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以陕西饮食文化地方特色写一篇2000字论文

以陕西饮食文化地方特色写一篇2000字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3 12:47:20 | 移动端:以陕西饮食文化地方特色写一篇2000字论文

篇一:浅谈陕西饮食文化

浅谈陕西饮食文化

2012级对外汉语专业 刘海梅 20121111310026

摘要:常言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呢,饮食文化就是一个必谈的话题。陕西省是公认的文化大省,

与蒙古相连,黄河长江两大河流贯穿其中,形成了肥沃的平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素有鱼米水乡的美誉。陕西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历史上有名的八珍菜肴系列就创造于陕西,对古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要谈论的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荔、杨凌等地在内的陕西饮食文化!本文将以茶、酒、饭、菜、小吃、果为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陕西概况、饮食趣闻、面食、茶酒、特色小吃

一、陕西简介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3733万,下辖10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之源,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三秦大地在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别黄土漫天的时代,森林覆盖率达41.42%,远超很多西部省份,处处山清水碧,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北方的江南”。

二、有关陕西饮食的趣闻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广袤,因此,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现象。 “陕西八大怪”就由此而产生。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地处中国内地中部,降水量较少,干燥,因此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面叫做(地方音为“biang'biang”)面,(目前的电脑上还不能打出这个字来,敬请原谅)。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这个“biang”字,据传说,非常难写,笔画很多。关于这个“biang”字有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中间夹个言喽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挝个勾搭勾麻糖,坐上车车走咸阳”。

海南也有“裤带面”,不过不是很正宗的哦,但还是蛮好吃的,还有点小贵哦!想吃正宗的欢迎去杨凌哦!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如锅盖。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用手是揉不动的,人要骑在杠子上压揉,然后放在大锅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烤制。这样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边薄中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层次分明,形似一朵大菊花,色香味俱佳。锅盔很大,大得像锅盖一样,所以叫做锅盔像锅盖。当然它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由于做工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家里都不自己做的,基本上都是买的,现在吃“锅盔”也是一种享受!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第四怪:大碗喝酒不耍赖

客观地说,陕西人的酒量并不算出众,东比不过河南人,北比不过蒙古人。然而由于陕西性格耿直,又不善辞令。因而往往是:你说咋喝他就咋喝!

三、陕西的饮食

消费生活民俗是经济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经济民俗中,最为敏感的神经,是日常生活最为活跃的事象,在消费生活民俗的衣、食、住当中,饮食习俗占居首要地位。地域、民族、经济条件不同,饮食也就有所差异,以陕西本省来论,比如陕南人喜吃大米,陕北人多食杂粮,而关中人则爱吃麦面。一般的饮食包括茶、酒、饭、菜、汤、果。下面就依此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的饮食文化。

(一)、茶

茶在陕西人的日常饮料中,有着悠久的民俗传承。老百姓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客必有烟酒茶。茶饭、茶饭,陕西至今农村以饭食论优劣,往往说:“谁家茶饭好,谁家茶饭不好”。茶与陕西人饮食密切于此可见一斑。陕西虽然不产茶,但人民饮茶成习,这在城乡都是司空见惯的了。除了冲泡饮用之外,西府山区还有一种罐罐茶,属羌人的遗俗。

现在,陕西农村接待客人的用的还是茶水,不像现在的城市里大多数都改用酒水了。人们平时也常喝茶,解渴更多的是提神,养生!

