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永无止境议论文

永无止境议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2-27 07:25:36 | 移动端:永无止境议论文

篇一: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永无止境的求知欲

从婴儿呱呱开始,好奇就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他们总是一肚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惹得父母们一头雾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求知欲,它一早就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知识满足它无穷无尽的欲望,从而充实着人们活着的意义。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享受知识,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逃避知识,厌恶知识,认为它占据了嬉笑玩闹的快乐。但殊不知百年前那个全国几亿文盲的时代,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有多么浓烈。

那个年代,阿谀奉承、私吞腐败,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知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后来的宋美龄、陶行知认识到了这一点,尽全力帮助孩子们获得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陶行知甚至放弃高薪职位,回归乡下发展全国教师。就因为这样,那些苦难中孩子得以读书的机会,不畏艰难,学无止境的研究,致使了新一代的青年对国家无论是学术、科技都有了史无前例的贡献。试想,如果没有孩子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中国的发展也不会进步的如此之快。其实,求知欲不光是对自身渴望的一种满足,更是可以对一个国家有着庞大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奇怪为什么要学习各种未来生活用不到的东西,国家为什么要探测那些对人类发展毫无帮助的事物。就好比之前人类探测到的引力波,虽然对人类发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它的作用能够帮助人类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满足每个心中那小小的求知欲望。

篇二:运动永无止境

运动永无止境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网络不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出现在你或者是他的周边,伴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地增加,更是让大家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大家把有限的时间都用来休息,根本就没思考过“你的身体扛得住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才跟得上当今社会的发展,才能经受得住当今工作的压力。

健壮的体魄,来源于长期的体育运动。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年轻时曾是网球冠军,同时酷爱跑步及游泳;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也是一位超级体育迷,曾经在全美职棒大联盟揭幕战上为比赛开球,他的棒球着实很有水平,另外跳伞也是他的一大爱好,在83岁高龄的时候他还从飞行在4000多米高的飞机上纵身跃下,而他对高尔夫的热爱还令他成为美巡赛终,跑步是他的招牌形象,身成就奖第九任得主;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温斯顿·霍华德,年近70岁的霍华德每天都坚持进行力量型步行运动,习惯每天7点半左右从寓所出发,沿着海边慢跑35分钟;毛泽东,我国前国家主席可是个乒乓球高手,青年时代他还是个足球健将,曾是全长沙最优秀的足球守门员,他打篮球也很优秀,还曾学过武术,棍术、西洋拳击和西洋剑术,但他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游泳,曾多次畅游长江和十三陵水库,1958年1月,位于祖国南疆的

南宁,人们已穿上了棉衣,当时,党中央在南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64岁的毛主席在百忙当中畅游了邕江。可以说,是运动让他们健壮,是运动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在敬佩这些人士的同时,我也为那些学富五车,却忽略体育锻炼,最终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工作,甚至从国外学成归来,却英年早逝的人而叹息。

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这时刻提醒着我们当代国人,无论工作或是学习任务如何繁重,学习压力如何沉重,都不要忘了体育锻炼,因为,运动永无止境。

体育锻炼,不仅能锻造健康的体魄,更能培养我们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回想刘翔在大邱世锦赛上再次取得佳绩,我就会想到他在赛场下忍受的伤痛、留下的汗水;回想女排姑娘们在奥运会上夺冠后的泪水,我就会想到赛场下她们跌扑滚打留下的累累伤痕;回想男、女足进军伦敦奥运会双双失利的惨痛,我就会想到,别气馁,我们从头再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体育,给我向上的力量,运动,助我战胜困难,运动永无止境。

篇三:高三作文讲评(整理版)

11级高三期中考作文讲评(整理版)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举世闻名的拿破仑,晚年流放于荒岛之上,临死之前说,我曾率领过百万雄师,而今连一兵一卒都没有了!我曾横扫三大洲、建立雄霸天下的大帝国,而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我远比不上耶稣基督。他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占领过一寸土地,可是,他的国却建立在人心里,他已经赢得了千千万万的心灵,使他们心甘情愿为他牺牲、为他服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背景知识: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1812年攻进莫斯科,;1814年下台。1815年复辟。1821年病逝,1840年尸骨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纳河畔。

