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电影观后感1000字论文

电影观后感1000字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2 12:50:25 | 移动端:电影观后感1000字论文

篇一:电影《孔子》观后感1000字_原创

电影《孔子》观后感

11小数 胡燕君 20112642008

影片《孔子》,是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的,说实话,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很无趣,时间又长,很多情节都跳过了,看完之后,感觉跟没看过似的,没留下些什么,于是,又看了第二遍,这次用心的去看,发现有许多论语上经典的语录与故事。印象中孔子是那种文文弱弱,很消瘦,长胡子,讲很多道理的学者,看完影片,我改观了,更全面地认识了孔子,这个“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付诸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孔子一向崇尚周礼,很多的礼仪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消逝时,孔子依旧遵循着那些礼仪,在面见鲁君之前,孔子正要行礼,一侍从说,孔大夫,你可上堂再拜。孔子听罢,继续行礼,而后才跟随侍从上堂拜见鲁君。当鲁君夸奖孔子治理有道时,孔子答道,依周礼治国,三年可有小成,五年大成。孔子时时刻刻把周礼挂在嘴上,也一直身体力行。原以为孔子是一个墨守成规,思想古板的古人,漆思弓一案,让我看到了孔子的睿智,仁爱,他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正因为有他,那一番言之凿凿,令所有人信服的答辩,活人陪葬这一陋习才得以废止。虽然最终孔子在争论中取胜,但他却因此与季桓子结怨。“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孔子是一位伟大的仁者。 后来,孔子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从这一情节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个非

常有思想,有谋略的人,也为他能更进一步的实现自己仁政的梦想而感到高兴。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体现出了孔子过人的指挥才能。但这引发了佞臣谋反,直接导致了季桓子罢黜孔子。孔子从此便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子见南子”的情节让我印象颇深。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 -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

孔子师徒的周游之路异常艰辛。遭人嘲讽,被人误解,居无定所。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孔子一行人四处漂泊讲学,却常常遭人驱逐。后被困于小村庄,绝粮多日,但即使在这种连生命都难保的危难关头之时,孔子依然讲诵《诗》《礼》,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表现出了孔子对于理想的坚持和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众人接受,甚至处处被人误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烧,鼓舞着他不断讲学。就算身处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艰难困苦。

颜回,子路,相继去世,让孔子一夜白了头。孔子依然在漂泊着,直到鲁君请求孔子回国。当问及是如何找到他时,一人说“有人告诉他,东面有个外乡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气像大人物,却狼狈像丧家之犬,我一听那说的便肯定是夫子你。”孔子说确实是丧家之犬。我不知孔子是如何说出这句话,内心活动是什么,我只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悲伤与深深的无奈。

孔子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鲁春秋,后人理解我因为这本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本书。 后世之人,一直在学习孔子,但也许正如南子所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礼仪是各项

事业发展的关键。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是熟人之间的奢侈品,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礼仪对当代中国非常重要,正如孔子所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礼治国,才能使国家永远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实现大同社会。

篇二:《云图》电影观后感1000字作文

《云图》这部电影令很多人疯狂,影片中中的6个故事让人有一种迷幻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被这部电影吸引了,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有一些感触的,这6个故事是相互独立的,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但是每个故事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同一个演员所演的不同人物没有实质上的联系,但是导演的一些演员安排让故事看上去两个人在这个世界离别,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增加了一些宿命和轮回的厚重感。不过回到独立电影没钱以及片中人物太多,请不起这么多人,只能一个人多用几次。

第一个故事在1849年的太平洋岛国,Jim Sturgess(JS)是一个美国的律师,(这个演员就是One Day里面和海瑟薇爱了十年的帅哥),从San Francisco到南太平洋某岛国签署买卖黑奴的协议。在小岛上留宿的几天,目睹了黑奴们悲惨的生活,尤其是一个黑奴(英国迷你剧黑镜里面出现过的黑人演员,不好意思我认错人了,不是同一个人)在烈日下被鞭笞的触目惊心的场景,可能因为水土不服(我觉得应该是大热天穿着正装中暑了而已),JS在烈日下晕倒。黄胡子的Tom Hanks(TH)名义上说自己是医生,诊断后说他身体里有虫子,然后给他灌药。实则TH觊觎他的钱财,给他喝的都是毒药。JS签署了买卖黑奴的协议之后启程返回San Francisco跟老婆岳父团聚,那个被鞭笞的黑奴逃到船上企图偷渡来摆脱奴隶的生活,他求JS给船长求情,收留他做水手。船长本来想把黑奴扔掉杀掉算了,不过看他确实能干,收留了他。另外TH在船上继续给JS借治病的名义给他灌毒药,JS快挂了的时候,黑人哥们儿挺身而出,救了JS.JS最后终于回到祖国和妻子团聚,并且烧掉了买卖黑奴的合同,带着妻子投奔美东的黑奴解放运动中了。整个航程,JS都在写日记,这本日记后来出版,到了下一个故事Ben Whishaw(BW)的作曲家手里。另外,JS演的律师,胸口有一个像彗星一样的胎记。

