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关于网络谣言的论文

关于网络谣言的论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7 14:07:23 | 移动端:关于网络谣言的论文

篇一:网络谣言研究综述

网络谣言研究综述

1. 引言

网络谣言是伴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社会民众积极参加网络的各种讨论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积极探寻我国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历程,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众也是潜在的传播者。网络谣言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积极对网络谣言的研究进行探寻,保持清醒,避免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牺牲品。

1.2 研究背景

网络谣言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界着力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和谐社会是我国推动“中国梦”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网络民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种重大事件的讨论,衍生出很多网络谣言,如“抢盐事件”,“地震事件等,严重影响了社会民众的正常生活。这就与和谐社会构成了一对形势严峻的矛盾。

1.3国内研究现状

网络谣言是计算机产生之后的事物。我国对于网络谣言的认识与研究是一个由

2008年与2012年是两个分水岭。2000-2007年是初步探索时期,2008-2011是深入探索时期。2012年以后逐渐呈井喷式发展,趋于成熟。

1.3.1 初步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网络谣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学者对于其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的个例来进行初步的认识与宏观上的把握,“网络谣言的危害”是他们探寻的主题,并尝试着窥探其传播环境的机制。

2000年6月20日发表于《北京档案》的《票选网络十大罪状—外遇称霸》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网络谣言这个新鲜事物。其中徐熊2000年2月发表于《新闻大学》中的《制造谣言 散布仇恨——美国因特网呼唤规范》系列文章无疑是我国关于网络谣言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他在我国民众普遍沉迷于网络的方便快捷与娱乐性的时候,挥笔惊呼,使人们认识到网络谣言这一概念。

另外邓国峰于2005年10月发表于《求索》中的《网络谣言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研究》一文具有代表意义,其文章初步论述了网络谣言不仅造成民众恐慌,影响传播环境的正常机制,而且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这表明我国学者已经开始对网络谣言的危害进行有效的初步探索,但是就网络谣言的这些危害如何生成以及生成的环境等方面论述的深度尚且不够。

1.3.1 深入探索时期

本阶段,学者们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逐步深入,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微观上的把

握,从多学科来探索“网络谣言”的防治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他们试图从传播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以及社会学角度等各方面来把握网络谣言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并且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构网络谣言一直是其探究的热门,网络谣言离不开传播,这一时期从传播学角度来解析网络谣言,探究网络谣言防治的论文占到论文数量的40%以上。其中陈万怀2008年6月发表于《新闻界》的《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认知与消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文对网络谣言问题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通过对网络谣言的认知与解读,如何达到对网络谣言有效的规避与消解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另外,黄卫星2011年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中的《受众心理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生成与治理》也极具代表性。这是一次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契合,文章作者开始把视角转到受众自身的心理特征,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对于积极探寻网络谣言的防治,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关于网络谣言方面的系统的,深度的专著,尚且不多见。

1.3.2井喷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已经成白热化发展的趋势,仅2012年可搜索到的文献就达196篇。学者们高屋建瓴,已经开始从一个宏观的视域下对网络谣言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类与构建模型。

兰月新2012年4月发表于《图书馆情报工作》中的《 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模型研究》一文,作者首次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将网络谣言的传播进行有效的归类,文章根据无知者、传播者、潜伏者和免疫者的转换关系,建立和描述了知情者内部数量变化的微观模型,并结合产生的社会深层背景对其进行分析,对网络谣言的防治大有裨益;栾相科2013年发表于《新闻世界》中的《微博谣言传播中的受众心理与防治对策》一文试图从网络谣言产生的新温床—微博,对其产生进行新的探索,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对于网络谣言的产生已经紧跟时代,逐渐趋于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关于网络谣言方面的专著也大量的涌现出来,其中由姜胜洪在2013年9月出版的《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一书,指出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其书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

篇二: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太子头上的

话题作文“网络谣言”范文示例

话题作文题目:请以“网络谣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月2日在每日一评栏目发表该报评论员谢锐佳、丁永勋题为《让谣言止于真相,让群众掌握真理》的文章。文章如下:

让谣言止于真相,让群众掌握真理

春节期间,两则子虚乌有的消息在网上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一则于境外媒体,称北京地区存在发生核泄漏的危险;另一则虽没有这么耸人听闻,但也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国内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将实行“菜刀实名制”,顾客买菜刀需要出示身份证并登记备案。 很快,这两则消息得到辟谣或澄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明确表示: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严重失实,核反应堆处于冷停堆工况,并没有运行,就更别谈核泄漏,以及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了;北京警方表示,除购买管制刀具需要出示身份证以外,北京并未出台任何关于“菜刀实名制”的新规。

近年来,从“抢盐”风潮到香蕉致癌等风波,因不实消息传播造成的荒诞事件时有出现,无不对正常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干扰,给相关利益群体带来损失。事实证明,谣言面前没有赢家,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也会对普通公众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不仅如此,一些谣言还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

社会生活需要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必须直面谣言的干扰。人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真相最有力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谣言也可能遮蔽真相,谣言有时候比真相更吸引眼球。

