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

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5 10:29:19 | 移动端: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

篇一:民俗风情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科二班

学号:

汝州民俗风情——节会习俗

摘要:

本文主要对河南省汝州市民俗风情之一的节会习俗,主要包括节会历史,举行时间,节会内容,举办意义等进行简单介绍,展现河南省汝州市的魅力人文。 关键词:

汝州 民俗风情 节会

前言: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中国中部经济实力20强县(市)。汝州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人杰地灵。为仰韶、龙山、裴李岗的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收录于《诗经》的《汝坟》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汝州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久负盛名,汝瓷位列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汝州名胜古迹众多,风景秀丽。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风穴寺,该寺依山傍势、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寺院的独特风格,又富有南方园林特点,其中唐塔、宋钟、金殿被列为三大国宝,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还有全国唯一的汝瓷博物馆、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九峰山省级森林公园等诸多景点。张公巷窑址经中国古陶瓷学会国内外专家研讨会确定为北宋官窑遗址,为破解北宋官窑的“千古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被确定为河南省2004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是河南省四家地质公园之一。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 正文:

汝州节会活动较为丰富,分为庙会、春会、时令会、物交会等地方特色浓郁,深受群众欢迎。

一、庙会

汝州的庙会历史悠久。庙会既是民间贸易交易的主要形式,又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具有重要联系,同时又是老百姓亲朋聚会、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庙会一般在庙宇附近,故又称古刹会。旧时大小庙宇遍及汝州城乡,仅城区就有20余处。全市有200多处,且各有特定的会期,让当地群众或远方香客朝庙进香,诵经念佛,甚至边念边舞,煞是热闹。旧时较大的庙宇前都建有戏楼,每逢该庙会期,便请来剧团演出,有时竟请两台以上进行对戏(比赛),给庙会助兴。民国以后,由于庙宇的毁废与改建,大多已不存在,庙会会址多移至附近村庄,并以村名呼之。如骑岭乡四月十五原为金刚寺会,因该寺改建为原临汝县园艺厂,会址就移到附近的许寨村,改称许寨会。只有一部分庙宇仍保持着庙会。赴会人员大多是探亲会友、烧香拜佛,其次才是货物贸易和娱乐活动。

(一)、风穴寺庙会

会期应为夏历六月十九日,其实从六月十七日就已开始,到十八日夜达到高潮,是汝州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古庙会。六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而风穴寺气候宜人,到了夜间人们仍不散去,吹拉弹唱,彻夜不眠。寺内僧侣也有一班笙乐与众同乐,盛时竟有地摊戏、鼓子曲、唢呐班数十摊,其盛况可以想见。同时,还有和尚和善男信女在各殿内诵经,于是寺内寺外,诵经声、歌唱声、器乐声融会交织,悠扬悦耳。漫山古柏间,对对情侣借此良辰美景而谈情说爱。佛门自称为清净之地,如此经俗家“污染”,自是应该荡涤,因此每年会后大都要下一场“净寺雨”。

(二)、纸坊街火神庙会

会期是夏历正月二十八日。火神庙内的火神塑像,原在一乘木制轿内,平时抽去轿杆置于殿上,需要时可用轿杆抬走。每当过罢元宵节,就会有附近村里的人将火神“偷”走,然后向发起火神庙会的火神社透露火神的下落。到会期的两天前(正月二十六日),社中人带上金瓜钺斧、龙凤旗幡等全副仪仗,抬上供食,一齐出动多路铜器,放着冲天火铳,到“偷”神的村前迎接火神。“偷”神的大多是缺乏文娱活动的村庄,借此换来一场热闹,皆大欢喜。火神迎回后,即搭台唱戏,庙会上的商业活动正式开始。

