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性别社会化论文3000字

性别社会化论文3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05 12:11:10 | 移动端:性别社会化论文3000字

篇一:性别社会化

浅谈性别社会化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说:“在每天无数的小活动中,我们社会化地再生产着——亦即制造和再制造着——性别。” 两性的社会角色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学习、领悟和效仿;同时,两性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也在社会化过程中被生产和再生产。

性别社会化是指人们将其所在社会的性别规范内化的过程。性别社会化的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教化个体有关性别规范和相关的象征意义,个体同样加入到这一过程中,学习和使用性别规范及其象征。通俗地讲,性别社会化是社会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学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过程,它反映了多重因素对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作用,从人一出生就开始了。

在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就深受男女有别的影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一个大家族里,生出一个男孩,可能使你的母亲在家拥有一个比较稳固的地位,反之,你的母亲和你可能地位会比较卑微,这种状况甚至延续至今。不仅如此,我们对待男女孩的态度和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这跟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有必然联系的。我们要求女孩应该矜持、文静、懂事、乖巧,不得大大咧咧,否则就被唤为“假小子”。此外,我们通常都自动默认女孩子就应该穿裙子,并且特喜红色、蝴蝶

结等等,给女孩子的买的玩具通常也是布娃娃;而男孩子则被要求不得随意哭泣、要坚强、要做“小小男子汉”,不然就会有“娘娘腔”等不雅外号,并且穿的也是一些黑灰蓝绿等等冷色调的衣服,玩具则是玩具车、玩具枪等等体现阳刚之气的玩具。小时候我们也许都会对一个问题特别困惑,小男孩会想:小女孩为什么会蹲下小便?小女孩也会因为好奇去学习小男孩站着小便,这也是我们早期性别社会化的重要体现。

性别社会化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体现了更为淋漓尽致。我个人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是男女生学习方向的差异。男生偏爱理科,也在理科较有天赋;女生则钟爱文科,对理科感到比较吃力。并且,在初中的时候,女生往往成绩比较突出,但到了高中阶段,男生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学习的明星,独占光环。这是跟男女生的智力开发的时间息息相关的。

转眼,我们即将面对的是青年期,性别社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首先我们必须面对的是就业问题。不难发现,女性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地位,很多职位指明只要男性,不仅如此,女性处于职位的高端者一般都是屈指可数的。可以说,男性主宰了整个就业市场。领导中几乎都是男性,女性少之又少。一般社会都默认男性比较可以担当重任,从事高技术、高风险、高薪的行业基本是男性占据大多数。女性从事的一般都是护士、保姆、会计等等比较细腻简单的活儿。除了就业问

题以外,我们将来还必须面对的就是婚姻和生育问题,关于这两个方面,性别社会化也体现得相当明显。男人默认为“娶”,女人默认为“嫁”,男人必须养家糊口,女人必须相夫教子。如果有一方违背了这条原则,就很难维持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就会出现所谓的“女强人”和“妻管严”等等。

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逐渐关注老年人的思想和心理。老年人在性格方面的性别社会化是比较显著的,老奶奶以唠叨、啰嗦、没完没了等等著称,老爷爷以深邃、稳重、内敛等等出名。关于老年人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爱和理解,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性别社会化存在于我们的一生里,存在于方方面面里。深入了解性别社会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连大头

篇二:【社会心理学】大学生社会化利弊及其……【3000字

浅谈大学生社会化利弊

-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系别专业:

完成时间:

浅谈大学生社会化利弊

前言:大学生属于社会成员结构中的新生代,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大学生群体同时呈现出青年与知识分子的双重特点,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高等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获得社会化经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对大学生本身和对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社会化却是利弊并存,本文便浅谈下笔者眼中大学生社会化的利与弊。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化 利弊 过度社会化

一、大学生社会化

我国当代大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7~22岁间,即青年期,而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旺盛时期,其社会化内容包括:(1)学习与同年龄男女的新的交际;(2)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肌体;(3)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4)从父母和其他成人那里独立地体验情绪;(5)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6)准备选择职业;(7)做结婚和组织家庭的准备;(8)发展作为一个市民必要的知识与态度;(9)追求并实现由社会性质的行为;(10)学习为行为指南的价值与理论体系。

简而言之,大学生不仅要在大学期间建立自我同一性,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专业技能,还要在这一阶段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国家建设型人才。因此,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独立而又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意义

高度文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日渐丰富,工作节奏加快,交际形式多样,而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在心理上认识各种社会现象。

(一)有利于大学生取得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

大学是学习生涯迈向职业生涯的交叉路口,也是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必须掌握成为社会成员的条件,才能够毕业后更好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就要求大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习得社会认可、需求的知识与技能、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以取得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掌握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并逐渐地认识自然界与社会,完成自身“社会化”的蜕变。如今提倡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正是出于培养对象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二)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所以,如果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不能够很好地完成“社会化”这样一个过程,则未来很难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就难以运用自己的知识与特长来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甚至无从理解人生的意义、以至于无法正常参加社会性活动。这样他便不能融入到社会这个大氛围中,将与这个社会脱节,无法成为一个为社会所接受的成员,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沦为生活的旁观者。

大学生社会化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是以社会发展方向为总方向,大学生最终是要迈向社会、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份子,接受社会要求、与社会相融合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地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大有利于社会文化的持续传承

大学是社会最高学府,是众专家、学者云集并传播文化知识的殿堂,这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源地,在大学这个崇尚学术研究、宣扬知识创新、继承文化的地方,大学生们接受的是最高层次的知识文化熏陶,在这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当大学生们迈出校门,传承社会文化的重担便落在了他们的肩头,经过社会化这一过程的大学生通过了解社会文化、学习社会文化、将社会文化内化、继承社会文化并传播社会文化,通过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来间接地参与发展社会文化,成为社会文化持续传承的主力军。

