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差异论文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差异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19 07:25:56 | 移动端: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差异论文

篇一:浅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27-01

摘 要 新准则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关键词 会计利润 应税所得 企业会计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维持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将遏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本文详细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一、收入确认差异分析

新会计制度对于收入的确认侧重于收入实质性的实现,这是由于会计核算是从某个具体的会计主体出发,要正确反映该主体的经营情况。而税法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收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对某个企业来说某项收入可能尚未实现,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其价值已经实现了。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按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的收入,但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并按照销售扣除销售折让、商业折扣以及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计量。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不仅包括会计核算上的收入,而且还包括会计上不作为收入的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收入的金额。

对于劳务收入来说,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的金额能可靠的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的确定以及交易中已发生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的情况下确认收入;税法规定的劳务收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仍然更注重形式,即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一般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营业额或取得收款凭据的当天。计量上会计准则遵循谨慎性原则,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若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根据劳务成本是否得到补偿,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为限确认劳务收入。按税法规定应税销售额或营业额是以收取款项或索款凭据为标志,因而,如果纳税人提供劳务后未收到销售款项且未开具收入发票,则可不计算应税收入;反之,若已全额开具收入发票,不管相应收入款项是否流入,均应全额计税。

二、成本费用的差异分析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后进先出法的采用进行了限制,规定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才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或领用存货的成本。而且规定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

会计制度规定己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而税法规定减值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所以,已经全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仍然可以计提折旧,并在税前扣除。为了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对不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置,新出台的固定资产准则扩大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将以前不计提折旧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也纳入了折旧计提的范围;而税法则明确规定,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折旧,直至这些固定资产通过出售、对外投资等方式脱离本企业,投入使用后再提取折旧。

在薪金方面,税法采用了工资薪金支出的概念,并实行计税工资扣除办法,即按照人均月工资限额乘以税法规定员工人数确定扣除标准,若实际发放的工资在扣除标准之内的,可据实

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得扣除。

三、资产确认的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资产的计价基本原则都是历史成本原则,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等取得时的初始成本,规定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除在改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业务中,为保证资产中隐含的增值或损失不会逃逸出征税范围之外,税收上对企业资产按评估价值调整价值有严格的限制要求,两者规定存在差异外,在一般情况下,各项资产的初始成本的确定是一致的。

四、股权投资的差异分析

会计制度根据不同的投资方式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其中通过非货币性、债务重组取得时,会计制度一般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替代,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将其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与取得成本之间的差额确认并按期摊销股权投资差额。但税法中原则上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投资的计税基础,且不允许确认及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按应享有的或应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并相应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实际分配时再确认投资收益,并且不能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损失,被投资单位可供股息分配的利润也不仅限于被投资企业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只要是被投资单位支付的税后利润的分配额,均应作为投资方的股息性所得。

五、结论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一体化,促使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新准则能够充分满足成熟发达的市场对高质量财务信息的需求,还照顾到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性,还提高其透明度,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对完善我国经济市场的游戏规则提供更好的帮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二: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前言: ......................................................... 1

1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含义 ..................................... 1

2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的种类 ............................... 1

2.1永久性差异 ................................................. 1

2.2 时间性差异 ................................................. 2

3 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 ......................... 2

3.1 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准备金方面的差异。 ....................... 2

3.2 收入确认标准方面的差异。 ................................... 2

3.3 会计核算上不再作为收入入账,税收是否作为应纳税所得,税法无明

确规定。 ....................................................... 3

4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 3

4.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 ..................................... 3

4.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程序 ............................. 4

参考文献: ..................................................... 5

致谢: ......................................................... 5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摘要: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必须分清差异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种类,分析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具体处理方法

关键词:纳税所得;会计利润;所得税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前 言

在每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中,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存在较多的差异,如何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许多企业财税人员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核算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复杂性,为此必须准确把握<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方面的差异,才能正确地确定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和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同时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1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含义

会计利润是由“本年利润”帐户和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于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即利润总额。它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投资者的权益以及企业与职工的利益,用公式表示为:会计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纳税所得,是根据企业所得税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计税所得,公式表示为:纳税所得=应税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不难看出,由于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影响,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实施后,纳税人按《会计法》规定核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与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必然存在较大差异。

