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挑战杯论文

挑战杯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4 07:25:17 | 移动端:挑战杯论文

篇一:挑战杯金奖论文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共青团广东商学院委员会编

2009年4月

目 录

1、第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

———————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

——————————上海盛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案例为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

由上海东华大学团委提供,特此表示感谢。

1. 执行总结

1.1. 公司

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提议中的公司,它拥有甲壳质纤维制备的专利技术,提倡科技为本的绿色生活新理念,为人类提供尽善尽美的天然生物产品。

我国医用缝合线每年约有15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其中可吸收缝合线约有7.5亿。公司成立初期生产医用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可吸收缝合线市场的需求,使用投资建厂解决方案,针对解决PGA(Polyglycolic Acid聚乙二醇酸)类可吸收缝合线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影响提高人们医疗水平的问题。

公司注重短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的结合,中长期目标将逐步拓宽产品领域,涉足甲壳质医用抗菌材料、药物缓释材料、人造器官、化妆品、保健食品、保健服装面料、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快餐用具等,形成以甲壳质材料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集团公司。

1.2. 市场

医用缝合线市场是集团市场,购买过程属集团购买行为。

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医用缝合线主要有丝线、羊肠线和PGA类可吸收线。羊肠线材料本身有缺陷,PGA类缝合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用范围均受到影响。医用甲壳质缝合线将就这一切入点进入市场。

医用甲壳质缝合线采用竞争定价策略进入市场。产品生产成本约2.1元/根,是PGA类缝合线的十分之一;平均定价30元/根(据调查,市场可接受价格为30—40元/根),大约是PGA类缝合线平均市场价格的1/2,而且降价空间较大。

公司将在全国设立七个区域分销中心,与代理商、经销商一起建立健全的营销网络。 产品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将大量赠送产品让医生试用作为促销手段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手段,第一年赠送90万根,第二年赠送160万根,第三年以后每年赠送80万根。

国际领先的甲壳质纤维制备专利技术是制备医用甲壳质缝合线的关键。公司将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力争获得国际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

1.3. 投资与财务

公司设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享受“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公司成立初期共需资金1100万。其中风险投资700万,东华大学投入资金100万,短期借款300万。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602万,流动资金498万。另外,天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设备入股100万。

股本规模及结构暂定为: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外来风险投资入股700万(58.33%);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专利技术入股300万(25%),资金入股100万(8.33%);上海天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设备入股100万(8.33%)。

第二年估计盈利1000万人民币,以后每年销售利润率45%左右,第二年资产报酬率为75.39%,投资回收期为两年零一个月。

风险资金最好在第3—5年撤出,采用收购方式比较适合本公司。

1.4. 组织与人力资源

公司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初期组织结构采取直线制。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下设营销副总经理、技术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

甲壳质纤维制备技术专利属东华大学所有,郯志清教授等老师是专利技术发明人。郯志清教授有多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经验,将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技术副总经理;创业小组成员将参与公司的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工作;公司还聘请了东华大学市场营销系顾庆良教授作为营销顾问。

2. 项目背景

2.1. 产业背景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得到很快发展。1978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为7.3亿元。到1995年,按国家医药管理局统计为80亿元,而此间有关方面调查表明,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实际总产值达160—180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22—25倍,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左右。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滞后于化学药物工业,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与药物销售之比接近1:1,而我国只有1:10,因此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据调查,高性能的医用纺织品的增值幅度可达到1:50左右。

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医用缝合线有三种:丝线、羊肠线和PGA类可吸收线。羊肠线和PGA类缝合线是可吸收缝合线。

羊肠线生产工艺落后,污染环境,可吸收性差,易过敏和产生抗体反应。目前,它的存在仅仅是由于价格优势。PGA类可吸收缝合线大量依赖进口,不仅花费大量外汇,增加了国家和手术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对我国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

据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报告,1994年医用缝合线的全球市场值估计有15亿美元,每年增长率约4%。

据台湾化工所资料,世界上只有三家工厂生产PGA原料,取得极为不易,价格居高不下。另外,PGA含水率过高将导致材料水解劣化、机械强度下降,缝合线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作为一种纯生物制品,用甲壳质作原料的可吸收缝合线,能被人体完全吸收,无毒副作用,能够满足作为可吸收缝合线的所有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社会发展主题,是PGA类可吸收缝合线的替代品。在吸收进口可吸收缝合线的优点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性能优越、价格适宜的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是符合社会和市场要求的。

