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关于农业的论文2000字

关于农业的论文2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9 10:39:41 | 移动端:关于农业的论文2000字

篇一:农业概论课程论文

农业概论课程论文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摘要:2006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三省;有机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缺乏,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加工产品。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牧业和水产业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消费地区。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一、研究意义(或重要性)

(一)、2006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三省;有机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缺乏,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加工产品。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牧业和水产业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消费地区。

(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有机农业在欧、美、日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以后,全球有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根据SOEL-FIBL2008年度调查最新统计,2006年。全球有138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040万hm2,有机农场超过70万个。2005年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1230万hm2)、中国(230万hm2)、阿根廷(220万hm2)和美国(160万hm2)。

(三)、中国有机农业始于90年代初期,前期主要为了有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需要。过去10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有机认证的农业面积达到230万hm2,跃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200多万hm2野生采集面积获得认证,有机转换农田为110万hm2,预计2008年有机农业面积将超过300万hm2。可见,在有机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进

行展望。

二、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有机农业最初是由出口需求推动其产生和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主要是根据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生产的,95%以上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在2000年前,中国国内可以说不存在有机农产品市场,此后,中国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开始启动,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不断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之下,近几年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各省区,西部地区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势,近几年有机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表1)。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最大: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江苏等东部省份占较大优势:从发展速度来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产品种类来看,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越50大类,400-500个品种,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水产品和野生采集产品;从有机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目前有机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加工产品较少,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相当缺乏,野生采集产品增长较快。

中国有机农业目前发展格局首先与有机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有关,其次与当地企业的市场超前与开拓意识有关,再次和地方政府的

支持政策相关。总体看,中国有机农业在布局上向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东三省集中趋势明显:有机产品多集中在植物类产品上,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有机茶、有机蔬菜、有机大豆和有机大米等所占比重较大,也是中国有机产品的主要出口品种。

“公司+农户”是目前中国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但具体的组织管理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决定了其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由于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就成为有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因而,由一个贸易公司,特别是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的公司与小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目前“公司+农户”主要有三种具体模式:一是公司和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和统一供给主要投入物资,公司以一定价格回收产品,简称订单式;二是公司通过合作社和农户打交道,简称合作社式:三是公司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吸收农民成为员工,进行有机农业的生产,简称反租倒包式,“公司+农户”有机生产模式管理的难点是克服农户在有机生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面对大量分散的农户,公司不可能确切掌握每个农户信息。在这种情况

篇二:农业论文

甘肃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题目:

院 校:

专 业:

年 级:

学员姓名:

指导教师:

学员学号:业 论 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甘肃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农业经济学管理 郝斌年

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郝斌年

(甘肃张掖甘州区 734000)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1 农村经济

1.1 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1.2农村经济的内容

1.2.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1.2.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1.2.3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1.2.4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1.2.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1.2.6旅游业收入

1.2.7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1.2.8农村个体经济

1.3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

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1.4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业经营规模狭小、资金短缺、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点。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

1.4.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1.4.1.1、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1.4.1.2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我的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两个要点:

2.1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2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3、 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3.1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3.2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

3.3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

3.4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

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2农村经济与“三农”

2.1农村经济与农业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依靠科技,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后续效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2.2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农村经济发展好了,农民也能享受其成果。

2.3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

篇三:关于农业研究方面的本科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学 生: 陆雪 学 院: 农 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辅导老师: 时 间: 2008年 4月至 2009年 6月

目 录

文献综述???????????????????????????Ⅰ 中文摘要?????????????????????????????Ⅱ 外文摘要?????????????????????????????Ⅲ 前言???????????????????????????????1

1. 材料与方法???????????????????????????4

1.1试验材料??????????????????????????4 1.2试验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供试农药浓度·················································

2.130%醚菌酯WP对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与评价?????????????

2.24.5%高效氯氰菊酯EC对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与评价??????????

2.3 150g/L 茚虫威EC对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与评价????????????

2.4 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与评价?????

2.510%吡虫啉WP对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与评价????????????

3. 结论与讨论??????????????????????????…25 参考文献?????????????????????????????27 致谢???????????????????????????????29 2. 结果与分析???????????????????????????

农药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研究进展

学 生:陆 雪长江大学农学院

指导老师:姚安庆长江大学农学院

赵学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摘要] 赤眼蜂Trichogramm为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重要特征。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 化学防治也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它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在消灭害虫的同时, 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药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从而合理选择药剂进行害虫防治, 本文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农药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进行综述。

[关键词] 赤眼蜂;农药;研究进展;

农业害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害虫防治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昆虫天敌种类繁多,能够寄生或捕食不同虫期的害虫,是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虽然并不是每一种天敌都对寄主害虫起到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在每一种害虫上确实都有一些天敌对它的侵袭率能达到近于毁灭性的程度

[1]。化学防治也能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它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在消灭害虫的同时, 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药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从而合理选择药剂进行害虫防治,以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的矛盾,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天敌昆虫包括寄生性天敌昆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分属5个目、98个科,其中以膜翅目、双翅目最为重要。属膜翅目的称为寄生蜂;属双翅目的称为寄生蝇[2]。它们寄生于害虫体内或卵内,取食害虫体液、内部器官或卵内营养物质,从而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3]。

1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情况

赤眼蜂Trichogramma为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重要特征。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4-9]。在我国,赤眼蜂已成为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对象最多、也是研究最为细致和深入的一类天敌昆虫。赤眼蜂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可寄生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广翅目、脉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等40科98属220种昆虫的卵。其中以鳞翅目昆虫卵寄生最多,主要包括苹果卷叶蛾、亚洲玉米螟、麦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烟青虫、棉铃虫、稻纵卷叶螟、马尾松毛虫等64 种农业和林业害虫[5.6]。目前运用最广的主要有七种: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 Matsumura、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i、甘蓝夜蛾赤眼蜂T. brassicae Bez-denko、广赤眼蜂T. evanescens Westwood、卷叶蛾赤眼蜂T. cacoeciae Marchal和稻螟赤眼蜂T. japoni-cum Ashmead。其中前6种赤眼蜂在我国或国外均已经商品化生产。赤眼蜂成虫将卵产在寄主卵内, 使寄主卵不能孵化, 因此, 借助赤眼蜂可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以赤眼蜂治虫已成为综合防治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广东、山东、吉林三省应用赤眼蜂防治甘蔗、果树、甜菜等经济作物害虫,防治成本降低50%以上[10]。 2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昆虫的种类繁多,己有记录的约达一百万种,其中包括为害作物的害虫,如为害水稻的三化螟、二化螟、稻飞虱,为害玉米的玉米螟,为害蔬菜的小菜蛾等。这些害虫给农林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在昆虫中还有大量寄生害虫体内外可以杀死害虫的种类——寄生性天敌昆虫。害虫天敌与害虫的关系,是自然界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矛盾的斗争过程中,寄生性天敌能对害虫的发生起到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人们根据这个道理,试图利用寄生性天敌来控制害虫的发生或消灭害虫,达到防除害虫为害,保障农作物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事实也证明能收到显著效果。

2.1
关于农业的论文2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73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