2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的种类

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是形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得税法本质上就是处理两类问题:①某项目是否应确定为收入或费用;②该项目何时被确认为收入和费用。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确定的,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各类会计法规的统称,财务会计必须遵守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税法是从国家税收机关的角度为满足国家税收的需要而制定

的。

2.1 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确认的范围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它主要包括:①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收益。如: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②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③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④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这种情况在实务中较少出现。

2.2 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问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的基本特征是某项收益或费用和损失均可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但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时问不同。①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②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③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④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

3 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差异的具体内容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准备金方面的差异。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可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其中,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准予扣除的准备金仅限于坏账准备金,且计提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3.2 收入确认标准方面的差异。

新会计制度对收入的定义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新会计制度同时对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提出了明确的确认标准,即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为标准,体现了经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税法只有一个沿用了若干年的老规定,即企业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收取价款的凭证后,即确认收入的实现。至于针对会计制度改革后,税法如何相应调整,尚无规定。很显然,按改革后的会计制度确定的收入要小于按现行税法确定的收入。

3.3 会计核算上不再作为收入入账,税收是否作为应纳税所得,税法无明确规定。

如对于债务重组收益,会计核算上计入“资本公积”,不再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增加会计利润,那么在缴纳所得税时是否应作为纳税调增项目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呢,税法上是一个空白。又如,非货币性交易,新会计制度规定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双方均不确认收益,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收到补价的企业要确认部分收益。而税收制度中只针对企业整体资产置换进行了相关规定,对这种形式的资产置换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部分是否作为差异,如何调整,有待税法进一步明确。除上述情形外,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计提方法、固定资产维修的列支渠道、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等方面,差异都在扩大。

4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处理会计利润和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方法。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来已经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额影响额的方法。对于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额,在发生的当期即可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对于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准则中采用了稳健的做法,即:如果本期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意味着在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间内将会产生本期所得税费用。如果在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间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则意味着企业不能转销这项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

响。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余额进行调整,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

4.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程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设置“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四个账户。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分别用来核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具体运用程序如下:

4.2.1 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并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再乘以适用所得税税率求得。其计算公式为: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适用所得税税率

4.2.2 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该资产的账面余额(或原值)减去计提的折旧与减值准备后的金额;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该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等于其账面余额。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具体确定。应当依据企业有关的账簿记录。

4.2.3 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税前可以抵扣的资产价值=取得成本一税前已经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一未来可税前抵扣的金额

4.2.4 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情况: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篇三:论应税利润和会计利润差异的会计处理论文

xx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题目:论应税利润和会计利润差异的会计处理

院系:

专业: 会计学

年级:

学号:

姓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专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引言…………………………………………………………1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性质…………………………1

1.1永久性差异…………………………………………………1

1.2暂时性差异…………………………………………………1

(二)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会计调整内容……………..2

2.1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收益的,属永久性差异…………………………………………………2

2.1.1国债利息收入………………………………………………2

2.1.2股利收入…………………………………………………..2

2.1.3免税的国家补贴收入………………………………………..2

2.2会计核算时不作为收入处理,不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收上需要计入纳税所得,需要交纳所得税,属永久性差异……………………………………….2

2.2.1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2

2.2.2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2

2.3会计上作为费用或支出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予以扣除,而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不予扣除或部分扣除的。…………………………………….3

2.3.1工资支出……………………………………...…………….3

2.3.2利息支出……………………………………...…………….3

2.3.3公益性捐赠支出……………………………......…………….3

2.3.4业务招待费开支…………………………...…...…………….3

2.3.5罚没支出………………………..………...…...…………….3

2.3.6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3

2.3.7研究开发费用……………………..………...…...……..…….4

2.3.8借款费用……………………..………...….........……..…….4

2.3.9固定资产折旧…………..………...….........…………....…….4

2.3.10坏账损失 …………..………...….........……………...…….4

(三)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5

3.1 资产的计税基础……..………...….........……………......…….5

3.2.负债的计税基础……..………...….........……………........…….5

3.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6

3.3.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总体思路………………………......…….6

3.4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注意的问题…………......…………...….8

3.4.1是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当税率或计税基础变动时,必须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按新税率进行调整….….8

3.4.2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8

3.4.3所得税资产确认应符合谨慎性原则。新准则要求采用谨慎性原则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8 总论……………………………………………………..………...….9 参考文献………………………………………………..………...….9

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二)


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差异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253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