第二个故事在1936年的剑桥,BW演的作曲家(007里面的小Q)和James D'Arcy(JD)在英国搞基,感觉JD应该是个学理科的。后来BW跑到一个年老智衰的大音乐家门下,负责听谱记谱,JD继续学习,于是两人分开了,但是一直保持书信联系。老音乐家江郎才尽,不过BW却在工作之余自己尝试音乐创作。书信中BW给JD提到他正在看的那本当年律师JS航海日记,可惜只有一半,问问JD能不能把下一半找来,(其实有暗喻他希望能继续他们的恋情的意思)。有一天老头子听到BW弹奏的正在创作的《云图六重奏》,希望占为己有。BW不同意,但是老作曲家早已发现了他的那些书信,知道了他是Gay(当然也有人说BW是双性恋)的身份,借此威胁。BW一时失控,举枪射伤了老音乐家,然后拿着自己的乐曲,隐姓埋名,一边躲避追捕,一边在一个小旅馆里继续创作《云图六重奏》。创作完成后,自杀身亡,JD赶到的时候为时已晚。BW的屁股上方有一个像彗星一样的胎记,他跟JD的书信JD也一直保留着,《云图六重奏》并不算成功,但得以传世。

第三个故事在1973年的San Francisco,Halle Berry(HB)是一个记者,上一个故事里的JD还活着,但是已经是一个老人了。JD掌握了一个核电公司的内部调查资料,该公司其实受到石油公司的控制,他们故意希望核试验失败,然后石油公司继续得以垄断。记者HB无意间遇到JD,JD预感到自己有生命危险,希望把这些调查资料托付给HB,但是为时已

晚。HB赶到宾馆的时候,JD已被暗杀,调查资料也被拿走,留下的只有JD和当年基友BW的通信。HB前往公司企图一探究竟,另一个技术人员Tom Hanks给HB透露了一点信息,随即TH被暗杀。HB在回家路上,也险些被暗杀。逃过一劫的HB在邻居小朋友的指引下,通过这些基友的信件,找到了JD侄女的地址,从那里得到了JD当年备份的内部调查资料,并且在公司内部的一个黑人大叔的帮助下干掉了杀手,然后将真相公之于众。他的邻居小朋友天天跟着HB一块儿玩,后来他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部小说,在下一个故事中得到出版。HB的肩膀上也有一个彗星一样的胎记。

第四个故事在2012年的伦敦,(可是没有写到奥运会啊)。一个黑道作家把一个写书评的人给扔下楼摔死了,随即这个黑道作家就成名了,书也就大卖了。当然这个黑道作家也进监狱了,作家的小弟来找出版商(演员是前面那个老作曲家)要钱,出版商其实没赚到多少钱,不给钱就要偿命了,被逼无奈,出版商去找他哥哥借钱。他哥哥Huge Grant,因为弟弟跟自己老婆有一腿,所以接着保护他弟弟的名义,把他弟弟关到一个老年院里。然后老年院的四个老人策划了一起飞跃老人院的壮举。逃出来以后,出版商找到了自己年轻的初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商出版了上一个故事里,HB邻居小孩写的那部小说。出版商的腿上,有一个彗星一样的胎记。另外出版商飞跃老人院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

第五个故事在新首尔,2144年。此时克隆人技术已经成行,克隆人被人类当奴隶驱使。同时地球的环境恶化,人类已经在外星建立了若干基地。裴斗娜和周迅是克隆人,每天负责在Papa Song餐馆打工。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完全没有人身自由。一个克隆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将被处决,然后回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给别的克隆人当食物。周迅某夜偷了钥匙,拉着裴斗娜去小屋子里看了一部不完整的电影,就是上一个故事里飞越老人院的故事,这个故事带给了他们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些许信念。后来周迅因为向纯种人反抗被杀害,裴斗娜被一个反政府组织救出,他们希望裴斗娜可以发出克隆人的声音,告诉世界真相。于是把裴斗娜带到一个发射塔,向世界播报了她的一段视频。但是之后终于寡不敌众,政府攻破防线,俘虏并处决了裴斗娜。裴斗娜的脖子上有一个彗星一样的胎记,裴斗娜的那段视频也一直得以流传。

