员则是军医大学自05年开始招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无军籍、毕业时入军籍并参加全军分配,是军医大学的新兴事物,因此他们对将来的去向有些模糊。 (二)军医大学的毕业思想教育初显成效

学员对到基层工作最大的担心是学无用武之地(53.1%),而不是考虑待遇差等物质条件,而且这个比例除四年级长学年制外,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说明军医大学对于分配政策的宣传是有力度的,毕业教育是有效果的。 (三)有针对性的解除学员的思想负担,引导学员正确对待到基层工作

本次调查中,军医大学生对到基层工作的态度主要是“不愿意,但能接受”(59.6%),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这个比例在不同类别学员中无军籍学员最高。在军医大学生中数量最多的无军籍学员“愿意”的比例最低。说明虽然军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总体上比较坚定,但毕业思想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正确引导和鼓励军医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应从自我价值的实现及个人能力的提升方面入手。基层就业的难点是基层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工资待遇差、发展机会少、工作转换难等[4],但也有其优势。基层是服务部队最直接、最现实的领域,也是最能反映军队实际情况的地方。因此基层部队是军医大学生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对部队官兵感情的生动课堂,是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到基层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基层部队的建设,而且可以使大学生有用武之地,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5]。

抓好舆论引导,促进观念转变。要通过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等措施,努力促进军医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力宣传在基层部队的军医大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形成引导军医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6]。

积极做好毕业思想政治工作。本次调查中,军医大学生对到基层工作的担心主要是“学无用武之地”、“不利于今后发展”,因此要引导他们克服到基层就业主观上的思想障碍[7],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员正确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部队需求结合起来,到部队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林群,樊国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基层创业[J],科技广场,2009,6:239-240

[2]刘锦华,引导与服务相济,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0:165-167 [3]鲁娟,卢良庆,李健,基层单位对军医大学本科学员工作满意率引发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

教育,2010,1:31-32

[4]魏仕腾,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65:118-119 [5]林群,樊国梁,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基层创业[J],科技广场,2009,6:239-240

[6]杨衍佐,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9,5:4-6 [7]宋惠艳,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思考[J],理论研究,2010,1:50-51

A Survey on Military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ttitudes of Working in Grass Roots.

LU Juan, CUI Qiao-li, LI Jian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is to survey military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ttitudes of working in grass roots. Methods Using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e surveyed all undergraduates of 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he items included whether they knew their possible work units or not, their attitudes and worries on working in grass roots, etc. Results Most of them (59.5%) knew their possible work units, especially soldier undergraduates. The main attitude of working in grass roots was “not willing to but able to accept” (59.6%), especially those not having been recruited by Army and the third year undergraduates. They mainly worried “cannot exert capacities” (53.1%), especially those who paid their own tuitions and the third year undergraduates. Conclusion Graduation education of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s still to be strengthened.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release the undergraduates from mental burdens correspondingly and guide them to look on working in grass roots correctly.

Key words: Military Medical Undergraduates; Grass Roots; Work; Attitude; Survey

第一作者简介:鲁娟,女,讲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学员教育与管理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邮编:200433;电话:15026550604;E-mail:[email protected]

篇三:军医,我们敬仰的人

军医,我们敬仰的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信念,无畏无惧;技艺精湛,精益求精;服务人民,无怨无悔;拯救生命,奉献自己——是他们为战士们铸起生命之墙,是他们为人民种下健康之树,是他们在医生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时间流逝,岁月更迭,但是总有一些不变的感动让我们的路走得更为踏实,欢迎来到今天的“红色军医长廊”,重温当代人民军医的人格魅力。

一、大家风范

一个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寻常住行,每日忙碌,其乐融融;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87岁仍每天在手术台上做1至3台手术。他曾经因为身高不够而被拒绝在外科大门之外;但却凭借自己不服输的性格和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整个世界。他,就是我国肝胆外科之父、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临床医学家——吴孟超。 个人成就:创立了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选择医学,他是为了在战场上疗伤之痛、救死扶伤;选择肝胆外科,他更是为了填补祖国外科医学的空白。医学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接受多大的挑战,他都无惧无畏无悔;面对病人的求助,面对家属的恳求,他都有情有义有爱。他大胆创新、勇于挑战,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上肝胆外科的奇迹:

他用融化的“国球”灌注了我国第一具完整的肝脏血管模型;完成了全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外科手术;他发明了捆扎疗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重达18公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成功的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婴儿的肝脏外科手术??

