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网络舆论暴力论文

网络舆论暴力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2 06:00:40 | 移动端:网络舆论暴力论文

篇一:思想论文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

【摘要】在信息技术越发普及的当下,也出现了许多“键盘侠”,他们凭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匿名性对他人进行随意地攻击诽谤,给他人的心理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引发了许多严重的后果,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去预防或者面对它,成为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网络暴力 预防 影响 心态 监管

一. 网络暴力的定义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恶语相向的言论、图片、视频的发表者,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都具有恶毒、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基本特点,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 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一)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二)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三)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

三.网络暴力的危害

(一)对他人

网络暴力现在屡见不鲜,著名的乔任梁事件,2016年9月16日18时21分,艺人乔任梁在上海桃浦地区祁顺路某住宅楼内自杀身亡。9月17日,其经纪人左女士通过媒体表示,乔任梁之前就患有严重抑郁症,长期的失眠一直困扰着他,尤其是去年有几个阶段,有些传言和诽谤,对他造成很大的困扰,加重了病情。

乔任梁的离世虽然不能说是网络暴力直接导致的,但是网络暴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乔任梁尸骨未寒之时,网络上就对其好友陈乔恩以及其合作过的明星徐璐进行道德谴责,只因为她们未在乔任梁去世的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追悼。网络的普及,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多脑残网友以自己的善恶评判打着道德至上的旗帜胡乱评论一些原本自己不知情的人和事,从而使部分人陷入舆论漩涡,难以自拔。除了乔任梁,娱乐圈还有已故明星张国荣和英国世纪平民王妃戴安娜,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因网络暴力而离世。打开娱乐方面的新闻,许多对明星的不实报道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明星也是人,网络暴力的恶意中伤对他们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伤害?

网络暴力,已经让许多明星饱受折磨甚至丧命,我们都应该抵制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做理智的粉丝。我们祈祷乔任梁在天堂能够得到安息。他的离世也应该让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地抵制网络舆论暴力,做合格的网民。

(二)对网民自身

这种无休止的“键盘侠”行为无疑会让网民们深陷入一种死循环,无休止地进行无端的谩骂猜测与质疑,使原本应有的言论自由变得滑稽可笑。在键盘前打下的残忍冷漠的话也会让网民在生活也变得极端与不负责任。

四. 网络暴力的成因

1.网络沟通成本低

首先要澄清的是,一个在网络施暴的人,不一定在生活中就是恶人,他或许也是好员工好丈夫,他或许孝顺父母体恤旁人,但在网络上他变成一个暴君。

最直接的原因是网络沟通成本几乎为零,不需要面对面,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只要噼里啪啦打几个字,一次自我态度的随意抒发就算完成。

而且,因为网络真正的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中,于是更加有恃无恐,没有话语权,就代表不用为自己言论负责,一人之言不能引起轩然大波。

2 网络主体意识不独立,带有随份子的心理;

其实很多施暴者,都是在盲目跟风进行辱骂和评论,或许他们在看到某个事件后有自己的态度和想法,但看到最近几页的评论都与自己意见相左,于是不再坚持自我。

随份子心理支配着他们在对待事件上的抱团和站队,也让他们成为暴力愈演愈烈的推波助澜者。

跟风有一种群体意识荣誉感,觉得在茫茫网络有了同党和依靠,不再是独自的吃瓜群众。他们用这样的发泄,获得了自己廉价的快感。

3 你强你忍着,我弱我有理;

纵观许多网络暴力事件,你会发现施暴者的理由振振有词,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一条评论,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你已经得到许多,挨几句骂怎么了?