耶稣(公元前4年-30年或前5年-29年)全名Jeshua ben Joseph,是基督宗教的中心创始人物,他也常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圣子”或“耶稣基督”。基督教大多数教派认为:耶稣是《新约》中所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是上帝耶和华的儿子,耶稣生平见于基督教新约的四大福音书。据《圣经》记载,耶稣后遭犹太教士诬陷控告,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耶稣从死里复活,达四十天之久。之后被接升天,坐在天父上帝的右边。如果将“耶稣基督”直接等同于“宗教”,未免太过狭隘。不妨借助伟大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话“耶稣基督是最崇高的道德标准,是至圣至善的超人”来诠释何为“耶稣基督”。

一、审题

原材料是拿破仑的遗言,属于拿破仑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反思,反思基于自我和耶稣的比较。比较点为:

自我拥有的条件(拿破仑强大——“百万雄师” 、“ 雄霸天下的大帝国”,耶稣弱小——“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占领过一寸土地”)

人生最终的结局( 拿破仑失败——“一兵一卒都没有了”、“立足之地都没有了”,耶稣成功——‘他的国却建立在人心里 “)

拿破仑基于以上对比,得出自己失败或耶稣成功的原因:“他已经赢得了千千万万的心灵,使他们心甘情愿为他牺牲、为他服务。”在对比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拿破仑对耶稣基督充满了溢美之词,特别是对其“将国建立在人心里,已经赢得了千千万万的心灵”的认同,无疑应该是我们重点认知的对象。

拿破仑是俗世的君王,耶稣是精神的君王。二者的成就本不适合在同一层面比较,但拿破仑之所以在临死前有此感叹,就在于他把成败的标准定在了是否受到众生的爱戴与敬仰这一点上。拿破仑一生意欲征服他人,直至生命最后才从耶稣那里看到自己失败的根源,即真正的征服在于心的征服,真正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他人对你精神的认同和皈依。

我们在梳理材料之后,可以抽取出关键词:武力(征服)、心灵(感召),材料本身重点在于对比,基于拿破仑和耶稣基督不同的做法而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这则材料向我们暗示的是思考“征服与皈依“的问题,是”霸道与仁道“的关系。

二、立意 材料的倾向性比较明显。拿破仑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基本持否定态度,他反思得出的结论就是真正的国建在人心。真正的征服在于心的征服(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真正的敬仰在于心灵的敬仰。

对于材料中隐含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你做怎样的思考?

你或许有这样的初步判断:

赞同拿破仑的反思,拿破仑终于醒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赢得人心,才会赢得世界。只靠武力,即使有暂时的强大,也终究会消失在时间的尘埃。民心所向,决定着历史的抉择。你给了这个世界什么,这个世界就会回馈给你什么。 或者给拿破仑的反思挑刺:拿破仑还在使用“国“这一概念评价耶稣,他羡慕耶稣的是众人拥戴的荣光,他还是没弄懂自己和耶稣的区别:耶稣所为,何尝追求拿破仑所渴望的众生拥戴?他还是在使用征服者的尺子丈量耶稣的人生。

三、分析

立意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这个想法要阐释清楚,需要具体分析。这个分析不是空洞的慨叹,也不是简单类比几个实例印证。而是要结合实例,把你要阐述的意思一层一层给讲清楚。

比如,从归因的角度:

为什么拿破仑也曾赢得一时的民心却最终丧失?为什么拿破仑赢不了人心而耶稣能够?为什么赢得人心才会赢得世界???围绕论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从条件限制的角度:

拿破仑的反思判断周密吗?他是否还存在什么没有看到的地方?把国建在人的心里的欲望,是否就真正赢得人心?赢得人心的结果最终是否是得到万世敬仰?需要怎样的条件限制才能保证赢得人心最终会形成真正的万民敬仰???

四、立意举例??

