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生教育论文2000字的
学习《三生教育》的心得体会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生活观,生命、生存、生活,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根本,没有生命,谈何生存呢?而生存是关键,没有了生存作基础,生活不可能称其为生活了。生活也恰恰是我们拥有生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方向和目标。 生命为前提和根本,生存为基础和关键,生活为方向和目标
“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不断创造的过程,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方式,现实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欲恐迟迟归”,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曾经承载了母亲的多少痛苦,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曾经寄托了父母多少的希望,生活教育在另一方面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它教会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曾经给我们帮助或是现在正在帮助我们的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社会,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或者是无心冒犯我们的人,海纳百川,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必将为我们的人生开辟一条宽阔而平坦的道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诺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裴多菲生存的价值,他把它的精神寄托于自由,用忠诚的心对黑暗的社
会说:“我要自由,还我自由” 生活教育同时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当今社会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各国的文化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起来,在日益激烈的社会与人才竞争面前,生活教育教会我们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未来,人生的价值不该知识学习一门知识,更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学一门知识,面对日益激励的各种竞争,我们应该有为社会进步而努力,为时代进步而努力,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的决心,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时代、人类的共同进步而努力!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它需要我们诚心对待,用心去感悟生活的意义,生活是种方向,也是种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生存是一个人生命的继续,是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关键。 学会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安全感。“三生教育”教我们要学会生存,体味存在的魅力!
当今社会,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无限的喜悦,同时也有着一份无法抵挡的痛苦,人的生命来之不
易,为那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就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重视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在需要我们关注的生命里,我们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重来,它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因此要做最好的自己。人生喜怒哀乐是人生的常事,一个失去了喜怒哀乐的人的人生是失败的,生命教育教会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人生的失败挫折,要有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珍惜生命珍惜拥有。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过程,一个悲喜交加的过程,它让我们尝到了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有的人经受不了打击,承受不了它的负重,从而放弃了脆弱的生命。其实,面对生命,我们要不屈服、不放弃;面对灾害,要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在困难和挫折中,要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意识,展现生命的光辉。
生存是人的本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侵害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生活的下一代。生存教育帮助我们了解了生存知识,掌握了生存技能,提升了生存意志,增强了生存本领,确立了正确的生存意识,掌握了生存规律。有生命就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更好的生存,才会体会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存的意义就是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拥有实力,去让社会选拔和考验,学习就是为了生存,学无止境,这就诠释了世间的旧事物,总是不断的被新事物所代替。生存教育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
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我们树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较好地去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不同的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也就是对美好、对幸福、对快乐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吃好、穿好、玩好就是美好、幸福和快乐,也有人认为简单、朴实、平淡就是美好、幸福和快乐……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教育教会我们在学习中,面对学习中的迷惑所带来的烦恼,面对考试中的失意,面对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矛盾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面对。教会我们在面对挫折、失败、喜悦、成功时应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努力过生活,自足最快乐!
生命、生存、生活。三者是紧密相连的,生命是开端,生存是方法,生活是过程。只有开好头,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好过程,人的一生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所以,学习“三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三生教育推进人们的世界,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生死问题,培养人们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意识
与能力,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负责.引领人们面对现实,拥有积极面对生活、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三生教育不尽然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而且帮助我们意识到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磨难、痛苦与无奈的过程,帮助我们学会接受,正确对待和处理引起负面情感体验的能力,敢于正视并承受对生命的全部威胁以及不可以预料的不幸。 三生教育帮助我们学习希望。生活本身就是难以预料的,有许多意外遇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要我们在各种灾难面前,在各种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在寂寞孤独中,在各种艰难苦境中,在大病侵袭时,人能憧憬未来,人能看到希望,人能勇敢的走下去!
三生教育教会我们用自己的信仰面对生活,教会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品味生活,教会我们用感恩的心善待生活,教会我们用宽容开辟生活,教会我们用我们的价值度量生活。生命、生活、生存是我们永远共同的主题,是人们永远的主题,是时代进步的主题!