你强,你是明星,你是作家,你是老板,你有资源,那么你的一切就要被人随意评价,说好说坏都接受,骂你也要忍着。

而我是一介平民老百姓,我没钱没车没房,甚至连对象都还没有,我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发泄一下,我骂你你也不会少根筋,干嘛这么玻璃心? 五. 如何面对网络暴力

无论是明星还是个人都会遭遇或多或少的网络暴力,而如何应对,成了当下最为紧要的话题。袁姗姗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年流行的一句“xxx滚出娱乐圈”,而袁姗姗成了被放在这句话前的第一个人。而她并没因此而消极堕落。而是把心沉下去,去健身去学习自己以前没能学习的东西,用这段风头,去沉淀,打磨自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以最佳的面目去面对世人。我想这无疑给正遭受网络暴力的“你我他们”做出了典范。不骄不躁,不要急着去辩驳,记得袁姗姗ted开场的第一句话“365天中谁没被骂过”,没有什么大不了,去做个更好的自己,才值得更好的未来。

篇二:大学生小论文浅析网络暴力的成因

浅析网络暴力的成因

摘要:网络的发展给公共舆论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语言暴力等消极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主要从网络媒介特点,网民受众心理,网民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媒介;攻击;社会心理;社会阶层

暴力,指以强制手段侵犯他人的极端行为,是人类原始征服欲望支配下指向特定对象的侵犯与伤害。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 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然后导致线上甚至线下更加激烈的辱骂和攻击。代表事件有“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死亡博客”、“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更污染了整个网络舆论环境。各式各样,愈演愈烈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让我们不禁深深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或者究竟是哪些因素的合力造成了网民如此不冷静,非理性的表现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网络媒介自身特点

人类的会话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印刷术即纸质媒体强化了人类分析,线性逻辑和专门化分割的思维习惯,强化了同一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将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时期为称为“阐释年代”“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长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互联网令所有媒体永远无法企及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有着无限的容量,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袭来。面对大量高速度呈现的信息,人们应接不暇,往往只是快速切换浏览,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长时间接触网络就会降低人们的感知能力。当外界信息的输入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即信息过载,容易造

成人的心理压力和思维混乱。人们过多的消费现成的网络信息,思维变得被动和僵化,变得碎片化,浅层化,形成表面的、狭隘的、被动式的思维习惯。 在大量的信息间快速的切换必然会导致思维过程的减少乃至消失,网络在不经意间让人们远离了那个崇尚思辨和理性的“阐释时代”。

广场政治的特性在网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姿态和情绪永远都比理性和冷静要有魅力。网民就像剧场里的观众,他不太关心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推论是否严密,只要你的声音最大、手势最夸张、语言最有煽动性,只要你面带胜利的讥笑,那你就是最终的赢家。在这种论辩逻辑中,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人们最后比拼的居然是体力和耐力。”没有评论,没有说理,不讨论问题,只是叫骂而已,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在这种缺乏理性的情况下一步步升级。

此外网络传播内容亦激发了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如上文分析,网络媒介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信息,网络受众注意力稀缺。而作为部分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一些网站出于商业动机为了赚取浏览量而刻意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话题。用激烈刺激的标题来吸引受众,在一些敏感、涉及道德底线的问题上设置议题,激发网民的激烈争执乃至发生语言暴力。一家论坛的版主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一次成功的‘人肉搜索’策划, 往往能带来数万甚至数十万的点击率,而点击率则是网站提高知名度、吸引广告的重要筹码。”

二、网络语言暴力主体的心理机制

网络传播媒介影响了网民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易使人们不经思考便下结论,但为何网民的语言往往倾向于攻击,武断如何演变为“武力”,粗暴如何上升为暴力?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主体的心理机制便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社会心理学上将攻击行为定义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网络语言暴力当属此范畴,而攻击行为的产生当有其相应的心理原因。心理学上对攻击行为的一个经典解释的便是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这里的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当我们达到一个目的的动机非常强烈,当我们预期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挫折便产生了。”

“在高速现代化的国家里,随着城市化程度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物质生活的可能的前景越来越敏感。但富裕群体只能较慢地扩展。因此,人们的

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使得他们的挫折感变得更为强烈。” 这正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的特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世界瞩目的事实,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问题,下层民众中形成了一种被剥夺的心理感受。