投产医用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超前性,对于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提高人们医疗水平、减轻国家外汇负担等方面,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产品概述

2.2.1. 甲壳质

甲壳质又称壳质、甲壳素,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多糖高聚物,化学名称为聚乙酰胺基葡萄糖。它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等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含量可达20%—

30%,在我国来源极为丰富。

甲壳质纤维是除了纤维素之外的第二类有机生物材料,是一种新型可吸收、可降解的纯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甲壳质纤维具有许多不同于纤维素的生物特性,如具有生物的相容性、无免疫抗原性,无毒无刺激,可被溶菌酶分解吸收,促进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等。近年来,甲壳质纤维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东华大学甲壳质研究项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并进驻上海浦东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已成功研制出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医用敷料和医用创可贴材料,并于1994年1月18日通过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经临床使用证明,该类产品具有消炎、镇痛、止血、抑菌、透气吸水、促进组织生长等性能。目前,甲壳质医用无纺布、甲壳质创可贴材料、甲壳质医用敷料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已规模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2.2. 甲壳质缝合线

缝合线是一种用于伤口缝合、组织结扎和固定的无菌线,属医疗器械中的三类产品。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是以纯天然甲壳质为主要原料的、能被人体吸收的医用缝合线。

产品性能: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经上海、浙江数家医院400多例临床使用,性能优异,疗效满意,完全符合缝合要求,无过敏、炎症、刺激等不良反应。

产品专利:甲壳质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96103888.8),专利为东华大学所有,发明人是郯志清教授等老师。

2.3. 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的优点

经临床实验证明,与现有缝合线相比,医用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具备了作为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主要优点:

?

?

?

?

?

?

?

? 纯生物制品,与人体相容性好,伤口缝合疤痕小; 原材料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中,成本是PGA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线体周围形成抑制细菌生长的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 无毒、无刺激,无抗体反应,能够被身体完全吸收; 足够的抗张强度和柔韧性,完全符合制备可吸收缝合线的要求; 易保存,在空气中几乎不分解; 能经受杀菌消毒处理,可进行染色、防腐处理等; 资深教授、专家、研究员担纲科研,研发实力雄厚,专利技术国际领先。

2.4. 甲壳质应用前景

甲壳质是一种天然高聚物,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在医学、农业、轻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医学上可以用来做人工皮肤、药物缓释材料,止血剂和伤口愈合剂、人造器官(如人工肾、人造血管)等;在农业上,可用来生产壳聚糖、壳质包复农药、降解地膜等;在轻工业上,可用来做成化妆品、保健品、功能服装、环保包装材料等。

3. 市场机会

篇二:挑战杯论文

就企业需要对大学生就业所需综合能力

的在校培养调查研究

——基于青岛多所高校的调查

李 宁

胡嘉莹

刘忠祥 作者 : 刘 辉

负责人:刘 辉

联系电话: 18354263736

所属院系: 国际商学院

指导老师: 张锡宝任 龙

调研时间:2013年1月——2013年4月

目录

摘要 .......................................................................... 3

关键词 ....................................................................... 3

一 导论 ...................................................................... 3

(一)研究背景 .............................................................. 3

(二)研究意义 .............................................................. 5

(三)研究方案 .............................................................. 6

二 调研结果及其分析........................................................... 6 (一)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6 (二) 老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11 (三) 老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 15 (四) 2012届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毕业生去向调查 ................ 16 (五) 毕业生电话访谈结果分析 ............................................... 16 (六) 企业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 18

三 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在校培养途径的探析 ...................................... 19

(一)一个组织 ............................................................. 20

(二)闭路——开环模式...................................................... 20

(三)校企合作模式 ......................................................... 21

四 结论 ..................................................................... 23

五 参考文献 ................................................................. 25

附录 ......................................................................... 26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26 附录二 老师访谈记录 ......................................................... 27 附录三 老师调查问卷设计 ..................................................... 28 附录四 毕业生调查问卷设计 ................................................... 29 附录五 企业电话访谈问题设计 ................................................. 30 附录六 关于调查的场景记录 ................................................... 3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