(二)、酒

酒是我们祖先最早发明的饮料之一。陕西人在日常礼俗中,处处事事离不开酒,酒的品i

种多,酒的佳话也多,名酒的传说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而传遍天下。白水县是杜康仙师的故乡,在那里流传着“杜康美酒醉刘伶”的传说。全国名优酒“西凤酒”,素有“醉倒蜂蝶十里香”的美誉。其中享有国际声誉的黄桂稠酒,那是远在唐代已久有盛名了。“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和他的酒友“酒中八仙”当年就是常到长安酒肆畅饮黄桂稠酒而吟诗论文的。

(三)、面食种类

陕西地区人民的饮食,随着节令的变化,一年四季不同。一般地说,冬天,人们喜食烩面片、烩菜等热腾腾的饭菜;夏天,爱吃煎饼、面皮子、凉拌三丝等。陕西面食主味离不开醋,在这一点上,正应了中华味系的一个铁则,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陕西地区面食的种类很多,主要分面条、锅饼和蒸馍三大类。

仅面条就有近千种名目,如臊子面、旗花面、麻食面、炸酱面、油泼面、 长面、短面、细面等。细分起来,东府(大荔一带)面 和西府(宝鸡一带)面又有不同。西府的面条,其特点在于一个“细”字, 最细的象头发丝那么细。东府的面条,其特点在于一个“宽”字,最宽的象宽皮腰带。

蒸馍(馒头)类的有以下几种:蒲城蒸馍(椽头馍)因蒸熟后遇风一吹即裂开缝子,又称“开花馍”。特点是面硬,有嚼头;合阳面花(花花馍)这种花花馍做工精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配合四时八节,做成各有讲究的礼馍;兴平云云馍:因形状很像古画中的一朵云彩而得名。它又像一副没带腿 的眼镜,所以俗称“眼镜馍”。此馍造形美观、白中透黄,久放不变质;金线油塔:民间最简单的制法如同花卷。不同的是将和好的面团拉成长丝,盘绕成一堆,呈塔形,就叫油塔。此品层多丝细,松绵不腻。食用时可配上葱节蘸面酱。此外还有蒸饺、包子、蒸麦饭、米面皮子等,都是生活中常吃的食品。

(四)、陕西风味名菜

陕西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编入《中国菜谱》(陕西卷)iii的就有201种。故有“长安美肴,华夏古馐”之称。陕菜以关中菜为代表。在取料上以猪、羊肉为主,具有料重味浓香肥酸烂的特点,而取料单一、滋味纯正又是它的独特风格。传统名菜有“带把肘子、葫芦鸡、枸杞炖银耳、三皮丝(猪皮、鸡皮、海蛰皮)、奶汤锅子鱼、口蘑氽双脆、煨鱿鱼丝、烩三鲜、金边白菜”等。汤中有“菠菜豆腐汤、酸辣肚丝汤、金针银耳汤、肉丝汤、鸡丝汤、鸡蛋汤”等。饭食中首推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馍。近年来菜饭合一,又开发出了“仿唐宴、长安八景宴、饺子宴、灌汤包子宴、羊肉泡馍宴”等。

(五)、特色小吃

西安是中国的小吃王国。“腊牛羊肉”、“面皮子”、“泡泡油糕”、“金线油塔”、“黄桂柿子饼”、“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下面就具体讲一下最能代表陕西特色小吃的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泡馍是西安特有的风味食品,料重味醇,肉烂汤浓。牛羊肉泡馍有三种烹饪方法,一是单做(烩成汤菜), 二是干泡(无汤),三是水围城。食用时要告诉厨师,要哪种做法,并告诉要素要肥,或要“肥素”,厨师都能满足要求。 吃时要像蚕食一样,从一边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切忌搅动,能始终保持鲜味不变。

(六)、果类 ii

说到饮食,离不开干鲜果品。陕西地区首推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关中红杏、彬县晋枣、彬州梨、三原鸡心黄柿子、富平庄里合儿饼、华县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猕猴桃、大荔花生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传统果品。

四、结语

陕西餐饮和饮食文化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遗风,特色精绝,美不胜收。借历史与古都优势,陕西餐饮博采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风味,集内外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之技艺,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餐饮业是一个多面发光的镜子,打理顺畅,不仅能带来最直接的消费,而且对拉动农业、食品加工业以及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餐饮业,弘扬“秦食文化”,业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欢迎走近陕西,尽情的品尝陕西的美食!如果实在喜欢的话,可以参照《陕西烹饪大典》iv,自己学得一门好手艺!