《小康》杂志的调查发现,影响人们“快乐”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不公平,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以及“社会贫富收入差距悬殊导致的心理不平衡”。而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报告》中,“压力大”“不平衡”“安全感差”“满意度低”等,成为描述现阶段公众心态的最常用词汇。这些调查无不显示中国民众较为普遍且越加强烈的心理挫折感。

因而我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过大,不公平不平等现象的大量发生促使民众挫折感加剧,攻击动机加强,因而将这种情绪大量释放到网络空间里,造成了越加严重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网民的从众心理亦是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助推器。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信念的改变,即俗称的“随大流”。“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人数增加的时候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选择与主导意见趋同。”

当一群理性思维不占主导地位的人在一起讨论时,往往会受到情绪的感染,不自觉地融入这样的言论场中,形成集体无意识的施暴。所以网络事件中理性的声音往往会消弭,非理性的暴力语言大行其道。

三、网民结构的特殊性

中国互联网网民结构有着独特性。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对中国网民结构进行了多指标的详尽统计。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网民占60%左右,女性比例约为40%。从婚姻结构来看, 已婚网民约为42%,未婚网民比例超过57%。从年龄结构来看, 18~24岁的网民占38.8% ,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从文化程度来看,大学本科以下学历占71.5%。从经济收入结构来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7成,其中,月收入500元以下的网民最多,占29.5% ,月收入501~1000的占18.1%。从网民的职业构成看,学生所占比例最多,占总人数的32.3%,企事业工作人员占29.7%。

各项指标中最突出的分别是未婚男性, 25岁以下,学生,月收入500元以下。

这就是中国网民中占比例最大的人群。CNNIC描绘的中国网民一般形象为:男性, 35岁以下,月收入2000以下,未婚,学历大学本科以下。不难发现,中国网民的主体在现实社会中处于较低的社会阶层,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这一方面补充论证了上文论点,即底层民众构成了网民的主体,处于劣势地位的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以网络语言暴力的形式发泄到网络空间里。

传统媒体是由精英阶层主宰,电视镜头时刻紧跟明星的行踪进行事无巨细的报道,新闻头版积极传达官员干部的声音,周刊杂志大幅刊登富商巨贾的发迹创业史,专家学者也不时现身媒体对社会现象进行解读或指点。有时他们还可能形成一种结盟,垄断着公共话语资源。

而25岁左右,月收入500元以下的未婚男性在传统媒体中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他们表达自身欲求的愿望在传统媒体中是被抑制的。但是,网络却给了草根平民一个可以发声的场所,而且这个虚拟场所的言论相对自由和宽松,他们强烈的言说和表达欲望在此爆发。与此同时,大众的表达必然是暴力的,这既是因为他们不能像久经锻炼的精英阶层那样理性而系统地传达自己的声音,又是对被迫长期沉默状态的一种反抗。“暴力是大众的,一方面因为它是有关社会统治和臣服的具体表达,另一方面因为它也因此表现了对这种臣服状态的反抗。” 因此可以说,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是媒介发展与中国舆论空间多元化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语言暴力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合力的结果,既有媒介特点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的作用,更在于网民自身心理机制的原因。因而对于如何解决网络语言暴力,其方案也将是综合和灵活的。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隐匿性,监管的难度必然很大,所以需要网民的道德自律和媒介素养的提升。而且,若想从根本上减少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就要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公平和不平等,贫富差距等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底层民众的心理挫折感。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网络作为一个宣泄情绪的自由场所,难以完全阻止语言暴力,而且作为一个成熟,民主,开放的社会,它的舆论环境必然是众声喧哗的,各种声音包括非理性的意见都有存在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9,(9)

【2】金君俐.网络暴力现象探析.[J].新闻实践,2009,(4)

【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4】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0)