就业能力简而言之,是个人成功就业、维持就业和获得晋升的能力,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近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招不到理想的人选。而两难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主要是当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当前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不能适应,相互之间存在有脱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在校大学生、高校老师、大学毕业生、企业展开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组织,两种模式”的举措,一个组织,即在高校设立这样一个充当高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的组织,两种模式即“闭路——开环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组织,使高校的学生信息与企业的需求以及招聘信息能够反馈回流,对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进行提前在校培养,从而解决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脱节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企业 在校培养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随着不少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过去一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的形势在今天已经是形如痴人说梦了。年年创新高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结构的不平衡、就业中所存在的不公平等等,让许多刚出大学校门的学子们对人生、对社会都产生了一种恐惧与排斥,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天之焦子”。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两难”,一是大学生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面临着新的压力和难度,特别是想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工难,尤其是找到理想的人选更难。也就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就业鸿沟”逐渐形成。这种“两难”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当前的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不能适应,相互之间存在有脱节。因此,根据企业需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的提前在校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所面临的问题,打算具体根据企业需要,针对大学生所需的就业能力及素质,进行提前在校培养的研究。

1、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

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在校生大幅度增长,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

总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应届大学生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下面我们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就业形势严峻。 然后,从2009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2010年已达630万,而2011年和2012年已近700万。要知道,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就达700万,再加上这几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我们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何止10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图1 2004年来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众所周知,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市场一直不景气。中国也一样,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市场上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就业竞争明显比以前激烈了,而且大学生的数量却比以前明显增加了,这也对刚刚踏上社会的应届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现在一些中专院校更加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市场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是愈加强烈;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经验丰富的技术型工人涌入就业市场,这些都使得当前的就业市场更加的错综复杂,也削弱了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的竞争力。

2.关于能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是其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关键所在,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人数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劳动力市场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并没有保持同步的增长,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意大量地吸收新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比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要有足够实力和能力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种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能力就是就业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卓越的就业能力不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高校和学生本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其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将处于“买方”市场,要想使我们的大学生顺利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针对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系统地、

有针对性地培养。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生的时候,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一些如良好的沟通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的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信、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复合能力和个性特征。这些能力和特征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部分,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甚至把这些能力和特征看的比专业知识技能还要重要。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还一定程度上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以孤立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也是从用人单位得来的反馈较多的意见之一。因此,作为高校必须树立现代营销观念,针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提高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研究意义

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首先,大学生成功就业是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理想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承载了大学生个人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同时也承载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希望。因此大学生成功就业对于实现自我,服务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成功就业,大学生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自我理念理想,通过就业这一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抱负。而社会也因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而不断得到进步,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其次,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也是高校成功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的重要体现。很多高校将招生和就业作为高校工作的两个兴奋点。大学生成功就业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作为高校的其中一个兴奋点,是平衡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学生成功就业,才能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达到了目的,符合了社会的需要,为社会输送了合格和优秀的就业人才,而只有这点才能体现一所高校办学的成功。

同时,大学生的成功就业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力量,承载了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的开拓者。只有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生,家庭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每年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民心工程,稳定工程,也是社会继续稳步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最后,2012年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2年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红牌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我们现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统计学等经济课程。诚然,这些专业课程会扩充我们的专业知识,为我们以后从事贸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如果我们只是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纸上谈兵,而忽视了与社会的交流与接触,那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只能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所以,能够早一步的了解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并就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及素质在校期间进行相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到对我们一个班、一个系、一个院,大到对一个学校、甚至对整个社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篇三:挑战杯作品论文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意外事故的频发, 失去生活自理能 力而长期瘫痪在床的人数不断增加。 目前, 我国存在着护理费用高昂、 护理技术落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仅靠社会保障和 福利机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弱势群体的需求。基于此,我们从对市场 现有护理机进行创新的角度出发,把“医院护理”和“家庭护理”作 为两大方向,创新性的将“GSM 技术”和 “ZigBee 无线自组网络技 术”分别应用于市场现有护理机,开发设计了基于 GSM 和 ZigBee 的 卧床病人护理机的远程监控系统。 “家庭护理机”以 PIC 单片机为主 控制器, 利用 GSM 模块 TC35i, 使护理机与监护人之间以 “手机短信” 的形式进行信息传输。 “医院护理机”以 PIC 单片机为主控制器,利 用 ZigBee 无线自组网技术实现多台护理机无线自组网功能,并利用 C++build6 编写了上位机远程监控系统软件,建立病房与护士站之间 的远程联系,实现了对病人的实时监控与无人护理。 基于 GSM 和 ZigBee 的卧床病人护理机的远程监控系统,提高了 护理过程的智能化、人性化,创新性的实现了“无人护理”功能,达 到了帮助家庭、医院降低护理成本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 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并且给予卧床病人更加人性化的关怀。 该作品市 场前景非常广阔,一旦产品化,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PIC 单片机;GSM;ZigBee;远程监控;C++build61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aging process in human society and high frequency of accident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been confined to bed for long after loss of self-care ability is increasing steadil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nursing care, such as high costs, backward nursing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 nursing staff shortages. It?s not enough to rely only on social security and welfare mechanism to complet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se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this view, from the point of innovating existing nursing machines in the market, we innovatively used "GSM technology" and "ZigBeewireless ad hoc network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in the nursing machines existing in the market, with "hospital care" and "home care" as two major directions, and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edridden patients care machines based on GSM and ZigBee. With a PIC MCU as its main controller, a "home care machine" uses he35i of GSM module to realiz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nursing machine and the guardi