立意举隅(论题展示及精彩议论)

①武力征服与心灵感召:

对比于拿破仑的武力征服,耶稣基督的心灵感召,更有影响力,更会让人心悦诚服。正如寓言中北风和太阳打赌,谁能让人们脱去他们的衣服。不是寒冷的西风狂烈地吹去人们的衣服,而是温暖的阳光让人们不再处于严寒中,反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格医生》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潜伏在人身上的兽性如果能靠吓唬——无论靠监狱还是靠因果报应——来制服的话,那么人类最高的象征就是手执皮鞭的马戏团的驯兽师,而不是自我牺牲的传教士了。千百年来使人类超越禽兽而且不断前进的不是鞭子,而是真理的声音,是不用武器的真理的无可争辩的力量和真理的范例的引导。”

拿破仑所羡慕的,令千万人臣服,心甘情愿为其牺牲、为其服务的耶稣基督凭什么建立了他的国?就凭他不想建立“他的国”。他从未想过要令人臣服,从未想过征服任何一寸土地,他来到这个世界,怀抱对人类的怜悯、同情,他是来拯救,不是来征服却使千万人臣服。

②人心说(民心说):

武力的征服只是对肉体的束缚,只有人心所向才是王道。但征服人心并不是奴役人心。文革时期浩浩荡荡的红卫兵们难道不是心悦诚服?但这种利用了人们心中的群体归属感而发动的行为却造成了几亿人痛苦的十年,人格被践踏、生命被夺去。这种赤裸裸的奴役也不是征服。耶稣与拿破仑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善的天国的种子埋进人们的心里,也非奴役,而是使它们自然地生根发芽。

没有济世情怀,没有以死殉道的魄力,而想以武力征服人民的狂妄之徒,也许他们暂时地雄霸天下,但是他们充其量也只能叫做强占了土地,用胶布封住了人民的嘴。 ③权力与信仰:

权力最多只能成就一时的信仰,权力只会让人一时的臣服,当你失去权力的依仗,无人呼应。拿破仑与耶稣的区别,一个是以战争让人屈服,一个则是以信仰和道德让人臣服。

凭借手中的权力,采用武力,或许可以得到土地和人民,却得不到人民的认同感,没有认同感维系的征服是岌岌可危的,随时都可能丧失;而基督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信仰,是信仰的认同让人们心甘情愿为他牺牲、为他服务。

④谈不朽:

拿破仑从称帝的那一刻起,便在历史上永远的死了;耶稣从为人类走上十字架的那一刻起,便在人们的心中获得了永生。拿破仑的一生,或许为的也同样是不朽的功业。只不过,他以为,所谓“不朽”,便是千秋万世的大帝国和永无止境的征服。物质上的胜利,拿破仑真真切切做到了,可这一切不过十数年便轰然倒塌,自以为的不朽却先于自己而“朽”,拿破仑终于在临终前明白了何谓“不朽”。相比那耶稣基督他虽然身无寸土,但身上却有着许多人所缺少的牺牲精神。而如此牺牲精神也只有那些有足够意志或者智慧来克服私欲的人才能拥有,而他们也因此拥有了通往“不朽”的道路。

⑤巨人说、英雄说(巨人何以成为巨人、谁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个没有一兵一卒的个体,耶稣们是孤独而易碎的,但这只是相对肉体而言,在精神上他们与先贤共鉴,与同类人共勉,有幸者,得到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他们在精神的沙场上拥有千军万马的实力。正像苏格拉底,他作为一个肉身之人,是那样脆弱以至于他精神上的脱俗和光芒就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但是事实上,他人生中的每一刻都不如他殒命的那一刻那般具有强大的撼动力,他用肉体的毁灭和后世的人民开启了理智而光明的道路,这又与耶稣的死暗合,宣告了另一种将国度建立在人心的方式。

无论是耶稣基督还是希腊三贤,他们都是靠着精神力量与精神高度成为了当时乃至后世的英雄,这样的方式相较于以暴力手段来说,更具静水流深的效果。(保有一颗追求真善美之心,凭着追求真理的情操批判继承先贤的言论,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度。) ⑥对材料中拿破仑话语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解读

其实说人们心甘情愿为耶稣牺牲,为他服务是不准确,也就是拿破仑永远走不出去的误区,这个“他”不是耶稣这个人,人民服务、牺牲的是对他们自己的心灵,而这个心灵只有一个心声,那就是争取全体人类的幸福,而耶稣,正是拥有此心声的人民创造出来的理想的产物。

人臣服的,并不是“拿破仑”也不是“基督”,而是内心的渴望,渴望美好、自由,渴望理解,宽恕。耶稣基督创造了这样的平台,于是千万人“臣服”。人们不是为了谁在牺牲,不是为了谁在服务,而是为了内心的渴望,为了内心的追求。