【5】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6】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7】王亦君.防止网络语言暴力有赖于民主法制的完善.[N].中国青年报, 2006,(12)

【8】艾秀梅,江波.论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暴力.[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9】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篇三: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

自1994年我国引进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而近几年我国网民人数

更是达到了6.49亿,近乎我国人数的一半,在大量网民以互联网的渠道搜索信息的驱使下

网络传媒飞速发展,成为公众了解资讯的主要媒介,形成了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

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物发表意见的舆论形式。

现状

网络平台自由性发言和匿名性发言的特性,使得公众对事物发表言论的热情空前热涨,

各类社交网站(如微博、论坛)上网友对各类事件的评论随处可见,而有时事件评论人数的

众多有时往往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进而引发一系列后续事件,这就是网络舆论的巨大影

响,网络舆论的公开性讨论和批判与巨大的关注度和隐形监视使得网络舆论对于查明涉及权

利因素事件和揭露不人道事件起到重大作用,然而,凡事必有两面性,在网络舆论对社会起

到正面影响的同时,网络舆论有时也使事件发展偏离正轨,也使得民众的认知偏离,使得事

件当事人受到伤害。

(一)网络舆论与反腐

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力度做好反腐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

保护的决定》,让公众的实名举报后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这表明国家认证实名举报的公开

性,鼓励公众参与实名举报。官员腐败一但被曝,网络舆论便会将事件扩大化,引来各方关

注。法律事实的认定依赖于客观局限性,网络舆论的介入,有利于线索的发现和证据的查找。

原因

国家立法反腐,实质上就是一种公开举报,是在传统举报方式存在效率低,查发缺乏监

督等弊端下的无奈之举。而公民在这种可以掌控主反腐动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反腐工作。

发展

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腐败官员更快落马,但如果有人利用网络舆论散播政府官

员不正当言论,抹黑政府官员这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伤害。

(二)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

网络的匿名性和公开性导致了在一些网络舆论事件存在着一定的网络暴力现象,网络暴

力指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 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 视频的行为现象,在网络暴

力事件中网络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以说,网络暴力和网络舆论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在

“很黄很暴力”事件中,众多网友对小女孩夹带色情因素的恶搞,给小女孩以及家人带来巨

大压力和伤害,在“微博直播自杀”事件中,众多网友的恶言相对,怂恿自杀言论,最终导

致男孩死亡。网络暴力也包括恶性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总能通过发动群众,把隐匿的个人

从茫茫人海中翻出来,公知于众。案例有“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等

事件,这些事件给当事人带来了身体及心理上的伤害。网络舆论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和伤害

性,网络舆论助长网络暴力的滋生。

原因

网络舆论依靠网络平台的自由性和匿名性,人人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而网络的互动性是

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网络舆论也有负面性的特点,负面事件总是能很快吸引人的眼球,进

而驱使人们好奇事件的发展,网上也有大多好事者,跟风者,唯恐天下不乱者发表关于事件

的负面言论,一时间形成一片倒的负面舆论,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负面舆论所迷惑,跟随舆

论导向。当舆论的主人公及其家庭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进而形成了网络暴力事件。

网络本没有暴力,网络暴力来源于网络背后的人性,网络暴力分有意和无意,大多网民

无意跟风,助长了网络暴力,网民不追查事件真相而是以凑热闹的心理参与网络事件也是对

网络暴力的一种默认和变性支持。

发展

网络迅速发展,网络暴力事件渐渐增多,有人利用网络舆论的巨大推力,制造恶性言论,

不明真相的人会变成网络暴力的参与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影响。

对策

网络舆论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保护控制网络舆论是现如今社会发展一个重要

方面。

(一)政府

政府应正规完善网络法。制定一部详细、全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的法律基础,才

能够制约网民在网上的言行,以此来约束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使得网站和网络舆论的监管

做到“有法可依”。使得在网上发表不良言论,严重至造成当事人或当事人家庭身体或心理

上的伤害,有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政府还要积极扶持国内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我国网络迅速发展,各种大大小小的网站