an via "mobile phone short messages". "A hospital care machine" uses a PIC MCU as its main controller to implement the function of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for numbers of care machines by using ZigBee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technology. Softwares are also written for the upper computer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by using C++build6, to establish remoteconnection between wards and the nursing station and realiz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unmanne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Th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edridden patient care machines based on GSM and ZigBee improves the intelligent and human nursing process, implements innovatively the function of “unmanned care”,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helping bring down family and hospital nursing cost, and, to some extent, alleviates the social pressure brought about by an aging population while giving bedridden patients more humane care. This work has very broad market prospects.; once made into products, it will bring enormous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PIC; GSM; ZigBee; remote monitoring; C++build62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目摘 目录要..................................................................... 1 录..................................................................... 31.引言 ...................................................................... 5 2.调研 ...................................................................... 6 2.1 调研思路 ............................................................. 6 2.2 调研进程............................................................. 6 2.3 调研总结及市场分析 ................................................... 7 2.3.1 卧床病人数量多与护理人员数量少的矛盾 ........................... 7 2.3.2 现有护理设备仍需改进 ........................................... 9 2.4 市场需求及前景...................................................... 10 3.项目技术路线.............................................................. 10 3.1 基于“GSM 技术”实现“家庭式无人护理”功能 ........................... 11 3.2 基于“ZigBee 技术”实现对多台护理机远程监控功能 ..................... 12 3.3 管理软件总体功能与设计思路 .......................................... 15 4. 利用“GSM 技术”实现家用式护理机的远程监控 ............................... 17 4.1 系统硬件设计 ........................................................ 17 4.1.1 单片机芯片选择 ................................................ 17 4.1.2 传感器/变送器接口设计 ........................................ 18 4.1.3 语音接口电路设计 .............................................. 19 4.1.4 液晶和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 19 4.2.5 GSM 通信模块电路接口设计 ...................................... 19 4.2 GSM 短信息处理程序设计 ......

....................................... 21 5.利用“ZigBee 无线组网”功能实现护理机的远程监控 ........................... 23 5.1 ZigBee 自组织网络原理[9,10] [8]........................................... 235.2 护理机网络通信协议 .................................................. 24 5.3 无线组网通信流程 .................................................... 26 5.3.1 上位监控 PC 机与下位护理机的无线组网通信流程 ................... 26 5.3.2 ZigBee 终端与护理机的通信流程 ................................. 26 5.3.3 协调器与管理中心计算机的通信流程 .............................. 28 5.4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29 5.4.1 注册护理机的“树状目录显示” .................................. 31 5.4.2 护理机监测参数的显示 .......................................... 32 5.4.3 当前登录用户代号、日期、时间显示 .............................. 33 5.4.4 设备连接状态显示 .............................................. 34 5.4.5 护理机“注册” 、 “注销”模块[14,15]................................. 345.4.6 用户管理模块 .................................................. 363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5.4.7 数据报表查询打印功能 .......................................... 37 6.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37 6.1 技术关键 ............................................................ 37 6.1.1 科学性 ........................................................ 38 6.1.2 先进性 ........................................................ 39 6.1.3 安全可靠性 .................................................... 39 6.2 创新点 .............................................................. 40 7.项目研究成果.............................................................. 41 7.1 需求分析 ............................................................ 41 7.1.1 当今现状 ..................................................... 41 7.1.2 解决目标及方案 ................................................ 41 7.1.3 系统综合要求 ................................................. 41 7.2 研究开发的软件系统 .................................................. 42 8.新产品经济、社会效益...................................................... 42 8.1 经济效益 ............................................................ 42 8.2 社会效益 ............................................................ 46 8.3 推广价值............................................................ 47 9.新展望.................................................................... 48 9.1 开发自动侧翻身功能 .................................................. 48 9.2 增加娱乐功能 ........................................................ 49 9.3