(三)温泉庙会

汝州温泉庙会是河南省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庙会之一。汝州温泉素以温高、涌量大、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著称,历史上曾有9帝13妃到此洗浴。公元1161年3月10日,金暴君完颜亮于洛阳赴温泉打猎沐浴。4月17日下诏,150里以内的州县一律派商贾来温泉“置市”。其后渐成习俗。每年的农历初五、初十,汝州、汝阳、鲁山三县的群众云集于此,多时达数万人。

二、春会

每年开春以后的会叫“春会”,其中多数是庙会。仅夏历三月之内全市就有45处之多。处于同一个地区的村庄,往往把春会的日期错开,互不重复,致使春节过后到春耕大忙之前,几乎天天都有会。遇到春会,主办村便请一台大戏,少者唱一天,多者连唱三天三夜。也有演电影、请唢呐班子演奏的。

三、时令会

汝州部分村庄的会,是根据时令需要而设置的。如有些村庄在清明节举办的“清明会”,是以会为依托,进行祭扫祖墓活动的;有些村庄在小满节气到来那天举办的“小满会”,是为老百姓在麦收之前置办杈、耙、扫帚、镰刀等劳动工具而设的;腊月内的会一般都叫“年会”,是群众置办年货的盛会。

四、物交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繁荣地方经济,全市各乡镇甚至较大的村庄都频频兴起物资交流会,主要是进行商品贸易,也往往搭台唱戏,但一般没有宗教活动。从1989年开始,汝州市将传统的城区九月会定为全市物资交流大会,会期一星期。还请周边地区商家参加。其中数届与市艺术节合并举办,以突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特点。至2000年,办得一年比一年红火。各乡镇也在政府驻地举办物资交流会,一般会期五天 。

参考文献:

360好搜:汝州民俗风情http://wenda.haosou.com/q/1350316385068354 360好搜:民俗风情/p-424806531.html

课程心得:

早在进入大学开始第一次选修课程时,就曾尝试过选择《民俗风情》这门课程,因为那是听说这课有趣,尤其是介绍各个民族那些特色风光,特色食物,特色服饰,特色建筑以及许多其他特色事物,会使你不用真实的去那个地方就可以先了解那个地方的魅力。同时,通过这个课程,你可以了解到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及他们的一些禁忌,让你在走进那个民俗以免犯下一下误会等。 而今,真正的走进了这个选修课,很喜欢老师课件中的美丽图片,那些东西都勾起了我对那些特色民俗的向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正走进去体会。总之,感谢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带给了我们这么多欢乐,自己的小小想法还希望老师能接受。最后祝愿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篇二:民俗风情论文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周大明

题目:东北有二人转,山西有二人台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姓名:宋聪敏

学号:222011314011248

班号:2 编号43

东北有“二人转”,山西有“二人台” 东北的二人转随着赵本山师徒的爆红也红了起来,在这个学期上的民俗风情课上,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二人转的视频。在欢声笑语之中想起了我们老家的“二人台”。于是就有了写这个题材论文的念头,希望老师看了我的介绍,以后在介绍东北二人转时也提到我们山西的“二人台”。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道出了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而在西北地区,“二人台”同样享有“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包括“二人台”在内的地方小戏)”的称誉,表明“二人台”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二人台”是流传于晋、内蒙古、陕、冀等地的一个地方小戏,与东北“二人转”堪称艺术“姊妹花”,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和地方曲艺。“二人台”是以扮人物为主的小戏,“二人转”则是以说、唱、舞为主的曲艺演唱。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湘认为,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二人台”和“二人转”有许多共同点:产生年代大致相同,最初都叫蹦蹦戏;都产生、发展、继承于民间,都是地方民间艺术;台上表

演都以两个人说唱为主,道具都有长绸、扇子等;两者均为喜剧形式,语言都是当地方言等。

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二人转”的优势在于东北方言没有语言障碍,而“二人台”运用的西北方言土语较难让外地观众听懂;“二人转”有著名演员赵本山、潘长江等一批高水平的演员、编导的热心扶持和传播,发展比较快,而“二人台”区域内晋剧、河北梆子、秦腔等其他戏剧品种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对“二人台”的注意。