不计其数,重点对一些人流量大,浏览次数多,信息健康,无不良操作,具有较大规模和影

响力的网站进行考核然后由政府出资建设监管,使其网站成为权威网站,传播正能量,对一

些负面事件进行解读,安抚社会大众由负面事件带来的伤害或影响,而对于一些真正给大众

带来益处的小网站,政府也可将其扶持成规模大的网站,然后引导成为权威网站。使这些权

威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

和谐社会。

对于一些传播不良信息或言论的网站,政府应严查追踪,使其传播不良信息言论之人收

到警告或严惩,极大严重言论,可以采取取缔网站的极端手法来控制舆论的导向,这些手法

对一些想要以不良消息或言论来伤害个人或引起社会恐慌的网络舆论制造者起警告和震慑

作用。

政府出台政策要求实行网络实名制制度。实名制使人们的身份不再隐藏于虚拟网络的背

后,加强了网民们的自我约束,使他们不在肆无忌惮发表看法,信口开河,散布谣言。对于

一些不良言论的发表者可以及时追查到其身份,对其进行教育。

(二)网站

网站经营者是网站的中心人物,网站经营者要投入精力管理经营网站,培养启用一批网

络监管者,监管者及时发现并进行妥善处理,网站经营者也要起到带头作用,不传播不良负

面信息或言论,端正观点,正视事件,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网站也可加强技术性控制,网站依法开发出智能的自动控制系统,一旦发现色情,反动

等言论能够自动屏蔽掉。这样也可以加强网络舆论的检查监控,一旦舆论事件扩大严重化,

事件发展导向往负面事态发展,网站监管者能够控制舆论发展,使其事态发展正向化。研发

网络追踪系统,能够及时追踪到不良言论的IP地址,从多方面约束不良信息的传播。

网站张贴“关于文明上网”条例,规定每个进入网站的网民熟读网络条例,才可登陆网

站。网站实行“奖励举报”制度,对举报发表不良信息言论或传播不良信息发帖者的网民进

行奖励,激发网民举报积极性,及时解决恶性留言,避免演变成恶性舆论事件。

(三)网民群体

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网络是每个网民的隐身衣,就是因为网民不论说什么话都不用

负责,所以作为网民我们才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论。有时我们在不明真相或不理智的情况下

发表的言论会使我们成为负面舆论的跟随者甚至会成为导致网络暴力事件的参与者。作为一

名合格的网民,我们不发表不良言论,在面对舆论事件时,不负面化,不情绪化,不悲观化,

不要把自己在生活中不顺而导致的糟糕情绪转化为负面言论,这样极大可能会导致舆论事件负面化。

网民可以成为网络监督的主力军。网络世界深不可测,政府监督与网站监督在网络监督中属于被动地位,大多恶性舆论事件爆发对各方面造成影响时才出动抑制,而网民是时时处于网络世界中,可以时时注意网络的动向。调动网民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使散布与各地网民都成为不良言论的监督者,及时抑制消除不良舆论。

对于网站中比较有影响里的人物(如微博中的大V、大大),不要盲目跟随,起哄。要先自己思考事件的演变,才去对事件的发生下定义。

(四)社会

社会应大力宣扬“注意网络言论,文明上网,文明发表网上言论”的良好网民道德精神。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征集志愿者,在各街道,小区,宣传“文明上网,明辨是非,不跟风,不污蔑,不随波逐流。”的文明上网精神,向解释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五)学校

学校是青少年聚集的场所,而学生是作为网民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好奇心强,容易跟风起哄,有凑热闹的心理,对于网络舆论事件容易受其负面影响,不知不觉成为网络舆论事件参与者,甚至于成为网络暴力事件的实行者。学校应开设关于“文明上网”的课程 ,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理性对待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做到不起哄,不跟风,

不浏览有不良信息的网站。


网络舆论暴力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32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