而让人无法想象的是,以上所获得成就,都是他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陕西时取得的。在如其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挑战自我、调整高难度,他没有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作为一个医生的信仰。

语录:

“要为病人解决痛苦,我就要勇敢承担”

“作为外科医生,我们考虑太多是没有用的,对病人也不利。我们应该对自己说,我尽力了,每一点一滴我都做到了,确实是都做到了,但是到最后还是出问题,那我尽到责任了??”

人生格言: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吴老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禁让人们想起另一个在生命最后一刻都不忘病人的教授。

他与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同姓,他用他优秀的职业技术,给来到他身边的病人身体受益,他让我们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期待得以安慰。他就是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感动。

1933年,他出生于天津一个医学世家,其父母对他教育便是“医乃仁术”。

1953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入伍,加入军医大学的行列。这是他人生一大转折,这次选择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1960年,他做出了人生中另一个重大的抉择:参加支援西藏医疗队。为此他推迟了一年的婚期。

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大地震接踵而至,华益慰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特别是在参加唐山救灾半年多时间里,正赶上爱人病重,妻儿三人无人照料,困难重重,但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几十年来,他怀揣着自己那颗“仁爱的心”,用自己那令人无比信任的微笑,用军人刚强的毅力为患者撑起了一片健康的天空,拯救了千千万把生命托付给他的人。

多少年,他从不多拿一分钱,从没出一个错,对病人没有贵贱之分,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从医56年,始终如一地像白求恩那样对事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把全部爱心奉献给人民,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军队医学事业。最可贵的是,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立下“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遗嘱,不留遗体不利用骨灰。

他在不遗余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自己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2005年7月底,华益慰被查出患晚期胃癌。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患有颈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压。

2006年8月12日18:36,华益慰走完了自己平凡而高尚的医生,享年73岁。

医者父母心。他用他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他用他的心血托起了无数生命的希望。

二、身边教授

两位大家的技艺和精神让人敬佩不已,但也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而恰恰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两位“年轻”的大师。他们都是心脏的坚强卫士,在同一所医院工作,有着同样杰出的成就,带领着同样优秀的团队,创造了同样多的奇迹。他们就是新桥医院心外科和心内科主任肖颖彬和黄岚教授。

32岁,他成为全军全国最年轻的心血管外科主任,38岁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44岁成为“三级教授”??这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后面,是他不断付出的汗水,有他永不停止的追求,更有他创造的无数个生命奇迹。

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手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世界第三例胸腹连体儿分离,完成全球罕见的异位心婴儿心脏复位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2000年11月,他将此项技术带到海拔3700米的青藏高原,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例高原上的不停跳心脏手术,再一次引起世界关注。在他的带领下,新桥医院心外科在短短5年时间内跻身全军四强、全国八强,成为全国重点学科。前不久,肖颖彬教授荣获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即“金刀奖”,这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的最高肯定。

但是众多的荣誉和赞许没有充斥肖教授的心,始终保持着谦虚平和,因为他永远记得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授予他军功章时,对他说:“你知道为什么军功章是圆的吗?那是因为它代表句号,代表着零。当你收获这块军功章时,它就告诉你,之前所取得的功绩已经画上句号。从下一刻开始,又回到零起点,一切重头开始。”

现在,他依然忙碌在工作一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是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他立志永远这样忙碌下去。

黄岚教授,他同样每年进行数千例心脏病患者,同样也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让无数“受伤的心”重新健康跳动。

80年代,他率先在国内提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特殊的临床类型”,并提出了一整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案,最后开始研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并首次提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替代治疗,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进入21世纪,黄岚带领科室人员开始与国外同步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技术,开拓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治疗的新途径。

然而作为一个介入大夫,平均每天接受的放射线辐射是一个介入手术病人的几十倍。长期的辐射让这位50出头的教授苍老了很多。其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多次降到了正常指数的一半以下,濒临白血病发病的边缘。

但是为了解决病人的痛苦,他毅然不顾自己身体的安危,坚守自己的岗位。在他的感召下,科室所有同事团结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心内科蓬勃发展,跻身全国领先行列;新桥医院心内科也成为了全军唯一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两颗热心,温暖脆弱的心灵;两双巧手,举起生命的火把;两位教授,创造医学的奇迹!”