在网络环境下,悄然间,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权威信息的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媒体,如何学会适应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现实,如何让真相不被谣言遮蔽、真理不被谬说损伤,如何让真相跑赢谣言、让公众掌握真理,考验着传播链条上每一个环节。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政府等权威部门要有作为。新的传播环境下,要求政务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了质疑及时回应,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要主动说、尽快说、如实说。发现谣言苗头,及时、理直气壮地公布真相,澄清事实,让真实、真相挤压谣言的空间,让谣言“见光死”。要遵循新的舆论环境下的现代传播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采取不同的发布、沟通办法,注重传播实效,与群众诚恳交流,表达更加人性化,赢得更多受众认可。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带头遵纪守法,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公信力。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媒体要负起社会责任。相对于自媒体,公共媒体如果采信和发布不实信息,其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危害面更大。因此,在当今信息更加多元,但也可说是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公共媒体更要睁大眼睛,对信息的真实性小心求证,不能为了争时效、抢眼球而放松把关,助推谣言传播。

要让真相跑赢谣言,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有赖于公民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培养成熟理性的心态,承担公民责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公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也承担一定的传播责任。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作为一名公民,要做到“智”,就要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辨别谣言的本领,要提升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避免成为谣言的接棒者、传播者。一个成熟理性、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对那些看起来有点耸人听闻,而消息又不甚权威的信息,不妨多留个心眼,让信息多“沉淀”一会,过过脑子,有条件还可以自己求证一下,不要轻率地把似是而非的信息传播出去。

公民不仅可以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地缘优势、专业优势,

主动参与阻击谣言,消除谣言。“谣言粉碎机”“真相挖掘机”等民间组织对谣言的反制就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这也是民间力量自发承担传播责任的体现。

要减少谣言的产生、传播,减少谣言对社会的伤害,还要让真理战胜谬误。要有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依然可能对真相视而不见,依然可能对谣言坚信不疑。所以,公共机构和媒体,还承担着传播真理、凝聚共识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各种方式、途径理直气壮地宣扬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相、真理要大声讲,要用理性态度、科学观点消解偏激的情绪、固执的偏见,让错误的价值观、不实的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

总之,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要让真相总是跑赢谣言,让群众充分掌握真理,要求公共机构和每一个公民,都要做负责任的传播者,形成有责、有序的传播新秩序,使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成熟起来。

篇三:浅谈如何杜绝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毕业论文

摘要: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上网的频率非常高,是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网络群体。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交流、接触各种新事物、增加见闻,有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充斥各种不实的消息和谣言,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还因为辨别能力差或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而传播网络谣言,对谣言的传播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以现实中的实例为依据,参考各种文献,对大学生传播网络谣言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了相关结果。杜绝网络谣言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要多管齐下,帮助大学生走出偏听偏信的误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谣言;媒介素养;措施

目 录

1.网络谣言及其传播 ................................................................................. 3

1.1网络谣言的特点 ............................................................................ 3

1.2网络谣言的传播 ............................................................................ 3

2.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 4

2.1网络媒介素养总体不高 ................................................................ 4

2.2存在的问题 .................................................................................... 4

3.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 ............................................................................. 5

3.1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 .................................................................... 5

3.2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 5

3.3改变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 ............................................................ 6

3.4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网络虚假消息近些年来在我国呈迅速蔓延之势,高校则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会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辨别能力差的特点,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大肆散播谣言,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大学生在接触各种网络信息时,也会有意无意地传播各种不实消息,对网络谣言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年来一些产生较严重后果的网络谣言都能找到大学生参与的证据,如2009年的重庆针刺谣言、2010年的山西地震谣言。有些情况下,大学生还是网络谣言的原初制造者和传播者,比如 2006年网上疯传的女大学生遭轮奸的消息,就是三个大学生制造的网络谣言①。为此,多管齐下、帮助大学生走出偏听偏信误区刻不容缓。高校辅导员在这其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1.网络谣言及其传播

1.1网络谣言的特点

网络谣言具有来源模糊、欺骗性强、难以追责等特点。而有的研究者则总结出,近年来“网络谣言有以下新的特点:隐蔽性、知识性、炒作性”[1]。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亿人左右,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一方面带来了信息传递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来源的多渠道化,很多情况下很难查清谣言的具体来源。如金庸数次被逝世,每次网络上传播的各种相关消息达到几万、几十万条,很难确证谣言到底是从何而起。参与网络谣言多数是草根百姓,他们往往以见证者、当事者的身份或口吻来叙述谣言,给人真实感,欺骗性极强。对于网络谣言,政府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对其追责难度也很大,谣言不知是何人而造,当然就追不了责,另外一种情况是谣言传播者太多,法律难以责众。

1.2网络谣言的传播

谣言自古就有,但在古代的传播非常有限。今天借助互联网技术,谣言的传①参见《网上传女大学生遭轮奸被证实为谣言》,《江南时报》2006-10-18


关于网络谣言的论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92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