参考文献: i 贾平凹 《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漓江出版社 1987年10月出版

ii 周简段 《老滋味》第65节 新星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iii 主编张生财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78年出版

iv 主编吴国栋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3月出版

篇二:陕西文化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工作站)略阳工作站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 1361001262279

学生姓名 马荣荣

2014 年 7 月

浅谈陕西略阳饮食文化

摘要:略阳,这座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小县城,其独特的饮食也蕴藏着浓浓的历史情结。本文将通过对略阳饮食的习惯与文化研究,运用现在发展眼光对其进行粗浅分析,为促进略阳特色饮食的继承与发扬作出贡献。

关键词:略阳羌族文化特色发展

一、略阳饮食历史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地处嘉陵江上游,秦岭西段南坡。因其地当秦蜀要冲、陕甘纽带,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和商 旅辐辏之所在,素有“襟喉”、“锁钥”之誉。 “以其用武之地曰略,治在象山之南曰阳”而得名。

略阳曾是古氐羌族所据之地,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在当今略阳饮食中,也能看到羌族文化在里面。其中,以“罐罐茶”、“面皮”、“菜豆腐节节”最为独特。主打素食与蔬菜,口味以“酸“、“辣”为主,粗细搭配,色泽丰富。

二、略阳特色饮食

1、罐罐茶

罐罐茶分三种:罐罐面茶,罐罐油茶,罐罐清茶。罐罐面茶是最普通的一种。罐罐面茶也分各种不同的档次:除一碗面茶,要看添加的“调料“贵贱多少来论高低。可以添加鲜肉丁、腊肉丁、鸡丝、炒鸡蛋、烧香菇、花生米、核桃仁、炒豆腐丁,还有麻花、油炸锅巴等等,讲究的,还搞了许多野味,如野猪、野鸡、狗熊、麂子肉等,

切成丝;所有这些统称“调料”。有几种“调料”叫做“几层楼”,一般是“两层楼”、“三层楼”,高级的有“五层楼”、“六层楼”,甚至“八层楼”、“十层楼”。最不行的,没有麦面,用玉米面、一点盐、一枝藿香叶子、一把揉碎的核桃末子.因为大多人家都养一两口猪,大多用猪油炒。当然还得有点粗茶叶。

罐罐茶为什么在略阳产生和发展?据说古时这里曾是羌族聚集之地,羌人当时以游牧为生,多食牛羊肉,茶叶是生活必须品。传说三国时诸葛亮为争取羌人,曾在县西设茶店,继而再向西到峡口驿设煎茶铺,在山梁设煎茶岭。罐罐茶大概是这种饮茶习惯的延续与完善。由于略阳后来为汉族居住地,当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种结合。

由于现在“速食主义”,大街小巷的“罐罐茶”已是在用大锅在炉火上煮制,调料亦不那么讲究与丰富了。

2、菜豆腐节节

菜豆腐节节"为略阳独有的食品,为其他各县所无。

菜豆腐节节,也须先做菜豆腐。略阳人做菜豆腐,一是用豆浆水点豆腐,不用石膏或盐卤;二是点时在锅内加新鲜蔬菜,因而嫩豆腐中夹有青菜,名副其实是"菜豆腐";三是豆腐略成形后,不从锅内取出。这是汉中一些地方菜豆腐的传统做法。也有点时不加青菜的,还有的在磨豆浆时不去滓。这些,地道汉中人不认为是正宗菜豆腐。 菜豆腐节节的做法是:菜豆腐按上法制成后,锅内不下米。此时须将锅内成形较好的豆腐取出一部分,切作小片待用。然后用一成玉米面、两成麦面和好的面团,擀作略厚的大面片,切作约五毫米宽五厘米长的面节节,下入锅内,熟时捞出盛碗,加些小片豆腐,即可食用。吃时应配各种小菜,如切碎腌好的辣椒、咸菜、红白萝卜丝等。因其白而金黄的颜色,玉米面与小麦的粗细搭配,成为略阳人民最爱吃,最解腻的特色美食。