所谓的霸业、帝国等,无非是大众追求的世俗功业的高端形式,人之欲望扩展到的一个顶峰,古今多少人耗费一生汲汲于此,个别人如拿破仑,会因不幸遭遇,世事无常和苦难而觉悟和痛惜,一转身,才看到精神、灵魂和信仰的永恒。

拿破仑若有来世,或许会做宗教信徒,不谋世俗中太过具体的、可占有的功业名利,而是谋虚幻的天国的福报,用宗教观念统治人心,如教皇。中世纪教会将这一逻辑推演到极致,最终仍归于腐朽和毁灭。世俗福利和对福利的欲望,即使披上了信仰的外衣,也改变不了鄙薄的本质,也改变不了虚无荒谬的必然命运。拿破仑错了,人们错了,耶稣基督践行的信仰不是国,人们不是为耶稣牺牲和服务,而是皈依信仰。

五、学生审题立意失误

1.对比点把握的失误:(1)从拿破仑征服策略角度出发去论述“如何从策略上保证征服的实现”。(2)学生能把握一点:心灵力量。但具体写作时,又误判侧重点:直接写自己(个人)建立信仰的重要性。

2.没有论题意识,围绕材料进行漫无目的的随意解读,东拉西扯或是对材料的扩写。

3. 片面立意,倾向把握错误,比如耶稣文化霸权,文化专制。或者谈暴力,或是谈信仰,抛开材料,谈论信仰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及当前信仰缺失的可怕。

4.材料意识:行文时,特别在使用素材的时候,不要忘了题目本身提供的材料,否则就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解读,例如《巨人何以成为巨人》本是很好的论题,可受案头行旅的影响,将之归为社会和人民给予他的影响。

5.议论文的现实意识:要有现实意识,但不能牵强附会,诸如食品安全问题,小悦悦事件,将如何与材料生发关系?既不能空谈理论,大而无当的论说,亦不可沦为琐碎的生活现象罗列,而缺乏必要的理论抽象。

6.对材料展开引申联想,思路跑偏。比如:

(1)将心比心——面对拿破仑的哀叹,我们不乏想到许多具有丰功伟绩将领的类似遭遇,这原因,我想是因为缺乏一种将心比心的态度。

(2) 宗教是万能的吗?——一个人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能支撑他生存下去的只有信念。

信念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载体来传达自己的情感。那就是宗教。信奉宗教很多时候比信奉自己还有效。但宗教真是万能的吗?

(3) 文题为拿破仑评功摆好,叙其功绩,说他其实比得上耶稣。——在我看来,拿破仑

这番话有些妄自菲薄了。在他金戈铁马的那一个年代里,他拥有无数狂热的粉丝,他们都以为拿破仑争战为荣,以上阵杀敌为耀。??

(4) 拿破仑错在——志向高远,雄心壮志过足,结果迷失了自己。结论是:他不该与耶稣比。

(5) 为什么耶稣比拿破仑更得民心?——为什么耶稣比拿破仑更得民心?很简单,因为他不会贪污,不会以权谋私,不会压迫人民,而人民也不用向他交税。??

(6) 要有平常心——拿破仑没有被记住是因为欲望太多

7.套作痕迹明显。或者主观认为自己这样写是对的,通篇见不到和材料有关的一点信息。(这类作文下次将评为20分以下)比如《向心灵英雄致敬》、《向平凡的英雄致敬》囿于之前练过的作文,谈论平凡英雄的伟大之处,与提供的材料没有任何关系。

8.“回到初心”、“坚持最初的梦想”、“守住心灵的净土”、“听从内心的召唤”泛抒情,伪说理。

9.论证简单化。很多学生的论点只是在重复文题的观点:将国建在心上。却没有去细论“心”到底是什么,其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也只是文题中固有的:对比。一段说反面的拿破仑,一段说正面的耶稣。然后总结了事。素材普遍只是古代秦王的暴政,孔子的仁政等等。

10.有些学生写作中对文题的提炼是偏执的。在拿破仑与耶稣二者中,只择其中一人来论,而且更严重的是,有的只在第一段开头简单提及其中一人,然后就抛开材料自言自语。

【学生考试作文】(实录,包括错别字)