篇二:三生教育论文
“三生教育”需从小学生抓起
摘要: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毕业论文代写,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三生教育”
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
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一、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考虑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三生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笔者倡导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的全方位课程的渗透。以小学为例,“科学”让学生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奥秘;“体育与健康”教给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常识及保健的方法;“艺术”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语文”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体,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生活为逻辑,设置“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回家”、“我的成长与家庭”等主题单元,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保护自我,正确地与老师、同学、家人进行交往,学会共同生活。小学的“三生教育”以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观、
陶冶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三生教育”触及灵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三生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等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日常生活的艰辛,可以增强学生对盲的尊敬与关爱。
三、启发教师的生命情怀和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目前在少数教师中还存在一些有悖于“三生教育”的做法,如: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用病理性语言讽刺和挖苦学生;对学生冷眼相待,无端指责和偏心、不公正等。这些做法,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重则导致学生不求上进,甚至轻生。所以,进行“三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四、遵循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实施“三生教育”,必须遵循发展规律。人的生命,在生理层面具有自主性,在精神层面具有自由性,可见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视角和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就给我们启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先哲的话值得我们今天用来审视儿童的教育。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一致。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儿童身上失落的东西———主体性还给儿童,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使儿童的教育真正成为“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的模仿和演绎,使儿童从成人思维的笼罩中、从成人世界的“霸权”中走向主体,走向自由,回归童真。教育即解放,首先要解放儿童;教育即自由,首先要还儿童以自由。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儿童的生命才能自然舒展。
名称: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论文
单位:白泥完小
年级:五年级
姓名:徐永朝
篇三:三生教育论文doc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三生教育论文
木老元中心学校
赵爱芝
2012年1月
生命、生存、生活的教学方法
——浅议“三生”教学方法
【摘要】在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的背景下,在进一步明确“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内涵,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对“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做出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三生教育 教学法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云南省自实施“三生教育”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8年12月份对部分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明:98.14%的学生对“三生教育”感兴趣, 84.16%的学生认为参加“三生教育”没有学习负担,86.16%的学生认为参与“三生教育”直接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用。95%的学生参与学习“三生教育”的自我评价态度积极, 98%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三生教育”学习后有不同的变化。
一、“三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内涵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义的理论为指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培养学生健康心智、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和行为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在“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引导好学生来认知、来实践,并使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成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在主动调动学生认知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性,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二、“三生教育”的教学原则
(1)人本性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了取向,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促进人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突出实践育人的思想,着眼于智、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3)现实性原则。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中切合我国国情及地方实情。
(4)整合性原则。注意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各科教学能优势互补,互为延伸,构建整体合力。
三、“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
引导型教学法
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主张以实践性为特征的整体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知识学习行为。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合一,手、心、脑并用”,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师需要改变主讲的角色,成为项目主持人或导演者,让学生集体主动参与,并且教学答案非唯一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沦、交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精选案例。有三个基本要求:
1)“精”。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紧扣教材、基本理论和原理来精心选编,还需注意案例要能够引人入胜且具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2)“实”。案例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符合实际情况,事实清楚,数据确切,最好是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熟悉但往往又有所忽视的某些事实材料;
3)“新”。案例要及时更新,舍弃那些已有定论的情节及过时的案例,对已采用过有价值的案例也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4)“深”。选编的案例可以有一定的深度,最好要具有争议性、挑战性,能够反映某些实质性的问题,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真思考,积极讨论。
课前准备。对选定的案例需有一个全方位地分析和把握,熟悉案例的背景“事实”观点,把握案例所蕴涵的原理和揭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有一个基本的估计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过程的策划与设计。
灵活教学。灵活展示案例的方式案例可以由教师或给学生呈现,可以是口头描述、表格、漫画、文字资料、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充分肯定,对模糊错误的认识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问题讨论法
“师—生”互动。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和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两种形式。互动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解释和定义,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双方的互动行为能更好地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例如:在讨论价值观、人生观等论题时,课堂上可以采取自由论坛方式:在谈论道德观时,可采取课堂辩论式;在讨论爱国主义等主题时,可采取即兴演讲式。
“生—生”互动。这种互动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两种类型。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锁定某一内容,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参与课堂的讲授,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某话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出观点,它需要教师有正确引导的技巧。
“生—自”互动。主要是指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是自身内部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在自我调节下的良性互动,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讲座式教学法
结合“三生教育”的内容,选取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较有争议的问题,为学生开办各种相关的主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谈人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体悟。同时也要求学生开设讲座,讲座的对象是教师和同学,讲座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选取,讲座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宜。
渗透式教学法
课程大纲明确规定的、渗透在其它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内容,可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一方面,结合通识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进行分散教学,如结合《形势与政策》进行生命、生存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结合相关的校级或院级选
修课程进行教学,诸如人际关系心理学、云南文化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文化选讲、当代婚姻社会学、民族歌舞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进行“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活动式教学法
活动式教学是全方位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以“第一课堂”的常规教学为中心,以“第二课堂”和“两个范围”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各种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使“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社会各届、学校各部门、学院与班级组织的相关活动开展起来, 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课程教学与班、团、队活动的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周利兴.试论“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8,34:119-121.
[2] 杜玉银.“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