3、面皮

面皮相传始于秦汉,它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调配入辣椒、大蒜汁、大蒜沫、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佐料。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

面皮的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与虾片媲美。还有炒、烩等吃法。它早已是人们喜爱的、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其制作工艺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略阳饮食的思考

略阳的特色饮食因其独特的做法与用料被人们喜爱着。但现在沿用单店开发模式,多见小摊小贩糊口之用,并没有形成一种广而告之的饮食文化。而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水平较低,管理人缺乏,卫生条件欠缺,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吃的推广充及更好的发展。所以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也是需要抓紧解决的。现今社会,一个品牌的推广早已不是人口相传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也是突破小吃发展限制的一项重要措施。综合各部分条件,加强各部分的协调,突破局限,才能使其特色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周建.《陕西饮食文化内涵》

2、《中国饮食文化》旅游出版社2005.10

3、惠焕章.《陕西名吃大全》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4

4、宿育海 .《陕西饮食八大怪》

5、朱合作.《陕北饮食文化》 2008年第一期

篇三:浅谈陕西饮食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商洛分校

专 业 法 学

学 号 1361001254950

学生姓名

年 12

月2013

【摘要】:常言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呢,饮食文化就是一个必谈的话题。陕西省是公认的文化大省,历史悠久堪比紫禁之巅。陕西省在我国内陆地区,与蒙古相连,黄河长江两大河流贯穿其中,形成了肥沃的平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素有鱼米水乡的美誉。陕西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历史上有名的八珍菜肴系列就创造于陕西,对古今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要谈论的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三原、铜川、渭南、大荔、杨凌等地在内的陕西饮食文化!本文将以茶、酒、饭、菜、小吃、果为顺序来详细了解陕西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陕西概况饮食趣闻面食茶酒特色小吃

一、陕西简介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为中国西北一省级行政单位,省会古都西安,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属于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人口3733万,下辖10地级市及1农业示范区。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为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华之源,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三秦大地在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别黄土漫天的时代,森林覆盖率达41.42%,远超很多西部省份,处处山清水碧,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北方的江南”。

二、有关陕西饮食的趣闻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广袤,因此,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怪”现象。 “陕西八大怪”就由此而产生。其中与饮食有关的有以下几个: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地处中国内地中部,降水量较少,干燥,因此盛产小麦,当地人民以面食为主。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面叫做(地方音为“biang'biang”)面,(目前的电脑上还不能打出这个字来,敬请原谅)。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和硬币差不多,像人的皮带一样,一根面条通常可达二两,因而对饭量小的人来讲,一顿饭吃一根面条就足够了。这个“biang”字,据传说,非常难写,笔画很多。关于这个“biang”字有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中间夹个言喽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挝个勾搭勾麻糖,坐上车车走咸阳”。

海南也有“裤带面”,不过不是很正宗的哦,但还是蛮好吃的,还有点小贵哦!想吃正宗的欢迎去杨凌哦!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一种用慢火烙的大饼,形状大如锅盖。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用手是揉不动的,人要骑在杠子上压揉,然后放在大锅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烤制。这样的锅盔外焦里酥,清香可口,边薄中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层次分明,形似一朵大菊花,色香味俱佳。锅盔很大,大得像锅盖一样,所以叫做锅盔像锅盖。当然它也很厚,吃的时候要张着大嘴,那自然也要瞪着眼睛,所以这种锅盔又叫“瞪眼锅盔”。

由于做工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家里都不自己做的,基本上都是买的,现在吃“锅盔”也是一种享受!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第四怪:大碗喝酒不耍赖

客观地说,陕西人的酒量并不算出众,东比不过河南人,北比不过蒙古人。然而由于陕西性格耿
以陕西饮食文化地方特色写一篇2000字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14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