但“二人台”的唱腔更为丰富,艺术形式更为完整,只要对其语言进行适当规范,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扶持,“二人台”应该同样能够走向全国观众。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殃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采。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二人台的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艺人称“枚为骨,四胡为肉,洋琴为

衣着,”“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补,各抒所长,成为协调,统一丰满华丽的音乐。之外,后来在“三大件”之外还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二人台”,顾名思义,即二人一台戏。两个演员扮演一丑一旦,或两个小旦。“二人台”又名“二人班”,是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关于“二人台”的发源地,目前说法不一。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四省区。明清时期,在民间社火玩意儿中盛行一种表演形式,配以笛子、四胡等乐器伴奏,“人们围坐,尽欢而散”,所谓“打坐腔”。随后,“打坐腔”又从“社火玩意儿”(如秧歌、高跷等)中汲取营养,并融入“戏”的要素,从而出现了“二人台”最初的雏形。

“二人台”的兴起、发展与清朝中叶以来内地贫苦老百姓走西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农民为生活所迫,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遥远的地区垦荒、挖煤、拉骆驼、做

小生意,他们生活的苦、创业的难、真挚的情,化为早期“二人台”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绵厚苍凉的醉人曲调。

“二人台”成熟的标志是《走西口》问世。1986年,山西河曲县一老艺人在唐家会村发现了一份抄于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有《走西口》戏文手抄本,戏文反映的是“咸丰五年”即1855年发生的事情,虽然与现代《走西口》有一些差别,但已经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说明“二人台”已经演变成了“戏曲”,而且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

“二人台”面临生存挑战 。 百余年来,“二人台”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在九曲回肠的黄河岸边,在浩瀚的草原沙漠间,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其观众和市场呈萎缩之势。

以山西省为例,过去“城镇有戏馆,寺庙有戏楼,村村有戏台,庙会娱神演戏成风”,而今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仅有老百姓自发组织的草台班子还活跃在民间。

“二人台”作为一种扎根在我国黄土高原民间、已经流行几百年的地方戏曲,虽然目前陷入了困境,但“二人台”在很多老百姓

篇三: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的要义体现的。儒学传统中这一被传统社会奉为经典准则的“以修身为本”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建设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根本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状况。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个社会才能达到文明和谐之境。因而每个社会成员的和谐人生乃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自然应从“修身”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国突出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

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对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与规范”的深入讲解,可以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1、国家间相处的和谐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补互济;第三,整个局面因之而和谐。在与异民族相处时,儒家把这种“和”的观念置于具体的民族关系中,出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一点与西方的民族观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中国奉行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体现。所以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理念。

2、国家内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内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的华夏民族和周边的夷、狄、戎、蛮等诸少数民族进入地缘政治时代。在处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上,儒家主张修“文德”的对外政策。从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发。显然,受着如此“仁政” 爱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远影响的中国决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不会主动发动侵略其它民族、国家的战争,更不用说侵占其它国领土。所以,中国的崛起只会壮大国际社会上的和平力量。

3、国民个人修身的温和信条:“诚”、“敬”、“信 ” 。

2

儒家传统思想非常重视对国民自身进行修身的伦理道德教育。在此问题上,儒家强调“诚”“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条,并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保障国家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诚即真实无妄,敬即主一无适,信即真诚忠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没有诚、敬、信,人就不能称其为人,当然,没有诚信人类也无法和睦相处,更谈不上社会的繁荣昌盛。儒家思想主导思想潮流数千年,它所倡导个人要“诚”“敬”“信”的价值观使得中国民众自古形成热爱和平的历史传统和心理基础,也保证了它的崛起只会是“和平崛起”。近年来,由于中国信誉较好,其投资环境也日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吸引外资的大国。中华民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讲求诚信的,都是负责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合理地开掘儒学传统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会以新的方式与世界文化、现代文明并存,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会建构一个更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3


求一篇关于咸宁民俗的论文2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29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