开发按摩功能 ........................................................ 49 9.4 增加日常医疗检测功能 ................................................ 50 9.4.1 体温智能检测 .................................................. 50 9.4.2 脉搏自动测量 .................................................. 50 9.4.3 动态血压测量 .................................................. 51 10.总结..................................................................... 51 11.参考文献(References) ..................................................... 53 12.附 录.................................................................... 56 12.1GSM 模块 TC35i 接线原理 .............................................. 56 12.2 注册护理机的树状显示实现流程图 ..................................... 57 12.3 护理机信息显示实现流程图 ........................................... 58 12.4 初始化及设臵串口的 API 函数 ......................................... 59 12.5 调查问卷 ........................................................... 604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引言当今社会中存在着大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长期卧床的弱势人 员,一方面该群体数量庞大,分布极为分散,专业护理人员却十分紧 缺;另一方面,国内专业护理机构数量较少,护理机质量良莠不齐, 费用相对高昂, 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机在家庭以及医 院、疗养院和养老院等场所的推广使用。 目前,卫生清洁装臵大多集中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 家,而且大多数停留在试验阶段,仅有极少数装臵实现了协助病人起 床,监护病人状况等低级智能护理的应用。而我国国内更是只局限于 以人工为主导的部分卫生的清洁, 仅在病人大小便清洁护理方面达到 了自动识别与回收,温水清洗与自动烘干等智能功能。但仍尚无不需 护理人员在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卫生智能清洁装臵的真正研 发,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迫切需要未得到充分的满足。 通过调研与学习,结合现有的护理机功能系统,我们创新性的 提出并实现了以“GSM 技术”和“ZigBee 技术”为核心的护理机远 程监控的设计理念,通过使用 GSM 模块和无线组网技术, 创造性的实 现了护理人员不需全程服务而是远程监控的功能, 并加强了病人与护 理人员的即时沟通,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且保障了病人的 安全。这一设想的实现将带来极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解放劳动力, 增强经济的发展。 下面是我们对护理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的具体实现 方式。5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调研2.1 调研思路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注重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调

研的合理性为指 导进行实地调查,为了得到可靠的资料,我们决定采取问卷调查与面 对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 800 份(回收 767 份) ,有 针对性地与卧床病人、护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更好地了解护 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通过对调研的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我们对市面 上的护理机系统进行了优化, 创新性地设计并实现了护理机的远程监 控与报警功能,解决了诸多问题。2.2 调研进程在进行调研前夕,我们做出了完善的系统计划,以保证整个调研确定调研目的 查阅资料 公司考察 医院考察 病人访谈 分 项 调 查 收集资料 预调查 整理资料 分 项 调 查 问卷设计 问卷发放 问卷统计分析查阅资料 公司考察 医院考察 病人访谈 分 项 调 查修理问卷 问卷设计 正式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 解决问题设想 撰写报告 分 项 调 查 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分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具体如图 1 所示。6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图 1 调研思路流程图2.3 调研总结及市场分析我们通过市场调研, 对 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并剖析, 更深一层地了解到了当前 护理机使用的社会背景、 护 理机的市场情况及其发展 前景,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图 2 实地调研访谈2.3.1 卧床病人数量多与护理人员数量少的矛盾 1)老龄化社会程度加剧 自 1999 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日益呈现老年人口 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等明显特征,需要照料的失能、 半失能老人比例呈高发态势。仅截至 2009 年底中国 1.67 亿老年人 中,80 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 1899 万。中国目前有失能老人有 1036 万、半失能老人有 2123 万,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 料服务[1]。表 1 1999 年后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注:数据来自中国人口普查网)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10.01 % 10.09 % 10.48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10.57 % 10.87 % 10.97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11.55 % 12.19 % 12.77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12.25 % 12.86 % 13.10 %此外,2010 年以后,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每 10 年依次可能将 提高 3.5、4.2 和 5.9 个百分点,205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7 “挑战杯”曲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口比重可能将达到 23.3%。届时,我国老年人护理工作将面临更严 峻的考验[2]。 2)各类残疾以及瘫痪的人数不断上升 我国因各种原因导致残疾甚至瘫痪的人数日益增多, 他们的日常 生活护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多数人无生活自理 能力, 需要专业人员的护理。 但是其亲属一般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 而专业护理人员


挑战杯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04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