1.把国土建在人心里

拿破仑曾拥有百万雄师雄霸天下,最终一无所有。而耶稣基督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占领过一片国土,却赢得千万人心,使人们为他牺牲,为他服务。

拿破仑也许直到临死,也没有能明白未何他与耶稣基督有此之大的差距和结果。我认为,这是由于拿破仑的心中始终以征服他人为目标,即他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即使拥有过人的军

事才能和百万雄师,也难逃失败的结果。

日本和德国都曾发动世界大战,以征服世界为目标,对世界各国发动侵略,但他们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两国都与拿破仑一样,有雄师百万,但他们都与拿破仑的动机一样,妄想以暴力去征服各国民族,以征服他人为目的所造成的战争最都将失败,是由于他们有征服者为目标,想要抹杀其它民族的存在,用血流成河的方式和恐惧深种于人们的心中,将残忍和暴力来抹杀他人,同时也抹杀了自己内心仅存的良知。这种将自己的存在价值建立于杀伐与征服之中的人最终都将失败。

反观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一片国土的耶稣基督,却能赢得千万人的信仰。这是因为耶稣基督立教的出发点在于拯救苦难的人,以道义感化他人帮助他人。正如马丁路德金一样,他为黑人们谋求黑人的社会待遇和福利,就有无数黑人拥护他。纵观历史,无数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引领历史的潮流,大多都在于他们能够保家卫国或为人民服务,正是这种不为自己欲望所支配,而去为人民谋求生存所需的价值观,才能使千万人为他而服务。

因此,我们因该学会把“国土”建在他人心中。这里的“国土” 指的是能够让人对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正如耶稣一般拯救苦难的人,给予他人生存的希望。而拿破仑旨在杀伐与毁灭,将自身价值观建立在一片片废墟之中,靠磨灭他国存在来建立新的国土,唯有失败告终。

楚怀王曾问孟子:寡人尽心焉尔矣,何以寡人之民不加多,邻国之民不加少?孟子就提出应把为人民服务放为己任,人民自然就拥护你。帮助他人,为人民服务就是将精神力量注于人民心中,给他们生存的希望,所以,应该把“国土”建于人们心中,而非建于一片片被铁蹄踏平的废墟上。

【问题】阐释文题太多,以致于入题太慢:由于文题本身已足够浅近清晰,未能提供更多思想更丰富信息的过多的阐释反而沦为啰嗦。其论述思路亦只是正反对比,之后一个简单的结论——这见出作者思想之简单。

2. 拿破仑不知道

拿破仑一生戎马,征战沙场,晚年时却面对荒芜之物,他想流芳百世,我认为,他做到了。

翻开史册,我们定能查到拿破仑的生平经历,辉煌事迹,然而,这些真的是他倾尽毕生所想要得到的吗?他得到了永恒,但他仍是转瞬即逝的,我们放下史书,时间的流驶将我们的记忆冲淡,时间的流驶将世间万物改变。纵观古今,多少文人雅士曾发出感慨,他们悲伤,“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瘐。”他们回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有那使世人羡慕的“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而今安在哉?拿破仑亦是如此。可见,史册的记载并不意味着永恒存在。((1)第一段说:他做到了。第二段的结论是:史册的记载并不意味着永恒存在。这个结论突兀矛盾。(2)此段中引用的名言是很奇怪的,既游离于说理要点外,又感觉突兀。)

为何拿破仑无法永恒,阿瑟兰波给出了答案:“生活在别处。”(此引用不切,有为引用而引用之嫌疑。)人们的生活并不是依靠史册的记录而存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精神与态度,耶稣即是如此,他未占领一寸土地,却能占据每一位公民的心,是因为他的精神得以永存。或许有人会问,圣经的存在不也相当于文史的记载?然而圣经是由人撰写的,耶稣的精神乃是先存在于人心再编写成册,这不恰恰说明了其存于人心的并非物质而为精神,其物质的存在是源于精神的存在。没有人知道耶稣是否幻象,但他的精神信仰却是真切存在,他的信徒千万,都是出于他的精神境界。

然而,有人会问,山间石块立于山中之久,为何说其为物质而不永恒?或许石块确实能


永无止境议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319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