第六个故事,夏威夷岛,人类衰落后第106个冬天。估计人类经历了一场灾难,地球上的文明的人类都快死光了。夏威夷岛上生活着一堆土著人,他们把以前裴斗娜的故事神话了,把裴斗娜敬为神明。他们既有善良的穿毛衣的Tom Hanks叔叔和金发碧眼的周迅阿姨,(他们是姐弟),也还有野蛮的食人族,周迅老公Jim Sturgess在某次给祖先扣头(对,就是中国上坟时候的扣头)的时候被食人族给割喉了,懦弱的TH躲在角落,接受了帽子怪人的教唆,无动于衷。(帽子怪人我猜象征着人性的软弱自私阴暗面)。地球上的文明人也快死光了,只剩5个了。他们需要在岛上找到发射塔,和外星球的人类基地取得联系。文明人Halle Berry不顾组织上的规则,私下用先进技术救治了周迅阿姨的孩子。TH作为感激,带领HB找到了发射塔(其实就是裴斗娜当年向世界发表宣言的塔),并且得知了裴斗娜作为人而不是神的故事。HB和外星球取得了联系,可惜TH的全村人都被食人族所杀,只有TH

和周迅的孩子得以幸存,他们最后和HB一块儿搬到了外星球生存。理论上TH应该也有一个彗星一样的胎记,不过我没看到特写,可能毛衣TH的纹身太多了,胎记给盖掉了。

全片的整个主旨,可以在第一个故事结尾处的对白中得到很好的总结。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人类宏大的历史和空间的范围里,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不计其数的微小的善的信念,使得人性的种子即使在最险恶的环境中,仍能够得以保存,经过时空的洗礼,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世界,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辉。

篇三:《一九四二》电影观后感1000字

小编导语: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灾难片,没有了冯氏幽默的贺岁档感觉会缺少点什么,但是《一九四二》给了观众深刻的思考。这部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值得观看的贺岁历史剧!更多关于《一九四二》电影观后感尽在巨人作文网!

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灾,蝗灾,三百万人饿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冯小刚的电影保留了刘震云小说里的这句话,在风云突变的大时代,个人的悲惨只是你个人的大事,蒋委员长心里则另有其他,日寇步步紧逼,陕北盘踞着逐渐坐大的敌对武装,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场,战后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地位??与这些大事相比,河南的灾情未免来得不是时候。其实蒋委员长并非不信,只是不愿相信。如同王小波笔下花剌子模的君王,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灾是有的,但没那么严重。”直到看到《时代》记者拍到狗吃人尸的照片,蒋委员长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杯水车薪的救援。

信仰有何作用?《少年pi》里,信仰让派在苦难中从容地活下来面对生命,但《一九四二》里张涵予的神父却在饥饿和炮火中迷失,看着小女孩美好的生命灰飞烟灭,他有了疑惑,为何上帝总打不赢魔鬼?他对外国神父说,他觉得自己的心里也住进了魔鬼。面过已成为过去的苦难,少年派可以做出选择,选择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但设若深陷苦难无法自拔永远也看不到尽头呢?电影里,人们都为了活着尝尽苦楚,却没有一个人选择自杀,他们都卑微地生存者,财主的读过书爱小猫的女儿宁愿自己被卖到妓院,只因想吃饱想活命,佃户愿意卖掉小女儿,徐帆在给孩子一个托付后自己把自己卖掉,如此凄凉,却没有人选择死。如同余华的《活着》,活下去是柔软而刚强的,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在苦难中,生更容易更有价值,还是死更容易更有价值,有时还真难以轻易判断谁更值得尊敬。真实的历史里,一无所有的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卖掉自己的儿女,女人们会被城里来的人贩子买走当老婆或卖到妓院,据说有一对父母,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杀死,只是不愿听到他们哭喊着要吃的东西。当然,也有人选择一家人倾其所有后饱餐一顿一起去死。

电影里的日军用军粮收买灾区人民,竟收获奇效,这一招蒋委员长称之为“阴险”,但委员长,河南正是你甩出去的包袱啊。对于大人物来说,我们都是蝼蚁,棋子,必要时可以是弃子。张默扮演的长工,被日本人长刀刺死,馒头在刀尖,绝妙的隐喻,给你吃,后面就是刀。从百姓的角度来说,这粮食吃还是不吃,是个问题。用司令官的话说,人饿死了,土地还是中国的,仗打输了,我们就都是亡国奴了。但大人物们让我们死,日本人让我们活,至于土地,跟我们何尝有一毛钱关系?所以,小说里说人民竟倒戈打中国军人,电影里没有正面表现,想必有着不小的顾虑,姜文的《鬼子来了》可在前头搁着呢。有人说,拍一九四二算什么,怎么不敢拍二十年后,请问这些人是外宾吗?

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其实一九四二年这场饥荒中显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为他的崩溃埋下了伏笔,贪污腐败泛滥,官僚主义严重,政府行政效能极为低下,而社会力量又被严

厉管控,这一切都是七年后失败的先兆。温故一九四二,温故而知新,要知道,可以饿死三百万,也可以饿死三千万,有时候有天灾,有时候是是诬陷为天灾,有时候可以逃荒,有时候却不让出去要饿死就饿死在自己家。也许那样的饥荒不会再来,但各种混乱未必会消失,如何选择,如何决定,值得每个人深思,值得大人物们警醒。


电影观后感1000字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05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