两位教授所到达的医学巅峰,也许我们花费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追求得到。但就在许许多多基层岗位上,也有我们人民军医的崇高身影。(转入第三个主题)

三、基层楷模

某步兵师医院里就有这么一位身残志坚、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楷模:

24岁,他在战场上,放弃自己的安危,命令战友撤离前线;

26岁,他伤口痊愈,放弃在老家的仕途,一心一意钻研医学;

34岁,他学业有成,放弃高薪聘请,甘当一名普通军医。

3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员先进性要求,不怕困难、敢于牺牲,居功不傲、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广大官兵和群众赞扬他是自强不息的无腿英雄、永葆本色的党员楷模。他就是南京军区某师特等伤残军人、“全国自强模范”杨仕春。

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党员中的杰出代表。

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始终对党忠诚不渝。1985年的一次战斗中,他永远的失去了双腿,他的人生从此也发生了转折。他将党的需要立为自己的追求,踏上了一条荆棘的学医之路。

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担当党员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军医,杨仕春在8年时间里除了完成学院12门课程外,还认真研读了30多册医学书籍,写下了50余万字的医案笔记。他始终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需要,把师里的小医院当作为党奉献的大舞台,珍惜工作岗位,竭诚履职尽责,走出了一条共产党人的奋进之路。

真诚服务,热情满怀,坚持践行党的宗旨。他始终以感恩之心对待每一个人、干好每一件事,并把这种朴素情感升华为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在本职岗位上把党的温暖送出去,把人民军队形象树高大。

居功不傲,淡泊名利,保持着党员崇高境界。面对荣誉和赞许他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他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对待自己的职业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职责,身为共产党员,他的人品、医德和党性都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辽阔的祖国总是不乏这些让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人。祖国边疆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着一群热血青年,他们血洒边疆,只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宁。而这些坚实背后却是一个瘦弱的天使给予的支持和关怀。

她是中国的“南丁格尔”,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雪峰上的战士们,她将自己的热血倾注在整个昆仑山上,她是昆仑山上最美丽的雪莲花。她就是13年坚守高原生命禁区守护边防官兵身心健康的解放军第十八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长——姜云燕。

出生在河北的姜云燕从小是孤儿,1993年盛夏的一天,17岁的姜云燕听广播时被高原边防战士的故事所感动,奔波12个昼夜来到新疆叶城,历经困难最终打动南疆军区党委,被破格批准入伍,开始了她漫长的军医生活。

过冰河,抵抗暴风雪、泥石流、雪崩、山体滑坡??姜云燕在山上工作时的每一次出诊都要冒着极大的危险。同时,她还必须克服种种高原反应,忍着头痛欲裂的痛苦。从年轻的一时激情转变成为官兵服务技术日益成熟的稳重,其中辛酸冷暖,姜云燕唯有自知。

“干一行,首先要爱一行,从进入这行的第一天起到离开。”这是姜云燕对自己做好一个护士的基本要求。也正是这种执著的精神支撑,她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哨卡巡诊,一次次感受着边防战士的真诚和无私。正是这个英雄群体传承的喀喇昆仑精神,是他们的热血和激情,感召了她,给了她留在这片高原的动力。

同样身为母亲,她也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边防官兵的健康,她毅然提前离开了孩子,回到她深深依恋的昆仑山上。

西天挂着的彩云,是姜云燕灿烂的微笑;昆仑山上流淌下来的清泉,是她无限的热情将冰山融化??

他们是精湛、探索、仁爱、献身的完美结合,他们让阳光驱散病房里的冰冷,他们用微笑诠释什么是医生,是他们让社会重新恢复了对医生崇敬和信赖。


基层部队军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10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