三、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意义

由于大学生这种角色的特殊性,使他们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除了有一般青年的共性外,还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阅读各种参考文献,我发现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社会认知偏差

首先,大学生社会化而临着社会认知偏差大的问题。对社会异常现象缺乏辩证的认知,往往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当大学生接触到局部社会的阴暗而或丑恶现象时,常常将其扩大化,往往使自己的亲社会的热情骤然降低,个别人甚至产生一种反社会的情绪和行为,或恶意攻击社会、诅咒社会,发泄其内心积怨。比如:当大学生偶遇困难有求于社会或政府而暂时无助或得不到解决时,则愤世嫉俗,产生一种冷淡心态,甚至认为电视报刊中助人为乐的报道是在做秀,不可信。

他们不能理性地、辩证地看社会,而是感性地、片而地看社会,当他们在社会化进程中接触到局部社会的阴暗、丑恶现象时,往往将其扩大化,以偏概全,甚至产生反社会的情绪和行为。

(二)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人际关系世故化

其次,大学生社会化而临着人际交往难的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自负、盲动等弱点,心理状态不稳定,有较强的被人关注、关爱的心理需求,或过于轻狂,或自我封闭而人际紧张,缺乏心理沟通能力,阻碍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陌生的人际环境缺乏基本的估计能力和把握能力。有的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信任而处处设防,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人则抱着天下太平的态度,

认为人人可信而一点不设防,将自己和盘托出。当其处在顺境时则口空一切,趾高气扬,不屑与他人交流、共处;当其处在逆境时则惊慌失措,泪丧绝望,又羞于求助于他人而闭锁自己;当他人无意损害了自己利益时,则得理不饶人;当自己无意损害了他人利益时,则尽力逃避责任,甚至无理取闹;当与同学、朋友、亲人产生了误会时,不是主动澄清事实,而是尽力争辩,推卸责任。少数大学生凭意气用事,情绪代替理智,缺乏人际交往中必要的理解、宽容、谦让、信任,缺乏沟通的意识和技巧,人际交往困难,有的严重者甚至容易产生社交恐怖症。

(三)价值观念异化,功利主义明显,个人消费潮流化

受市场经济观念影响,大学生呈现自我中心的价值取向,思想和行为功利主义明显,目标呈短期化倾向,急功近利,思想上反映出价值评判的两重性:在价值观中认定的是一套,实践中表现的另一套。由于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经济攀比、嫌贫尚富、徒慕虚荣的现象,进而演变为大学生在消费取向上追随社会潮流,向品牌看齐,幻想高额的物质追求,形成崇尚奢侈、超高消费的倾向。为了追逐潮流,他们甚至不惜血本包装自己。在追求心理满足和感官享受的同时,根本不考虑具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而,逐渐放纵自己。这种情况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学识的发展,极易形成好逸恶劳、虚荣攀比的不良品性。

(四)多元文化下道德自律和理性批判精神不足

面对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丰富快捷和多元趋向,大学生缺乏应有的选择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对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动摇,甚至出现人际情感的虚拟化和萎缩,失去了道德约束力而迷失为方向。

网络弱化了传统社会化执导者的控制功能。传统的社会化的执导者主要由家长、老师、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四者组成。随着社会的网络化,传统的社会化执导者地位逐渐下降。首先表现为家长、老师的权威弱化。网络传播的各种垃圾信息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偏离。网络传播的这些垃圾信息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并最终导致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偏离。

(五)学校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高等教育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化后用人单位侧重智育成绩,加重了高校教育重智轻德的片面性,导致大学生重视技术和本领,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六)大学生心理挫折耐受力下降

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主体化,大学牛群体低龄化,大学生的耐挫折力等心理状态愈显脆弱,而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不能正确认知和评价自我,意志品质脆弱。

四、总结

有人把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看作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的必然结果,教育的价值便是通过种种途径及手段使学生社会化,使不同的学生经由教育培养形成经济结构所需要的非认知性的个性特征,以满足不同阶层的社会化角色需要。因此,可以说,大学生社会化不仅是教育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容易失去整体自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出现偏差、不利于社会发展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开展大学生社会化的科学研究,揭示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及成因,为大学生社会化发展进行恰当、有效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彭贵川.论大学生社会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1999.7

[2]闵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3]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张泽星.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

[5]马一平.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弊端及矫正[J].现代教育管理,2011(9)

[6]孙丽,陈诗军.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篇三:社会性别研究课程论文选题参照 (1)

社会性别研究课程论文选题参照

作业说明:此次作业以论文形式书写,打印稿,3000字以上,作为实践作业于第十周上交。封面已上传,注意填上自己的题目、姓名、学号,而且封面上的横线必须一样长。如有改动会再通知。以下题目可任选,也可以自己另外再想,但是必须涉及两性话题,运用两性视角。

1.成长中的性别问题——我怎样成长为今天的我

从幼儿读物、小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来解读性别文化

2.性别角色社会化对两性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3.选两幅你认为好和不好的广告,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分析

人造美人 两性气质 中性化趋势

4.媒体中的两性性形象对两性大学生的影响 男人四十一枝花

5.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性骚扰、一夜情

6.当代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对比分析

7.谈谈你对“今天的女童,明天的母亲”的看法

8.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家庭暴力

9.谈谈对妇女参政的看法

如白领女性“生”还是“升”

10. 对流行的影视节目(比如《非诚勿扰》)进行性别视角分析

11.选取电影或电视剧进行分析(如《我的野蛮女友》、《非诚勿扰》)

12.选择与两性有关的其他题材分析写作(但须引入社会性别视角)


性别社会化论文3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132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